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交流向(甲虫)
浅谈甲虫幼虫饲养
每一位养虫人的养虫的想法肯定都有一个,那就是把虫养的白白胖胖,把幼虫的体重养的更大更好,那么如何把幼虫养好呢,下面我将讲述一下我个人观点,如果有错误请谅解指出。
我认为,想把甲虫幼虫养好有这么几个要素
1.食材 2.温度 3.种源的好坏
1.先讲一下食材,都知道人以食为天同样的虫也是以食为先,有优质的食材才能让幼虫吃的更多,长的更大那么什么才是优质食材呢,现在市面上市场的种类非常多如何选择呢?我们可以根据养的是什么样的虫选择相应的食材,虽然市面上一些好的木屑基本常见品种都可以饲养但是如果想养的更好就需要择虫选择,按照幼虫的食性选择,例如:中大幼虫食性较生就可以选择发酵程度中偏浅的木屑,安达幼虫食性偏腐就可以选择发酵程度中偏深的木屑,m属大兜,食性腐就可以选择锹甲使用过的废木屑或者深度发酵木屑,根据实行我们就可以适当的选择相应的食材而不是所有的虫都一把嗦用一种木屑。
2.其次就是温度,根据饲养的虫选择适宜的温度,以及后期技巧性的调低温拖龄期达到幼虫吃更多更大的目标,控制温度有很多方法,例如:红酒柜,冰箱,空调,冰袋等,不同的方式效果也不一样可以根据现有情况进行选择,具体的适宜温度需要根据品种来选择,兜虫里也有需要低温的,锹甲也有需要温度高一些的,不可以一概而论,例如撒旦海神一类都需要18--21℃饲养,毛象亚克則需要24--26℃饲养,苏门,巴拉望可以18-20℃,安达类我建议20--22℃饲养较好,而低温拖虫的意思就是在虫到末期的时候人工调低环境温度使幼虫保持更长时间的幼虫状态吃的更多(虽然温度降低虫活跃度降低,但是相比龄期的变长以后吃的更多优大于缺)
3.最后就是种源,选择一个好的幼虫可以为我们虫养的更大提前打提供一个吃的更多或者体型天赋,更大的种亲所孕育的后代一般更好,亲代更大再提供相应好的环境情况下更容易出大虫,这个也是因虫而异,有些甲虫也有可能种亲很小而后代很大,这也是需要我们饲养者的细心照料。
再补充一点,虽然不是绝对因素,但是如果掌握这一点可以再出大虫的道路上锦上添花,补充的第四点就是,换土的手法,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明,但是我认为好的换土手法,可以让虫更快适应新木屑更好的居食,一般换土以后幼虫可能有一小段时间的适应期,如果可以克服这点那对幼虫成长肯定更有益处
浅谈甲虫成虫饲养
上一篇我们简单的说明了甲虫幼虫的饲养,那么这次就来说一下成虫的饲养及管理。
从幼虫羽化后就归为成虫期,成虫期我认为又可以画出两个时期:1.蛰伏期2.进食繁殖期
1.先来说蛰伏期,蛰伏期就是甲虫从蛹羽化后到第一次进食之间的阶段,这个阶段甲虫会不吃不喝等待体内器官成熟,这个阶段就需要饲养者给其提供一个黑暗湿润安静的环境让其安全度过蛰伏期(黑暗是为了塑造类似于蛹室里的环境,毕竟在野外,虫都是出蛰伏以后才出来活动我们是提前挖出来的所以需要提供相应环境,这时候湿度比较重要,也不用过于潮湿太湿可能造成其他不良影响比如掉附节),当然如果不挖蛹室最好就是让其在自己做的蛹室中度过蛰伏,如果挖了蛹室如果蛹室没有破坏也可以放到饲养盒内的原蛹室中找个黑暗的地方放着就行(本人喜欢这样),对于新人来说,这个阶段一定要避免的就是老是拿出蛰伏虫把玩,这时候虫没有什么太大的活动欲望虽然很好拿放但是同样的这时候经常把玩大大增加了蛰伏虫暴毙的风险,并且可能导致提前出蛰伏期使之寿命大打折扣。
2.当虫安全度过蛰伏期以后,就到了进食繁殖期,这个时候有些朋友可能就会着急配和繁殖但是这是不可取的,首先虫也没有交配欲望公母都不会配合,也可以这么想生存繁衍,刚出蛰伏饭都没吃饱生存都是问题怎么能到繁衍呢,要知道繁衍对虫的消耗也是很大的,所以这时候就需要单独饲养公虫和母虫直到大量进食直到很活跃(每天挠盒子,很烦的时候)这时候基本公母都成熟就可以交配了,这段时间因虫而已但是一般来说出蛰服1-2月以后,交配就比较稳定了。
繁殖期,交配完以后可以单独饲养几天做产前工作,例如准备产房木屑(尽量选择细颗粒),产木(看虫选择硬,软产木),以及箱子,母虫下产后只需要定时投喂母虫避免母虫从土中钻出来找吃的,结果没找到,回头吃蛋或者幼虫现象(如果产房小最后蛋的密度大也可能发生),下产之后等待1-2个月之后就可以打开产房寻找蛋和幼虫
饲养成虫的烦恼---螨虫
大家再饲养甲虫成体时,基本有3种来源
1.自己饲养羽化得到2.购自其他虫友或者商家
3.野外采集获得
一般来说,1和2的成虫来源更为干净可能携带螨虫很少或者没有,但是通过3获得的成虫,一般携带螨虫会很多,所以我以下会从预防和去除两个方法入手告诉大家如何避免螨虫爆发
一.预防
我个人认为如果再没有螨虫的情况下预防比去除要重要的多,提前预防可以对我们的虫欣赏度更好 毕竟大量的螨虫会让人看的恶心大大消减我们对甲虫的观赏欲望,那么如果预防呢首先就是及时更换未食用完的水果或果冻 这些杂物如果不及时清楚容易变质发臭还会污染垫材增加环境湿度增大螨虫出现概率,如果食物污染了垫材一定要及时清理,其次就是饲养盒的通风,增加几个空多透气降低湿度也是可以有效避免螨虫滋生,湿度是影响螨虫繁殖的重要因素螨虫最适宜生存的湿度在60%~80%之间,环境湿度低于60%时,螨虫的繁殖会受到明显的抑制,而当湿50%的时候,螨虫将无法生存,很快就会死亡。
二.去除
当甲虫身上螨虫过多时,有3种最简单的方法1.清水冲洗去除 2.口香糖粘取(适合于大面积螨虫) 3.镊子或者细线夹刮取(适合在缝隙中不好冲掉的),当然肯定还有其他方法,目前市售有除螨喷剂效果不错,如果螨害严重买瓶喷剂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除螨方法
总结来说我感觉后期出现大面积螨虫再去去除相对麻烦,不如从一开始通风预防螨虫来的简单实在所以我还是认为预防比去除更有用
以上均为个人观点,如有错误欢迎指正【图片】

浅谈甲虫幼虫饲养
每一位养虫人的养虫的想法肯定都有一个,那就是把虫养的白白胖胖,把幼虫的体重养的更大更好,那么如何把幼虫养好呢,下面我将讲述一下我个人观点,如果有错误请谅解指出。
我认为,想把甲虫幼虫养好有这么几个要素
1.食材 2.温度 3.种源的好坏
1.先讲一下食材,都知道人以食为天同样的虫也是以食为先,有优质的食材才能让幼虫吃的更多,长的更大那么什么才是优质食材呢,现在市面上市场的种类非常多如何选择呢?我们可以根据养的是什么样的虫选择相应的食材,虽然市面上一些好的木屑基本常见品种都可以饲养但是如果想养的更好就需要择虫选择,按照幼虫的食性选择,例如:中大幼虫食性较生就可以选择发酵程度中偏浅的木屑,安达幼虫食性偏腐就可以选择发酵程度中偏深的木屑,m属大兜,食性腐就可以选择锹甲使用过的废木屑或者深度发酵木屑,根据实行我们就可以适当的选择相应的食材而不是所有的虫都一把嗦用一种木屑。
2.其次就是温度,根据饲养的虫选择适宜的温度,以及后期技巧性的调低温拖龄期达到幼虫吃更多更大的目标,控制温度有很多方法,例如:红酒柜,冰箱,空调,冰袋等,不同的方式效果也不一样可以根据现有情况进行选择,具体的适宜温度需要根据品种来选择,兜虫里也有需要低温的,锹甲也有需要温度高一些的,不可以一概而论,例如撒旦海神一类都需要18--21℃饲养,毛象亚克則需要24--26℃饲养,苏门,巴拉望可以18-20℃,安达类我建议20--22℃饲养较好,而低温拖虫的意思就是在虫到末期的时候人工调低环境温度使幼虫保持更长时间的幼虫状态吃的更多(虽然温度降低虫活跃度降低,但是相比龄期的变长以后吃的更多优大于缺)
3.最后就是种源,选择一个好的幼虫可以为我们虫养的更大提前打提供一个吃的更多或者体型天赋,更大的种亲所孕育的后代一般更好,亲代更大再提供相应好的环境情况下更容易出大虫,这个也是因虫而异,有些甲虫也有可能种亲很小而后代很大,这也是需要我们饲养者的细心照料。
再补充一点,虽然不是绝对因素,但是如果掌握这一点可以再出大虫的道路上锦上添花,补充的第四点就是,换土的手法,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明,但是我认为好的换土手法,可以让虫更快适应新木屑更好的居食,一般换土以后幼虫可能有一小段时间的适应期,如果可以克服这点那对幼虫成长肯定更有益处
浅谈甲虫成虫饲养
上一篇我们简单的说明了甲虫幼虫的饲养,那么这次就来说一下成虫的饲养及管理。
从幼虫羽化后就归为成虫期,成虫期我认为又可以画出两个时期:1.蛰伏期2.进食繁殖期
1.先来说蛰伏期,蛰伏期就是甲虫从蛹羽化后到第一次进食之间的阶段,这个阶段甲虫会不吃不喝等待体内器官成熟,这个阶段就需要饲养者给其提供一个黑暗湿润安静的环境让其安全度过蛰伏期(黑暗是为了塑造类似于蛹室里的环境,毕竟在野外,虫都是出蛰伏以后才出来活动我们是提前挖出来的所以需要提供相应环境,这时候湿度比较重要,也不用过于潮湿太湿可能造成其他不良影响比如掉附节),当然如果不挖蛹室最好就是让其在自己做的蛹室中度过蛰伏,如果挖了蛹室如果蛹室没有破坏也可以放到饲养盒内的原蛹室中找个黑暗的地方放着就行(本人喜欢这样),对于新人来说,这个阶段一定要避免的就是老是拿出蛰伏虫把玩,这时候虫没有什么太大的活动欲望虽然很好拿放但是同样的这时候经常把玩大大增加了蛰伏虫暴毙的风险,并且可能导致提前出蛰伏期使之寿命大打折扣。
2.当虫安全度过蛰伏期以后,就到了进食繁殖期,这个时候有些朋友可能就会着急配和繁殖但是这是不可取的,首先虫也没有交配欲望公母都不会配合,也可以这么想生存繁衍,刚出蛰伏饭都没吃饱生存都是问题怎么能到繁衍呢,要知道繁衍对虫的消耗也是很大的,所以这时候就需要单独饲养公虫和母虫直到大量进食直到很活跃(每天挠盒子,很烦的时候)这时候基本公母都成熟就可以交配了,这段时间因虫而已但是一般来说出蛰服1-2月以后,交配就比较稳定了。
繁殖期,交配完以后可以单独饲养几天做产前工作,例如准备产房木屑(尽量选择细颗粒),产木(看虫选择硬,软产木),以及箱子,母虫下产后只需要定时投喂母虫避免母虫从土中钻出来找吃的,结果没找到,回头吃蛋或者幼虫现象(如果产房小最后蛋的密度大也可能发生),下产之后等待1-2个月之后就可以打开产房寻找蛋和幼虫
饲养成虫的烦恼---螨虫
大家再饲养甲虫成体时,基本有3种来源
1.自己饲养羽化得到2.购自其他虫友或者商家
3.野外采集获得
一般来说,1和2的成虫来源更为干净可能携带螨虫很少或者没有,但是通过3获得的成虫,一般携带螨虫会很多,所以我以下会从预防和去除两个方法入手告诉大家如何避免螨虫爆发
一.预防
我个人认为如果再没有螨虫的情况下预防比去除要重要的多,提前预防可以对我们的虫欣赏度更好 毕竟大量的螨虫会让人看的恶心大大消减我们对甲虫的观赏欲望,那么如果预防呢首先就是及时更换未食用完的水果或果冻 这些杂物如果不及时清楚容易变质发臭还会污染垫材增加环境湿度增大螨虫出现概率,如果食物污染了垫材一定要及时清理,其次就是饲养盒的通风,增加几个空多透气降低湿度也是可以有效避免螨虫滋生,湿度是影响螨虫繁殖的重要因素螨虫最适宜生存的湿度在60%~80%之间,环境湿度低于60%时,螨虫的繁殖会受到明显的抑制,而当湿50%的时候,螨虫将无法生存,很快就会死亡。
二.去除
当甲虫身上螨虫过多时,有3种最简单的方法1.清水冲洗去除 2.口香糖粘取(适合于大面积螨虫) 3.镊子或者细线夹刮取(适合在缝隙中不好冲掉的),当然肯定还有其他方法,目前市售有除螨喷剂效果不错,如果螨害严重买瓶喷剂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除螨方法
总结来说我感觉后期出现大面积螨虫再去去除相对麻烦,不如从一开始通风预防螨虫来的简单实在所以我还是认为预防比去除更有用
以上均为个人观点,如有错误欢迎指正【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