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姆达这个字母不好打,这里用汉字“入”代替,我觉得国人就叫它入翼也未尝不可。
入翼时下比较火,好几种六代机PPT中都有其形象。
那么入机翼有什么优缺点呢?这个可与三角翼比较
图二的机翼后缘如果是绿线,那就是三角翼,入翼则是黑线。
1、从隐身来讲,三角翼后缘与机身成直角,这对隐身不利,入翼则无此弊端。J20的机翼后缘有个前掠角,与机身成钝角,也对隐身有利,而且后缘是直的,不像入翼有折线,所以隐身性能更胜入翼。
2、气动方面,入翼和三角翼前缘后掠角一样,所以也适合高速飞行,不同的是入翼的平均气动弦长比三角翼短,(图二蓝线是入翼某处的弦长,黄线是三角翼在同一位置的弦长)故入翼的展弦比大于同翼展同后掠角的三角翼,如此能降低诱导阻力、增加机动性和航程。入翼面积则比同翼展同后掠角的三角翼小,升力也会相应减小,若要面积相同,入翼需增加翼展,这又帶出新问题。至于J20的机翼,显然翼弦更长,展弦比更小,诱阻比标准三角翼更大。
3、结构方面,三角翼强度和刚度最好,入翼就差点意思了,因为入翼相当于在三角翼后面挖掉一块,结构效率有所降低。
4、总结
入翼有点像后掠翼和三角翼杂交的品种,它有非常接近三角翼的高速性能,又有优于三角翼的低速性能,隐身效果不错,结构方面介于后掠翼和三角翼之间。先不说它先进与否,但至少为设计者提供了新的折中取舍方案。




入翼时下比较火,好几种六代机PPT中都有其形象。
那么入机翼有什么优缺点呢?这个可与三角翼比较
图二的机翼后缘如果是绿线,那就是三角翼,入翼则是黑线。
1、从隐身来讲,三角翼后缘与机身成直角,这对隐身不利,入翼则无此弊端。J20的机翼后缘有个前掠角,与机身成钝角,也对隐身有利,而且后缘是直的,不像入翼有折线,所以隐身性能更胜入翼。
2、气动方面,入翼和三角翼前缘后掠角一样,所以也适合高速飞行,不同的是入翼的平均气动弦长比三角翼短,(图二蓝线是入翼某处的弦长,黄线是三角翼在同一位置的弦长)故入翼的展弦比大于同翼展同后掠角的三角翼,如此能降低诱导阻力、增加机动性和航程。入翼面积则比同翼展同后掠角的三角翼小,升力也会相应减小,若要面积相同,入翼需增加翼展,这又帶出新问题。至于J20的机翼,显然翼弦更长,展弦比更小,诱阻比标准三角翼更大。
3、结构方面,三角翼强度和刚度最好,入翼就差点意思了,因为入翼相当于在三角翼后面挖掉一块,结构效率有所降低。
4、总结
入翼有点像后掠翼和三角翼杂交的品种,它有非常接近三角翼的高速性能,又有优于三角翼的低速性能,隐身效果不错,结构方面介于后掠翼和三角翼之间。先不说它先进与否,但至少为设计者提供了新的折中取舍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