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渐层吧 关注:70,608贴子:783,142
  • 0回复贴,共1

第一回 决定毛色遗传的十组基因型如何相互作用原创:英短渐层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一回 决定毛色遗传的十组基因型如何相互作用
原创:英短渐层类樱桃猫舍(敢于亮剑)
笔者在《英短渐层类纯种猫毛色遗传学基础》一文中,已对决定英短渐层类纯种猫毛色遗传的L、A、Mc、T、B、D、I、C、Wb、O这10组基因型的具体功能作了详细介绍,但如何控制这10组基因型的相互作用,使我们的繁育工作更科学、更专业、更实效,并繁育出自己理想的小猫仔来,这也许是每个繁育人特别关切的问题,也是在繁育实践中最困惑、最迷惘的事情。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理解和领会,与大家一起探讨和分享决定英短渐层类纯种猫毛色的10组基因型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
一、猫的原始颜色
O基因型决定猫被毛的原始颜色,是“伴性遗传”,只存在于性染色体X上,而不存在于性染色体Y上。显性基因O是橙红色基因,它控制黑色素细胞只表达棕黑素(红色和奶油色),而不表达真黑素(黑色、棕色及灰色)。隐性基因o是非橙红色基因,它允许黑色素细胞表达正常颜色(真黑素和棕黑素所包括的各种颜色:黑色、棕色、灰色及红色、奶油色)。这里我要着重讲一下这个问题,在我以往看到的很多文章中都讲到猫的原始颜色是橙红色和黑色两种,我个人持反对意见。对于基因型为aa的纯色猫来说,猫的原始颜色完全可以视为橙红色和黑色两种,但对于基因型为AA或Aa的虎斑猫来说,猫的原始颜色应该是橙红色和非橙红色(包括黑色、黑色与黄色两种颜色组成的深浅交错的多层色)两种颜色,不能视为橙红色和黑色两种。因为只有在隐性非橙红色基因o允许表达正常颜色(真黑素和棕黑素所包括的各种颜色)的前提条件下,显性野生型野灰色基因A才会使猫毛显现毛尖是黑色、毛尖以下的毛干部分是黄色(或桔色),并由这两种颜色组成深浅交错的多层色(即同一根猫毛上有黑色和黄色两种颜色存在),而不是显示纯黑色(即同一根猫毛上只有黑色一种颜色存在),并形成虎斑条纹。例如:有隐性非橙红色基因o的虎斑型公猫(基因型为A-XoY)和母猫(基因型为A-XoXo)都显现猫毛的毛尖是黑色、毛尖以下毛干部分是黄色(或桔色),并由这两种颜色组成深浅交错的多层色,而不显现猫毛是纯黑色。又如:有隐性非橙红色基因o的虎斑型母猫(基因型为A-XOXo))显现黑毛区域猫毛的毛尖是黑色、毛尖以下毛干部分是黄色(或桔色),并由这两种颜色组成深浅交错的多层色,而不显现黑毛区域猫毛是纯黑色。因此,科学地说猫被毛的原始颜色应该是橙红色和非橙红色两种颜色,而不是橙红色和黑色,这两种原始颜色是猫被毛产生其它任何颜色的基础,也就是说猫被毛的其它各种颜色都是在这两种原始颜色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二、猫的衍生颜色
1、A基因型与其它基因型的关系及相互作用
A基因型是野灰色基因型,是决定一只猫是虎斑猫还是纯色猫的基因型。显性野生型野灰色基因A抑制黑色素细胞产生真黑素(黑色、棕色和灰色),而转为产生棕黑素(红色和奶油色),使猫毛呈现毛尖是黑色、毛尖以下毛干部分是黄色(或桔色),并由这两种颜色组成深浅交错的多层色,进而形成虎斑条纹,这个显性野灰色基因A只有在隐性非橙红色基因o(允许表达真黑素和棕黑素所包括的各种颜色)的前提条件下才能发生作用,并形成虎斑条纹,而它在显性橙红色基因O(只表达棕黑素)的前提条件下不能发生任何作用,但也有可能会产生典型的虎斑条纹。因此,在A、O两组基因型的相互作用下,基因型为A-XoY、A-XoXo、A-XOXo的猫都显现虎斑条纹,属于虎斑猫,其中基因型为A-XOXo的猫是在黑毛区域有虎斑条纹的玳瑁色虎斑猫;而基因型A-XOY、A-XOXO的猫都是橙红色猫,也属于虎斑猫,并且可能具有典型的虎斑条纹。而隐性非野生型突变基因a不能抑制猫的黑色素细胞产生真黑素(黑色、棕色和灰色),使猫毛呈现纯色(即猫的原始颜色:橙红色或非橙红色当中的一种黑色),而不产生虎斑条纹,都不属于虎斑猫,虽然它对红色和米色猫有一定作用,使其具有典型的虎斑条纹,但这些猫却不属于真正的虎斑猫。因此,在A、O两组基因型的相互作用下,基因型为aaXoY、aaXoXo、aaXOXo的猫都是纯色猫,其中基因型为aaXoY、aaXoXo的猫是没有虎斑条纹的纯黑色猫,基因型为aaXOXo的猫是红毛区域具有典型虎斑条纹的玳瑁色猫,但它也不属于真正的虎斑猫;而基因型为aaXOY、aaXOXO的猫也都是纯橙红色猫,并且都具有典型的虎斑条纹,但也不属于真正的虎斑猫。
所以,对于红色猫和米色猫来说,我们很难区分它是不是虎斑猫,也就是很难从猫的表现型来确定它是属于基因型A-,还是属于基因型aa。但对于黑色猫和玳瑁色猫来说,就很容易区分,只要黑色猫猫毛的毛尖是黑色、毛尖以下的毛干部分是黄色(或桔色),并由这两种颜色组成深浅交错的多层色,或者玳瑁色猫黑毛区域猫毛的毛尖是黑色、毛尖以下的毛干部分是黄色(或桔色),并由这两种颜色组成深浅交错的多层色,就完全可以确定是虎斑猫,反之,就是纯色猫。
2、Mc、T基因型与其它基因型的关系及相互作用
Mc、T基因型是决定猫被毛的花纹图案的两组基因型,这两组基因型在显性野生型野灰色基因A的作用下,花纹图案表现特别明显,但在隐性非野生型突变基因a的作用下,花纹图案表现就不明显。这两组基因型的具体功能在《英短渐层类纯种猫毛色遗传学基础》首文中已作详细介绍,这里不再重复。在A、Mc、T三组基因型的相互作用下,基因型为A-Mc-tata的猫显现不确定虎斑纹(或称山猫虎斑纹、狮面虎斑纹,代码:21)或者大理石虎斑纹(或称经典虎斑纹、经典回形虎斑纹,代码:22),基因型为A-mcmctata的猫显现鱼骨虎斑纹(代码:23)或豹点虎斑纹(代码:24),基因型为A-Mc-T-、A-mcmcT-的猫都显现平纹虎斑纹(或称雀斑虎斑纹,代码:25);而基因型为aaMc-tata、aamcmctata、aaMc-T-、aamcmcT-的猫花纹图案表现不确定。
3、B、D基因型与其它基因型的关系及相互作用
B、D基因型是决定猫被毛颜色变更的两组基因型。B基因型是决定猫被毛颜色从黑色到巧克力色或肉桂色的变更,D基因型是决定黑色素(包括真黑素和棕黑素)密度的基因型。因此,在O、B、D三组基因型的相互作用下,对于有非橙色基因o的猫来说,基因型为bbD-、bb'D-的猫显现巧克力色,基因型为b'b'D-的猫显现浅褐色(即肉桂色),基因型为B-dd的猫显现蓝色,基因型为bbdd、bb'dd的猫显现熏衣草色(即淡紫色),基因型为b'b'dd的猫显现浅黄褐色(即小鹿色);而对于有橙红色基因O的猫来说,基因型为B-dd的猫显现米色。
4、I基因型与其它基因型的关系及相互作用
I基因型是决定猫白色绒毛(或称底毛)的基因型,英短渐层类猫的毛色是金色还是银色完全取决于这组基因型。在O、A、I这三组基因的相互作用下,基因型为XoYA-I-、XoXoA-I-的猫是银色渐层类猫,再加上B、D两组基因型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形成黑银渐层(代码:ns)、蓝银渐层(代码:as)、巧克力银渐层(代码:bs)、紫银渐层(代码:cs)等各种银色渐层类猫;而基因型为XoYA-ii、XoXoA-ii的猫是金色渐层类猫,再加上B、D两组基因型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形成黑金渐层(代码:ny)、蓝金渐层(代码:ay)、巧克力金渐层(代码:by)、紫金渐层(代码:cy)等各种金色渐层类猫。
5、C基因型与其它基因型的关系及相互作用
C基因型是决定先天性色素缺乏(白化病)的基因型。由于C基因型属于具有上位效应基因型,所以它与决定毛色的O、A两组基因型相互作用后,具有优先显现的效应。因此,基因型为cbcb的猫显现缅甸重点色(代码:31),基因型为cbcs的猫显现介于暹罗重点色与缅甸重点色之间的颜色,即东奇尼重点色(代码:32),这种颜色通常被称为“水貂色”,基因型cscs的猫显现暹罗重点色(代码:33),基因型为cc的猫显现完全的白色(代码:w)。再加上B、D、I三组基因型的相互作用,暹罗重点色猫就进一步形成黑金(黑银)重点色(代码:ny 33、ns 33)、蓝金(蓝银)重点色(代码:ay 33、as 33)、巧克力金(巧克力银)重点色(代码:by 33、bs 33)、紫金(紫银)重点色(代码:cy 33、cs 33);同理,缅甸重点色和东奇尼重点色也是如此。
6、Wb基因型与其它基因型的关系及相互作用
Wb基因型是控制毛干上环形条带宽度的基因型。由于Wb基因型控制着毛干上环形条带的宽度,所以对被毛花纹图案的形成有一定的干扰作用。在Mc、T、Wb这三组基因型的相互作用下,基因型为WbWb和Wbwb的,无论Mc和T这两组基因型是什么组合形式,都分别显现躯干部位无虎斑纹的12色和11色;而基因型为wbwb的,则T、Mc两组基因型发挥正常作用,即不同基因型组合显现不同类型的花纹图案,显现21-25色(之前已作详细介绍)。
以上是我对决定英短渐层类纯种猫被毛颜色的10组基因型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介绍,但具体如何运用遗传学理论去指导我们的繁育实践,且看下回分解。请关注我的微博:英短渐层类樱桃猫舍,期待下次还会有更大的惊喜!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3-22 14:1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