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高火车吧 关注:2,786贴子:42,766

【九铁集团】广州地铁1号线列车(大西)、新轨测试和零件整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温馨提示:请待本帖完成更新后再回复,以保证其内容的流畅性,感谢配合!
2020年是九铁集团(俗称“九局”)由发展进程由跃进转向高潮的年份。
今年至明年计划实体的所有模型设计图皆绘制完成,所剩的工作仅是实体。预计在2022年初前,完成所有实体项目,并退出MOC圈子。
话不多说,进入正题。本次选取了广州地铁1号线安达-西门子列车作为实体对象,也就是车迷们口中的“大西”。之所以选了它,是因为lz是地铁车迷(准确地说是羊角车迷),在广州地铁当下运行的所有列车中最喜欢的就是大西,尤其是它的走行音。
图一原型

图二模型

其它参考照片(所有照片均由楼主本人拍摄)



大西的五色指示灯,还剩白灯(解除ATP)没见过





IP属地:广东1楼2020-02-22 21:36回复
    本列车投入九州地铁3号线运营。原运营于此线路的港铁东铁线列车转入4号线、九荃线运营。
    注:图中所示编组车型字母并非按真实标准划分,而是我铁依照车辆格数宽度和线路类型来编写的。



    IP属地:广东3楼2020-02-22 21:57
    收起回复
      基本信息:
      动力:前期有驱动方案,后废置
      零件数目:5500+
      基础零件:¥700+
      设计图绘制历时:2d
      模型组建历时:3d
      车辆编组:3A
      车钩类型:九铁B型
      车门类型:内藏滑动
      风挡类型:72号弧挂球拟密接
      运营线路:九州地铁3号线
      运营模式:快慢车结合
      车辆段:荷湖村车辆段
      停车场:无
      一些组装过程:


      为致敬九局最老的一批零件,它们在本车中被大量使用。由于零件覆盖,中层堆叠,从外部是看不出来的。
      这么做是让旧零件和新车融为一体,让老旧零件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完成它们的使命。


      驾驶室操纵台的印刷件还没有买,先用浅灰色板代替了

      每排座位下方都有灭火器(本图右下方可见),防火灭火措施做到最好


      九局新创制的顶层抽板结构

      背面即是客室车顶。由于宽度不足,两排灯合为了一排,两侧的弧面还原了盖板,后期可以贴线路图


      IP属地:广东4楼2020-02-22 22:23
      回复
        本车除受电弓直接借(zhao)鉴(ban)了dalao的版本之外,其余部分全部是自主研发。
        全车自主化设计程度达到97%以上
        前脸的侧面衔接部使用了大量2转1板

        绘制设计图时并没有很细心地制作图纸,但粗略地看看就能组装了。毕竟是自己做的,结构都记在心里

        拼车门和车侧壁是最繁琐的(做过地铁MOC估计都深有体会

        同样还是自己弄的车侧夹板结构


        车顶抽板向内滑入

        使用托架件进行锁闭

        衔接扣板封闭,抽板安装完成


        IP属地:广东5楼2020-02-22 22:35
        回复
          抽板安装完成之后,就进入了最困难的环节:装扶手棍子

          新版万格零件里面的1×1单面凸点转接砖顶部的孔口竟然封闭了,同时背侧的凹口也没有了,只剩下顶部凸点中央的一个凹槽(类似于1×1带栓孔砖),这就为装棍子增加了困难,因为当初设计时所准备使用的时顶部带有通孔的1×1单面凸点转接砖。
          然而,这或许是好事,因为有了封孔的限制,棍子的长度略大于安装点到车顶的高度。装上之后,棍子受到挤压,形成了一点很小的弧度,变成了微微弯曲的扶手柱,似乎还更美观,安装得也更结实

          后来考虑到实车在每对车门中央都有一根扶手柱,又进行了微改,添加了2根柱子。

          微改时拆解车侧的样子


          内饰做完之后,就轮到车顶

          以及转向架(下图是九局在退坑前将要实体的所有准轨列车的全部轮子)

          装转向架似乎也很枯燥乏味

          基本完成之后(前脸顶部暂时缺件待补)


          IP属地:广东6楼2020-02-22 22:47
          回复
            和原型对比一下,许多细节已经尽量还原




            IP属地:广东7楼2020-02-22 23:13
            回复
              中间车厢抽板向内滑入

              使用了大量旧砖,有点色杂,但最终都被夹在中层,内外都看不见




              连接处供风挡弧滑转的圆盘

              起到夹门作用的光面板,看上去只有一两个颗粒是固定的,很不牢固,实际上被厚实的板子夹在中间,根本无法位移

              侧壁截面观,极其坚固,甚至“砸都砸不烂”


              IP属地:广东8楼2020-02-22 23:30
              回复
                全列图(因为完成时是夜晚,灯光不足,只能使用闪光灯补光

                和实车前脸对比一下,已经尽力还原



                前脸板可以轻松取下,向驾驶室中添加人仔



                转向架(后期进行了坚固化改造,这是初版)

                底部电器(部分)


                IP属地:广东9楼2020-02-22 23:35
                回复
                  带上了大西回老家,本想拿到雪景中去拍照,可惜由于疫情原因,不得不放弃
                  事实证明这车是非常坚固的,拉着行李箱磕磕碰碰赶车,几经辗转带到老家也没有松脱、掉落任何一个零件,车体没有任何变形

                  然而从老家回到广州后,好消息来了。
                  九局从荷兰进口的一大箱轨道喜迎入库,消毒验收。

                  轨道是3D打印的,由TrixBrix设计和制造,一共要了¥2300+,然而额外附加的tax还交了¥360+

                  箱子中可见他们的宣传单

                  随便组合了几段轨道,质量真的远远超出预想,特别棒

                  我并没有买这个准轨十字交叉,似乎是赠品。另外,每一种细小的、易损耗的零件,例如半直轨、单弯轨,他们都额外赠送了我一个,实在非常感动!这真是良心商家啊!大大的赞!

                  粗略测试了一下,效果非常棒,准备隔日让大西上轨测试。

                  另外还有一个我之前自己建模和联系商家打印的1/8直轨,一起用得上



                  IP属地:广东10楼2020-02-22 23:46
                  回复
                    21日晚,主要进行了环轨测试。




                    两个时代的列车并列而行。
                    左:“乌蝇头”——港铁东铁线列车——九州地铁4号线、九荃线列车
                    右:“大西”——广州地铁1号线列车——九州地铁3号线列车

                    过104号弧道岔时的风挡-连接处行为





                    IP属地:广东11楼2020-02-22 23:52
                    回复

                      进入米准共轨系统测试(可惜九局唯有的4节米轨小车在今年1月1日晚上拆解了当然,在今年,或许会有12节全新的米轨小车实体化完成并上线运营)


                      继续进行车头重联测试




                      IP属地:广东12楼2020-02-22 23:56
                      回复
                        最后进行复式交分道岔测试

                        毫无压力,过道岔声音极其舒适悦耳


                        溜入存车线(×)


                        当然,九州市地铁系统里怎么能少了飞驰在城市上空的单轨列车
                        九州地铁1号线列车(心湖城地铁单轨列车)也来露个面
                        (1号线3号线4号线九荃线都到齐了,2号线的青瓜小七去哪了?后面会解释)


                        楼主房间灯坏了,晚上条件不足,无法进行进一步轨道测试,改为22日进行。


                        IP属地:广东13楼2020-02-23 00:03
                        回复
                          进入23日的测试。
                          首席出场的当然还是104号弧的三线交叉渡线

                          如果不想搞得太复杂,可以拆成一个普通的104号弧复线交叉渡线,还会多出来两个三开道岔

                          一个104号复线交叉渡线的长度接近于两个40号弧(乐高弯道标准)交叉渡线拼接在一起的长度
                          左边的是我自制的,右边的是去年暑假大赛的奖品

                          如果不想要交叉渡线,全部拆解成道岔也何尝不可
                          将会得到4个单开道岔和2个三开道岔(智能几何的魅力实在是高哇)

                          1个104号弧道岔的侧线回正需要2个104号弧大弯轨,将在两条道中形成8格的宽度(乐高标准轨间距)
                          同样也可以使用1个40号弧弯轨(乐高普通弯轨)来进行回正,但它的宽度出现了偏差,不是整格数

                          利用104号弧道岔的缓弧特点,可以在短距离内多次分叉


                          IP属地:广东14楼2020-02-23 00:12
                          收起回复
                            104号弧的三开道岔和40号弧的三开道岔对比
                            40号弧的三开道岔为本人自制,使用一对乐高单开道岔(7895直取)进行手工改造,合并
                            无疑,104号弧有助于列车高速通过,并能容许部分无法通过乐高标准弯道(40号弧)的列车畅快过岔

                            104号弧的右开道岔和40号弧的右开道岔对比。在主线长度上,它们有半根直轨(8格)的差距

                            40号弧道岔从分岔到回正需要24格(3根直轨)
                            104号弧道岔从分岔到回正需要40格(5根直轨)
                            【此处的“回正”指道岔侧线回到与道岔主线相平行的路线上并与主线保持8格的距离】

                            由于104号道岔主线主体的特殊长度(2.5根直轨),需要一根半直轨来进行填充

                            1/8直轨、半直轨(½直轨)和普通直轨

                            这里略提一下米轨系统
                            米轨系统没有独立的道岔,需要自制,但可以利用米准折转道岔进行伪造
                            比如这个“交叉渡线”

                            九局内的4节坡窄轨似乎一直都没用上但还是挺有意思的

                            以下是本帖中唯有的两张转载的图片:
                            转图一:自制的米轨道岔,使用零件强行拼凑

                            转图二:八向交叉渡线,使用轨道零件拼凑而成


                            IP属地:广东15楼2020-02-23 00:29
                            收起回复
                              当然,交叉渡线这种复杂道岔,还可以无限玩变种
                              比如说半枝渡线

                              复枝渡线

                              游枝渡线

                              或者直并线

                              最后还可以是编组站





                              IP属地:广东16楼2020-02-23 00: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