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履带车发展史
半履带车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早期,经过一战之后,半履带车在技术上已经发展成熟。本质上,半履带车是卡车和拖拉机结合的产物,越野能力强于当时的轮式车辆,同时还具备较高的牵引力、承载能力和通用性,可以胜任运输、侦察、牵引和充当武器平台等多种任务。这一时期大量装备半履带车的军事强国有德国、美国、法国和波兰,按照履带布置和车身基本构造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克雷塞式(一译凯格里斯式,维基百科上的中文这么写的,可能是港台翻译,我不知道这个法文名字如何发音)(Kégresse track):由半履带车的发明人--法国军事工程师阿道夫•克雷塞设计的半履带车结构,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结构。相较底盘长度而言,履带部分较为短小,负重轮小,主动轮和诱导轮大,构造上更加接近加装了前轮的履带式拖拉机。履带本身多为一整条用金属丝或金属板加强过的橡胶带或帆布带(也有使用铰接履带的型号),有的型号前轮也有动力(或只有前轮有动力,履带系统为从动),多数法国(如雪铁龙克雷塞P17)、波兰和美国半履带车(如M3半履带装甲车)均为此种形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