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的四号坦克,最初是作为三号坦克的火力支援战车而设计。由于三号坦克设计初主要为了应对坦克间的交战,车 身设计过于紧凑,改装潜力有限 ,所以当面对苏军如潮水般的T-34坦克时,德军设计当 局被迫在改装潜力较大的四号坦克上下手,对其性能进行提升以对抗"T-34危机”。
四号坦克从F2开始,就开始使用长身管火炮。在不久之后,这批F2型被划归为四号G初期型。这批四号坦克深受前线部队的欢迎,在1942年冬天由这批四号坦克组成的装甲师就投入了对苏作战。但原本作为火力支援战车的四号坦克装甲最厚的部位也只有50mm防御力较薄弱。因此在后续的生产过程中四号坦克的车身前装甲从之前的50mm加厚到了80mm,增加的30mm作为附加装甲焊接(铆接)在车体之上。
四号G型的改进还在继续,在1943年春天,德军使用威力更为强大的48倍径75mm火炮替换了原来的43倍径火炮。另外,鉴于在这个时期反坦克步枪和巴祖卡火箭弹的大量使用,四号G还在车身侧面和炮塔周围安装了附加装甲(裙甲)。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四号G后期型作为主力参与了此次战斗。





四号坦克从F2开始,就开始使用长身管火炮。在不久之后,这批F2型被划归为四号G初期型。这批四号坦克深受前线部队的欢迎,在1942年冬天由这批四号坦克组成的装甲师就投入了对苏作战。但原本作为火力支援战车的四号坦克装甲最厚的部位也只有50mm防御力较薄弱。因此在后续的生产过程中四号坦克的车身前装甲从之前的50mm加厚到了80mm,增加的30mm作为附加装甲焊接(铆接)在车体之上。
四号G型的改进还在继续,在1943年春天,德军使用威力更为强大的48倍径75mm火炮替换了原来的43倍径火炮。另外,鉴于在这个时期反坦克步枪和巴祖卡火箭弹的大量使用,四号G还在车身侧面和炮塔周围安装了附加装甲(裙甲)。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四号G后期型作为主力参与了此次战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