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官话,旧称下江官话、下江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的北方方言的一支次方言。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两省的江淮之间及沿江以南部分地区。江淮官话自东向西分为A:通泰片[分泰如片和南通片]、B:洪巢片、C:黄孝片(存在争议)。代表话为泰州话、扬州话、芜湖话、合肥话和安庆话,其中以洪巢片占大多数。洪巢片是典型的江淮官话,以扬州话为主。泰如片接近吴语。洪巢片使用区对泰如片的江淮话理解就有些困难。分布地区
江苏省:
连云港市:市区、东海县(西北部除外)、灌云县、灌南县,约304万。
盐城市:市区、射阳县、滨海县、响水县、阜宁县、建湖县,约606.5万。
宿迁市:沭阳县、泗洪县(西北部除外)、泗阳县,约343万。
淮安市:市区、涟水县、洪泽县、金湖县、盱眙县,约520万。
扬州市:市区、宝应县、江都市、高邮市、仪征市,约453.5万。
镇江市:市区、句容市、扬中市,约187万。
南通市:市区,通州中西部(比较特殊)、如皋市、如东县、海安县,约430万。
泰州市:市区、兴化、姜堰、泰兴,约438.5万。
苏州市:张家港沿江地区,人数不详.
南京市:市区、溧水县,约530万。
(总计3812.5万)
安徽省:
六安市:市区、寿县、金寨县(西北部除外)、霍山县、舒城县,约499万。
合肥市:市区、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约456.5万。
滁州市:市区、来安县、全椒县、定远县、明光市、天长市,约433万。
巢湖市:市区、和县、含山县、无为县、庐江县,约453万。
安庆市:市区、枞阳县、桐城市,约231.5万。
马鞍山市:市区、当涂县,约124万。
芜湖市:市区、繁昌县、南陵县,约170.5万。
铜陵市:市区、铜陵县,约75万。
池州市:市区、青阳县,约91万。
(总计2672.5万)
江西省:
九江市:市区、九江(北部)县,约142万。
河南省:
信阳市:市区、固始县、潢川县、淮滨县、息县、商城县、光山县、新县、罗山县。约798万。
以上共计7425万。
注:江淮官话 湖北省黄孝片 由于存在较大争议,未列入分布表内。另天津地区现居民的先祖为大多明初时期,安徽、苏北一带随燕王朱棣北上戍边的移民,天津在清代又为“淮军”的大本营,所以当地的方言十分接近江淮官话。江淮官话和普通话相比最大的语音特点就是有入声:绝大多数地区都只有喉塞音一个入声韵尾;还有极少地区入声韵尾弱化或失去入声韵尾的,如南京、新海连等地。除了具备江淮官话的共同特征外,洪巢片淮语又具有许多独立的特征:
⑴、声母方面:
①除了滨阜、建盐的少数点外,绝大多数地区n/l不分。
②有些地区平卷舌能分,有些地区平卷舌不分:其中全部念为平舌的占多数。
③无疑母“ng”:除了滨阜方言有疑母“ng”之外,其他的方言疑母大多数均已的脱落或消失,疑母字归入零声母。
⑵、韵母方面:
①大部分地区能区分an/ang。由於普通话的影响,不分an/ang的地区正在减少。例如:南京等地的新派口音已有an/ang的对立。
②en/eng,in/ing相混,其中以念en、in者为多。
江淮官话属于汉语官话存在较多争议的大区语言,主要的争议包括∶
1. 江淮话是否属于官话
从1980年代起,晋语被划出官话区,其理由是晋语有不同于官话的入声韵。而江淮官话也同样具备入声韵2,部分学者认为应一视同仁把江淮官话划出官话区。
2. 黄孝片是否属于江淮官话
江苏省:
连云港市:市区、东海县(西北部除外)、灌云县、灌南县,约304万。
盐城市:市区、射阳县、滨海县、响水县、阜宁县、建湖县,约606.5万。
宿迁市:沭阳县、泗洪县(西北部除外)、泗阳县,约343万。
淮安市:市区、涟水县、洪泽县、金湖县、盱眙县,约520万。
扬州市:市区、宝应县、江都市、高邮市、仪征市,约453.5万。
镇江市:市区、句容市、扬中市,约187万。
南通市:市区,通州中西部(比较特殊)、如皋市、如东县、海安县,约430万。
泰州市:市区、兴化、姜堰、泰兴,约438.5万。
苏州市:张家港沿江地区,人数不详.
南京市:市区、溧水县,约530万。
(总计3812.5万)
安徽省:
六安市:市区、寿县、金寨县(西北部除外)、霍山县、舒城县,约499万。
合肥市:市区、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约456.5万。
滁州市:市区、来安县、全椒县、定远县、明光市、天长市,约433万。
巢湖市:市区、和县、含山县、无为县、庐江县,约453万。
安庆市:市区、枞阳县、桐城市,约231.5万。
马鞍山市:市区、当涂县,约124万。
芜湖市:市区、繁昌县、南陵县,约170.5万。
铜陵市:市区、铜陵县,约75万。
池州市:市区、青阳县,约91万。
(总计2672.5万)
江西省:
九江市:市区、九江(北部)县,约142万。
河南省:
信阳市:市区、固始县、潢川县、淮滨县、息县、商城县、光山县、新县、罗山县。约798万。
以上共计7425万。
注:江淮官话 湖北省黄孝片 由于存在较大争议,未列入分布表内。另天津地区现居民的先祖为大多明初时期,安徽、苏北一带随燕王朱棣北上戍边的移民,天津在清代又为“淮军”的大本营,所以当地的方言十分接近江淮官话。江淮官话和普通话相比最大的语音特点就是有入声:绝大多数地区都只有喉塞音一个入声韵尾;还有极少地区入声韵尾弱化或失去入声韵尾的,如南京、新海连等地。除了具备江淮官话的共同特征外,洪巢片淮语又具有许多独立的特征:
⑴、声母方面:
①除了滨阜、建盐的少数点外,绝大多数地区n/l不分。
②有些地区平卷舌能分,有些地区平卷舌不分:其中全部念为平舌的占多数。
③无疑母“ng”:除了滨阜方言有疑母“ng”之外,其他的方言疑母大多数均已的脱落或消失,疑母字归入零声母。
⑵、韵母方面:
①大部分地区能区分an/ang。由於普通话的影响,不分an/ang的地区正在减少。例如:南京等地的新派口音已有an/ang的对立。
②en/eng,in/ing相混,其中以念en、in者为多。
江淮官话属于汉语官话存在较多争议的大区语言,主要的争议包括∶
1. 江淮话是否属于官话
从1980年代起,晋语被划出官话区,其理由是晋语有不同于官话的入声韵。而江淮官话也同样具备入声韵2,部分学者认为应一视同仁把江淮官话划出官话区。
2. 黄孝片是否属于江淮官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