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学吧 关注:190贴子:3,848
  • 9回复贴,共1
从清代守令角度看一次婆婆和叔祖卖儿媳案子。守令一天坐衙,有个小孩奔进门哭着说他妈妈被奶奶和叔祖绑去卖给人家了。守令一算那家人离城20里,现在派衙役立即出发不停顿,能在黄昏时赶到那里,夜漏三商能把所有人逮到。这也就看出为啥古代夫家卖寡妇,一顶轿子绑走就行,城里官方根本来不及介入。守令勒令衙役必须按时赶到,如果寡妇有个万一唯他们是问。果然半夜时分人都抓到了。此时寡妇已经奄奄一息了。原来寡妇被拖走时,假装合作稳住对方,骗说要剪刀修理被弄断的指甲,直接捅喉咙自杀了,抬到守令那时,鲜血淋漓已经说不出话了。守令急忙让人用了金创药敷了鸡皮,安置到静室修养。守令开庭审问婆婆,婆婆表示,家里穷所以要卖儿媳,没有罪所以其实那些卖儿媳的婆婆心里,跟卖牛一样轻松。守令以逼嫁节妇抵死来恐吓,总算让夫家人消停认错了。过段时间寡妇痊愈了,守令告诉她可以替她申请旌表并惩治婆婆。寡妇表示因为穷养不起婆婆所以被卖,如受旌表惩罚婆婆,这是不孝坚决不要旌表。守令没办法,只能多罚了抢亲那家富人和媒人银子,保证寡妇今后生活无忧。到后来守令还是对不能提寡妇声张耿耿于怀


1楼2020-02-17 22:55回复
    :哪怕现在很多家庭都不给女儿财产不给女儿买房子。放古代能让她去哪…所以古代人办理卖妻案,一断归原夫,多半会被再卖,二断归娘家,不过换娘家来卖而已。


    2楼2020-02-17 22:56
    回复
      2025-08-20 16:46: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明代一则蛮可悲的双节妇事迹。当时一个按察佥事曹璞,他的嫡子小时候病癎,以至于失智了。嫡子从小聘定的未婚妻叫钱如洁,钱皓之女。曹家看嫡子长大没好转的样子,就对钱氏说不如退婚吧,钱父不同意,说过几年说不定痊愈了到时候再说吧。曹家就给嫡子先纳了个妾沈氏,沈氏陪嫡子生活了几年,嫡子始终完成不了圆房生不了小孩。曹家就把这情况告诉了钱氏,钱父看这情况也只能答应退婚,替女儿另聘了。钱氏女一心不愿改聘,父母怎么防备安慰都无效,最后在亲迎前一日上吊自杀了,时年26岁。钱氏女遗书曹家要求葬入祖坟,被同意了过两年那个傻嫡子自己玩火把自己烧死了,此时小妾沈氏才21岁,曹家准备把她当女儿嫁出去,被拒绝了,说钱氏女未过门都能自杀守节,她也要守节沈氏最后活到了68岁。当地曾想帮二女申请旌表,然而当时嘉靖忌讳死丧,忽略了正房钱氏女,只批准了小妾的旌表。小妾沈氏想谦让给嫡室,但没能如愿,所以反而是小妾获得了旌表…


      3楼2020-02-18 23:58
      收起回复
        李丽一哭,眼睛里就会往外掉兔子。
        活的,小小只,落在地上摔痛了也不吱声,蜷缩在李丽脚边,任谁看了都心软。
        但是兔子太多就不好养活,可李丽也舍不得卖了或者杀掉,只能少哭。
        记得李丽还有这个异人之处的就少之又少
        后来饥荒了,大家不知道怎么就又都想起来这个事,就像是脑袋里面一起敲了个铃。
        一开始是求,求求你哭吧,后来是骂,然后把李丽绑起来打。
        最后不管怎么样李丽也哭不出来了,就往她眼睛里喷辣椒水。
        但是奇也怪哉,这么搞出来的就是眼泪,变不成兔子。
        村民又恨又怒,正赶上有个老道士带着徒弟云游至此。众村民长跪不起,怒斥平日对李丽不薄,没想到她见死不救,手段残忍劣迹斑斑,求道长显神通,惩治妖女,造福百姓。
        道长眯眼一看,眉毛抖了抖,回身和徒弟叹了口气“魔气冲天,这不是一个小工程啊。”
        徒弟也丧着脸“干吧,有啥招,斩妖除魔嘛。”
        村民一个个喜不自胜,高呼苍天有眼。
        “苍天有个屁眼“道长带着徒弟一边动手一边骂,这么多村民,俩人砍了一整天。


        4楼2020-02-19 22:34
        收起回复
          小云朵的愿望
          小云朵悄悄的躲进黑夜里,他要趁着天黑的时候多吸收一点露水,这样只要一周的时间他就可以变成一朵合格的乌云了。
          其他的云朵都很好奇,做云朵的就要白白的才好看,不知道为什么他要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变成乌云。
          只有小云朵自己知道,他要变成乌云才能下起大雨,大雨过后彩虹小姐才有可能来到他的身边。
          就这样,小云朵在其他云朵都睡觉的时候努力的收集着露水,仿佛每一滴都像钻石那样宝贵。
          一天,两天,三天...终于在第七天的时候下起了大雨,大雨劈里啪啦的连成线,也连接了从未相聚的天与地,雨停了彩虹小姐露出头来,悄悄的依偎在云边。
          彩虹小姐出现的时间很短,小云朵尽力把自己变得松软一些,好让彩虹小姐靠的舒服一点,他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彩虹小姐,仿佛一闭眼彩虹小姐就要消失了一样。
          彩虹小姐微微的抬了头,她看着小云朵问:“我们一周下来就能相聚这么一会儿,你为什么不找一朵云在一起呢,这样你们每天都能相聚。”
          小云朵垂着眼睛看着彩虹小姐:“因为他们都不是你呀。”
          天渐渐黑了下来,雨过之后雪白的云朵变成了晚霞,仿佛红了脸。
          出自微博短文故事集


          5楼2020-02-20 23:17
          回复
            张籍《节妇吟》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有学者说,宋代以前,爱情诗的创作出现过三个高潮,即先秦的《诗经》《楚辞》时期、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晚唐及五代时期。
            张籍(约766年—约830年)是韩愈的大弟子,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里顶多算二流诗人。
            史书说他非常迷恋杜甫的诗,把杜甫的名诗一首一首烧成灰,拌上蜂蜜,每天早晨吃三匙。好友不解,张籍自己解释,吃了杜甫的诗,便能写出杜甫一样的好诗了。
            不知道是不是吃纸灰真奏效了,他这首《节妇吟》在历史上很有名,评价甚高。
            这首诗有底、面双层意思。表面上,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底子里,则表达了诗人拒绝藩镇高官李师道的拉拢,以及忠于朝廷的决心。


            6楼2020-02-21 22:21
            回复
              【汉武帝送来数十车好肉,霍去病宁愿臭掉都不吃,26年发现真是高明】霍去病,中国著名军事家,“闪电战”的鼻祖。他18岁从军,在短短6年时间内多次大破匈奴,斩获敌人首级多达11万级,超过其他将领的总和。在他人生中最后的漠北之战中,霍去病更是斩获了70331颗匈奴人首级。
              但是根据《资治通鉴》记载,霍去病并不是非常关心士卒:
              “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蹴鞠也。”#历史云讲堂#
              简单翻译来就是,霍去病出征时,为他专门准备了数十车食物。但是凯旋后,精米和好肉都被放臭了,霍去病都不肯吃上一口。而周围的士兵,却面带饥色。到了塞外,士兵们缺乏粮草,连起身的力气都没有。但是霍去病却命令士兵们修建足球场,他一定要踢球。因为此事,虽然霍去病立下了举世无双的功劳,但是人们对他并不感到佩服。对此,史学前辈吕思勉还大肆批判过霍去病。
              相比于霍去病,他的舅舅卫青就能与士兵们同甘共苦,同衣同食。那么霍去病为何宁愿粱肉臭掉,都不愿分给士兵们吃呢?
              一、霍去病是纨绔子弟
              有些人认为,霍去病是卫子夫的外甥,汉武帝是他的姨爹。自小时候起,霍去病就在宫中生活,养尊处优,不知士兵们的疾苦。他之所以不恤士卒,都是在耍少爷脾气,毕竟霍去病还非常年轻,既挑食,也爱玩。
              还有些人认为,霍去病之所以不吃汉武帝的肉,是因为他有着特殊的战法,这数十车美食,会成为他建功立业的累赘。
              二、闪电战的需要
              众所周知,霍去病打仗讲究以快制胜。这是因为与匈奴交战,可怕的敌人并不完全是匈奴强悍的铁骑,同时也有广袤无边、寒冷干燥、缺粮缺水的漠北戈壁。汉军进入漠北,必须要承担极大的后勤负担。而漫长、拖沓的后勤,只会拖累军队的前进。面对来无影去无踪的匈奴人,汉军必须比他们更快;若要快,就必须甩开自己的辎重队伍,直接取食于敌。而在史书中就曾称赞霍去病:
              “辎重人众摄詟者弗取……取食于敌,卓行殊远而粮不绝。”
              也就是说,霍去病打仗,从不依赖辎重。相反,他还能抢走匈奴人的牛羊,吃匈奴人的粮食。《孙子兵法》有云:“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霍去病虽然不怎么读书,但仍自己领悟了用兵之妙,不愧为少年天才。
              因此,霍去病绝非挑食,他和其他士兵一样,都要吃匈奴人的粮食。汉武帝赐予的美食,霍去病实在没有机会吃,只能臭掉。而学者推测,霍去病之所以会英年早逝,就是因为他食用了有病的牛羊。
              至于霍去病“穿域蹴鞠”,实际也没有什么可以指摘之处。在汉代,蹴鞠本来就是军营中的运动,能够锻炼军人的身体,强化他们的意志。因此,霍去病蹴鞠并不是为了玩乐,而是训练军队的一种手段。文人对霍去病的批判,不过是对他外戚以及私生子的身份有偏见。
              三、自污之术
              还有部分人认为,霍去病之所以不吃汉武帝美食,也不和士兵们分享食物,实际是一种自污的韬晦之术。作为君王,最害怕的就是将领太得军心。毕竟,天子唯兵强马壮者为之。史书记载,“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因此,霍去病看似狂傲,但实际与他的舅舅卫青一样,均是性格谨慎之人。
              前文也提到,那数十车美食,是汉武帝以个人名义赠送给霍去病的。若霍去病将食物分给将士,是用汉武帝的礼物来树立自己对将士的私恩。若汉武帝听闻此事,不仅不会感到欣慰,反而会感到警惕:“长期以往,军队到底姓刘,还是姓霍?”
              无独有偶,三国时期的司马懿,同样也是“不用公物,市以私恩”的典型。公元238年,司马懿战胜辽东公孙渊后,不幸遇到了暴雪。当时司马懿军中有的士兵衣单寒冷,冻得快死,因此请求发给短袄。但是司马懿非但不给,还信誓旦旦地表示:
              “襦者官物,人臣无私施也。”
              也就是说,短袄是公物,作为人臣不能私自赐给士兵。很显然,如果司马懿私自将短袄赐给士兵,自然会有人弹劾他“市士兵以私恩,图谋不轨”。从表面上看,司马懿冷酷无情,不体恤士兵。但实际上,若司马懿没有这样的谨慎,不仅不会有未来司马家的天下,甚至当时小命就不保。
              因此,霍去病虽然做了坏人,但却反而证明了自己对汉武帝的忠诚。因此终霍去病一生,汉武帝都对他万分信任。霍去病去世后,汉武帝将他的儿子霍嬗视如己出,总将他带在身边,想让他未来也当将军。只可惜霍嬗福薄,仅活到10岁便夭折了。
              汉武帝没照顾好霍去病的儿子,便只好善待他的弟弟——霍光。在历史上,汉武帝性格是出了名的苛刻,动辄杀人。但是对于霍光,汉武帝却一句重话也没有。汉武帝去世前,甚至让霍光担任顾命大臣。
              霍去病死后26年,也就是公元前91年,汉武帝发动巫蛊之祸,卫子夫、太子刘据以及卫青的后代,尽遭诛杀。霍氏家族本属于卫子夫一党,却没有受到任何株连。由此可见,在汉武帝心中,霍去病一直都是忠诚的,甚至超越了卫青。因此有人认为,霍去病不仅是军事方面的天才,同时也深谙权谋之道。若霍去病不死,巫蛊之祸或许就不会发生吧!


              7楼2020-02-24 22:2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