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吧 关注:412,026贴子:4,142,747
  • 6回复贴,共1

王安石世系、居里、画像及葬地考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王安石是临川人,这是毫无疑义的,历史已有定论。国内外史学家均有认可,各种史书、辞书、教科书均有记载。然而,在纪念王安石逝世九百周年之时,竟有人耸人听闻地提出王安石是东乡人或曰金溪人,且撰文摄影在报上发表。如此不顾事实,嘲弄历史,惑人视听,不能不使人感到吃惊!本文从王安石的世系、居里、画像及葬地四个方面,考证王安石籍贯。
王安石世系、居里、画像及葬地考证
一、王安石世系bbs
          王安石的先祖出自山西太原。他的曾祖父叫王永泰,由山西太原搬迁到临川县。
         王永泰,号静节,生于后晋天福甲辰(公元994年)。以进士授职方员外郎。他是在宋朝建立后不久搬到临川来的,住在县城东边的盐埠岭。盐埠岭“旧为卸盐之地,故俗以盐埠呼之”。(1)王永泰“游览山川,慕其地之善,遂徙寓于此。”(2)看中这个地方后,便筑室买地,定居下来,自此占籍临川,成了临川人。
         王永泰死于宋大中祥符癸丑(1013年)。他的妻子是舒州(今安徽潜山县)人,姓张,生了三个儿子:王用之、王贯之、王质之。
         王用之是王安石的祖父。他生于周显德已未(公元959年),先任扬州学正,再任衡阳知县,升池州(今安徽贵池县)通判,后迁任大理卫尉寺丞。他死于宋景佑丙子(1036年),活了77岁。生了4个儿子:王舜良、王舜茂、王舜光、王舜丰。
         王舜良又叫王益,就是王安石的父亲。他生于淳化甲午(公元994年)。登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在建安县(今福建建欧县)任主簿。迁临江军(军治设在今江西清江县临江镇)通判,后又调到新繁(今四川成都市西北),庐陵(今江西吉安市)当知县,韶州(今广东韶关市)当知府,最后通判江宁(今江苏南京市)。宝元二年(1039年)二月二十二日病死在江宁。王益一生娶了两个妻子,大妻徐氏,生了二个儿子:王安仁、王安道;二妻吴氏,是金溪县柘岗吴家(柘岗吴家在元朝时被元兵烧毁,吴姓人迁城湖。即今金溪县陈坊乡城湖村)人。她生了五个儿子:王安石、王安礼、王安国、王安世、王安尚(即王安上)。
王安石是天禧五年十一月十二日(1021年12月18日)出生在临江军的官舍中,当时他的父亲王舜良27岁。按谱系载,王安石是临川王氏第四世。
         王安石一生娶了二个妻子。彭氏没有生孩子,吴氏生了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儿子叫王雱,生于庆历四年(1044年)即王安石考中进士的第三年,那时王安石24岁,在扬州当判官。 王雱娶妻李氏,因为他有疾病(烂背),熙宁丙辰(1076年)仅33虚岁就死了,没有留下后代。后经王安石请示朝庭,以他弟弟王安礼的孙子王棣做了王雱的继子。王棣在开德府(今河南濮阳)当知府时,以死抵抗金兵的侵略,被金兵所杀。他的妻子是江宁人,姓柴,生了儿子王珏,就住在江宁。王珏没有生儿子,于是,王安石的本系,到了他的重孙,就绝传了。
         王安石兄弟的后裔,有的在临川,有的迁到东乡,有的迁到金溪,还有的迁到宜黄、丰城以至福建、浙江、江苏去了。但绝大多数仍留在临川,临川的荣山、高坪、红桥、展坪、湖南、罗湖、龙溪……等许多乡镇都有其后代。
         由临川迁到金溪去的是王安禄的裔孙王朝利。王安禄是王安石大叔叔王舜茂的儿子,与王安石是堂兄弟。金溪《月塘王氏族谱》载:“朝利公为月塘之始祖也”。非常清楚,金溪月塘始祖是王朝利,是王安石的侄孙,决非王安石。



1楼2009-11-09 12:54回复

             由临川迁到东乡茭源的,是王安国的曾孙王仕显。迁到东乡上池的是王安尚的独生儿子王旗。王安尚是王安石最小的弟弟,他本人并没有迁到东乡上池去,一直住在临川县城。《上池瑶田王氏族谱》载:王旗“字伯祥,官至中书舍人,世家抚城盐埠岭。因殖产之便,立庄明珠峰、西骊塘、金峰等处,荆公兄弟俱往来其间。惟公悦山水之秀,遂留居焉。”“抚城盐埠岭”即在临川县城之内。既然王旗“世家”是在临川县城,怎么能说王安石会是东乡人呢?王安石兄弟只是来往于临川县城与上池之间,惟有王旗看到那里山水好,“遂留居焉”。
    由此可见,东乡、金溪或者其它地方的王安石兄弟的后裔,全是由临川迁去的。临川是他们的本源,他们是临川的分支。王安石自己也说过:“王氏其先出太原。今为抚州临川人。”(3)王安石写文章,均署“临川王安石”之名。
    二、王安石居里
    前面说过,王安石出生在临江军官舍,是因为他的父亲是临江军通判,带着妻子在身边。但王安石的“根”是在临川,这是无可置疑的。他幼年和少年时,常在临川居住。他的祖父王用之死后葬在临川灵谷山,他在临川守了三年丧,读了三年书。至今临川民间,还留传了许多他在临川读书时的传说。他后来宦游各地,也多次回过临川,临川有他的祖屋、宅地和田产,这是毫无疑问的。
             他的宅地在哪里呢?答曰:在临川县城内东南角的盐埠岭,即今天的荆公路邓家巷临川县看守所旁。这在《抚州府志》、《临川县志》和所有王安石兄弟后裔家谱中,所载全是一致的。清朝大学者李绂(临川荣山乡人)在《清风门旧居考》一文中载:“清风门在盐埠岭前,故一名盐埠门,与荆公故居相对。荆公忆家诗有‘盐埠庭闱眼欲穿’之句,其可考据者一也。”(4)王安石忆昨诗云:“返家上堂拜祖母,奉手出涕纵横挥。出门信马向何许,城廓宛然相识稀。”这首诗是王安石23岁以前写的,他回家拜过祖母以后,骑马出门散步,看见城廓。当时的上池是荒野之地,草木满眼,何来城廓可见?若说在上池看见临川县城城廓,那是绝无可能的。上池离临川县城,直线距离31公里,中间隔着明珠峰、烟岗岭、岐岭山、跃岩山、菩峰岭等数重高山。数山障目,怎么能看得见县城城廓?而金溪的月塘王家,当时绝无村庄可言,一片灌木之地罢了,从何“上堂拜祖母”?盐埠岭在临川县城之内,城墙就在岭前,王安石出门看见城廓,就理所当然了。
    除了上述记载以外,还有二个最强有力的证据。 一是王安石在世的时候,临川议建王氏祠堂。王安石听到这个消息后很高兴,于元丰甲子(1084年)九月在江宁官舍写了一个嘱条带回家乡临川,嘱条说:“于盐埠岭宅旁建祠堂,务要门扉、厅屋、寝室、庖厨、墙壁完固,以存宗祀……”(5)二是王安石所写的《大中祥符观新修九曜阁记》,记云:“临川之城中,东有大丘,左溪水,水南出而北并于江。城之东,以溪为隍,吾庐当丘上。自北折而东百步,为祥符观,东南之山不奄乎人家者,可望也。安石少时固从长者游而乐之,以为溪山之佳,虽异州,乐也。况吾父母之州,而又去吾庐为之近者邪!”(6)
             这两段王安石自己写的文字,非常明确、清楚地告诉我们:王安石宅第是在临川县县城之中,绝无可能在其它任何地方。他的住宅离临川城内的祥符观仅百步之距。
                东乡《上池瑶田王氏族谱》有这样一段记载:“克明公(克明即王永泰)性耽山水,悦珠峰之壮丽,乃存故宅于府。公命子公达(公达即王用之)堂构其下,公偕侄姓,车从时临焉,名曰上池。”这段记载,是有人认为王安石故宅在东乡上池的主要根据。但细一分析,这个证据是不能证明王安石家居上池的。我们只要将这段记载与后面“王旗”栏下的记载联系起来,就可以清楚的知道王克明要王公达“堂构其下”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看守在这里的田亩、鱼塘而已。“王旗”栏下记载“因殖产之便,立庄明珠峰、西骊塘、金峰等处”。明珠峰、西骊塘、金峰就在上池附近。这里告诉我们,是“因殖产之便”而“立庄”的。正因为如此,王克明“乃存故宅于府”。只是常常坐着车或骑着马来这里临时住住,或收租,或劝农,或在城里住烦了,来此散散心。如果把看守田地的房屋当成故居的话,未免太牵强了吧?由此而引申为王安石就居家于此,更是玄乎其玄,无法让人相信。


    2楼2009-11-09 12:54
    回复
      2025-08-31 14:40:2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似乎发过


      3楼2009-11-09 12:55
      回复
        • 117.42.113.*
        有什么好争的,王安石哭了,因,寂寞


        4楼2009-11-09 12:56
        回复


          5楼2009-11-09 12:57
          回复
            http://520794.cn/bbs/thread-205-1-1.html
            这里有完整贴。
            楼上的,不是什么好争的。
            王安石是属于临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是我们的一定要努力力挣。


            6楼2009-11-09 13:00
            回复


              7楼2009-11-09 13: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