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时间再说几句。第三轮不是考现场发挥。说是考四力,到了这个份,谁还会惜脚力?真正考的实际是文化素养,专业技能,眼光、还有ZZ觉悟。最后这条不成问题,大家选题都是传递正能量。差距还是在前三条。
比如说姚怡斌。小慢车新闻中出现过不止一次。出新就应该是考虑重点。康辉点评很准。亏损是很值得挖掘的新闻点。那上千万的亏损是谁买单?铁总还是国家扶贫基金?除了扶贫小慢车运行还有没有其他考虑?这些是以前新闻中没见过的。大姚如能就此采访个把相关高层,这短新闻格调就会大不一样。就可以达到与邹韵基本相当的效果。
再比如冯硕。他那段问题也很大。主题很不清楚。是要展示边防战士在艰苦环境中的坚持还弟弟继续哥哥的事业?一段短新闻讲两个故事,结果一个都没讲清楚。为什么要去那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巡逻?不去行不行?现在装备比几十年前好得多,为什么边防巡逻仍然很艰苦?艰苦在什么地方?记者到了现场体验到了什么?具体的基本没有。明明有个七十斤的包包,背上走它个一二十里,各种细节不就有了吗?弟弟接过哥哥的枪这事也不是那么简单。不是仅仅靠觉悟和大道理就能办到。上一辈的养老,伤残后的生活及待遇,等等。这些国家是有措施的。我老家附近就有一个荣军院,专门安置抗美援朝伤残的战士。这些如果有所提及,弟弟的行为才会更让人信服。说实话,冯硕第三轮的表现给我的感觉是内容不够眼泪来凑。不过小冯形象声音都不错,外采编写稍差一点但是坐新闻主播台还是可以的。
文案和执行都比较好的是田靖华。他的短片很完整地展示了一个助残扶贫的范例。这个范例的真实性、可持续性、可推广性表现很清楚。从新闻角度,他提供了一组完整和充分的信息。而且其中一些还相当生动。我本来不大喜欢他的风格,但是实话实说,第三轮除了邹韵就要算他了。他输给邹韵主要是是在题目小了点。
白影那段的问题在于说到村子面貌改变的过程中向上面要钱的次数过多。而且没有说明从政府那里要到的是鱼还是渔?如果把这点补上自然可以上一个档次。
刘妙然是典型的贪多嚼不烂。以后坐坐主播台就行了。
小果果搞采访还有亲和力的。只是还需要多多历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