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湘桂铁路南端凭祥至睦南关(今友谊关)的线路在1954年建成,中越铁路间实现接轨。1955年3月9日,中越铁路联运会议在北京举行,双方代表签署了《中越铁路联运协定》和《中越国境铁路协定》。8月1日,中越铁路联运开办。8月2日,北京-河内19/20次国际联运客车开行。由于当时凭祥-河内铁路为米轨,客车不能直通运行,旅客需在凭祥站换乘。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19次旅客列车成为第一列通过武汉长江大桥的列车。1958年5月21日起,19/20次列车车次变更为9/10次;1959年6月再改为5/6次,当时每周一、四编挂5节国际联运车厢直达凭祥,与越南办理国际联运,每周二、三、五、六、日列车终到南宁。
1970年代后期,由于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中越关系破裂。越南方面并在1976年以后多次做出了阻碍中越铁路国际联运的举动。鉴于中越关系恶化,中国铁道部外事局于1978年12月22日电告国际铁路合作组织委员会和各参加国的铁路组织,宣布自即日起至另有通知时止,凡去往越南和来自越南的国际铁路联运旅客、行李、包裹和货物暂停发送,中越铁路联运中断。同日北京-河内联运客车停运,5/6次列车改至南宁站始发终到。
1990年代初,中越关系逐渐恢复正常化。1996年2月12日,北京-河内联运客车在中断运行17年后恢复通车,并于2月14日在凭祥和同登举行了通车仪式,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和越南谅山省主席主持了通车仪式。恢复通车的联运客车车次在北京西至南宁间使用5/6次、中国南宁至越南同登间使用215/216次、越南境内使用M1/2次,每周开行两班,专门加挂两节软卧车厢供旅客乘坐出入境,旅客改在同登站换乘,其余时间仍在南宁站始发终到。
1998年10月中国铁路实施第二次大面积提速,列车车次变更为K5/6次快速列车,同时将车体更换为长春客车厂、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南京浦镇车辆厂新造的25K型客车。2000年10月21日,中国铁路实施第三次大提速后,列车车次又改为T5/6次特快列车、南宁至同登间车次变更为T875/876次。2001年7月17日起,在北京西至南宁间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南宁至河内间开始提速。其中南宁到河内压缩运行时间5个多小时,河内到南宁压缩运行时间3个多小时。2009年4月1日,中国铁路调整运行图,T875/876次列车车次变更为T8705/8706次。2013年12月28日,T5/6次列车于衡阳至桂林间改经衡柳铁路运行。2014年4月10日起,南宁至桂林间改经柳南城际铁路和衡柳铁路运行,南宁到桂林压缩运行时间至4小时41分钟,桂林到南宁压缩运行时间至5小时3分钟。
2014年12月10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再次大规模调整列车运行图,T5/6次列车等级变更为直达特快列车,车次使用Z5/6次。同时原T5/6次列车附挂的T8705/8706次北京西-同登的两节国际联运车厢停运,前往越南或北京西站的旅客在南宁站换乘T8701/8702次列车。(该列车会在以后的国际篇中提及)
2020年2月6日起,为配合新冠肺炎事件相关防疫工作,Z5/6次列车暂停办理北京西与河内(嘉林)间国际旅客联运业务
以下是列车国际和国内的水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