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te吧 关注:940,691贴子:31,975,328

【科普向】迦摩与魔罗的关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嘛,说是科普,其实是翻一下前人的研究作品;趁着大奥国服快来了,给迦摩产点粮吧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0-03-21 00:43回复
    二楼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3-21 00:4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翻译的这篇文章出自《爱欲之神:梵语文学中的迦摩天传说(God of Desire, Tales of Kamadeva in Sanskrit Story Literature)》,是原书的第八章,原题是《佛教的迦摩:魔罗和文殊师利(Buddhist Kama:Mara and Manjusri)》。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0-03-21 00:44
      回复
        传统的印度佛教观念将两个概念等同(identify)于迦摩:一个是死神魔罗,他用乐欲妨碍释迦牟尼佛的修行;另一个则是智慧菩萨文殊师利。在文学作品中,打败魔罗的不只有佛祖,还有许多著名的佛教师尊,比如著名的优婆鞠多(Upagupta)尊者。而另一些佛教文本则把文殊师利菩萨描述为青春永驻的爱欲之神,握着迦摩标志性的甘蔗弓。和印度教文本一样,印度佛教文学在故事中同时表现了欲望的必要性、和人类生活的这一维度带给人们的潜在危险。然而在严肃的哲学探讨以外,这些故事仍然能让我们对自己会心一笑。其中一个故事甚至记载了爱欲之神如何以魔罗的身份荣耀佛祖。
        为了将魔罗和文殊师利这两个形象放入佛教思想发展的维度进行观察,有必要首先讨论,早期的佛教宗教性与哲学性文本中,是如何看待欲望的。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0-03-21 00:44
        回复
          是芦苇大佬的科普贴,awsl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3-21 00:45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3-21 00:45
            回复
              可以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0-03-21 00:45
              回复
                早期佛教对欲望的看法 在早期佛教文本,欲望被认为是所谓的“四惑(Asvaras)”之一。作为一种诱惑,欲望是对五官所传递的五种悦乐的总称。佛教观念中有所谓的“五感(Kama-guna)”,与人体的五种感官(Indriya)相对应。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0-03-21 00:4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来顶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0-03-21 00:46
                  回复
                    在《经藏(Sutta Pitaka)》的《长部(Digha Nikāya)》和《中部(Majjhima Nikaya)》中,所提到的五感是:眼(Caksus)、耳(Srotra)、嗅(Ghrana)、舌(Jibva)、肤(Kaya)。在数论(Sankhya)和胜论(Nyaya Vaiseisika)这两个哲学学派中,人们又加上了第六感——思(Manas),因为思维被认为是欲望的真正来源。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0-03-21 00:47
                    回复
                      在一世纪马鸣(Asvaghosa)的《佛所行赞(Buddhacarita)》中,佛陀明确地将感官之欲和死亡联系在一起:
                      “羚羊受诱于歌声而就死,飞蛾扑向火焰也是因为追求它形体的美丽;游鱼汲汲于追求肉食,被渔人的铁钩捕捉。因而在欲望上结出的是有害的果子。……悦乐之价并非一定,因而我难以将它们称为享受。指示快乐途径的所在,而后又带来惨痛。厚毯和芦荟的薪柴在寒冷时让人欢欣,在炎热时就让人苦恼万分了。”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0-03-21 00:48
                      回复
                        在马鸣的另一部著作、记叙难陀与寺院理想对话的《孙陀罗难陀诗(Saundarananda)》中,诗人同样不遗余力地斥责感官的悦乐。这个传说也被记载在巴利文经典《自说经(Udana)》的《商羯磨伐伽罗本生(Samgamavacara Jataka)》和《法句譬喻(Dhammapada-atthakatha)》中。它讲述了佛陀的兄弟难陀,被对妻子孙陀利的爱搅乱了修行的进程。在诗歌的开篇,诗人首先描述了这二人之间爱情的热烈。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0-03-21 00:48
                        回复
                          zc大佬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0-03-21 00:50
                          回复
                            自占。原文大概有三十多页,今天耗了快两个钟也只翻了两页,因为专有名词实在是太多。希望来得及在国服开服前翻完吧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20-03-21 00:50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接下来就是每天晚上发一点夹馍的东西让大家不好睡觉(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0-03-21 00:5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