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摄影
带着醉意的微风

曾经在宜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昆河66公里道口

站场上堆满的报废车皮仿佛在倾诉着它们过去的辉煌

宜良站货场和货场牵出线
只有没心没肺的三角梅依然盛开

规模较大的站场,左侧是机务整备场
宜良站始建于清末1909年,站址在云南省宜良县匡远镇。
在1957年编制的总图及1958年初步设计昆明铁路枢纽时均按建成1个单一的准轨枢纽设计,将昆河铁路的昆明一宜良段改为准轨线路在宜良设换装、换乘站。但由于问题复杂,各方意见不一,且工程艰巨,难于实现,铁道部未予审定。适逢当时我国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调整、压缩建设项目,云南境内黔滇(贵昆)、成昆铁路相继下马,昆河铁路改成准轨项目就束之高阁。
不知如果当年实施昆河铁路米轨改成准轨项目,会不会对沿线县市改变?

1983年因运力增长,昆明铁路局对其进行按区段站技术改造。
宜良站在本世纪初米轨盛兴时期曾是宜良机务段(后来并入开远机务段)、宜良工务段(后来并入开远工务段)、宜良车务段(并入开远车务段)、宜良电务段(后在精简机构撤并站段中撤销)等铁路管理部门驻地,还有宜良铁路中学等铁路所属学校。

自从2003年停止客运后,繁华景象一去不复返,
只有火车站周边的各时期建筑在述说着这段正在消逝的时光。
定格在2003年的旅客列车票价表
在2003年之前,宜良站的行车密度尤为庞大,因为地处滇越铁路昆明北至开远之间枢纽处,当时为三等站。
每天的平均车次可达到30对以上;但在客运停止以后,她已风光不再。
2017年,昆明铁路局决定缩减滇越铁路北段车次。 这一决定让这座百年老站平静了下来,站台上再也没有熙来攘往的人们,站场上堆满的报废车皮仿佛在倾诉着它们过去的辉煌;从它们身上我们才能感受到她昔日的无比辉煌。

空荡荡的机车整备场
2019年3月1日,随着东方红21型机车风笛的一声长鸣,宜良站热备机车也撤离,从此北段再无机车常驻。宜良站愈发冷清。

宜良站的电动掉头转盘
转盘掉头。这种机车转向模式出现较晚,机车转向时先开上一个带有钢轨的转盘,转盘转动180度,完成一次转向,有人工推动转盘和电动机械推动转盘两种。

宜良站的电动掉头转盘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节省时间,缺点是技术较为复杂,安全性不及三角线。

宜良站的电动掉头转盘全貌

救援起重机

空空的机务整备场
随着云南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大力发展高速公路建设,滇越铁路因其速度慢,昆明--开远公路客运在当时5小时到达,而铁路管内快车需要8小时以上,出行对时间的敏感性使滇越铁路在公铁竞争中逐步丧失优势。

锈迹斑斑的线路
带着醉意的微风

曾经在宜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昆河66公里道口

站场上堆满的报废车皮仿佛在倾诉着它们过去的辉煌

宜良站货场和货场牵出线

只有没心没肺的三角梅依然盛开

规模较大的站场,左侧是机务整备场

宜良站始建于清末1909年,站址在云南省宜良县匡远镇。
在1957年编制的总图及1958年初步设计昆明铁路枢纽时均按建成1个单一的准轨枢纽设计,将昆河铁路的昆明一宜良段改为准轨线路在宜良设换装、换乘站。但由于问题复杂,各方意见不一,且工程艰巨,难于实现,铁道部未予审定。适逢当时我国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调整、压缩建设项目,云南境内黔滇(贵昆)、成昆铁路相继下马,昆河铁路改成准轨项目就束之高阁。
不知如果当年实施昆河铁路米轨改成准轨项目,会不会对沿线县市改变?

1983年因运力增长,昆明铁路局对其进行按区段站技术改造。

宜良站在本世纪初米轨盛兴时期曾是宜良机务段(后来并入开远机务段)、宜良工务段(后来并入开远工务段)、宜良车务段(并入开远车务段)、宜良电务段(后在精简机构撤并站段中撤销)等铁路管理部门驻地,还有宜良铁路中学等铁路所属学校。

自从2003年停止客运后,繁华景象一去不复返,

只有火车站周边的各时期建筑在述说着这段正在消逝的时光。

定格在2003年的旅客列车票价表

在2003年之前,宜良站的行车密度尤为庞大,因为地处滇越铁路昆明北至开远之间枢纽处,当时为三等站。

每天的平均车次可达到30对以上;但在客运停止以后,她已风光不再。

2017年,昆明铁路局决定缩减滇越铁路北段车次。 这一决定让这座百年老站平静了下来,站台上再也没有熙来攘往的人们,站场上堆满的报废车皮仿佛在倾诉着它们过去的辉煌;从它们身上我们才能感受到她昔日的无比辉煌。

空荡荡的机车整备场
2019年3月1日,随着东方红21型机车风笛的一声长鸣,宜良站热备机车也撤离,从此北段再无机车常驻。宜良站愈发冷清。

宜良站的电动掉头转盘
转盘掉头。这种机车转向模式出现较晚,机车转向时先开上一个带有钢轨的转盘,转盘转动180度,完成一次转向,有人工推动转盘和电动机械推动转盘两种。

宜良站的电动掉头转盘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节省时间,缺点是技术较为复杂,安全性不及三角线。

宜良站的电动掉头转盘全貌

救援起重机

空空的机务整备场
随着云南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大力发展高速公路建设,滇越铁路因其速度慢,昆明--开远公路客运在当时5小时到达,而铁路管内快车需要8小时以上,出行对时间的敏感性使滇越铁路在公铁竞争中逐步丧失优势。

锈迹斑斑的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