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吧 关注:501,103贴子:15,946,900

【吉林市历史传说】6个故事【吉林市历史】7个故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吉林市历史传说】吉林古城的山货庄    
【吉林市历史传说】清代早期的满族生活情景   
【吉林市历史传说】吉林的古驿道   
【吉林市历史传说】牡丹峰的传说   
【吉林市历史传说】鹰嘴砬子的传说   
【吉林市历史传说】长蛇山的传说   
【吉林市历史】吉林地区的剿匪斗争  
【吉林市历史】松花江“铁船”之谜    
【吉林市历史】宋教仁吉林之行    
【吉林市历史】廖仲恺在吉林城   
【吉林市历史】郭沫若在毓文中学   
【吉林市历史】康熙东巡吉林 
【吉林市历史】明代摩崖石刻   



1楼2005-11-12 16:53回复
    【吉林市历史传说】吉林古城的山货庄 
      山货庄——是居住在吉林城的老百姓对清朝经营野生细杂皮商号的总称。 

     吉林地区历来是物产丰富,居住在长白山区的人们将细杂皮拿到“市”上卖,吉林城就成了集散地,山货庄渐渐兴起,当年的翠花胡同(现在的伊通街是远近闻名的土特产品集散地和吉林纸花的买卖中心)。 

     吉林地区冬天十分寒冷,冬季时间又长,很多山区的农民和狩猎户就把马尾、猪鬃、猫、狗皮以及山货拿到吉林山货庄卖给货店,也有的猎户将狗猫皮、山羊皮等送到山货庄里。在清朝貂皮属于贡品,民间不能随便捕杀,清康熙三十五年(1695年)打牲乌拉因连年捕打貂鼠、不顾生养,岁贡貂皮不足额,清廷兵部拟将总管治罪,康熙皇帝知道此事,他以为貂皮价值昂贵。 不是必用之物,应少贡貂数,只少御裘,令以所捕貂实数为贡额,不得治罪。这使民众更加珍惜貂鼠。山货庄将所收的山羊皮等加工成半成品,再转销到沈阳、天津、山海关等地山货庄,也常常派出店里的活计到周围的桦甸、蛟河等大山里收皮货。 

     据《满洲实业报告书》记载,1933年吉林城的马尾、羊皮、生牛皮及各种皮货占总出口额的21%,是伪满洲对英、美、日、法出口的重要商品。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民主联军就曾在吉海铁路截获一批皮货,制成衣服进行御寒。 

     吉林城里以前很少出现过状元。那年相传翠花胡同的山货庄出了一个状元,叫祖海。这里有一段美妙的故事。说的是清朝乾隆年间,在翠花胡同里有一山货庄里一个伙计叫祖风吾,14岁时来店,他非常勤劳,也很机灵,对待顾客体贴入微,作买卖童叟无欺。那年冬天,店里收了一只非常怪的白色的貂皮,店主要把貂皮送给朝廷。但貂皮没有干透,便挂在店堂的东墙上,让祖风吾看着,一天中午,祖风吾有些困意,闭上眼睛,便觉得有人在堂内的炉子边倒水,他没有看清是怎么回事,他把这件事和山货庄的店主说了。店主觉得堂内没有能成“精”的东西,只有那条白色的貂皮,店主便把白色貂皮取下来,挂在祖风吾的脖子上,想看一下怎么样,结果却使祖风吾变成了一个美女水灵灵的,便嫁给了山货庄的店主,生了一个男孩,最后成了状元。此后的许多年,城里的官人家的小姐都以有貂皮围脖为荣。 

     这只是一个传说的故事,但山货庄在吉林市的发展史上,对土特产品收购有着贡献。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这种山货庄解放后就慢慢地被土产日杂公司所代替。 
     
      


    2楼2005-11-12 16:53
    回复
      2025-08-28 16:13: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吉林市历史传说】吉林的古驿道 
        吉林地区最早的陆路交通是驿道。驿是古时供应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驿道是我国古时交通大通,即为传车、驿马通行而开辟的大道,亦叫驿路。沿途设置驿站。 

       驿站的任务是传递军政文件,为过往官员提供交通工具和食宿,担负着军械、粮草、贡赋以及押解流犯等任务。清初通过吉林的有3条驿道、31个驿站。 

       一条是从吉林往西到开原站,全程580公里,是吉林通往盛京(今沈阳)和京师(今北京)的唯一官道,也是北京通往黑龙江官道的中间段。由吉林城东10里尼什哈站起,设 登站、衣儿门站(伊勒站)、刷烟站(双阳)、一把单站、大孤山站、赫尔苏站、叶赫站、棉花街站等10站。各站位置大体相当于今天的吉林市、永吉县的 登站乡、金家乡、双阳县、伊通县的伊舟乡等。 

       第二条驿道是由吉林东行至宁古塔(黑龙江省宁安县)全程645里,皆山路,是吉林通往东部山区边疆的官道。由尼什哈为起点,中间设额赫穆站、拉法站、退抟岭站、意气松站、额木索站、塔拉部、必尔罕站、沙兰站、宁古塔10站。各站位置大体相当于今吉林市、蛟河市天岗乡、新站镇、前进乡、敦化县额穆乡,然后通过原始森林,沿镜泊湖北岸至黑龙江省宁安县之沙兰屯,其中必尔罕站是林区。通过吉林地区的路段有蛟河市的天岗、新站、前进等处。 

       第三条驿道是由吉林北行至伯都讷(今扶余),全程540里,是吉林通往黑龙江官道。据《满洲地志》下卷载:由尼什哈起点,中设金珠鄂佛罗站、舒兰站、法特哈站、登伊勒哲库站、盟温站、陶赖照站、浩色站、社里站,共10站。各站大体相当于今天的吉林市、永吉县乌拉街乡的金珠店、舒兰市溪河乡、法特乡、榆树县的秀水乡、五棵树乡,扶余县的五家站、新站、社里、伯都乡。通过吉林地区的路段有永吉县的金珠乡、舒兰市的溪浪河、法特乡。 

       
       
        


      4楼2005-11-12 16:54
      回复
        【吉林市历史传说】牡丹峰的传说 
          在桦甸市桦树镇,有一座峻美的山峰,人们叫它牡丹峰。 

         相传很久以前,牡丹峰并不叫这个名字,人们只称为石砬子,离石砬子不远有一个小村庄,村中有一户陈姓人家,只有母子两人相依为命。儿子叫陈郎,年方十九,浓眉大眼,魁梧英俊,是打鱼砍柴的好手,还会吹笛子。一个夏日月朗星稀的夜晚,松花江风平浪静,陈郎在自己的渔船上吹起动听的笛子,优美的笛声传得很远很远。他突然发现倒映在水中的石砬子上坐着一个美丽的姑娘,急忙抬头朝砬顶望去,却什么也没有见到,当陈郎上山砍柴累了休息时,就取出笛子吹一曲,这时总感觉有一个漂亮姑娘在附近听笛声,陈郎非常奇怪,疑惑不解。 

         有一年的端午节,陈郎上山采艾蒿,这时砬子顶上的草丛中有一朵非常鲜艳盛开的红花,在朝阳的照耀下光彩四射,花香四溢,陈郎刚要到花前看个仔细,突然一条又粗又黑的大蟒直奔花株张开大口要吞掉红花,陈郎一看着急了,轮起柴刀就朝大蛇吹去蛇断成两截死了,可那株花也不见了,而是一位亭亭玉立的秀气姑娘站到了陈郎的面前连声道谢,只听姑娘说:“我就是那株牡丹花,谢谢哥哥救了我的命。”陈郎说:“姑娘,我们从没见过面,你怎么认识我呢?”姑娘忙说:“我经常听你吹笛子,你吹得那么动听。”说完脸微微一红。陈郎问道:“姑娘你从哪里来?”姑娘说:“我本是百花王国里牡丹家族的一支,为了躲避黑蛇精的纠缠迁到这座山顶上,哪知道黑蛇精也跑到这里,刚才多亏陈哥搭救,你真是一个心眼好、善良的人,好人一定能有好报。”姑娘一番话说得陈郎心里热乎乎的。俩人越唠越近,最后临分手时私订了终身。陈朗回家与娘一说,老人十分满意,不久就举行了婚礼。一家人幸福地生活着。有一年的夏天,突然电闪雷鸣,乌云翻滚,松花江水猛涨。牡丹刚做完饭,一条巨大的蜈蚣就卡住了牡丹的脖子,陈郎和蜈蚣搏斗起来,他们从屋内打到山坡上,陈郎被抛到山岩上死了,牡丹也倒在地上变成了枯萎的牡丹花,从此,人们把这座山称为牡丹峰。 

         美丽的松花湖水之清,山之秀,石之奇令多少游人和作家叹为观止。 

         
          


        5楼2005-11-12 16:54
        回复
          【吉林市历史传说】鹰嘴砬子的传说 
            在蛟河的拉法河与松花湖的交汇处,有一个形似鹰嘴的山峰耸立在湖的西岸,这就是传说中的鹰嘴砬子。 

           鹰嘴砬子也叫鹰嘴峰,以黑褐色岩石构成,危岩耸立,气势壮观,当地的渔民都知道关于它的神话传说故事。很久以前,松花江上小船如梭,白帆点点,月光皎洁,渔歌唱晚。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不知从什么时候来了一条黑鱼精,身长丈余,粗如大缸,钢牙利齿,巨嘴一张十几条鱼就进了肚里。黑鱼精性情暴躁,无恶不作,凭着魔法独霸松花江。整天兴风作浪,渴了就掀翻江上的鱼船,弄得无人敢在江上行船,就连江中的鱼虾都远游他乡,自从黑鱼精来了以后,整个松花江上日见冷清,一片凄凉。 

           有一天,黑鱼精在水下吞了几条鱼,喝足了水就游到江面上玩耍,突然发现远处来了几条大船,它又来了精神头。因为附近鱼船大多都走了,今天虽然来的是大船摇不翻,但可以想办法把它弄沉了,于是黑鱼精吸足了一肚子水喷向大船,接首再吸水再喷。正当他不可一世地发威时,忽听天上一声大喝;“大胆狂妄的孽畜,该当何罪?”,黑鱼精吓得浑身一拌仰头一望,原来是一个老道站在云彩里怒目而视。 

           “哈哈,你是什么东西,敢来管我的闲事”随后黑鱼精吸了一口水向天空射击。仙人大怒:“我乃是九顶铁叉的仙人纪晓堂,今日见你如此残害生灵,岂能饶你,”黑鱼精还要向道人发威,只见道人把手一挥,一个闪电炸雷将黑鱼精打进水中,随转般用手一指,只见远处肇大鸡山上鹰峰立刻凌空飞起,飘然而来将黑鱼精压在水中,仙人又不慌不忙地从身上取下火葫芦扔进江中,把黑鱼锁在了江底,从此,松花江的西岸就多出一座鹰嘴峰。 

           若干年后,鹰嘴峰又变成了黑神鹰,总到对岸的红尾湾偷吃红尾鱼。一天,松花江神听到红尾鱼的哭泣,知道实情后,就请雷公劈掉了黑鹰的嘴,从此人们也称无嘴鹰砬子。 
           
            


          6楼2005-11-12 16:54
          回复
            【吉林市历史传说】长蛇山的传说 
              长蛇山位于吉林市龙潭区哈达村。海拔200多米,是南北走向的两座相连的小山。长蛇山虽然没有许多名山那么高大,也不陡峭险峻,但它却是吉林原始人类居住的宝山,是留传许多神话故事的仙山。 

             相传1500年前,这里山峦起伏,古树参天,虎啸狼嚎,荆棘丛生。山脚下住着女真族的一些猎户,靠打猎和种田为生。猎户的首领姓关,能百步穿杨,武艺高强,人称神箭关爷。 

             这年夏天,山中的野兽突然绝迹,夜间常听到山林中狂风大作,甚至听到女人的哭啼声,奇怪的事弄得人心惶惶,一时间家家户户闭门关窗,既不敢上山打猎,也不敢下田种地。 

             神箭关爷呆不住了,心想,我是猎户的首领,我不去看个究竟谁还敢去。一天早晨,他带上神弓和宝剑悄悄一个人出发了。来到山上看到碗口粗的灌木树纷纷被折断,野草被踏平。关爷大惊,凭多年狩猎的经验断定,这是巨蟒所为。为了今后乡邻能过上安宁的生活,关爷决定铲除妖魔。他将巨毒液浸泡在箭头一夜,第二天早晨又喝了三碗酒,带上毒箭腰挎透龙宝剑进山降蟒,他走遍了山林没有发现巨蟒。这时,他走累了,就坐在一块石头上休息。刚要闭目,突然发觉身后有响动,关爷顿时困意全无,一股旋风掠过,一个面目狰狞的绿衣大汉,手提大砍刀出现在洞前。这时,只见树后飞来一支毒箭,不偏不倚正好射在大汉的头上,一道寒光,只听天摇地动,树木折断,飞沙走石,尘土满天。这时,关爷抽出宝剑便于是一阵乱舞。蓦地,风不刮了,关爷定睛一看,原来是一条三丈长,大缸粗的大蟒被降服了。从此,人们有了安静的生活。 

             早在二千五百年前,长蛇山就有人类居住,至今北山坡上仍见七级阶梯台地,每级宽约二十至三十米,台地上布着多少不等的居住址。经发掘发现,长蛇山原始文化遗址总面积达三万平方米,属“西团山文化”。 

             遗址被定为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楼2005-11-12 16:54
            回复
              【吉林市历史】松花江“铁船”之谜 
                吉林市,自古被称为“船厂”,是历史上造船业发展的地方。这里除了阿什哈达摩崖碑遗迹能够佐证这些历史外,还有解放前在松花江发现的铁船。或许也能提供些历史信息。 

              那是1935年7月4日下午5时,正在吉林市松花江北岸修江堤工程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在江畔天主教堂下坎处施工破土动工时,发现土中有一个二丈余长的坚硬的东西,队长指挥四面挖掘,结果挖出了一条二丈余长五尺宽的铁船,工程队将此事报告了福昌公司执事。 

              沈阳《盛京日报》在当年7月15日,专题报道了这一则历史信息,“并由市政筹备处及考古者进行摄影拍摄,由工程队妥为保存。” 

              当时对铁船的考查结果是:“按吉林之别名(即古名)称为船厂,因为在江边有船商甚多,供给上下游各地应用。各船商因为文化科学进步,受天然淘汰而结束。为纪念吉林造船及吉林船厂地名历史之观念,特造铁船四只,除列松花江北岸。以前传闻在吉林西关船营街,此为前三百年之事,现于小东门天主教堂下坎掘出铁船,为彼时之际列,亦为可知。”“总之,该船为历史中有价值之物,特志之,以作考古学家研究云。” 

              这是一条很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对我们今人来说,有三条启示。 

              一是在九十年前,在天主教堂护江堤修建时发现的铁船下落如何,专家对此船作了什么结论,如今谁知道此船是什么时候制造的。其使用的工料如何,是只观赏用作纪念,还是有运粮兵之用处。 

              二是据说三百年前造四支铁船,都放在那里,许多观者说是一只在小东门天主教门前,一只在三道码头的市政府门前,一只在西关船营街的江边,还有一只没有造完,造船的工匠就回河南了。 

              三是古铁船的发现,对吉林船厂的兴衰演变过程进行一次深入探讨,这是吉林造船业的历史文化,以历史为借鉴,对开发和振兴江城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古船的发现,在历史上是和哈达摩崖刻石一样有历史意义。1986年《江城史志》刊登了“一则历史信息。”建议记入志书,激励江城人民世代继往开来,为振兴家乡而奋斗。 
               
                


              9楼2005-11-12 16:55
              回复
                【吉林市历史】宋教仁吉林之行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6月,革命党人宋教仁曾经到吉林城,访问了抗俄抗日将领韩登举,点燃了关东民主革命的新兴火种。 

                宋教仁,字进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早在清光绪三十年他与革命党人黄兴,陈天华等人在长沙组织华兴会,策动起义,推翻封建的清朝统治,后因策动起义未成,宋教仁流亡日本,任《民报》撰述。宋教仁在日本组织民主革命的力量,听取了张继“谈及满洲事甚悉”的报告,决意来东北,联络绿林好汉,争取吉林南山夹皮沟韩登举团练的武装起义,以收到革命南北呼应之效果,遂写下了一首表示决心的《感时诗》: 

                四壁虫声急, 

                孤灯夜雨寒。 

                此身愁里过, 

                故国梦中看。 

                这是宋教仁在来吉林之前写的诗,表达了他在日本梦回祖国,投身革命的心情。 

                1907年2月,宋教仁化名桃源宗介,和白逾恒一起,渡过了鸭绿江,于4月1日到达丹东市(原安东)和参加起事的同盟会会员吴昆会面。同年4月3日,宋教仁以中国同盟会的名义致书李逢春、朱二角、杨国栋等绿林武装,号召他们“统筹辽海东西,黑水南北之义军,共举大事 ”。4月7日,绿林勇士们邀请宋教仁相见,表示拥护同盟会的主张。宋教仁亲手建立了中国同盟会辽东支部。辽东支部由新军中的吴禄贞,蓝天蔚、张榕负责。使民主革命在东北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在国民革命军的队伍里也点燃了民主革命的火种。 

                此后,宋教仁来到吉林省城(吉林市),了解了吉林地方的民间武装力量,并亲自与韩登举商谈起义,配合民主革命和解决间岛问题等。韩登举当时所率的乡勇、团练达3000余众,自备粮饷枪支,曾于光绪二十年(1895年)随从吉林将军抗击日本侵略者,在辽南作战,参加了五次收复海城的会战,又回援了辽阳防守,屡建战功。韩登举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在绿林勇士中的地位受到各界人士的赞颂,威名大振。1895年10月,依克唐阿升任盛京(沈阳)将军,韩登举出任育字军三营统领。从此,人们不称韩登举其名,而直呼“韩统领”。宋教仁对韩统领很重视,与韩统领晓以大义,请韩统领配合民主革命,与吴禄贞联合御外。韩登举于1907年8月,和吴禄贞检阅了桦甸夹皮沟的3000乡勇,“一人一枪、马约千匹”组织绿林好汉、乡勇,前赴延吉,配合间岛问题谈判。到1909年9月,签定了《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革命党人吴禄贞、宋教仁在间岛问题的解决中,功绩载入史册,这里也有有韩登举率部立功边陲,为“间岛”问题谈判作了坚强的后盾,写下了光辉的历史篇章。 

                 
                  


                10楼2005-11-12 16:55
                回复
                  2025-08-28 16:07: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吉林市历史】廖仲恺在吉林城 
                    翻开《吉林市志·大事记》,有这样一段精确的记载:宣统元年(1909年)八月(9月)孙中山派廖仲恺由日本经天津到吉林,以巡抚陈照常幕下翻译的身份,作策反工作,秘密争取各方人士,积极参加、发展革命力量。在此期间,廖仲恺与在吉林边务督办吴禄贞与日本交涉“间岛问题”(吉林人民出版社《吉林市志·综述·大事记》第118页)。廖仲恺来到吉林,组织革命活动,营救革命勇士,树起了吉林辛亥革命的丰碑。 

                  廖仲恺(1877年—1925年)广东惠阳人,原名思煦,国民党左派。他出身美国华侨家庭,1893年回国,1902年赴日本留学,1905年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他积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派廖仲恺先生来吉林城做地下工作,准备武装起义。他以吉林巡抚陈昭常幕下翻译的公开身份经常和受孙中山派遣的同盟会会员,吉林劝学总所会办的林伯渠来往,制定了劝办所章程和宣讲大纲,提出“学战”思想,指出“兵战、商战、实业战,要皆根本与学战,”并强调“学战之在今日,为不可缓之图”。 

                  廖仲恺在吉林,正是“间岛”问题尚未解决之时,他阅视了《中韩国界历史地图》“足证间岛之地,确为中国疆土,毫无可疑”,协助吉林边务督办吴禄贞与日本交涉,支持吉林地方自治会,经吉林巡抚向外务部报送实情,在对日交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最终从日本帝国主义“手里收回延吉主权,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 

                  廖仲恺等革命党人在吉林期间,曾极力营救革命党人熊成基,1910年1月30日,由于汉奸的告密,吉林巡抚陈昭常指使巡防中路马队管带刘燮松,长春巡警局长陈长璋在哈尔滨宾如客栈逮捕了前安庆炮官,起义首领、革命党人熊成基。1月31日,熊成基被押往长春监狱,2月2日转运省城吉林。4月熊成基被投入吉林监狱。熊成基被押解期间,同盟会会员廖仲恺,会同商震等革命党人,想尽办法,多方营救,均未成功。2月27日,熊成基英勇就义,临刑前,熊成基慷慨激昂地向吉林人民发表革命演说,宣传革命宗旨:“我固一慈善之革命军人,为革命而生,为革命而终,革命必定胜利。” 

                  廖仲恺等革命党人在省城吉林的活动点燃了中国辛亥革命在吉林的火种,为吉林的发展做出了积级的贡献。《吉林市志·大事记》记下了这历史上光辉的一页。 

                   
                    


                  11楼2005-11-12 16:56
                  回复
                    【吉林市历史】明代摩崖石刻 
                      在丰满区朱雀山经济开发区阿什村的悬崖上,有两处摩崖石刻。据考证,此处摩崖石刻是迄今为止吉林省内发现的唯一明代石刻,它是研究明代经略东北的重要历史遗迹,1961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阿什哈达为满语,意为“一山忽然分为二”为断崖峭壁之意。明朝建国之初,为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统治,首先于洪武八年(1375年)成立了辽东都指挥使司,并广设卫所,明永乐九年(1411)为有效管理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流域的女真等族,明成祖派太监亦失哈率千人乘大船到黑龙江下游东岸特林正式建立了管辖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行政机构奴尔干都指挥使司。由于当地气候寒冷,不产粮食,居民主要以捕鱼打猎为生。而明朝驻军所需粮食,全靠辽东和中原地区供给,所以,明朝皇帝多次派辽东都指挥使刘清来松花江设立船厂领军造船。500多年前的吉林市是东北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明永乐七年(1409)四月,明朝政府在吉林设置造船基地,把吉林当作加强辽东都司与奴尔干都司之间联系的纽带,专司建造运载官兵,粮草赏赐品和贡品的船只,同时也把这里作为官兵、粮草的转运站。在当时,这一举措直接推动了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的经济开发。 

                    遗址现存的两处摩崖石刻详细记载了明代骠骑将军、辽东都指挥使刘清三次率领数千官兵、工匠来吉林造船的具体时间。 

                    第一处石刻刻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虽历经风雨,石刻上字迹清晰可辨,上有三行阴刻楷书,碑文是:骠骑将军辽东都司指挥使刘。第二处石刻刻于明宣德九年(1432),在崖壁上有一条上圆下方的碑形线,中间高122厘米,宽62厘米,刻线内有七行文字,阴刻楷书,字体大小不等。由于久经风雨剥蚀,花岗岩面风化较重,字迹多模糊不清,经认真仔细辨认,碑文为: 

                    钦委造船总兵官骠骑将军辽东都指挥使刘清 

                    永乐十八年领军至此 

                    洪熙元年领军至此 

                    宣德七年领军至此 

                    本处设立龙王庙宇永乐十八年创立 

                    宣德七年重建 

                    宣德七年二月三十日 

                    这个碑文明确记载了刘清三次率军来吉林造船和兼任造船总兵以及修建龙王庙,重建龙王庙的具体时间。 

                    阿什哈达摩崖石刻距今已近六百年的历史,为保护这一古迹,1984年,省、市、区文物部门在此地修建两亭,分别冠名“摩崖阁”和“阿什亭”。在摩崖碑建立了展览馆。 

                    现在,阿什哈达明代摩崖遗址已经成为吉林市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14楼2005-11-12 16:57
                    回复
                      VIP收集这么多老古董不容易呀


                      15楼2005-11-12 17:46
                      回复
                        呵呵,方便大家么,品种齐全是最好的了!


                        16楼2005-11-12 18:06
                        回复
                          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好得很


                          17楼2005-11-12 18:19
                          回复
                            1


                            18楼2007-10-23 12:41
                            回复
                              2025-08-28 16:01: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制定符号谁啊,别顶我老头的帖子,太犯贱了!你男的女的 /./././.


                              19楼2007-10-23 14: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