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问题,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打错字了,因为固始县是信阳市的辖县,对河南历史有些了解的知道现在的驻马店市在明清是汝宁府。似乎汝宁府和固始县还是没有任何关系,更谈不上和福州的关系。
我们先介绍下汝宁府与固始县的关系:元代,因汝河水患大减,人民稍得安宁,改蔡州为汝宁府。明承元制,汝宁府是河南八府之一。直到清雍正二年升光州为直隶州前,汝宁府管辖着现在的驻马店市(除泌阳县)和信阳市的全部地区。在元代固始县是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明代的固始县是河南汝宁府固始县,雍正二年之后是河南光州固始县。简而言之:固始县曾是汝宁府辖下的一个县。
福建位于东南沿海,在唐代以前被视为蛮夷之地,距离中原的固始县千里之遥,那么为什么福州很多人的祖籍是在固始呢?
大家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几次南迁潮,比如永嘉年间的衣冠南渡,固始人入闽也是在这几次南迁潮中。
唐代福建闽县人所著的《闽中记》中记载:永嘉之乱,中原士族林、黄、陈、郑四族入闽,今闽人皆称固始人。可见,在唐代,固始就已经成为很多福建人的祖籍了。唐高宗时期,闽地蛮夷叛乱,固始人归德将军陈政领府兵“五十八姓”和眷属5000多人入闽平叛。叛乱平定后陈政的儿子陈元光任漳州的首任刺史,跟随陈氏父子的主要将领也被封为漳州及各属县的官员,陈元光更是被后人称为“开漳圣王”。这些固始人至此在福建安家落户。
唐代末年五代时期,福建地区曾存在过一个割据政权闽国,闽国的建立者王审知、王潮兄弟也是固始人,在唐末群雄逐鹿的环境下,带领五千多固始乡民,几经转战,最终在福州建立了闽国,至今仍有“十八将随王,七十姓从军”之说。
随陈、王入闽的固始人是固始人入闽的主力,除此之外,在宋代也有大批士民投亲入闽。明永乐年间也有固始士民入闽的记载。
祖籍,通常是指以父系祖先、祖辈的家族长久的居住过的地区。以此来看,福建地区的固始南迁之人的后代祖籍当然是固始县了。而在历史上,固始县曾是汝宁府的辖县,福建的固始人后裔自称祖籍“汝宁府固始县”便没有什么问题了。
由于行政区划和隶属关系的变革,南迁福建的固始人后裔,不同的历史时期自称祖籍河南光州固始县、祖籍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河南汝宁府固始县皆可。现在说祖籍是在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也没什么问题。
我们先介绍下汝宁府与固始县的关系:元代,因汝河水患大减,人民稍得安宁,改蔡州为汝宁府。明承元制,汝宁府是河南八府之一。直到清雍正二年升光州为直隶州前,汝宁府管辖着现在的驻马店市(除泌阳县)和信阳市的全部地区。在元代固始县是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明代的固始县是河南汝宁府固始县,雍正二年之后是河南光州固始县。简而言之:固始县曾是汝宁府辖下的一个县。
福建位于东南沿海,在唐代以前被视为蛮夷之地,距离中原的固始县千里之遥,那么为什么福州很多人的祖籍是在固始呢?
大家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几次南迁潮,比如永嘉年间的衣冠南渡,固始人入闽也是在这几次南迁潮中。
唐代福建闽县人所著的《闽中记》中记载:永嘉之乱,中原士族林、黄、陈、郑四族入闽,今闽人皆称固始人。可见,在唐代,固始就已经成为很多福建人的祖籍了。唐高宗时期,闽地蛮夷叛乱,固始人归德将军陈政领府兵“五十八姓”和眷属5000多人入闽平叛。叛乱平定后陈政的儿子陈元光任漳州的首任刺史,跟随陈氏父子的主要将领也被封为漳州及各属县的官员,陈元光更是被后人称为“开漳圣王”。这些固始人至此在福建安家落户。
唐代末年五代时期,福建地区曾存在过一个割据政权闽国,闽国的建立者王审知、王潮兄弟也是固始人,在唐末群雄逐鹿的环境下,带领五千多固始乡民,几经转战,最终在福州建立了闽国,至今仍有“十八将随王,七十姓从军”之说。
随陈、王入闽的固始人是固始人入闽的主力,除此之外,在宋代也有大批士民投亲入闽。明永乐年间也有固始士民入闽的记载。
祖籍,通常是指以父系祖先、祖辈的家族长久的居住过的地区。以此来看,福建地区的固始南迁之人的后代祖籍当然是固始县了。而在历史上,固始县曾是汝宁府的辖县,福建的固始人后裔自称祖籍“汝宁府固始县”便没有什么问题了。
由于行政区划和隶属关系的变革,南迁福建的固始人后裔,不同的历史时期自称祖籍河南光州固始县、祖籍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河南汝宁府固始县皆可。现在说祖籍是在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也没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