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吧 关注:150,733贴子:3,479,357

亚瑟士第一双碳板竞速跑鞋METARACER深度测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5000+字、45+张图/GIF,深度测评亚瑟士第一双碳板竞速跑鞋,ASICS METARACER——
亚瑟士的第一双碳板竞速跑鞋Metaracer到手已经半个月,第一批sample版据说国内只有18双,6月26日正式发售后铺货量也不会太大——相比平级品牌的碳板竞速鞋动辄奔着2000元去,METARACER国内1490元的定价要亲民一些。

(42.5码/US9单只重量190g,相当轻盈。建议比慢跑鞋买大半码)

(尽管外观上依然很亚瑟士,穿着脚感却会与传统亚瑟士竞速跑鞋,比如虎走们大相径庭)


IP属地:上海1楼2020-06-01 18:41回复
    总结放最前面——
    METARACER是目前所有亚瑟士竞速跑鞋里,弹性最出色的,没有之一;
    METARACER的最主打技术,未必是碳板,而是中底的Guidesole动能弧设计。它有强烈的前倾感,并让你自然而然的中前掌落地奔跑。就算初次尝试,这种前倾也没有过于强烈的突兀感;
    碳板在中底的位置并非「三明治」,而是非常贴近地面,可以理解为碳板主要作用之一,就是强化动能弧的理念,再提供助力;
    中底依然是使用多年的Flytefoam材质,不过这可能是Flytefoam调教的最弹的一次。中底的缓冲-回弹-稳定性-重量-耐久性都达到比较好的平衡点。没有传统马拉松跑鞋的生硬感,配速稍慢的训练也可以驾驭;
    延续了亚瑟士跑鞋的舒适感,脚感上无须太多适应时间。中底厚度也与一般跑鞋接近(前15mm/后24mm),非厚底跑鞋;
    可能是如今所有碳板鞋中,对亚洲足型最友好的一款。高脚背也能驾驭,但尽量还是买大半码;
    外底不再使用过往竞速鞋常见的颗粒橡胶,不再有那种鲜明的抓地感。不过实测雨水路面防滑性不错;
    Metaracer非常轻盈,鞋面包裹性不差,穿着慢跑也不会有不安感。但它的定位依然是冲击马拉松最快成绩的竞速鞋,无论中底还是碳板性能,都需要一定配速才能发挥出它的功力;
    性能上,Metaracer值得给个高分。对于无感厚底竞速鞋的精英跑者,它接近传统竞速鞋穿着感的设计会很讨喜。
    过往传统跑鞋仰仗在鞋子上采用各种设计来保护双脚,现在和未来的鞋子越来越转向让你去学习和尝试更经济高效的跑姿,从而跑得更好也避免受伤。Metaracer也是这样一双跑鞋。

    (几位测试者全马成绩分别在250-400间,尝试了330-630各种配速测评。也在小雨中进行了雨战测试)


    IP属地:上海2楼2020-06-01 18:42
    回复
      2025-08-25 03:06: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多图长文,从外观、碳板、上脚实战、购买建议全面解读,即将上市的ASICS METARACER——


      (当下10个品牌、13双碳板竞速跑鞋主要参数对照)


      IP属地:上海3楼2020-06-01 18:43
      回复
        开箱及外观
        这双「日出红色」的版本全名METARACER Tokyo,本是为东京奥运会推出的。鞋身红色非常亮,颜值是加分项。

        有意思的是,整双鞋从里到外,没有任何地方标注鞋款名。除了鞋舌的asics logo、前掌外侧的Flytefoam(中底材质)、后跟外侧TOKYO(东京)字样,再无其它文字。
        ——亚瑟士不少跑鞋设计都非常花哨复杂,Metaracer算得上「极简」了。
        工程网眼鞋面,没有弹性。鞋面网眼密集,鞋头、内侧鞋身和后跟处分别有压胶,提供支撑性。


        IP属地:上海4楼2020-06-01 18:44
        回复
          留意鞋头处,额外还开了一个Type-C接头大小的透气孔,意为更好的散热。
          当然我们实际测评下来认为,这也许是因为更多的中前掌着地,每次前掌推蹬中底,热气也会从这个孔中排出(而非进气的作用)。


          IP属地:上海5楼2020-06-01 18:45
          回复
            尝试了两次雨战,也不避讳直接从积水路面跑过去——在整双鞋湿透、鞋内开始有积水时,兴许这个排气孔也会有一丁点儿排水的效果——当然也有可能,这个孔只会额外让进水更容易。
            这只是种猜测。

            (无弹性的工程网眼鞋面并没有什么吸水性,因而一次1小时的雨中跑步下来,整双鞋实测为201g,雨水重量增加并不明显)


            IP属地:上海6楼2020-06-01 18:45
            回复
              鞋面对偏高的足弓依然比较友好,无压迫感。唯一要注意的,如果前掌较宽最好还是买大半码/一码,外侧小拇趾可能会有挤压感。

              后跟支撑上,METARACER用料不多,支撑性尚可。与虎走那种异常“坚挺”难以按压的后跟没法比。
              在实际奔跑中,因为更向前倾,整双鞋包裹最明显的是鞋身+脚踝处那一圈黑色的海绵部位,后跟支撑的存在感没有虎走那么强烈。
              ——同样与虎走相比,Metaracer要柔软“亲肤”得多。


              (同等力度下,METARACER与虎走的后跟支撑对比)


              IP属地:上海7楼2020-06-01 18:46
              回复
                中底形状是Metaracer很显眼的部位。与此前ride家族(metaride、glideride、evoride)一样,Guidesole动能弧设计让中前掌上扬非常明显。
                以及,与其它跑鞋前掌/后跟触地、鞋头/足弓/鞋尾离地不同,动能弧设计的中底,则是中足偏后位置触地,整个前掌都是悬空状态。


                (中底动能弧的设计,让Metaracer与地面的接触是中足偏后的位置,整个前掌都是悬空状态)

                (穿着站立后,弧度没那么明显,抬脚离地,弧度会恢复)
                对比那三双ride系列完全靠中底形状实现的弧度,使用了碳板的Metaracer显然在维持这种弧度上更“韧”、反馈也更“迅速”的多。

                (穿上的瞬间就能感觉到这种很直接的前倾倾向,碳板的存在,让这种前倾不会因体重作用在前掌上,弧度就明显“减弱”)


                IP属地:上海8楼2020-06-01 18:47
                回复
                  2025-08-25 03:00: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Metaracer外底橡胶使用了两种材质,鞋头/后跟的GRIP和前掌部位的WETGRIP——前者更耐磨,更硬,后者弹性更好,在湿滑路面的抓地性也更好。
                  后跟处有较大一部分中底直接外露。Metaracer显然不适合传统后跟着地的跑法,上扬的后跟实际在奔跑中也不太会接触路面。

                  内置碳板的存在,也承担了原本防过度扭转TPU片的作用(亚瑟士慢跑鞋上常用的Trusstic防过度扭转系统),整个外底看起来也是相当的简洁。
                  Metaracer不再使用虎走那种颗粒橡胶——这种常在传统马拉松竞速鞋上出现的颗粒,不管是虎走还是adidas的adios、美津浓的皇速等都有应用,跑起来会有非常清脆的抓地感,算得上传统薄底竞速鞋极有特色的脚感。

                  对穿习惯了传统薄底马拉松鞋的高手,Metaracer外底橡胶的表现会是脚感上表现出明显区别的一点。


                  IP属地:上海9楼2020-06-01 18:47
                  回复
                    关于碳板
                    碳板出现在运动鞋上的历史很久,用到专业竞速跑鞋上则只是最近几年的事情。现在几乎所有品牌都在研发和升级自家的碳板跑鞋,似乎没碳板就跑不快了——结论没大错,中间逻辑有点问题。

                    碳板的用处,粗略分为两类,一种类似【碳纤维稳定板】,把碳纤维材料用在足弓下方部位,主要起到增加稳定、保证支撑性的效果,和一些扛扭转TPU材料作用类似。
                    只不过碳纤维重量更轻韧性更好,这样的稳定碳板形状也更接近Y型、爪型,面积通常不大;
                    另一种【碳纤维推进板】,则通常全脚掌或中前掌使用,在增加稳定支撑性的同时,配合中底材质的回弹性能,(达到一定配速)产生较为明显的有被推动的作用。
                    通常这种碳纤维推进板都会搭配弹性更好的中底材料和更大/厚的中底,中底在极短时间大幅度的压缩-回弹,碳板也就起到“推”的效果。因而碳板跑鞋出炉差不多也都伴随着新中底材质的推出。

                    (即便这些跑鞋多数碳板都有推进的效果,依然在形态和设计上区别很大)


                    IP属地:上海10楼2020-06-01 18:48
                    回复
                      亚瑟士的这双MetaRacer使用的全掌碳板,定位上会更接近【碳纤维推进板】的概念。
                      在位置上,有的碳板夹在缓震材料中间(比如nike next%)、有靠近脚底,碳板放在缓震材料上方(比如adizero Pro)、也有碳板靠近地面,位于缓震材料下方(比如这双Metaracer)。

                      Metaracer碳板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发挥出中底Guidesole动能弧的性能。
                      简单理解成,假设Guidesole动能弧相当于一个跷跷板,如果这个跷跷板过于“软”,没有足够的刚度,摇摆会很快停下来,且很大的做功是浪费掉了;另外假设作用于该跷跷板的力被韧性不足的材料稀释,也无法维持原有理想的弧度,就谈不上「滚动前倾向前」的状态。
                      (Metaracer最早设计原型鞋,内侧碳板部分外露,可以看到碳板几乎完全贴着外底橡胶。先跑个几百公里,我们也会考虑拆解这双Metaracer,看看碳板的真面目)


                      IP属地:上海11楼2020-06-01 18:49
                      收起回复
                        而碳板的加入,Metaracer也无需额外使用防扭转+支撑的TPU片存在。提供支撑性、维持弧度、作用力的回馈、减少脚踝的发力(也就是亚瑟士宣传中减少不必要能量输出的效果),全由这片全掌碳板承担了。

                        同等力度下,Metaracer与虎走、Nike ZoomX Vaporfly NEXT%、李宁飞电䨻的前掌曲折度对比:

                        尽管同为Flytefoam材质,Metaracer和虎走的中底弹性天壤之别。虎走硬实的中底提供了一定的抗折叠性。脚感柔软得多的Metaracer靠着碳板也保证了很好的支撑/保护性。;
                        Metaracer和next%的碳板,在前掌部位起到的韧性要好得多。能尽量保证中底触地-推蹬-抬起过程,中底的压缩回弹并无额外的分散,在施加力量后也会有更好的回馈感;
                        李宁飞电的前掌碳板就柔和得多。
                        可以看到,Vaporfly NEXT%<METARACER<虎走<飞电
                        另外这里也能看到,在前掌曲折时,Metaracer和next%对脚背处的空间是最大的。


                        IP属地:上海12楼2020-06-01 18:51
                        回复
                          实战性能
                          实际穿着中的表现。几组慢动作对比——
                          相比虎走,Metaracer前掌更厚,缓震和回弹性要好的多;
                          Metaracer中底的弹更接近为「硬弹」,形变没有Nike的ZoomX那么夸张,光从脚感上,要比NEXT%硬(后者中底也要厚很多),胜在稳定性更好。如果不太习惯厚底跑鞋(本质是通过大体积的中底压缩实现回弹效果),Metaracer的这种硬弹感会更容易接受些;




                          IP属地:上海13楼2020-06-01 18:52
                          回复
                            感觉跟hoka carbonx很像啊,不是next和李宁飞电那种风格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0-06-01 18:53
                            回复
                              2025-08-25 02:54: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刻意用后跟着地,还是能看到明显的形变。
                              相比Hoka oneone的carbon X那种硬,Metaracer又要软很多。对比李宁䨻的出色缓冲性能,Metaracer的吸震没那么明显,但回弹要直接强烈得多;

                              动能弧实际感受——Metaracer的启动和加速,几乎是所有竞速鞋里最出色的。
                              Metaracer前后掌落差9mm,外加动能弧的设计,上脚后会有很明显的向前倾冲动。不过上扬的鞋头多少还是让高落差不会有很突兀的感觉。所以启动这个环节,包括提速(更多前掌的直接触地),Metaracer会让你觉得很自然而然就“冲”出去了。

                              (对比虎走,Metaracer更少用到脚踝发力,启动用到的“能耗”更少一些)


                              IP属地:上海15楼2020-06-01 18: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