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置新会郡,新会之名自此诞生,史上亦称冈州,至今已1600年了。南宋最后一个行都、崖海战役、岭南大儒陈白沙、启蒙导师梁启超、闻名海外的冈州会馆、小鸟天堂......新会亦可谓历史悠久、人文璀璨矣。
[ft=,+0,]
江门于清朝发迹,历为新会的一个小镇,文化上可谓一穷二白。民国14年(1925年)设江门市,仅6年后即复为镇。1951年再次设市,并开始了数十年割地立市的历程:1951年割水南、紫莱、白沙、石冲和北街;1952年割滘头;1959年割新民、丹灶、篁庄和篁边;1977年割外海和潮连并升格为地级市。2002年最终合并新会并割走棠下、杜阮和荷塘三镇。
[ft=,+0,]新会江门本是同根,历经数番离合,期间恩怨,不足为外人道。而2002年的新会撤市设区则最终使新会与江门交恶。五邑的海外乡亲至今讳言“江门”二字,除二字谐音不雅外,更多的是对江门二字没有认同感。而新会民众反对合并,则有更为实际的原因:合并后得到的没有,失去的很多!7年过去了,江门仍无法赢得新会人的心,正如佛山无法赢得顺德人的心一样。唯一不同的是,顺德的实力足以影响省的决策,从而为自身争取到应得利益,而新会还没有这个影响,新会的声音没有人能听到。有苦无处诉,新会人的怨恨又加深了一层。
[ft=,+0,]新会原本希望整合后能获得市里更多的重视与支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城市发展方向的讨论中,面对是滨江还是面海,是面向广佛还是珠中江一体化的命题选择的时候,八成民众认为城市重心应南移,对发展滨江新区持怀疑态度,理由是:新会位处市的中心位置,坐拥江门最广阔的腹地及黄金水道,理应成为战略重点;其次,珠中江一体化早被省政策定调,加上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横琴新区的开发,江门没有理由不向南看。而滨江新区偏于东北一隅,纵使能发展起来,对其他地方也没有任何辐射带动作用。可是,江门政府一心向北,在东北角落大做文章,开发银州湖区域则成了一句口号。掷数十亿在荒无人烟的角落建滨江大道,却没有人过问新中公路的进展。广佛同城叫得再响,广州也不会把芳村作为战略重点发展,江门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它是有苦衷的,它的苦衷源于眼光的狭隘自私与文化上的自卑。在江门官员眼中,只有江门才是市中心,它从没有打算把新会当市区看待。
[ft=,+0,]如今,新会人都明白,合并只利江门,不利新会。所谓的“资源整合”,说穿了就是“资源集中”!你出土地,牺牲了环境,发展了工业,创造了税收,而它则搞城市建设,享受发展成果。造纸、石化工业在新会搞吧,博物馆、艺术馆、体育中心在江门建。说是要“加快推进市区一体化,在蓬江、江海、新会三个区实现文化体育设施等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言下之意,新会和江门只搞一套就好了,至于建在哪里?当然都在江门。所以,最终都优化配置到江门去了!新会人跑20公里到江门北新区去共享资源吧!城市建设统一向外推介滨江新区,没有新会的份!高新企业推荐落户江海高新区,没有新会的份!新会只有一个“责任”,全力配合以成就所谓的“大江门”!
[ft=,+0,]原本新会与蓬江在城市发展中地位对等,但合并后由于政府行为,新会只能作为次中心,在城市建设中无法得到公平的对待。2008年新会的财政收入为16.75亿,蓬江区是7.7亿,当新会穷到南新区无钱修路的时候,蓬江却有钱把所有的道路铺上沥青!个中原因只有江门领导才晓得。江门人一直宣称新会的财政是独立的,江门没有拿新会一分钱。新会人被忽悠了,江门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区级财政上缴是国家政策,差在上缴多少而已,但江门政府从来对此是讳莫如深,生怕公开“抽水”账单会破坏“团结”。新会在城市规划、产业招商、项目审批等方面更要仰人鼻息,大量的民间资本被引导而北移。新会的官员由江门委派,自主权有限,任职数年,但求无过,难以为新会争取实质利益。
[ft=,+0,]
江门于清朝发迹,历为新会的一个小镇,文化上可谓一穷二白。民国14年(1925年)设江门市,仅6年后即复为镇。1951年再次设市,并开始了数十年割地立市的历程:1951年割水南、紫莱、白沙、石冲和北街;1952年割滘头;1959年割新民、丹灶、篁庄和篁边;1977年割外海和潮连并升格为地级市。2002年最终合并新会并割走棠下、杜阮和荷塘三镇。
[ft=,+0,]新会江门本是同根,历经数番离合,期间恩怨,不足为外人道。而2002年的新会撤市设区则最终使新会与江门交恶。五邑的海外乡亲至今讳言“江门”二字,除二字谐音不雅外,更多的是对江门二字没有认同感。而新会民众反对合并,则有更为实际的原因:合并后得到的没有,失去的很多!7年过去了,江门仍无法赢得新会人的心,正如佛山无法赢得顺德人的心一样。唯一不同的是,顺德的实力足以影响省的决策,从而为自身争取到应得利益,而新会还没有这个影响,新会的声音没有人能听到。有苦无处诉,新会人的怨恨又加深了一层。
[ft=,+0,]新会原本希望整合后能获得市里更多的重视与支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城市发展方向的讨论中,面对是滨江还是面海,是面向广佛还是珠中江一体化的命题选择的时候,八成民众认为城市重心应南移,对发展滨江新区持怀疑态度,理由是:新会位处市的中心位置,坐拥江门最广阔的腹地及黄金水道,理应成为战略重点;其次,珠中江一体化早被省政策定调,加上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横琴新区的开发,江门没有理由不向南看。而滨江新区偏于东北一隅,纵使能发展起来,对其他地方也没有任何辐射带动作用。可是,江门政府一心向北,在东北角落大做文章,开发银州湖区域则成了一句口号。掷数十亿在荒无人烟的角落建滨江大道,却没有人过问新中公路的进展。广佛同城叫得再响,广州也不会把芳村作为战略重点发展,江门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它是有苦衷的,它的苦衷源于眼光的狭隘自私与文化上的自卑。在江门官员眼中,只有江门才是市中心,它从没有打算把新会当市区看待。
[ft=,+0,]如今,新会人都明白,合并只利江门,不利新会。所谓的“资源整合”,说穿了就是“资源集中”!你出土地,牺牲了环境,发展了工业,创造了税收,而它则搞城市建设,享受发展成果。造纸、石化工业在新会搞吧,博物馆、艺术馆、体育中心在江门建。说是要“加快推进市区一体化,在蓬江、江海、新会三个区实现文化体育设施等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言下之意,新会和江门只搞一套就好了,至于建在哪里?当然都在江门。所以,最终都优化配置到江门去了!新会人跑20公里到江门北新区去共享资源吧!城市建设统一向外推介滨江新区,没有新会的份!高新企业推荐落户江海高新区,没有新会的份!新会只有一个“责任”,全力配合以成就所谓的“大江门”!
[ft=,+0,]原本新会与蓬江在城市发展中地位对等,但合并后由于政府行为,新会只能作为次中心,在城市建设中无法得到公平的对待。2008年新会的财政收入为16.75亿,蓬江区是7.7亿,当新会穷到南新区无钱修路的时候,蓬江却有钱把所有的道路铺上沥青!个中原因只有江门领导才晓得。江门人一直宣称新会的财政是独立的,江门没有拿新会一分钱。新会人被忽悠了,江门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区级财政上缴是国家政策,差在上缴多少而已,但江门政府从来对此是讳莫如深,生怕公开“抽水”账单会破坏“团结”。新会在城市规划、产业招商、项目审批等方面更要仰人鼻息,大量的民间资本被引导而北移。新会的官员由江门委派,自主权有限,任职数年,但求无过,难以为新会争取实质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