盔甲吧 关注:43,391贴子:727,390

关于明代布面甲重量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明代布面甲重量问题。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9-12-15 14:40回复
    明军步卒青甲的重量数据:
    问用土坏灰刷、四月之间、操军十日、一队之中、尝少数人、马军可以调用、步卒疲弊不堪、明甲可以御敌、青甲不能遮体、军马器械大率类此。
    端肃公于军器琐务留心如此其甲中不掩心下不遮脐、袖口太宽。又多压肩不掩心则不能遮矢。袖宽压肩。则不能开弓。且重二十四五斤。而甲叶不坚军士岂能披之而盔又平常甲面布多蓝色。不足盛军容。而振军威。临敌诚为误事。
    ○弘治九年、令甲面、用厚密青白绵布。钉甲、用火漆小丁
    12 ○又定、青布铁甲、每副、用铁四十斤八两。造甲、每副、重二十四斤、至二十五斤(大明会典)
    总共重约14.32kg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9-12-15 14:44
    回复
      冷锻改版重约10.742kg(十八明斤)
      不知前项军器。置之何用。即今京库阙少盔甲、乞敕兵仗局成造上样盔甲各二项副、腰刀二把、其甲重十八斤、盔二斤半、发与南京军器局、著令管局内外官员照样成造。务将甲叶冷端数百锤。使之十分坚固。掷地有声。方为得法。甲面务要青布。用火漆钉钉之。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9-12-15 14:45
      回复
        明末直身大甲重量数据(不包含臂手在内):
        造甲式,一副约用熟铁四十五斤,加钢三四斤,开成叶一片,钻千余鎚。每副表里矾纸共重二十余斤则可。南方用绵布旧絮夹中里,外纳作袄形,其袖左短右长。其样各异,有锁子甲、柳叶甲、寸叶甲、方片甲,各穿锭不同,又有皮甲。
        (约11.936kg)
        造盔式,每顶用净铁五六斤,每加钢一斤重,围赽细皮为止。如连为脑重二斤,其制诸如此顶样不一,有名一块铁有四明盔,有六叶盔有皮穿柳叶盔,南方用旧绵花作盔以水湿为利。(头盔约1.193kg)
        可以看出重量相比之前重达四十五六斤的边军甲要降低不少了。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9-12-15 15:01
        收起回复
          明军中前期的武备相当沉重:
          南方铁甲数十斤太不方便了,因此请求改成皮甲。
          ○四川建昌等卫奏各卫地方极边西接生番澜沧东连东川乌蒙乌**抵鱼通宁远南至云南武定山高岭峻番蛮祼处反侧不常军士所造铁甲皆数十斤不便披擐乞改为皮甲从之
          根据描述和边军甲四十五斤相仿。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9-12-15 15:04
          回复
            再顺便发下清代盔甲的官方记录(皇朝通典卷七十八):
            ?盔甲
            盔制以铁二片制如帽形上锐下平合而成之日盔高五寸围圆一尺九寸合缝处压以铁梁日盔梁盔前安铁一片日遮眉阔寸余围长九寸上覆铁檐一形如葢日舞擎阔六分长四寸三分其下日护额为覆椀于盔上其上仰者为盔椀径一寸六分高一寸二分围圆五寸安管一长二寸围圆一寸以插盔枪枪长三寸六分上为盘以垂髦上安顶顶各有品制 【详见于后】 垂于项后者日护项垂于左右者日护耳其下日护颈其表官用锦缎兵用布傅以铁叶护项用铁叶九护耳二用铁叶各六护颈同其采饰制各有差
            甲制上衣下裳左右护肩左右袖左右护腋裳闲有遮裆左裆裳亦分左右甲衣长二尺二寸幅四下广一尺一寸护肩二各长一尺一寸广一尺三寸袖二各长一尺二寸上围一尺二寸下围九寸护腋二各长一尺上广九寸凹其中以承腋其末锐遮裆一方八寸左裆一方六寸甲裳长二尺六寸幅二每幅上广一尺二寸下广一尺五寸其表官用锦缎兵用布甲衣用铁叶一百三十六每叶长二寸五分广二寸甲裳用铁叶一百十六护肩甲袖护腋遮裆左裆均用小铁叶长一寸六分广一寸四分 【步兵甲衣长二尺甲裳长二尺六寸闲有无裳者余制并同】 其敷棉者曰绵甲施铁叶于外者曰明甲其采饰制各有差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9-12-15 15:22
            回复
              戚继光提到过有的布面甲外边光鲜亮丽,里面锈烂不堪,有的甲片已经没了,注意,外表光鲜亮丽,说明没用多久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12-15 16:08
              收起回复
                鳞扎甲确实存在过度重叠的情况,同时还有防不住的的地方,这方面布面甲理论上讲好的多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12-15 16:09
                收起回复
                  我们根据此有理由怀疑甲皆重二十余斤有可能仅仅只是青布铁甲的重量,但是明军装备的布面甲显然不只这种。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9-12-15 22:42
                  回复
                    这是贴里吧
                    青海博物馆的藏品
                    是元代的赏赐物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12-16 22:52
                    回复
                      麻烦问一下,明清时期有给马匹穿戴布面甲的么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9-12-16 23:21
                      收起回复
                        这么轻吗?比宋甲大瘦身啊。我一直觉得宋甲过于沉重,对步兵的机动性影响很大。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9-12-17 01:08
                        收起回复
                          壁画里面的步卒穿青色布面甲的情况相当普遍。仔细观察,这种齐腰甲如果领口太大或者造的太短,就确实能造成“中不掩心,下不遮脐”的情况。因而上述资料所说的“青布铁甲”显然不可能指的是直身大甲。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9-12-17 02:37
                          收起回复
                            步卒普遍装备的也不止是青步齐腰甲,紫花布甲和梅花甲也是装备很多的两种。
                            自万历十年始遂沿为例亦既侈矣兹复议增何为修理青甲紫花布甲从来俱用口袋后复改用大布用大布者以会布于甲字库也用口袋者以钉挂铁叶牢固也
                            得五工部前后解过紫花等甲八万四千副纸甲三千副盔八万顶刀枪斧等器七万八千六百有奇弓矢铳炮火药称是如未角□羊至广宁速催星夜角□羊发车辆则保定巡抚胡思伸所造三百八十辆
                            紫花梅花等甲二十六万一千五百八十九副绵纸甲一万四千副腰刀九万八千五百四十七把斩马刀二万六千二百十四把长柄斧一千把角弓四万二千八百张
                            中后期似乎大有取代青布铁甲之势!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9-12-17 02: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