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掉这样的习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是因为这种习惯是从无意识之中开始的。去掉这种习惯的关键是要充分意识到它的存在。要这样做,我们要看到我们控制他人的特殊方式是我们在孩提时代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而学到的,我们为了让能量向自己这一边流动。我们陷到了里面不能自拔。我们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这样的方式。我权且称之为无意识控制剧。
"我说它是个剧,是因为这是一个熟悉的场景,就像电影中的场景一样,我们在青年时代就写这样的剧本,然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次又一次地上演而自己却意识不到。我们仅仅知道,我们不断遭遇到同样的事件。问题是,如果我们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一个特殊的场景,那么我们生活电影中那些真正的场景,即充满了巧合的奇遇历险就不可能向前展开。为了获取能量我们重复这样的戏剧,我们也就将人生电影停下来。"
为了获取能量,你的那种控制人和情景的方式,就在你的头脑中编导这出戏剧,而在此期间,你高高挂起,给人神秘、鬼鬼祟祟的感觉。你告诫自己要小心从事,而你实际做的却是希望别人进入你的戏剧,迫使他们挖空心思,想方设法识破你的真实情感。
"他们这么做的时候,便全身心地关注你,这样便给了你能量。你让他们感兴趣,让他们感到神秘莫测的时间越长,你得到的能量越多。不幸的是,在你故作姿态的时候,你的生命进化变得缓慢了,因为你在一次又一次地玩弄这样的把戏。如果你向罗兰多敞开心扉,你的生命之舟会朝着一个新的有意义的方向行驶。"
我们都必须回到过去,回到我们童年家庭生活中去,来弄清这种习惯是如何形成的。弄清其发端可以保持我们的意识控制方式。记住,我们大多数的家庭成员在戏剧中都充当角色,试图从我们这些孩子身上攫取能量。这就是我们为什么首先形成一个控制戏剧。要夺回能量,我们得讲究策略。我们逐步形成这种特殊的戏剧总是与我们的家庭成员有关。但是一旦我们认识到家庭中这种能量力学,我们可以顺利通过这些控制策略,搞清真正发生的一切。"
每个人都必须从进化论的角度,从精神的角度重新解释他的家庭体验,并且真正搞清楚自己是谁。一旦我们这样做了,我们的控制戏剧便自行解体,而我们真正的生活便开始。"
审讯者是另一种类型的戏剧。利用这种方式获取能量的人,编出一出戏剧,专门问问题,打听别人的内心世界,其目的就是要专门挑毛病。他们先这样做,然后批评别人这一方面的生活,如果他们这一计谋得逞,那么挨批评的人便进入这出戏剧。而这样的人又突然发现自己在审讯者周围,开始注意其行动。思想,以免出错,而让审讯者注意到。这种精神上的依从给审讯者提供了他想得到的能量。
让我来解释手稿中讲到的分类情况。"桑切斯说:"每个人获取能量或通过掠夺的手段:即直接迫使人们对你注意;或通过委婉的手段,即玩弄人们的同情心或好奇心以引起注意,举例来说,如果有人用言语或是行为威胁你,那么因为害怕发生不好的事情,你被迫对他注意,这样便给了他能量。那个威胁你的人将你拖入最具侵略性的戏剧当中,而第六条真知将其称为威胁者。
"另一方面,如果有人告诉你发生在他们身上所有可怕的事情,并暗示着你该对此负责。如果你拒绝帮助他们,那么这种可怕的事情会继续发生。这样,这个人试图用最被动的方式来控制人。手稿称之为可怜戏剧。想想这一点。你有没有在这样的人周围呆过?你在他们面前时有一种负疚感,即使你知道你没有理由要有那种感觉。"
"有过。"
"那么,那是因为你已经进入了那个可怜戏剧之中。他们所说所做的一切都让你感到你要为这样一个念头辩解:你为这个人做得还不够。这就是为什么你一在他们周围便会感到内疚。"
他继续说:"根据从侵略性到被动性这样的色谱,我们可以分析任何人编制的戏剧。如果某人在侵略性方面不突出,只是挑毛病,慢慢瓦解你的内心世界以获取能量,那么,就好像我们从你父亲那里所看到的那样,这个人便是一个审讯者。比可怜戏剧更被动的戏剧便是你的冷漠型戏剧。因此,这类戏剧的次序是:威胁者、审讯者、冷漠者、可怜者。我这样说你明白吗?"
"是的。有些人在不同场合运用不止一种方式,但我们大多数都采用一种主要的控制剧,不断重复,而这要取决于哪一种方式适合于我们早先的家庭成员。"
我们在讨论使命时说过,爱不是一个知识概念,或是道德准则,或是别的什么。爱是一种背景情感。当一个人与宇宙问所能够得到的能量相连接时,这种情感才存在。
记着在需要的时候,要经常停下来,重新接通能量。保持能量充足,保持爱意绵绵。记住,一旦你达到这种爱的境界,任何事物,任何人都无法从你身上夺走能量。事实上,从你身上流出的能量产生一条急流,它可以同样的速度为你增加能量。这样,你的能量永远不会枯竭。但你必须意识到这一过程,这样才能起作用。当你与人交往时,这一点尤其重要。"
第七条主要谈的是有意识地自我进化过程,对每一巧合,每一宇宙提供给你的答案保持警觉。"
第六条真知说,我们的这种想法要比我们意识到的更多。要承认这一点,我们必须持观察者的立场。当一个想法出现时,我们得问个为什么?这个特别的想法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出现?这与我的生活问题又有什么关系?我们采取这样一个观察者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不去控制一切。这种态度可以把我们摆到进化的大流中去。"
"但不好的想法又会怎样呢?"我问。"也就是说对不好事情的恐怖臆想,譬如我们所爱的人受伤啦,或者我们得不到我们十分想要的东西啦。"
"这很简单。"帕布罗说:"第六条真知说,恐怖臆想一开始就应加以制止。然后从头脑中加进一个有好的结果的臆想。不好的臆想便很快不再出现。你的直觉都是好的事情。当不好的臆想在此之后出现,那么按照手稿的说法,我们应该严肃对待,而不应听之任之。譬如,如果你会出现诸如翻车这样的念头,而且有人走过来,主动提出用车带你,那么你不可以接受。"
在线阅读地址
http://www.xiaoshuo.com/readindex/index_0018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