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人类学吧 关注:50,148贴子:2,680,148

各省双眼皮比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各省双眼皮比例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2-15 11:16回复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2-15 11:17
    收起回复
      越往北单眼皮比例越高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2-15 11:17
      回复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2-15 11:22
        收起回复
          双眼皮的标准是否是0级蒙古褶?毕竟绝大多数人是1、2级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2-15 11:58
          回复
            西伯利亚土著单眼皮占90-100%,蒙古人通古斯人占80%,日韩占60-70%,北汉占50%,南汉30%,呈现单眼皮从北至南的扩散过程,与北亚母系M/CDGZ在亚洲北部的广泛分布有很大的相关性。下图所示,甘肃人辽宁人的蒙古褶占55%,居于全国汉族之首,受北亚母系血统的影响,单眼皮出现率比山东人偏高。

            【深蓝色成分(Deil's Gate Cave):东北亚鬼门洞古人,代表着通古斯人群】

            通古斯人的贝加尔类型的特征是:蒙古种的眼睑皱纹非常多,胡子极少,脸部横阔而平坦颧骨特别突出,鼻子不高,鼻梁很低,……嘴唇细薄,但上唇很高向前突出。头部形状不相同,身状很矮,男子平均低于160公分。
            点击展开,查看完整图片1、绿色成分(Hoabinhian):新石器时代越南和平文化遗址古人,代表着藏缅人群、日本绳文人
            2、红色成分(Amis):阿美族是目前台湾原住民中人数最多的族群,代表着东亚人群
            3、紫色成分(Afanasievo):距今5000~4600年左右的Afanasievo人群,也被称为青铜时代早中期草原人群(Early to Middle Bronze Age Steppe, Steppe_EMBA),常染色体组成为:东欧狩猎采集者+高加索狩猎采集者。对此的解释是,高加索狩猎采集者向北移民与东欧狩猎采集者混合,形成了后来原始印欧语人群/草原人群的奠基群体。匈奴人、天山匈人、喀喇汗、图瓦人与卡尔梅克人的西部欧亚成分中草原成分(Afanasievo)很高。
            4、粉色成分(Namazga):纳马兹加遗址(或称纳马兹加丘,英语:Namazga-Tepe)位于里海东部土库曼斯坦和伊朗的交接处,是中亚巴克特里亚-马尔吉阿纳文化复合体中最重要的遗址,基本代表了中亚地区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末期安德罗诺沃共同体南下前的整个年代序列。
            5、深蓝色成分(Deil's Gate Cave):东北亚鬼门洞古人,代表着通古斯人群。
            6、浅蓝色成分(Kolyma):西伯利亚东部石器时代古人,代表着爱斯基摩人、科里亚克人。
            北方汉人的母系M/CDGZ,与通古斯人是同祖同源的,万年前起源于西伯利亚,南下扩散,由于地理气候不同,父系常染不同,造成了这两者体质常染差别,但没有超出蒙古人种范围。因为旧新石器时代母系社会,男性出外活动死亡率极高,总是男少女多,母系对于后代体质常染的遗传作用非常大,奠定了蒙古人种的体质基础:面部扁平、单眼皮、鼻骨低矮,对于汉族血统贡献了30%的通古斯常染。。
            根据K23b祖源分析,汉族的东亚南/南岛常染,源自父系O-M175+母系R/BF,通古斯常染源自北亚母系M/CDGZ,导致古中原人、古华北人和古西北人的通古斯常染偏高,但通古斯父系几乎没有基因贡献。考古表明,古中原、古东北、古西北、古华北母系几乎全是M,D4过一半了,BF极少。现在,整个北方汉人BF怎么突然增到30%,必有东部平原农人O2-M122的强大支撑,龙山文化O3农人进军中原杀男留女,为了将来BF西迁扩张开辟道路。周-汉代山东母系BF占主体,秦汉出身于东夷而统一全中国以后,自东至西快速扩张,东亚常染携带的双眼皮基因得以广泛扩散。山东济南大辛庄遗址出土的龙山文化头像玉器,雕刻精细,长脸高鼻,双眼皮大眼睛,不难看出古代汉人有一定比例的双眼皮。


            IP属地:北京6楼2020-02-15 12:02
            收起回复

              内眦赘皮0级,是标准的双眼皮。
              内眦赘皮1级,蒙古褶不明显,属于内双眼皮。
              内眦赘皮2~3级,是标准的单眼皮。眼睛形态包括眼眶、眼窝、内眦赘皮、眼裂等不同概念。欧式眼:低眶/凹眼窝/双眼皮/眼裂大,多见于高加索人种、东南亚马来人种、澳大利亚人种。蒙古眼:高眶/浅眼窝/单眼皮/眼裂小,多见于亚洲蒙古人种及其美洲印第安人、非洲科伊桑人。但是,还有另外一类:高眶/浅眼窝/双眼皮/眼裂大,多见于山东人及其波利尼西亚人
              欧式眼:低眶/凹眼窝/双眼皮/眼裂大,多见于高加索人种、东南亚马来人种、澳大利亚人种

              高加索人种
              东南亚马来人种、南方百越地区
              澳大利亚原住民
              蒙古眼:高眶/浅眼窝/单眼皮/眼裂小,多见于亚洲蒙古人种及其美洲印第安人、非洲科伊桑人。

              北亚蒙古人种/西伯利亚原住民
              南美洲印第安人

              非洲布须曼人
              另外一类:高眶/浅眼窝/双眼皮/眼裂大,多见于山东人及其波利尼西亚人

              山东老汉

              波利尼西亚人


              IP属地:北京7楼2020-02-15 12:09
              收起回复
                中国人最多最常见的是内双,单眼皮明明越来越少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2-15 12:09
                收起回复
                  一级蒙古皱最好看!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02-15 15:05
                  收起回复
                    内双算单眼皮还是双眼皮,标准是什么?


                    11楼2020-02-15 21:52
                    回复
                      东北与山东应该完全一样,网络上的数据根本不靠谱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0-02-18 02:55
                      收起回复
                        我来自广东,却是单眼皮,不是内双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0-02-19 03:00
                        收起回复
                          神经病,眼皮都要拿来说事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0-02-19 15:05
                          回复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21楼2020-02-19 15:40
                            回复
                              不过真心没感觉眼睛好不好看是单双眼皮决定的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22楼2020-02-19 15:4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