
众所周知,汉密尔顿、莱科宁属于转向过度类型,阿隆索属于不足类型,他们的驾驶风格已经有许多专家深度剖析过,在此我不多赘述。
首先来看新科世界冠军巴顿的驾驶风格
我们可以从视频中看到,几乎所有车手在维伦纽夫赛道的慢速弯出弯都是需要做适度调整的
而巴顿几乎可以不做调整。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F1车手为了能将赛车推向极限,都需要尽量足地踩下油门,而由于这条赛道沥青抓地不均的原因,常常都要反打方向来防止Spin,但这样会使轮胎、引擎磨损加剧
但巴顿可以时时刻刻将车子控制在极限之内,时时刻刻地根据路面状况、车况控制油门,几乎不用打方向修正,这种柔和的中性转向的驾驶方法使得他对赛车的负荷可以降到最低。
巴顿这种在极限之内依旧能保持速度的技术是一般车手所不具备的
其他车手如果这样驾驶,很可能比自己原先的驾驶方法慢1秒以上
而巴顿可能只有在排位赛才会将赛车推向极限,但这样也可能只会比正赛中的自己快0.3秒左右,正因为如此,他常常能在排位赛落后的情况下,依靠正赛速度形成反超
这点和舒马赫有些相像
PS:库特哈德的风格也是这样温柔的,可能这就是他们被称为花花公子的原因吧XD
马萨:
马萨的驾驶风格可以说是较好地传承了舒马赫的衣钵,在长年驾驶法拉利车的情况下,为了配合法拉利车的转向不足特性,养成了自己的一套转向不足的驾驶风格,与Kimi进行较量
但他的转向不足没有那么明显,而且刹车技术是他的弱项,这造成他常常被超越。和舒马赫相比也是驾驶方式过于固定,适应性较差。
我们可以看到,在一次有八成把握的Casino弯内线超车中,马萨刹车与方向配合不当,导致最终被迫左打一把救车,错失良机
库比卡:
库比卡驾驶最标志性的动作就是换档时中指动作幅度很大,这有利于掐准换档时机。
而我们可以看到,在库比卡的驾驶方式中充满了对方向的小幅调整,这说明了他对车子的感觉十分出色。
这种大量的小幅调整就要求车子转向灵敏,也就是说悬挂偏硬,这就导致了他和汉密尔顿一样对轮胎损耗很大。
海费:
海费可以说是和巴顿风格差不多的车手,同样的温柔驾驶方法,这就是他能在维伦纽夫赛道用超软胎跑41圈的原因。
中岛:
中岛也是属于中度转向特性车手,但是他的油门踩的幅度不如海费、巴顿,出弯给油点也较晚,我们可以听到他有时弯中有掉转速的声音。所以他和顶尖车手还是有些差距的(不过我相信程丛夫过去会差更多……)
罗斯博格:
罗斯博格与海费一样传统的刹车、弯中带油的过弯方式也令他的赛车整体较为平稳,比库比卡、Kimi、LH等人的速度稍欠而稳定性、持久度更增
特鲁利:
特鲁利虽然风格有些转向不足,但我们时常可以看到他大幅度地双手交叉着调整方向。所以我们可以推断他的车感有些稍欠,常常要到横滑较为明显时才能感觉到并作出调整,而此时就会浪费大量时间。
所以特鲁利十分依赖一辆调校完美的车,可以使他几乎不作出调整的跑下去是他的一大希望。而在排位赛中,赛车只行驶10圈以内,车子的情况还比较好控制,而在总长约90分钟的正赛中要保持车子总在他喜欢的范围内就困难了。
但是他一旦有一辆调校完美的车,速度是很强大的,所以他排位赛往往要好于正赛。
特鲁利就这样获得了“排位赛先生”的称号。
韦伯:
虽然也被称为“排位赛先生”,但是他的名号可能只是因为他的排位赛能力较强,他的正赛实力也不弱,不过常常因为紧张的心理状态而错失正赛拿分的良机
他属于稍稍有些转向不足的车手,油门风格也比较中性,不猛也不保守。
瓦特尔:
我们时常可以看到瓦特尔大幅度地修正方向,因此可以判断他和阿隆索一样,可以说是十分偏向转向不足的特性。偏高的差速锁使他出弯比较挣扎。但他能较好地掌握这一切。但是过于年轻也使他在09年犯下了许多不该犯的错误
首先来看新科世界冠军巴顿的驾驶风格
我们可以从视频中看到,几乎所有车手在维伦纽夫赛道的慢速弯出弯都是需要做适度调整的
而巴顿几乎可以不做调整。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F1车手为了能将赛车推向极限,都需要尽量足地踩下油门,而由于这条赛道沥青抓地不均的原因,常常都要反打方向来防止Spin,但这样会使轮胎、引擎磨损加剧
但巴顿可以时时刻刻将车子控制在极限之内,时时刻刻地根据路面状况、车况控制油门,几乎不用打方向修正,这种柔和的中性转向的驾驶方法使得他对赛车的负荷可以降到最低。
巴顿这种在极限之内依旧能保持速度的技术是一般车手所不具备的
其他车手如果这样驾驶,很可能比自己原先的驾驶方法慢1秒以上
而巴顿可能只有在排位赛才会将赛车推向极限,但这样也可能只会比正赛中的自己快0.3秒左右,正因为如此,他常常能在排位赛落后的情况下,依靠正赛速度形成反超
这点和舒马赫有些相像
PS:库特哈德的风格也是这样温柔的,可能这就是他们被称为花花公子的原因吧XD
马萨:
马萨的驾驶风格可以说是较好地传承了舒马赫的衣钵,在长年驾驶法拉利车的情况下,为了配合法拉利车的转向不足特性,养成了自己的一套转向不足的驾驶风格,与Kimi进行较量
但他的转向不足没有那么明显,而且刹车技术是他的弱项,这造成他常常被超越。和舒马赫相比也是驾驶方式过于固定,适应性较差。
我们可以看到,在一次有八成把握的Casino弯内线超车中,马萨刹车与方向配合不当,导致最终被迫左打一把救车,错失良机
库比卡:
库比卡驾驶最标志性的动作就是换档时中指动作幅度很大,这有利于掐准换档时机。
而我们可以看到,在库比卡的驾驶方式中充满了对方向的小幅调整,这说明了他对车子的感觉十分出色。
这种大量的小幅调整就要求车子转向灵敏,也就是说悬挂偏硬,这就导致了他和汉密尔顿一样对轮胎损耗很大。
海费:
海费可以说是和巴顿风格差不多的车手,同样的温柔驾驶方法,这就是他能在维伦纽夫赛道用超软胎跑41圈的原因。
中岛:
中岛也是属于中度转向特性车手,但是他的油门踩的幅度不如海费、巴顿,出弯给油点也较晚,我们可以听到他有时弯中有掉转速的声音。所以他和顶尖车手还是有些差距的(不过我相信程丛夫过去会差更多……)
罗斯博格:
罗斯博格与海费一样传统的刹车、弯中带油的过弯方式也令他的赛车整体较为平稳,比库比卡、Kimi、LH等人的速度稍欠而稳定性、持久度更增
特鲁利:
特鲁利虽然风格有些转向不足,但我们时常可以看到他大幅度地双手交叉着调整方向。所以我们可以推断他的车感有些稍欠,常常要到横滑较为明显时才能感觉到并作出调整,而此时就会浪费大量时间。
所以特鲁利十分依赖一辆调校完美的车,可以使他几乎不作出调整的跑下去是他的一大希望。而在排位赛中,赛车只行驶10圈以内,车子的情况还比较好控制,而在总长约90分钟的正赛中要保持车子总在他喜欢的范围内就困难了。
但是他一旦有一辆调校完美的车,速度是很强大的,所以他排位赛往往要好于正赛。
特鲁利就这样获得了“排位赛先生”的称号。
韦伯:
虽然也被称为“排位赛先生”,但是他的名号可能只是因为他的排位赛能力较强,他的正赛实力也不弱,不过常常因为紧张的心理状态而错失正赛拿分的良机
他属于稍稍有些转向不足的车手,油门风格也比较中性,不猛也不保守。
瓦特尔:
我们时常可以看到瓦特尔大幅度地修正方向,因此可以判断他和阿隆索一样,可以说是十分偏向转向不足的特性。偏高的差速锁使他出弯比较挣扎。但他能较好地掌握这一切。但是过于年轻也使他在09年犯下了许多不该犯的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