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一回合动员阶段
动员阶段,根据西线和东线的同步推演结果以及MP修正表,英国动员点数由0修正为20MP,俄国第一回合动员点数消耗为10MP,华沙Warsaw动员中心被敌占据,高加索2个集团军在中转地区,其动员点数将增加35MP,由20MP修正为55MP。
1.3.1.同盟国(德、奥)
由于同盟国的老大——德国拥有本国的8个动员中心和3个资源中心,再加上占领的法国的1个资源中心,一共有8个动员中心和4个资源中心可提供MP,此时德国打出1个国家意志标志,将其动员中心增加的MP数量增加50%,因此,德国共增加82MP,再加上修正的5MP以及初始的5MP,其最终动员点数为92。
为了大举进攻东线作准备,德国人将其剩下的9个集团军悉数组建起来,共花费45MP,购买“战略攻击”标志2个(为了后面补回国家意志),花费4MP,德军还剩43MP。
由此可见,德国依然保有大量的动员点数以为同盟国赢得第二回合的主动权。
奥匈帝国不参与本次中东战场的推演且其影响有限,因此不介绍其动员点数。
1.3.2.协约国(英、法、俄、塞、黑)
协约国主要分析英、俄两个与中东战场有关的国家。
(1)英国花费MP清单:
英国首先打出1个国家意志标志,将其动员中心增加的MP数量增加50%,即4个动员中心共产生的MP由20增加到30,英国动员点数变为30,再进行以下花费:
①组建沙漠骑兵军(Desert Mounted Cavalry)-4MP
②组建帝国远征军(Imperial Expedition)-3MP
③组建地中海远征军(Mediterranean Expeditionary Force)-3MP
④组建波斯远征军(Persia)-3MP
⑤修建西奈铁路-3MP
英国剩余14MP
(2)俄国花费MP清单:
①组建6、7、10、11集团军-20MP
②组建近卫军(Guards Special)-5MP
③组建高加索第2集团军(2 Caucasus)-5MP
俄国剩余25MP

图1:第二回合增援力量
(红色方框内为增援中东战局力量)
(带﹡单位为消灭后不可重建单位)
第二回合东线将进行激烈的厮杀,所以俄国组建的新单位基本都将投入到东线战场之中,第二回合俄军只使用高加索军队加入到中东战局。
(3)法国、塞尔维亚、黑山
由于法国、塞尔维亚和黑山不参与本次中东战场的推演且其影响有限,因此不介绍其动员点数。
1.3.3.关于使用计划或国家意志激活战局的补充说明:
德国使用1个国家意志增加了22MP(本来只增加65MP,87-65=22MP),其中在2、3轮需要打出6个计划标志(都由德国来打),即需消耗1+2+3+4+5+6=21MP,再加上购买战略攻击花费的4MP,一共花费25MP,比原来增加的22MP还多了3MP,相当于德国花了3MP买得了第二回合的先手权。
英国使用1个国家意志增加了10MP,但协约国只在2、3轮激活东线和中东战局(西线只防守),共花费1+2+3+4=10MP,再由法国花费4MP购买2个战略攻击标志,都由法国和塞尔维亚承担,共消耗14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