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完火影的有感而发,在知乎发过,也在吧里发一下好啦
要解读带土,或者说理解他一路来的行为和目的,我们要分清楚所谓的思想观念和精神支柱之间的区别。因为他一直以来用的术语或者说观念都和大众的不太一样。琳固然是他的最大的精神支柱,也深深影响了他的价值观,但他所追求的目的与其说是只有她还不如说是对自己理念中真实的追求。
一,真实
所谓的现实是鸣人,佐助他们时时刻刻感知且生活的世界。但却不是带土心中等同于真实,或者说真实的世界的定义。那所谓的真实的世界又是什么呢?带土似乎并没有给出一个直接的答案,从侧面描写我们可知,他所想实现的真实世界是一个英雄不用在墓前忏悔的世界,用斑的话说,是只存在和平和爱的世界。如果我们进一步分析的话,这样的世界,也应该是像琳一样的人们,可以正常存活而不用卷入悲剧的地方。换句话说,一个爱,和平,幸福,等一系列美好而有意义的东西可以永久存在,而人们可以永远持有它们的世界或许才是带土观念中的真实。
二,虚伪
在理解了带土对真实的定义后,与真实所不同的对象自然而然就成了虚假的东西。就比如说火影里的现实世界,在他自己游历世界之后,认为真实是不可能在现实世界中实现的,即使人们短暂获得了任何一个美好的东西,也必然会失去,或被玷污和扭曲。而促使这些悲剧发生的机制是根深蒂固,时刻作用于现实世界的且无法停止。在这里,他将现实里的所有人包括自己都看作虚假里的一部分。而他在面具破碎时期,说的“希望是不存在的且虚妄的”之类的言论也建立在他独有的真实的观念上。即所有试图在现实世界中实现那种真实的人都是徒劳的,而保有这种希望的人也基本等于无所作为。
三,可能的思想比较
带土的这种思路让我想起柏拉图的关于“相”或者“form”的哲学思想。柏拉图认为人们通过感官认识到的一切都不是绝对的事物。在世界种种事物背后都各自存在着一种叫相的东西,它使事物是它们呈现的样子,也解释了那个事物或者属性的本质。举个例子,世上所有美的东西都是因为以某种方式分有了美的相,而美的相或者说美本身不增不减。虽然世间所有的东西转瞬即逝,变化无常,但只有相是永恒而真实的存在。虽然像头发,泥土这些东西应该没有相,但有价值的东西,例如知识,正义,善都有各自的相。作为凡人固然不能感官去把握它们,而这些相也不存在于物质世界或者说现实世界之中。但通过思考我们可以越过变化的表象去大概的上理解事物的本质。而作为柏拉图在哲学作品中的代言人苏格拉底也多次提及,权力,金钱,名声,文学杰作,等普通人所追求的东西与智慧,真实相比毫无意义。
我之所以在这里提及柏拉图,不是说带土的思路和他完全一样,而是提供一个可以用作对比的想法,因为两人都一定程度上认为,真实而赋予人们意义的东西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而凡人也无法在现实中“创造”,或者完全地得到,所以人们更不可能一直保存和拥有它们。因此从哲学角度上来说,柏拉图和带土或许都觉得现实世界中的一切事物和与所谓的真实相比,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而这一点在带土身上的体现为不是很在意他自己的存在,别人的存在,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虚假”的。而后者,还以为在现实中能把握真实的大多数人从带土角度来看就更加可笑或者荒谬了。
四,梦与真实
在完全否决在现实中实现所想的真实世界后,带土在斑的诱导下,选择了月之眼,也是无限月读计划,虽然后来我们知道困于无限月读下的人们最终会变成白绝,而月读细节和带土和斑所相信的无限月读似乎也不同,但他们对此并不知情。在确立了现实不等于真实的理念后,带土想用永恒的梦来到达他的真实世界,这一不少人觉得很不可思议的想法,也许就有了合理的基础。所谓的真实或赋予事物意义的东西不一定是现实中一切。如果能在梦中实现对有价值的东西的永恒保留和持有,那么梦中世界对于带土来说就是真实的。换句话说,可以使美好而纯洁事物例如爱一直延续,不受摧毁和扭曲的世界才应该是真实的,而不是发生在现实世界,可感的一切决定了什么是真实。
五,抉择
在树立了带土的目标是在梦中实现真实的假设之后,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他为什么不像不少人说的去秽土转生或者说轮回天生琳了。即使他复活了琳,也难保她和像她一样的人,和那些“英雄”例如说不受这个现实世界内含的机制伤害,比如说忍者之间的纷争。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既然已经发现现实世界的“虚假”,又何必将琳带回这个世界?就像带土自己在琳死后说的,死去的琳也是虚假的,而可以衍生的言下之意就是只有那个琳能幸福活下去的世界才是真实。而在对现实世界下了自己的判决书后,带土的一系列在普通人看来丧心病狂,无法理喻的行为,如掀起战争,害死水门夫妇也就是爱护他的师傅和师娘,杀死宁次,是有他自己的内在的逻辑支持的。(我不是说他的想法和行为就是对的,也不否认这些都是违背人伦和道德的极大恶行。)
只是从带土的角度来说,中止人们在现实中的停留时间,或者说死亡未必是坏事,因为人们到了最后就会像他一样绝望,意识到现实的虚假,而那些试图在现实中想要通过行动抓住真实的人更是南辕北辙。而他做这些坏事的最终原因并不是为了报复世界,或者无差别,无意义的杀死,伤害别人来获得快感。他做的这一系列的最终目的是在摆脱现实的限制,让世人在梦中到达或者靠近理想中的真实世界。
六,琳的意义
不可否认的是,琳无疑是带土最大的精神支柱,或者说动力。他所一直追求的真实世界的定义和对现实世界的质疑和否定一开始就来自对琳的死这一事件带来的极大冲击。而对真实的渴求直接原因也是琳。在马上要被十尾分裂心灵的时候,被黑绝控制的时候,在异空间的耗尽体力传送不回去的时候,心里浮现起的都是琳的模样,才扭转了局势。但对于带土来说,对琳的深爱的表现并没有仅仅停留对她个人的思念,而他将其转换成了将改变现实世界的动力。换句话说,琳的死促使他反思真实和虚假的区别,而对琳的执着也变成了对她能存活和幸福的真实世界的执着。所以我们观众看到的带土一生所谋的是想要实行月之眼计划而不是一心复活琳并和她厮守。(当然客观上来说,带土也不是完全自由的选择和思想,他毕竟还是受到斑好几重的束缚和价值诱导,但他所作所说也是他自己认可和为之努力多年的)
七,垃圾的自我和别人
综上所述,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后期带土面对卡卡西,鸣人,乃至忍界联军他的态度要么是漠视要么是嘲讽加戏弄,因为倒向鸣人那一方之前,他从心底里并不那么在乎还未达到真实的现实世界。觉得生活在其中的所有人最终,也只会沦为悲剧的一环还不自知。这使得他对别人,包括他自己的评价大多都是低劣的,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能力的高低,而是观念和行为的“荒谬”垃圾和**这样的攻击不只指向别人,也指向自己。因为他自己并不相信也同样也不能在现实中实现心中的真实,秉着虚假的东西毫无意义,不值得在意的理念,带土在否定现实之后,他一直也试图抹杀或贬低自己的身份和意义,即使在真的斑出现在战场之后,他也声称不想成为谁,更想避免以宇智波带土的身份存在,因为这个身份无疑象征着过去的天真和苦痛,并再一次提醒他对虚假的现实信以为真的悲惨下场。
八, 孤独,分裂,
综上所述,带土的独特想法带给他心灵上彻底的孤独。虽然他和斑同行,却是貌合神离的二人。他一生利用了很多人,也被人利用,但无一个知心人。同时,他也放弃了,或者说割裂了过去的自己(从tv里带土试图控制十尾的场景可知,水门班的照片上一开始就缺的部分就是他自己),再加上他不断的伪装和变换着身份,他进一步将自己变成了在梦境中实现真实这以目标的工具,而不是任何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过去的羁绊和回忆也不是他的“同伴”,所以他对卡卡西的展现的动摇也是不屑一顾,因为那过去的自己对真实的想法和这现实中的大部分人一样,都是可笑而毫无价值的,又有什么被人怀念和感到愧疚的必要呢?
而这样极端的否定现实和他人以及自己的倾向,又造成了他矛盾的甚至分裂的情感状态。唯一能在情感和精神上支撑他的琳,又早于死于多年前,是只存在于过去和他心中的念想。而不断的否定自己身份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不断假装成别人而造成的精神上的分裂。在带土面具破碎后,和卡卡西以及鸣人的一系列对话可以看出,他甚至是在与他们的互动时,重新学习自己应该怎么样的,所以看起来相较之前更加情绪外露了。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人觉得带土小时候和长大后的形象差别过大,不够合理,应该说,从小时候的带土起到成年后正式以带土的身份露面中间的那么多年,有许多可能影响他思想变化的事件的留白并没有填上。而这被省略的这么多年中,看见的种种很有可能解释了他的极端的转变的过程。
(本文仅仅表达个人观点,且只在最近看完一遍tv,还跳了很多原创集数,所以对漫画中和设定集中的细节并不了解,欢迎指错和讨论!)

要解读带土,或者说理解他一路来的行为和目的,我们要分清楚所谓的思想观念和精神支柱之间的区别。因为他一直以来用的术语或者说观念都和大众的不太一样。琳固然是他的最大的精神支柱,也深深影响了他的价值观,但他所追求的目的与其说是只有她还不如说是对自己理念中真实的追求。
一,真实
所谓的现实是鸣人,佐助他们时时刻刻感知且生活的世界。但却不是带土心中等同于真实,或者说真实的世界的定义。那所谓的真实的世界又是什么呢?带土似乎并没有给出一个直接的答案,从侧面描写我们可知,他所想实现的真实世界是一个英雄不用在墓前忏悔的世界,用斑的话说,是只存在和平和爱的世界。如果我们进一步分析的话,这样的世界,也应该是像琳一样的人们,可以正常存活而不用卷入悲剧的地方。换句话说,一个爱,和平,幸福,等一系列美好而有意义的东西可以永久存在,而人们可以永远持有它们的世界或许才是带土观念中的真实。
二,虚伪
在理解了带土对真实的定义后,与真实所不同的对象自然而然就成了虚假的东西。就比如说火影里的现实世界,在他自己游历世界之后,认为真实是不可能在现实世界中实现的,即使人们短暂获得了任何一个美好的东西,也必然会失去,或被玷污和扭曲。而促使这些悲剧发生的机制是根深蒂固,时刻作用于现实世界的且无法停止。在这里,他将现实里的所有人包括自己都看作虚假里的一部分。而他在面具破碎时期,说的“希望是不存在的且虚妄的”之类的言论也建立在他独有的真实的观念上。即所有试图在现实世界中实现那种真实的人都是徒劳的,而保有这种希望的人也基本等于无所作为。
三,可能的思想比较
带土的这种思路让我想起柏拉图的关于“相”或者“form”的哲学思想。柏拉图认为人们通过感官认识到的一切都不是绝对的事物。在世界种种事物背后都各自存在着一种叫相的东西,它使事物是它们呈现的样子,也解释了那个事物或者属性的本质。举个例子,世上所有美的东西都是因为以某种方式分有了美的相,而美的相或者说美本身不增不减。虽然世间所有的东西转瞬即逝,变化无常,但只有相是永恒而真实的存在。虽然像头发,泥土这些东西应该没有相,但有价值的东西,例如知识,正义,善都有各自的相。作为凡人固然不能感官去把握它们,而这些相也不存在于物质世界或者说现实世界之中。但通过思考我们可以越过变化的表象去大概的上理解事物的本质。而作为柏拉图在哲学作品中的代言人苏格拉底也多次提及,权力,金钱,名声,文学杰作,等普通人所追求的东西与智慧,真实相比毫无意义。
我之所以在这里提及柏拉图,不是说带土的思路和他完全一样,而是提供一个可以用作对比的想法,因为两人都一定程度上认为,真实而赋予人们意义的东西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而凡人也无法在现实中“创造”,或者完全地得到,所以人们更不可能一直保存和拥有它们。因此从哲学角度上来说,柏拉图和带土或许都觉得现实世界中的一切事物和与所谓的真实相比,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而这一点在带土身上的体现为不是很在意他自己的存在,别人的存在,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虚假”的。而后者,还以为在现实中能把握真实的大多数人从带土角度来看就更加可笑或者荒谬了。
四,梦与真实
在完全否决在现实中实现所想的真实世界后,带土在斑的诱导下,选择了月之眼,也是无限月读计划,虽然后来我们知道困于无限月读下的人们最终会变成白绝,而月读细节和带土和斑所相信的无限月读似乎也不同,但他们对此并不知情。在确立了现实不等于真实的理念后,带土想用永恒的梦来到达他的真实世界,这一不少人觉得很不可思议的想法,也许就有了合理的基础。所谓的真实或赋予事物意义的东西不一定是现实中一切。如果能在梦中实现对有价值的东西的永恒保留和持有,那么梦中世界对于带土来说就是真实的。换句话说,可以使美好而纯洁事物例如爱一直延续,不受摧毁和扭曲的世界才应该是真实的,而不是发生在现实世界,可感的一切决定了什么是真实。
五,抉择
在树立了带土的目标是在梦中实现真实的假设之后,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他为什么不像不少人说的去秽土转生或者说轮回天生琳了。即使他复活了琳,也难保她和像她一样的人,和那些“英雄”例如说不受这个现实世界内含的机制伤害,比如说忍者之间的纷争。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既然已经发现现实世界的“虚假”,又何必将琳带回这个世界?就像带土自己在琳死后说的,死去的琳也是虚假的,而可以衍生的言下之意就是只有那个琳能幸福活下去的世界才是真实。而在对现实世界下了自己的判决书后,带土的一系列在普通人看来丧心病狂,无法理喻的行为,如掀起战争,害死水门夫妇也就是爱护他的师傅和师娘,杀死宁次,是有他自己的内在的逻辑支持的。(我不是说他的想法和行为就是对的,也不否认这些都是违背人伦和道德的极大恶行。)
只是从带土的角度来说,中止人们在现实中的停留时间,或者说死亡未必是坏事,因为人们到了最后就会像他一样绝望,意识到现实的虚假,而那些试图在现实中想要通过行动抓住真实的人更是南辕北辙。而他做这些坏事的最终原因并不是为了报复世界,或者无差别,无意义的杀死,伤害别人来获得快感。他做的这一系列的最终目的是在摆脱现实的限制,让世人在梦中到达或者靠近理想中的真实世界。
六,琳的意义
不可否认的是,琳无疑是带土最大的精神支柱,或者说动力。他所一直追求的真实世界的定义和对现实世界的质疑和否定一开始就来自对琳的死这一事件带来的极大冲击。而对真实的渴求直接原因也是琳。在马上要被十尾分裂心灵的时候,被黑绝控制的时候,在异空间的耗尽体力传送不回去的时候,心里浮现起的都是琳的模样,才扭转了局势。但对于带土来说,对琳的深爱的表现并没有仅仅停留对她个人的思念,而他将其转换成了将改变现实世界的动力。换句话说,琳的死促使他反思真实和虚假的区别,而对琳的执着也变成了对她能存活和幸福的真实世界的执着。所以我们观众看到的带土一生所谋的是想要实行月之眼计划而不是一心复活琳并和她厮守。(当然客观上来说,带土也不是完全自由的选择和思想,他毕竟还是受到斑好几重的束缚和价值诱导,但他所作所说也是他自己认可和为之努力多年的)
七,垃圾的自我和别人
综上所述,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后期带土面对卡卡西,鸣人,乃至忍界联军他的态度要么是漠视要么是嘲讽加戏弄,因为倒向鸣人那一方之前,他从心底里并不那么在乎还未达到真实的现实世界。觉得生活在其中的所有人最终,也只会沦为悲剧的一环还不自知。这使得他对别人,包括他自己的评价大多都是低劣的,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能力的高低,而是观念和行为的“荒谬”垃圾和**这样的攻击不只指向别人,也指向自己。因为他自己并不相信也同样也不能在现实中实现心中的真实,秉着虚假的东西毫无意义,不值得在意的理念,带土在否定现实之后,他一直也试图抹杀或贬低自己的身份和意义,即使在真的斑出现在战场之后,他也声称不想成为谁,更想避免以宇智波带土的身份存在,因为这个身份无疑象征着过去的天真和苦痛,并再一次提醒他对虚假的现实信以为真的悲惨下场。
八, 孤独,分裂,
综上所述,带土的独特想法带给他心灵上彻底的孤独。虽然他和斑同行,却是貌合神离的二人。他一生利用了很多人,也被人利用,但无一个知心人。同时,他也放弃了,或者说割裂了过去的自己(从tv里带土试图控制十尾的场景可知,水门班的照片上一开始就缺的部分就是他自己),再加上他不断的伪装和变换着身份,他进一步将自己变成了在梦境中实现真实这以目标的工具,而不是任何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过去的羁绊和回忆也不是他的“同伴”,所以他对卡卡西的展现的动摇也是不屑一顾,因为那过去的自己对真实的想法和这现实中的大部分人一样,都是可笑而毫无价值的,又有什么被人怀念和感到愧疚的必要呢?
而这样极端的否定现实和他人以及自己的倾向,又造成了他矛盾的甚至分裂的情感状态。唯一能在情感和精神上支撑他的琳,又早于死于多年前,是只存在于过去和他心中的念想。而不断的否定自己身份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不断假装成别人而造成的精神上的分裂。在带土面具破碎后,和卡卡西以及鸣人的一系列对话可以看出,他甚至是在与他们的互动时,重新学习自己应该怎么样的,所以看起来相较之前更加情绪外露了。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人觉得带土小时候和长大后的形象差别过大,不够合理,应该说,从小时候的带土起到成年后正式以带土的身份露面中间的那么多年,有许多可能影响他思想变化的事件的留白并没有填上。而这被省略的这么多年中,看见的种种很有可能解释了他的极端的转变的过程。
(本文仅仅表达个人观点,且只在最近看完一遍tv,还跳了很多原创集数,所以对漫画中和设定集中的细节并不了解,欢迎指错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