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护理职业学院...吧 关注:6,756贴子:8,001
  • 0回复贴,共1

中华好家风|“富豪”钟南山的家风泰山护理职业学院团委昨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华好家风|“富豪”钟南山的家风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团委昨天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绵延不断的教育形成的家庭风气;也是一个家庭的精神风气和处事原则;钟南山家中内景首次曝光:最有炫富资本的人,家风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将和大家一起走进,“国士无双”钟南山院士的家风传承。

朴实纯真视名利为粪土
这就是立功无数的钟南山院士家,不是别墅豪宅、反而朴素的让人难以置信或许可用“清贫”来形容。一所老旧的小区内,房子仅仅80平,陈旧的家具,掉漆皮的窗门,家里摆放的家具有些陈旧泛黄,俨然就是上个世纪的风格。整体虽然简朴,却不失温馨和整洁。

他家门框上面有一颗钉子,那是当时给自己输液挂吊瓶用的。2003年抗击“非典”钟南山院士在最严峻的时刻病了。为了抢救病人,他连续工作38小时,终因抵抗力衰弱而被感染肺炎。整整一周的时间,钟南山在家里输液、吃抗生素。他没有声张,而是自己把自己隔离了起来,他说,一个医生感染了“非典”,会给患者和社会造成恐慌,所以,他选择了隐瞒自己病情。一周之后,病情奇迹般地好了起来。完全康复之后,他再次扑到了抗击“非典”的战场上。家里最显眼的是这面照片墙,里面摆满了各种珍贵的合照,有他领奖的照片,与爱人的合照,一家人的合照,但却很少奖杯,钟老的夫人李少芬和记者解释道:因为家里比较小,所以大部分奖杯都收起来了,唯一留下的,就是这个用来装水果的奖杯,理由是“还有点用处”。钟老也在采访中说:“我们家从来不谈钱,只谈学术”。

严谨实在,敢医敢言
钟南山之所以走上从医的道路,离不开家庭对他的深刻影响。
钟南山曾说:“在我的生活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的父亲钟世藩。”钟南山中学时候,令他记忆犹新的是,家里的楼顶上养了很多小白鼠,有三四百只。那是父亲自己掏腰包买来做病毒实验用的。父亲忙不过来的时候,就经常喊他去帮忙喂小白鼠。钟南山经常看见父亲在小白鼠身上反复做实验。父亲告诉他,医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半点虚假都来不得,只有反复实验得出的数据和结论,才能用于临床实践。深受父亲影响的钟南山,凡事都喜欢亲自实验。这种执着严谨、实事求是的处事原则,全然离不开父亲对他的教育。他还告诫钟南山:“医者人命,没有十足的证据,不可轻下判断。”仔细观察钟南山的采访会发现他有个口头禅:“我实事求是地讲……”钟南山从家族里继承的不仅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医道精神,还有说实话、说真话,对患者要负责的人生态度。钟南山一直牢牢记住父亲的叮嘱:可以少说话,但是说的每一句话都要有证据。所以无论是2003年、还是今天,钟南山说的每一句话,大家都信。

父亲教给他的是无私奉献
对于子女的“身教”,钟世藩将医者仁心贯彻到了极致。75岁的时候,钟世藩教授患了严重的眼疾,身体十分虚弱,仍旧轮流捂着两只眼睛,苦苦撰写出长达40万字的儿科医学著作。钟南山心疼父亲,劝道:“你年纪这么大了,写得这么辛苦,就不要写了吧!”父亲一口回绝:“不要写让我干什么?让我等死吗?”
1987年,钟世藩临终前还在和钟南山讨论病毒相关的专业话题,并嘱咐他,自己死后千万不要开追悼会,节约大家的时间做更有意义的事情。钟世藩曾说:“人这一辈子总要留下点什么,才算没有白活。”钟南山始终践行着,并真正实现了这句话。也不难理解,84岁的钟南山为何会在抗疫前线不顾安危、冲锋在前了。
而母亲教给他的是善良与同情心
1955年,钟南山考上北京医学院,一位考上北大物理系的同学向他借钱,他对我说,‘钟南山,你能不能借我点儿钱,我坐火车没有钱。’我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说,‘南山,我们为了准备你的钱都很困难了,实在没有办法了。’没想到,就在我出发前几天,妈妈把我叫到面前,手里拿了10元钱,对我说,‘南山,你过来,把这些钱拿给那位同学吧。’ 那时的10元,大概相当于现在的1000元。”
钟南山说:“治学严谨上,我受的是父亲的影响,但我对人的同情心是从妈妈那里学来的,我到现在还记得妈妈是怎么对待其他有困难的人的。”父母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的一生。

当你了解完他的家庭,是否真正了解:原来家风,才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在现代家庭,很难听到“家风”“家训”这样的词了。什么是家训?家训不是字斟句酌的名言警句,它更像一种精神风气,对一代又一代的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最后小编想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秉持优良的家风,不仅是警醒自己,更是给家人、后代以身作则。
如此,一个人才能够越走越远,家庭才能兴盛不衰。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3-25 07:4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