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311,洞察确实是T0,因为战法设计和14有很大区别,但是在14,实在是差太多意思
提出这个问题之前,我想问个问题,就以赵云为例,各位在玩整个三国志14的过程中,赵云的洞察到底给你带来多少收益,止了多少损?假设你一盘到统一玩了10个钟头,这10个钟头里,洞察真正生效的时间有几分钟?
说洞察无外乎两方面:
1. 被断粮。过了新手期,你还能被断粮。退一万步说你不小心被断粮,这个被断粮的武将还偏偏正好是个赵云?然后你就感叹:“啊,多亏了我有洞察”。这真是无巧不成书啊,怎么看都有一股浓浓推洞察C位出道的意味
2. 被强控。这游戏时间短小控不痛不痒,真正遇到了假设司马这种大控,首先,这个司马他得放自己的主战法(对于90%的手动赵云玩家,可能司马已经率先成皮皮虾了,讨论中止;对于10%坚持不手动的玩家,这司马也不见得就回回就要放战法,事实上,他可能放神机妙算的概率50%都没有)。最后,为啥对面司马放战法,你这边正好对位的还是个赵云?真是无巧不成书啊
所以结论就是,洞察这个特性其实大多数你自己只是在观赏。你觉得它厉害无外乎两点:
1. 建立在你自身对于赵云这个武将的喜爱上
2. 条件反射,觉得免控能给你极大的安全感,而且根据各个游戏的传统惯例,免控能不强?
但是实际上呢,一整局算下来,你想想看洞察给你带来了多大的收益?帮你止损了多少兵力?你发现根本没多少,你只是在不停的观赏它,也就是观赏技
就类似为什么说三国杀界马超强度低到爆表,铁骑就是观赏技一样,很多人说,铁骑还是观赏技啊,那当然是观赏技,因为他摸不到杀的时候,铁骑就是观赏技;他摸到杀的时候,对面如果不是类似卖血流,也基本是观赏技;他摸到杀的时候,对面不是手里正好本来就没闪,那铁骑还是观赏技,因为对面本来就闪不了
洞察同此理
提出这个问题之前,我想问个问题,就以赵云为例,各位在玩整个三国志14的过程中,赵云的洞察到底给你带来多少收益,止了多少损?假设你一盘到统一玩了10个钟头,这10个钟头里,洞察真正生效的时间有几分钟?
说洞察无外乎两方面:
1. 被断粮。过了新手期,你还能被断粮。退一万步说你不小心被断粮,这个被断粮的武将还偏偏正好是个赵云?然后你就感叹:“啊,多亏了我有洞察”。这真是无巧不成书啊,怎么看都有一股浓浓推洞察C位出道的意味
2. 被强控。这游戏时间短小控不痛不痒,真正遇到了假设司马这种大控,首先,这个司马他得放自己的主战法(对于90%的手动赵云玩家,可能司马已经率先成皮皮虾了,讨论中止;对于10%坚持不手动的玩家,这司马也不见得就回回就要放战法,事实上,他可能放神机妙算的概率50%都没有)。最后,为啥对面司马放战法,你这边正好对位的还是个赵云?真是无巧不成书啊
所以结论就是,洞察这个特性其实大多数你自己只是在观赏。你觉得它厉害无外乎两点:
1. 建立在你自身对于赵云这个武将的喜爱上
2. 条件反射,觉得免控能给你极大的安全感,而且根据各个游戏的传统惯例,免控能不强?
但是实际上呢,一整局算下来,你想想看洞察给你带来了多大的收益?帮你止损了多少兵力?你发现根本没多少,你只是在不停的观赏它,也就是观赏技
就类似为什么说三国杀界马超强度低到爆表,铁骑就是观赏技一样,很多人说,铁骑还是观赏技啊,那当然是观赏技,因为他摸不到杀的时候,铁骑就是观赏技;他摸到杀的时候,对面如果不是类似卖血流,也基本是观赏技;他摸到杀的时候,对面不是手里正好本来就没闪,那铁骑还是观赏技,因为对面本来就闪不了
洞察同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