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迷吧 关注:108,399贴子:5,201,510

建西县及“江南第一线长规模”建西森铁 历史资料汇编 拖板代客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建西林区沿途木料资源多通过溜坡、水运尤以部分段人工放排、理排、系排,顺水漂流、主要到福州仓山岛附近再人工拦截,富屯溪、西溪、闽江水流速度尚可时可放排,但山地林场地区溪流宽度深度不利/无近处可漂浮水道,溜坡效率低。且溜坡、放排毁损木料。顺昌当时是中国杉木中心产区的核心区。
跃进~因盲目争高产,在处理木料能力、运力不足时,时为大历公社管辖的钱墩(现为岚下乡钱墩村)的“万米堆头”,终大部分变质腐烂。
1958年,由原林业部投2900万元(新币)的建西七道(万木林)合线 森铁由数千铁道兵及林工系统职工联合开工建设:干线自鹰厦铁路附近 大埠岭站 途经 建西贮木场 ,途经大历(该段约13km)分走两条线:一条经高阳(盛产杉木)至房道的七道(现建瓯县房道镇区边的七道,附近现有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干线总长53km(按现区划干线途经27个行政村)。另一条为支线(该支线段约15km):往 岚下、岚面、苦竹溪,途经横坑林场,终点夏墩(已知也全线对外办客,只是排班较少?)——各支线共48.96公里(已知应还含鹰厦线紧靠着的现顺昌县埔上镇镇区~九龙山森铁,估计覆盖埔上林场线为支线 约12km, 半路分出岔线往前山林场,岔线考虑深山地带盘绕约5km多?据说可能涉坡度较大,为多拉货,埔上~九龙山森铁几乎只用内燃机车;其余支线可能是大历~高阳区间的李坝~上村线 近9km,高阳~南亨线 约13km?),岔线20.7公里(如上,估 前山林场线 约5km;估:夏墩~大历支线上的岚下~张墩(或线路更深入到 黄墩 附近?)岔线 9km多 及 同支线的岚下~夏墩间的横坑林场(苦竹溪)~百益岔线 约6km);站线(统计时含入安全线——避险线?)20公里。总长142.66公里(其实站线、避险线一般是不计入总线长的;建西贮木场应该有往鹰厦铁路建西站的铁路,只是对外办客客车不直通?),覆盖8个国营伐木场。采用18或12公斤/米的钢轨铺设,工程土石128万立方米,建小桥涵490道,*另凿现 顺昌县高阳乡花桥村附近 大武岭隧道:1360米。全盘设计总 年运力40万立方米(实际运力一直没利用满)、客运20万人次。
1959年,建西森铁管理处开始筹建。
1959年至1964年,国家先后投资3560多万元设大历、岚下、连墩、花桥、高阳等八个国营伐木场,设年吞吐量40万立方米的建西贮木场,年产10万立方米的制材厂、装机容量195千瓦的建西水电站以及(多在现建西镇镇上)林业机械修配厂、森工医院、林业子弟学校、托儿所、幼儿园、职工俱乐部、招待所、商店、邮局等机构。
1960年,1360m *大武岭隧道 建成。
1962年至1964年,副总~理谭震林、林业部副部长唐子奇、省委第一书记叶飞相继到建西林区视察,提出设建西县的意见。
1962年,建西森铁部分通车并运营?
*客运伤亡*事故*1963年8月29日约21:45,建西森铁101次客货混合列车事故:机车在大历口至花桥区间(南平地市地方史称:房道 交界处),机头与后车脱勾,后车溜逸现场死亡6人,送医死10人,伤21人(南平地市地方史称:车上54名“赶圩(赶集)”村民死15人,伤26人——非西北地方时差,21:45赶集回来路上? ),造成全列拖车:钢轨车(4载+2空)、载人拖板车、守车共9台车脱轨——“客货车辆串叠成堆严重损毁”。本次列车由28吨自重机车牵引,运轨台车4辆:载轨146根,另有作间隔用空台车2辆,后有乘旅客的拖板车2辆:乘坐58人及守车。机车次位的第一节载钢轨车辆中间的连接装置——“安全链”(链式车钩)折断,造成机车之后拖车全部脱离,循轨道往下坡向溜逸:溜逸时“列车长”李某因车上无制动设备无法采取制动措施(没风管制动功能的简易列车?拖板拉客竟然还有“列车长”(守车上的运转车长?)守车也没制动装置?),呼唤乘车人跳车,仅有部分胆大的乘客跳车脱险。后通过两个半径为75米(正常限速大概10km/h)的弯道,此时列车溜逸速度越发加快,到17K+42M处列车脱轨,至16K+912M处颠覆,翻车横倒在轨道上,客货车串叠成堆,钢轨撞击后堆叠散落。事故后立墩工区全体职工赶赴抢救,“随后顺昌县林业局长、副局长率职工、医务人员百余人到现场抢救”(说是这么说,细看怪得很,救援实际这类车辆,这种规模事故森铁附近站、工区第一时间救援基本足够,最需要专业医疗运输团队就近立即跟进,并尽快转运各等医院),将伤者31人专车送到医院急救(对比同说法中伤21人,死亡16人,即有10人非送医前现场死亡)。“抢救中职工都表现了高度的阶级同情心和负责的精神,农民反映说:亲兄弟也不过如此”。
事故原因分析 “1.这次客货列车颠覆的发生,主要是列车编组不合理,违反森林铁路管理规定,‘运木材列车禁止乘坐旅客的规定’,装载钢轨的列车,其危险性更大,所以不应该旅客列车和钢轨列车混合编组”(不过夜车竟这么多客流,客流需求值得考虑,该不会是路用通勤吧,顺路接送修路轮班的村民?且前文制动因素颇为诡异)。 2.列车连接装置的强度不够,“未经铁路局批准”擅自改用了铁链直径比规定小的铁链,在上坡时承受不了拉力而折断”(森铁标准很多和铁道部不一样啊,而且当时国铁也一堆无标准/非标件状态,这个说法更是怪异,不如说链式车钩链条选材粗细及实际质量、金属疲劳及腐蚀问题,实用时出情况)。 3.列车行驶使用前未经详细检查和强度试验。经检查肇事列车每节车辆上均无制动装置(无制动装置的简易车?蜜汁设计到设置的专用守车上也没制动装置?那这个链钩车缓冲饼可结实咯~话说前文拖板拉客竟然还有“列车长”,拖板拉客不伦不类,风吹雨淋树枝刮还易滑落,过隧道通风不畅,蒸汽机车烟气熏等真危险性咋不提?)。
(发生时间点可能在60-80年代中期)此外网友还提及有次近年关,部分村庄无像样的公路通往外界,只得乘坐森铁火车,当时车厢站人较多,大埠山往大历 等 向,在大历附近发生机后车厢脱线事故,一些枕木被碾断成3段。事故致建西森铁唯一干线中断,而后机车载客往复运载疏散乘客到原目的站。
1963年11月,我国首部反映南方林区生活的电影故事片《青山恋》,剧组取外景地:建西林区大历公社下坑和洋敦之间的大坪伐木场的洋敦林区拍摄,还有一少部分在房道 万木林——一说其64年上映后吸引了来自22省,13000多名职工先后汇聚到建西参加林区的开发建设——数据可能为建西林区以时间点为界,历史职工有档案可查的总数~~)。05年有同名电视连续剧。
1964年1月,“南方最长森铁”——建西七道合线 全盘?竣工(762mm轨距?)。4月开始全盘?客货运输(查到资料矛盾处,为普通通车运营时间。建西森铁已知存在修一段通车运营一段)。
1964年6月,设立建西县,县zf设 现 顺昌县建西镇林建路99号,并设立县府林业科和建西森工局(县森工局也成为当时省内第一家集木材产、运、销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企业”——政企不分)。辖地范围(据《建瓯县志》建国后增补部分):一.顺昌部分:1.顺昌房道公社 管辖的 房道、七道、上庠、吴大元、漈村、安宁、南科、曹岩、连地、西漈、尤墩、潘坑、小竹、吴漈、徐地、九堡、书㘵前、峡头、高阳,李坝、紫竹、花桥(现归高阳乡,类似不再列举)、上村、小筒、振科、大外、朱台、安浆 28个大队(类 现 行政村一级);2.岚下公社 管辖的 连墩、路墩、夏墩、钱墩、张墩、谢墩、阳墩、埂头、岚下9个大队;3.南雅公社 管辖的 南亨、大坋(现均归高阳乡)、后崛3个大队。二.原属建瓯县、南平县(不分先后,混列)析出共3个公社的部分大队:建西、际会(现存建西镇际会行政村及“际会大队”茶果场)等——覆盖鹭鹚(又名路兹)溪、高阳溪、麻溪三个流域。建西县土地面积853平方公里(约现顺昌县:建西镇、岚下乡、大历镇、高阳乡、洋口镇东部麻溪村一带及建瓯县房道镇,含上述乡镇辖地及周边部分土地)。
鼎盛期60-70年代建西森铁配有哈尔滨产蒸汽机车6台,东德产120匹马力内燃机车5台,运材车、平板车、矿斗车、客车、行李车等共304辆,设车站和养路工区共12个,“有职工近千人”。货运列车以货定班;最顶峰时期建西森铁年木材运量约15.7万立方米,是全国各林区客货运列车中的“标兵”——鼎盛期建西森铁火车司机月工资一般可达60多元。已知建西森铁对外客运:1.干线:大埠岭(越西森铁管理处) 经 大历 往 房道的七道,每天1对,各站办客,终点立折,当日往返(引述村民提及要大半天才跑完干线单程说法可能是全程53km单线兼顾避让和各站办客,运行4.5h,早上近8点建西森铁所始发,到终点的时刻之误描述)。2.干线转最长支线:大埠岭(越西森铁管理处) 经 大历 往 岚下的夏墩,隔天发班,各站办客,终点立折(夏墩约中午偏下午时段开始折返)。该线车夏季配2节客车厢,冬季配1节客车厢。车厢后有挂拖板车,非候车室上车可免费,但一般为挑货的农民(也有货物太多,上客车不便同时留人看守之意)。“建西森铁列车的时速约14-18km/h”(然而这速度可能是干线均速?支线可能会有10km/h限速大概对应75m左右曲率半径的一些弯道,干线可能也有类似小半径弯道)。客列蒸汽机车、柴油机车均有安排运输过。
1970年7月1日建西县撤并且暂全并入顺昌县,建西森工局与顺昌林业局合并,建西森铁管理处同时并入。鹰厦铁路 建西站,原县城 建西 也随之开始落寞。一说房道一度划归大历公社管。
1975年4月,相比建西设县时的房道公社 缩小辖地后的房道公社被划给建瓯县。
80年代中后期,“木材、矿石效益低下”,建西森铁运营陷困境(其实也有64拆分新设的建西县在70年就被撤并因素的后续影响:丧失线路沿途原通县城优势,且撤县后已知90年之前 鹰厦铁路 建西站 就停接 图定对外客车办客,外加部分区域农村公路发展,可能途经公共班车线路的开通.越西森铁限速低——客运及零散货物运输受影响)。
1990年4月,建西森铁全线停运(全盘运营才经26年)。
1992年7月(一说停运和拆线同期),建西森铁全线开始拆轨。
1994年5月26日(同上“一说”:93.7就拆完),建西森铁拆轨“完毕”(“结束了建西森铁32年的历史和辉煌”——62起部分运营?实际已知该线有残留部分轨道段未拆:顺昌县 建西镇 建西森铁管理处 铁路起点附近200m左右,部分文章前后矛盾又说剩四 五百米),机车也全数拆解回炉。
一一一一一
主观记忆讲述人多文提及1936年出生的江苏籍(一说上海籍,可能涉上海扩市吞并江苏区域?)人士胡亚昌:据其介绍当时分配分两队:新疆、福建参加建西森铁建设,还有人传言着入闽可以住木板屋,吃大米饭的说法~其1959年5月从原籍入闽,先当铁道兵修该铁路三 四年,后作为该森铁第一代火车司机入职。建西森铁停运后部分员工被指派拆毁自己修的轨道以便回炉(胡亚昌也被安排参与其中),后被本地安排到1994年开厂的顺昌县(公营)竹材胶合板厂(其中就有他),1997年厂子被私人承包——减冗员,部分职工下岗。2002年工厂倒闭,全体下岗(其留下兼职看厂)。
不得不感慨:“汽笛声声脆,长龙滚滚来。迎接八方客,送走栋梁材。”(胡亚昌介绍的一首传遍60-70年代建西林区的诗歌)——然而60多年前与其一起来(一说同一批非同地)建西森铁的20多名工友如今走的走,死的死,只留下了胡亚昌老人。
一一一一一
零碎资料:
建西森铁定额票:文G风魔改村名、站名后的:红旗站、红桥(现 花桥村)站、红方站等。。。
*现 顺昌县高阳乡花桥村附近沿山边而行的单车道宽水泥路,原址为 大埠岭 往 房道 七道 铁路(建西森铁唯一正线)——该小路可达大武岭隧道口。
建西森铁几乎采用国铁主流样式非空窄轨客车面对面座等内饰及涂装,售票窗口购票上车,但无标座位号,自由席化~~如762mm轨距,则车厢2+2配座时考虑车体宽度,弯道轨道超高要求时——重心靠外因素,会相比国铁标轨距车2+3配座时,其它条件理论相同,这时同曲率半径该森铁要求的限速更低。实际车厢情况上看:这类2+2配座一般大大牺牲座位宽度保车体较窄,便利保证弯道速度和应和762mm普遍因成本对应的较窄行车限界。(未完,二楼继续
先上图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5-26 23:55回复
    可惜不像阿里山那样保留下来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5-27 00:35
    收起回复
      2025-08-27 00:30: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图五花桥村山边森铁干线改水泥小路 图一为其附近可通达的 大武岭隧道 1360m
      其余图 胡 在建西森铁管理处附近仅存约200m铁路附近图片
      图三为管理处附近大埠岭站站房?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5-27 01:39
      回复
        这楼图为建西森铁 现场取景的 《青山恋》拍摄建设实地工地场景?(看开始到场拍摄时间63.11和64.1建西森铁全盘建成时间相差不多,可能拍摄时已接近全盘收尾阶段,甚至干线已经通车?——毕竟如上记载,63.8.29 约21:45 大历~花桥都出乘客伤亡性运输事故了,还是各种奇葩情况多合一)
        图四可以看到线路曲率半径可能约75m左右的线路段的情况,且枕木似乎连树皮都没剥,甚至没泡沥青油处理,简单劈开木桩,轨道接触面微削平即安装的线路质量?且地面这道砟量???=_=。。。
        最后3图为木架高架桥建设及桥面状况。
        一一一一一
        建西森铁作为真深入丘陵山区且位置在内地林业部管辖森铁中算很靠南方的,地理坡度,降水,地质条件原比东北那些一堆缓坡/平原大原始林的森铁复杂得多,且线路如一楼地图,终究还是考虑水运放排难度(水道曲折,水量等)和木料溜山硬推滚下的效率,结合森林储量及居住点布局修筑铁路,如地图上的房道 七道那一堆水网汇聚。
        其实论辖区,房道公社那超大辖区,和管辖一堆大队,再看看房道那汇聚的水网,不得不说也有转运枢纽同时带动该片居民点发展的规划意味。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5-27 02:03
        回复
          最后,
          图一 森铁标
          图二 查找文章发现的乱配图 实为 绥棱森铁 图
          图三 老资料图:762mm轨距车内不设置成侧排座,面对面2+2配座时车内状态,和越南米轨小限界相对1435mm国铁普车车厢小了一些,依旧2+3配座时,满座时座位拥挤程度对比可想而知。
          图四,老资料图 东北那森铁专门运输旅客外加能拖挂轻便货物的前置发动机轨道汽车,记得红光森铁等吧友也发过这类车型图。不过建西森铁已知始终都是传统机辆式——至于拖车没风管制动,守车也没制动功能,链钩等一系列迷操作,63年事故后,就不知有无啥变化咯。
          一一一一一
          楼内补上文章资料来源里比较偏个人整理描写的2则,但这2则错误延续新闻报道/(乱)配图未说明清楚来源等,细比对,能发现很多错误——这次整理汇编 建西森铁 及 仅存在6年左右的闽北小面积县: 建西县 资料中也发现了很多这种情况/说法不一。
          防吞 本层楼中楼 各两种写法补~链。
          一一一一一一一
          (本贴完,以上内容均做公版公开,可公益性宣传转载,只为资料广泛流通,能便利更多渠道保存下来 避免随时间进一步逸失)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5-27 02:20
          收起回复
            怎么没人回复回复。。。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5-27 09:16
            收起回复
              赞!窄轨知识的帖子必赞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0-05-27 11:52
              收起回复
                必须顶一个话说森林铁道又又又又让我想起了托马斯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0-05-27 12:21
                收起回复
                  2025-08-27 00:24: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说话间,系统误封2次解开了~话说就这点人吗~
                  鹅卵石能不能当道砟的那个没人回复下吗~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0-05-28 18:21
                  收起回复
                    你是建阳人?


                    12楼2020-05-29 18:00
                    收起回复
                      第一次知道福建南平还有森林铁路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0-06-07 13:22
                      收起回复
                        我从小就经常坐从建西县开往岚下的森林小火车,在大历口下车回伐木场白沟工区;后来听说铁轨全部拆除了,太可惜啦,原本想退休后再游历一番南平顺昌(建西),看看洋口的模样。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22-10-30 14:41
                        回复
                          要不是楼上顶帖,我还不知道有这个地方,已收藏。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22-10-30 23:31
                          回复
                            森铁处竹胶板厂的资料有么?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24-01-06 20:17
                            收起回复
                              2025-08-27 00:18: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想问下楼主《青山恋》取景地具体的资料是在什么地方查到的?


                              IP属地:福建19楼2024-05-16 09:0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