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俊吧 关注:8贴子:103
  • 4回复贴,共1

机车压弯教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一课、过弯路线解析 
第二课、侧挂动作解析 
第三课、实习活动 
第四课、右弯各角度操驾实习 
第五课、安全提醒 
第六课、机车运动安全总提醒 
第七课、有关恐惧感 
第八课、弯中的障碍物
第九课、有关侧挂的功能 
第十课、过弯的安全极限 
第十一课、高转速车种的入弯退档 
第十二课、后煞车的应用 
第一课、过弯路线解析
在本课中,强调“视线所及之处,才可以放心入弯”
  下载 (61.43 KB)
2009-4-18 11:11
A点:从此开始观察弯道曲率 
B点:大致了解弯道曲率以及弯道路况品质,但还是不完整。已经做好入弯准备 
C点:全然看透弯道,放心弯下去 
    由于骑士不可能以入弯“点”为目标,一下子瞬间倾斜到底 
所以本文采取由“C到D”的“入弯区段”概念,表示“从开始入弯,到完全倾斜”的过程 
D点:加大油门之处 
      说明:传统的“外内外”观念,必须加以分解 
      
      我的作法是:分两段 
第一段:A到C(判断弯道曲率与调整速度),晚一点入弯 
第二段:C到D到d(取得“较直得出弯弧线”,可以放心加大油门) ,当弯道越弯曲、速度越慢时,需要「越晚」入弯
第二课、侧挂动作解析
  下载 (62.1 KB)
2009-4-18 11:12
机车的操作,是根据入弯阶段来对应的 ,本图根据以上路线所区分的A到D阶段 ,叙述骑士操作的阶段 
图中的说明较小,多费点眼力 
  下载 (57.74 KB)
2009-4-18 11:12
本图是从“上方”与“侧面”解析骑士的过弯动作 ,各阶段仍配合第一课的路线阶段 
第三课、实习活动
     B到C到D的过程要点,请搭配上面的图示阅读 
1.B到C过程中,准备入弯:由弯道外侧进入,检视弯道状况,身体尚未放松,仍在检查与描绘路线
  下载 (59.31 KB)
2009-4-18 11:11
      2.C到D过程中,开始入弯:已经看清整个弯道,这是安全重点(如果非盲弯道,就不会有“突然出现的状况”),并锁定弯中点(APEX)。然后放松身体,左大腿与左屁屁重量落在座垫上,左膝盖靠著油缸,藉以固定身体(有时候没有做到),瞄准预定路线,(极轻微)逆操舵入弯,开始加油门。加油门可以增加后轮抓地力
  下载 (54.55 KB)
2009-4-18 11:11
      3.过弯中:即将进入弯中点,保持轻微稳定加速(油门不要“顿爹”,以免丧失后轮抓力),双手适力扶著把手,不要用力,身体仍然放松,瞄准预定路线 
  下载 (55.12 KB)
2009-4-18 11:11
     4.准备出弯:通过弯中点后,已经对准出弯路线(应该是一条拉直的弧线,但请勿接近边线),为了安全的抓地力,需要适当增加油门加速
  下载 (56.03 KB)
2009-4-18 11:11
     5.出弯加速:看准出弯路线(相当直的弧线),加大油门、提升出弯抓地力,吃下出弯路线
  下载 (55.93 KB)
2009-4-18 11:11



删除|1楼2009-10-04 01:14回复

         操驾前热胎要点 
    热胎方法:低速档大油门(热后胎),中速度大力煞车(热前胎),各做5次左右即可。 
    胎压较高时,需热胎久一点 
    注意:天气冷时,即使用力热胎,但若之后顺顺骑,则胎温仍会下降。激烈操驾前,需重新热胎 
    第四课、右弯各角度操驾实习
    接近上方:
      下载 (95.29 KB)
    2009-4-18 11:11
    前右方:
      下载 (92.95 KB)
    2009-4-18 11:11
    前左方:
      下载 (90.42 KB)
    2009-4-18 11:11
    右侧方:
      下载 (120.96 KB)
    2009-4-18 11:11
    左侧方:
      下载 (90.92 KB)
    2009-4-18 11:11
    左侧方连续: 
      下载 (108.82 KB)
    2009-4-18 11:11
    第五课、安全提醒 
      下载 (61.43 KB)
    2009-4-18 11:11
    A到B: 
    直路不要拉高速 
    被慢车挡住则放弃此弯 

    B到C: 
    保守判断弯道状况(可能有车子吃线、或有一滩油) 
    避开路边(有砂)以及双黄线(来车吃线) 
    弯中有障碍物则放弃此弯 
    及早规划路线是安全入弯重点 

    C到D: 
    一般道路不要磨膝 
    (但在安全弯道练习磨膝,有助於速度的敏感性) 
    动作要明快且稳定 
    回油门会降低后轮抓地力,不可 
    稳定油门可以维持后轮抓地力 
    加大油门可以加强后轮抓地力 
    已进入好路线才允许加大油门 
    ☆能加油出弯的路线就是好路线☆知名车手名言 
    越倾斜越不能任意煞车 
    第六课、机车运动安全总提醒 
    保持你对两轮抓地力的敏感度:松油门(前重后轻)、加油门(前轻后重,过弯极需要) 
    就算是老手,当天上车后也要一段热身运动 
    施展8成功力已经是道路上的安全极限 
    莫非定律:就算你准备得再好,总是会出差错 
    视线清晰才能持续前进 
    看不见的盲弯道必须保守 
    对向来车是最致命的威胁 
       归纳两个安全重点: 
    一、看清路线就可以确保安全:请见图,B点已经开始检查路线,到C点已经确认路线安全,所以加油门过弯时,就是百分百的安全(希望不要失误)。若是曲率大的盲弯道,则尽量保守 
      下载 (61.43 KB)
    2009-4-18 11:11
    二、细腻油门确保安全:增加油门开度可以加强后轮抓地力,但却可让路线外抛(除非重心转移非常确实),;油门的操控等於是控制前后轮配重,不当的减轻油门,将提高前轮负重,使之不容易过弯 
    再归纳: 
    小山路很多盲弯道,看不见弯道后的情况,如果您在盲弯道之前看见那种过弯神速的「高手」,这表示他在拿身家性命拼速度,有机会要私下劝告一下。 
    看准安全路线后,放松肩膀弯下去,当你能够持续增加油门时,这就是好路线
    第七课、有关恐惧感
    骑乘技巧因应各式车种以及车主习惯 
    会有不同的解读 
    仅为参考用,最重要是要注意安全 
    1.请问过弯速度如何判断?
        A:视线最重要,看向弯道最深处,采取经验中的安全速度 
    2.过弯前身体姿势如何? 之前有车友告诉我 屁屁眼的位置应在椅垫中间 
    


    删除|2楼2009-10-04 01:14
    回复
      2025-08-20 23:32:3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A:如果要侧挂的话,屁屁小菊花会偏向内侧(右弯就是右侧),幅度不宜过大,不要超出座垫边缘 
      但是手的位置就不是很懂 ? 手轴朝上还是下呢 手是否要用力 还是都放松? 
          A:手肘的位置因应把手高低而不同,宜轻松自然,但也不可能全然无力。外侧手肘(右弯就是左手)会略靠向油箱 
      3.车倾角度大小如何控制? 是需要靠身体重心改变吗? 下倾的角度自以为很大的时候其实都还好 但是都有恐惧感 是否有方法可以训练? 
           A:车倾角是自然形成的,在顺势而又安全可靠的弯道速度下,就会自然形成你的倾角 
        
          “恐惧感”的来源,一是不习惯,二是稍微勉强自己,三可能是忽略基本要点 
      关於三,骑车最要紧的,就是“视线”
      看得出进弯、弯中、出弯路线,就可以顺利过弯 
      掌握住“能持续加速出弯的路线”就是最好的路线 
      其次是「重心转移」,侧向转移,就是内倾、侧挂与放松,能够将重量施予后轮的侧边,就会加强过弯能力 
      内倾(侧挂)是将姿势作出来,“放松”才能真正将体重压在后轮侧边 
      关於二,只要上一点把握住,速度从慢开始,就会有安定感 
      关於三,从进弯、弯中到出弯的各种程序、步骤 
      要默记,反覆操作到习惯,习惯了就好 
      以上参考 
      第八课、弯中的障碍物
      问题:如果入弯中,发现有障碍物,或者弯不过去的状况 
      该如何处理? 
         回答: 
      如果此时是紧绷的态势,修正裕度极小 
      那就两眼开开...看准出口弯过去,让老天决定吧 
      如果很慢,那就照你的意思,或者障碍物的动向,随便就可以过 
      所以,我们讨论的,应该是“以适当的速度,正在享受弯道乐趣”的状况 
      是吧? 
      好像没有固定模式,仅以几次状况分享 
      1.中速弯入左弯时,预定出弯路线中,有大片汽车前档碎片: 
      回油、判断碎片区之后的转向空间(够用)、不抓煞车直直压过去、到达乾净路面时,从新的路线脱离 
      2.盲弯道已入右弯(速度有保留),行驶路线有一大滩土: 
      看到土,同时看到对向无来车,回一点油、拉起车身,直接跨过中线,避开障碍区,进入对向车道再驶回 
      3.已经加速出右弯中(拉转猛烈、膝盖贴地),从对向盲弯中(这是一个S弯)使出一辆略微跨线的水泥车: 
      回一点油,大概从70%回到60%,车身略慢下,找到更内侧路线,再弯进去 
      以上,都没有“回油到底”以及“煞车”,都有“找到新路线。
            一种可以“回油到底”以及“煞车”的状况: 渐缩弯 
            处理方式: 
      因为是不熟的弯道,所以速度没有做很快,在此基本假定下,可以: 
      视线发现弯道曲率紧缩,判断无法以此速度过去 
      由於是非常早发现,所以「来得及」这样做: 
      重新入弯 三步骤: 
      回油并轻微煞车(车身立起、朝弯外跑) 
      加重煞车(同时判断通过速率) 
      放煞车,同时入弯、加速出弯 
      参考一下 
      骑车要保留足够裕度 
      不然想救也救不回来
      第九课、有关侧挂的功能
          1.弯中的加速,可以提升后轮抓地力 
          这时视野要缩小到机车本身,加速时重心后移,后轮负重增加 (附带:链条车加速时车尾会抬高,可使原本的倾角裕度更高),在弯道中也一样 
      


      删除|3楼2009-10-04 01:14
      回复
           
            2.侧挂的重心移动效果,有二: 
            效果1:人与车的倾斜,可以对抗向弯到甩出的(伪)离心力 ,而弯中加速可以提升后轮抓地力,但是 倾角与弯中的加速值,两者不可得兼 因为倾角深时,轮胎接地面缩小,摩擦力不够 
        (理论上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无关,但实际上机车轮胎的黏性范围越大,对地摩擦力会以某种比例增加) 
        此时,车子不能太过倾斜,以免使轮胎接地面积缩小到危险程度 
        如果想要用更高的速度过弯 
        就必须以人的「向内倾斜」去弥补 
        将人车的「综合质心」移动到机车中轴线的内侧 
        取代人车一起倾斜的轮胎窘境 
        效果2:人的内倾/侧挂,减少避震器受到的扰乱扭矩 
        弯道中,轮胎非正中央接地,而是偏向侧面 
        倾角越大,则轮胎接地点越旁边 
        避震器在弯中的功能,是随时将被路面起伏弹起的轮胎 
        以一定程度的稳定力量,压在地面 
        并且向上稳定车身 
        所以它是持续细微地伸伸缩缩,弥补路面的不平整,以及骑士细微的抖动 
        此时进入弯道,如果以同倾的方式,“人车综合质心”位於车身轴线上 
        但是轮胎接地点却是在旁边 
        这时候“人车综合质心”与“轮胎接地点”,对於避震器的伸缩施力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因此会形成施加於避震连杆的(弯曲)力矩 
        让避震器内外杆伸缩阻力增加 
        且侧向分力也扰乱伸缩的频率,造成不稳定 
        此时如果以内倾/侧挂 
        将会使“人车综合质心”移动到内侧,它与“轮胎接地点”的连线 
        将会某种程度上跟“避震器作动方向”达成平行 
        减低侧向分力(矩)的扰乱,提升稳定性 
        第十课、过弯的安全极限 
        骑车不一定只有车子的安全极限 
        还有人的、路况的 
        当然必须将三者配合在一起看 
        可以的部分需先确认:人的技术表现 
        当时是否身体放松? 
        当时是否路线正确? 
        当时是否心思敏捷? 
        当时是否安心适意? 
        如果,以上皆是,那就达到当下个人应有的技术表现............(1) 
        再来看车子的部分(特重前后悬吊的调整): 
        入弯的煞车过程,前叉是否可支撑? 
        入弯的倾倒是否稳定不会晃?(后避震) 
        入弯后进入弯中点之前,前后避震是否稳定无不安? 
        出弯过程中,前叉是否稳定? 
        如果以上皆是,那就达到车体设定良好的状态...................(2) 
        接著看路况的部分 
        弯道是否漂亮无杂物? 
        路缘是否乾净无沙土? 
        对向是否可确定无来车? 
        此区段是否熟透各路况? 
        如果以上皆是,那就达到使用环境良好的状态..................(3) 

        如果以上(1)(2)(3)都确认良好 
        却在过弯中,觉得还有危险 
        那麼,这就表示你过这些弯的「速度」与「安全极限」已经到了 
        请勿再深入 

        如果 
        以上(1)(2)(3)中任何一点无法确认良好 
        那就必定有危险的感觉 
        这就是安全极限 
        切勿再深入 
        共勉之
        第十一课、高转速车种的入弯退档 
        高转速车种的入弯退档,如果可以做得顺畅 
        相信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得到成功的乐趣 
        如果是600级跑车,从6档220转速13000,要退到2档60转速7000入弯 
        (以上除档位外,全为估计值,来不及看转速表、更无时速表) 
        


        删除|4楼2009-10-04 01:14
        回复
          图片弄不上去了
          唉·


          删除|6楼2009-10-04 16: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