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吧 关注:425,020贴子:3,320,656

二战日本雷达设备,我一直说本子无线电落后,直到瓜岛夜战,吃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二战日本雷达设备,我一直说本子无线电落后,直到瓜岛夜战,吃了拥有雷达的美国军舰的亏,才加速雷达的开发。除了警戒雷达外,日本还需要射击控制雷达。战争前后,日海曾研制过11号到14号,21号到23号,以及实验练习阶段的40到60开头的多达30款雷达。由于多数未服役或者不知名,本贴就挑几个有代表性的八一八本子电探的性能。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5-30 23:51回复
    11号电探,投用时间:1943年6月用于作战。安装:岸基。用途:防空。波长:300厘米。输出峰值:40千瓦。发射器:并联两根导线。接收器:UN-954。检测器:RE-3。探测范围:飞机,机群250公里,单机130公里。重量:8700公斤。建造数量:30台。天线:偶极子阵列垫型反射器,收发分开使用。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5-30 23:57
    回复
      2025-05-17 03:57:34
      广告
      13号电探,投用时间:1943年3月战争中广泛使用。安装:地面、水面舰艇和潜艇。用途:防空。波长:200厘米。输出峰值:10千瓦。发射器:并联两根导线。接收器:UN-954。探测器:n/a。探测范围:飞机,100公里外机群,单机50公里。重量:110公斤。建造数量:1000台。天线:偶极子阵列垫型反射器,收发共用。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5-30 23:59
      回复
        21号电探,投用时间:1943年8月用于作战。安装:水面船。用途:防空,水面探测。波长:150厘米。输出峰值:5千瓦。发射器:并联两根导线。接收器:UN-954。检测器:RE-3。
        探测范围:飞机,机群100公里处,单机70公里处,水面舰艇(大型)20公里。重量:840公斤。建造数量:未知,少量。天线:偶极子阵列垫型发射器,收发分开使用。它安装在许多船舶上。 21号电探于1942年4月首次安装于伊势号战舰上,于1943年1月安装于大鹰、冲鹰和云鹰号上,其他在1943年8月之前。 至少30-40套建造和用于实战。虽然是对空的电探,但也可以作为对水上电探。而且可以和13号电探混合搭载,但大多配备在大型舰船上。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5-31 00:04
        收起回复
          IJN对21号的定义是对空警戒,不是用来引导防空炮的。大胆推测一下,应该采用顺序波瓣法,一种低成本,但是测试误差大的扫描方法。这种雷达通常的特点是功率大、波束宽,可以没有精确测角用的装置。因为21号的定位,它完全没有测定方位角和仰角的能力,只能测量空中目标的距离,以及非常粗略地估计方位角。21号没有PPI屏,只有A屏,就是那种跟示波器差不多的那种。A屏只能测距,要想知道目标的方位,只能手工细微地转动天线,使得A屏上的波峰最高,这时候天线指向的位置,那就是目标方位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5-31 00:10
          回复
            22号电探,投用时间:1944年9月,见下文说明。战争中广泛的使用。安装:水面舰艇,潜艇。用途:防空,水面探测和炮控。波长:10厘米。输出峰值:2千瓦。发射器:磁控管。接收器:水晶。检测器:n/a。探测:飞机,机群在35公里,单机在17公里,水面舰艇(大)34.5公里。重量:水面舰艇1320公斤,潜艇2140公斤。建造数量:300。天线:喇叭型,收发分开使用。
            22号电探于1942年3月安装于风云号和卷云号,1942年6月安装于浜风,1942年7月安装于夕云和秋云号,1942年10月安装于金刚、榛名和日向号,1942年6月安装于巡洋舰香取,鹿岛和香椎号,1943年10月安装于大和和武藏号,1944年9月之前安装于其他驱逐舰。在1944年中期到后期广泛使用。 22号雷达,不是为火控设计,而是为这一目的提供了相对准确的数据。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5-31 00:24
            回复
              22号电探的原本用途是预警用,这类雷达特点参见21号,而22号改四的定义是“对水上射击用电探”,即火控雷达。这类雷达的一般特点是功率相对小一些,高PRF、低占空比、波束很窄,而且必须具有精确的方位测定功能。将预警雷达改造成火控雷达,IJN的思维真是让人不太好理解。
              历史上的22号改四在22号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个喇叭天线,可以进行精确测角,意思就是在两个偶极子之间来回切换,通过比较两个波束的信号强弱来精确测定方位。将其称之为波瓣交换法。根据日文WIKI,22号改三已经达到了0.5°的测角精度,这意味着在20km外的目标在水平方向上的误差大约是174米,大约一艘轻巡洋舰的长度。这个精度已经基本上可以满足引导火炮的要求了。由此推断,应用了波瓣交换的22号改四的测角精度应该更高。而且雷达的测距精度远比光学测距仪要高。即使是IJN这些需要通过拿尺子量波峰距离来测距的雷达,其测距精度也能达到100m。相比之下,IJN的10km光学测距仪的平均误差是450m,在最远距离(20km+)上误差能达到1200m。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5-31 00:29
              回复
                1944年莱特湾海战。10月25日,日本重型舰队在萨马岛附近遭遇美国护航航母群。当时虽然是白昼,但美舰为了躲避炮击释放烟幕,于是战列舰大和金刚等便用22号雷达向烟幕区射击。大和的射击于距离21400米开始。但因为战况混乱,是否有命中就不得而知了。大和与金刚的报告都对22号雷达有较高评价。
                值得一提的是在1944年12月13日的夜晚,莱特湾海战损伤返航的妙高号被美国潜水艇玫瑰鱼号(USS Bergall,SS - 320)用鱼雷击断舰尾,不能行动,装备了22号电探(应该是改四)的妙高用电探配合主炮和副炮进行反击,致使水面航行中的美国潜水艇玫瑰鱼号严重毁坏。这可能就是本装备唯一一次引导舰炮准确击毁目标。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5-31 01:01
                回复
                  2025-05-17 03:51:34
                  广告
                  好东西啊 lz加油更新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0-05-31 10:15
                  回复
                    好东西建议完成后申精


                    IP属地:新疆14楼2020-05-31 16:07
                    回复
                      先收藏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0-05-31 19:23
                      收起回复
                        收藏了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0-05-31 20:27
                        回复
                          空6号电探,投用时间:1942年8月。用于作战。安装:大艇,中型攻击机。用途:对空搜索,还能对海面,地面搜索。波长:200厘米。输出峰值:3千瓦。发射器:并联两根导线。接收器:UN-954。检测器:n/a。探测范围:飞机,机群在100公里,单机70公里。重量:110公斤。建造数量:2000。天线:八木天线,收发共用。这套设备可能直到1944年才开始使用,并安装在H8K大艇,G4M2贝蒂轰炸机和其他飞机。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20-05-31 22:0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