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我在本吧最后一贴,经历过夏秋冬的堆肥实践,从小白到有了自己的经验,感谢吧友互助支持,自去年6.24第一次堆肥以来,践行了家庭厨余自然循环的环保之路,再没扔过厨余,很开心,分享一点心得,希望能对如去年的我一样想要践行环保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堆肥物料:
我用一只5升的罐子积累厨余,不是特殊情况,一般我家一周积满一罐,所以一周堆一次。
尽量把厨余形状切小利于分解。
有油水的菜放水槽漏斗处冲刷几下洗掉油利于分解。
我家几乎没有荤厨余,偶有少量几块荤肉厨余混一起堆也没事。纯荤厨余堆肥本人无经验。
碳氮比我不在意。我的碳主要是堆肥堆烂了的瓦楞纸箱撕碎或秋天的落叶,可加可不加,这些东西分解速度比素厨余慢很多,所以我不在意碳氮比,因为我不种花草,堆肥后的土只是重复用来堆肥而已,一切只为分解厨余。专门为养花草堆肥的本人无经验。
堆肥容器:
春秋夏季适宜:废弃的瓦楞纸箱
冬季适宜:闲置的大编织筐、挖土坑
注意容器一定要透气性好!哪怕是寒冬。我用泡沫箱堆的效果远不如纸箱。所以不建议泡沫箱,不建议泡沫箱,不建议泡沫箱!
堆肥的地方:
我住郊区有院子,很方便做好氧堆肥。如果是公寓楼,我个人不建议在家里堆,如果楼下小区花园管理不严格,建议在小区花园里堆肥最好。
好氧堆肥方式,详见贴:(有自然的土就不需要加em菌,土本身就有各种菌,重复使用堆肥土,菌种更好)
http://tieba.baidu.com/p/6180527716?share=9105&fr=share&unique=5BBB02EF77D396D42A8C259E7DA6A432&st=1583489975&client_type=1&client_version=11.1.1&sfc=copy
好氧堆肥的关键:
氧气充足!注意通气!通气!最大关键点就在够通风通气!还有就是干湿度。
夏季:最低温度>25,最高温度>30
熟化周期:一周。
要点:少堆快熟。避免异味,避免湿度过大。我追求尽可能缩短熟化周期。
方式:选用开口大的瓦楞纸箱,尽量把厨余摊薄,最多三层土夹两层薄薄的厨余,避免堆厚堆多。土要盖住厨余,这样就没有气味,但一定要蓬松,不能把土压实了。要透气透气!
我就是每半罐子厨余盖一层土。我恰好一周积累满一罐子厨余,一周堆一次,刚好又一周一熟,基本上一只纸箱就够周转堆肥了。
把握干湿度,干的时候勤洒水,雨季时候用塑料布遮挡,保持土是润而不稀的程度,厨余自身的水分刚好能被底层土吸收干净,不会渗漏出来,这种程度最好。过干过湿都会降低速度,这个确实得靠亲自实践才能把握。各地气候干湿都不一样。
翻堆:勤翻搅。每隔1-2天就全面翻搅一次,前两次肯定厨余还可见且有气味,翻搅后就再薄薄盖一层土就没气味了。等后面一两次翻搅发现厨余已经变黑基本不臭了,就无须再盖土了。等到完全看不见厨余了且一股森林泥土的芬芳,就彻底熟了。
夏季堆肥记录贴:
http://tieba.baidu.com/p/6238171220?share=9105&fr=share&unique=BF94221C00E6F39FA24720F7A63E60F7&st=1583489927&client_type=1&client_version=11.1.1&sfc=copy
春秋季:温度10-30之间
熟化周期:10天-两周
要点:减少翻堆次数,避免干燥常洒水。
方式:和夏季堆肥的区别就是减少翻堆,4-5天一次翻搅即可,一个熟化周期最多三次翻搅。因为气温降下来了,堆肥需要保持温度。秋季北方干燥,视情况勤浇水,尤其刚堆的时候要浇透,我是浇得箱底渗水也没事,因为秋天干得快。不过也要把握干湿分寸,这个得靠自己实践。
春秋天堆肥厨余与土的厚薄与夏季一样,但也允许比夏季厚一点,比如我到了秋天就是直接两层土夹一整罐厨余了,因为我变懒了,实际肯定摊薄一点厨余熟化起来更快。懒得分摊,就是需要至少两周才能熟。
秋季堆肥记录贴:
http://tieba.baidu.com/p/6238171220?share=9105&fr=share&unique=BF94221C00E6F39FA24720F7A63E60F7&st=1583489927&client_type=1&client_version=11.1.1&sfc=copy
冬季:最高气温<10
熟化周期:三个月
要点:找够大容器或挖坑积累厨余。容器的透气性依然是必须的。厚堆厨余,得以积累温度。任凭风吹雨打雪下不用翻堆不用管。
据我的经验,填埋的也不如我的大编织篮,可能还是地下透气性不如编织篮。大编织篮三个月后倒出来都熟化了,地埋坑的两个月时翻看了一下厨余还基本没变化。好在埋地下就完全不用管它了
堆肥物料:
我用一只5升的罐子积累厨余,不是特殊情况,一般我家一周积满一罐,所以一周堆一次。
尽量把厨余形状切小利于分解。
有油水的菜放水槽漏斗处冲刷几下洗掉油利于分解。
我家几乎没有荤厨余,偶有少量几块荤肉厨余混一起堆也没事。纯荤厨余堆肥本人无经验。
碳氮比我不在意。我的碳主要是堆肥堆烂了的瓦楞纸箱撕碎或秋天的落叶,可加可不加,这些东西分解速度比素厨余慢很多,所以我不在意碳氮比,因为我不种花草,堆肥后的土只是重复用来堆肥而已,一切只为分解厨余。专门为养花草堆肥的本人无经验。
堆肥容器:
春秋夏季适宜:废弃的瓦楞纸箱
冬季适宜:闲置的大编织筐、挖土坑
注意容器一定要透气性好!哪怕是寒冬。我用泡沫箱堆的效果远不如纸箱。所以不建议泡沫箱,不建议泡沫箱,不建议泡沫箱!
堆肥的地方:
我住郊区有院子,很方便做好氧堆肥。如果是公寓楼,我个人不建议在家里堆,如果楼下小区花园管理不严格,建议在小区花园里堆肥最好。
好氧堆肥方式,详见贴:(有自然的土就不需要加em菌,土本身就有各种菌,重复使用堆肥土,菌种更好)
http://tieba.baidu.com/p/6180527716?share=9105&fr=share&unique=5BBB02EF77D396D42A8C259E7DA6A432&st=1583489975&client_type=1&client_version=11.1.1&sfc=copy
好氧堆肥的关键:
氧气充足!注意通气!通气!最大关键点就在够通风通气!还有就是干湿度。
夏季:最低温度>25,最高温度>30
熟化周期:一周。
要点:少堆快熟。避免异味,避免湿度过大。我追求尽可能缩短熟化周期。
方式:选用开口大的瓦楞纸箱,尽量把厨余摊薄,最多三层土夹两层薄薄的厨余,避免堆厚堆多。土要盖住厨余,这样就没有气味,但一定要蓬松,不能把土压实了。要透气透气!
我就是每半罐子厨余盖一层土。我恰好一周积累满一罐子厨余,一周堆一次,刚好又一周一熟,基本上一只纸箱就够周转堆肥了。
把握干湿度,干的时候勤洒水,雨季时候用塑料布遮挡,保持土是润而不稀的程度,厨余自身的水分刚好能被底层土吸收干净,不会渗漏出来,这种程度最好。过干过湿都会降低速度,这个确实得靠亲自实践才能把握。各地气候干湿都不一样。
翻堆:勤翻搅。每隔1-2天就全面翻搅一次,前两次肯定厨余还可见且有气味,翻搅后就再薄薄盖一层土就没气味了。等后面一两次翻搅发现厨余已经变黑基本不臭了,就无须再盖土了。等到完全看不见厨余了且一股森林泥土的芬芳,就彻底熟了。
夏季堆肥记录贴:
http://tieba.baidu.com/p/6238171220?share=9105&fr=share&unique=BF94221C00E6F39FA24720F7A63E60F7&st=1583489927&client_type=1&client_version=11.1.1&sfc=copy
春秋季:温度10-30之间
熟化周期:10天-两周
要点:减少翻堆次数,避免干燥常洒水。
方式:和夏季堆肥的区别就是减少翻堆,4-5天一次翻搅即可,一个熟化周期最多三次翻搅。因为气温降下来了,堆肥需要保持温度。秋季北方干燥,视情况勤浇水,尤其刚堆的时候要浇透,我是浇得箱底渗水也没事,因为秋天干得快。不过也要把握干湿分寸,这个得靠自己实践。
春秋天堆肥厨余与土的厚薄与夏季一样,但也允许比夏季厚一点,比如我到了秋天就是直接两层土夹一整罐厨余了,因为我变懒了,实际肯定摊薄一点厨余熟化起来更快。懒得分摊,就是需要至少两周才能熟。
秋季堆肥记录贴:
http://tieba.baidu.com/p/6238171220?share=9105&fr=share&unique=BF94221C00E6F39FA24720F7A63E60F7&st=1583489927&client_type=1&client_version=11.1.1&sfc=copy
冬季:最高气温<10
熟化周期:三个月
要点:找够大容器或挖坑积累厨余。容器的透气性依然是必须的。厚堆厨余,得以积累温度。任凭风吹雨打雪下不用翻堆不用管。
据我的经验,填埋的也不如我的大编织篮,可能还是地下透气性不如编织篮。大编织篮三个月后倒出来都熟化了,地埋坑的两个月时翻看了一下厨余还基本没变化。好在埋地下就完全不用管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