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涨棋吧 关注:49贴子:3,424

中国象棋古谱介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象棋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流传下来的象棋谱却为数不多,搜集古谱和整理古谱,无疑地是我们在继承民族文化遗产上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最早的象棋谱是哪一部呢?传说和臆测是很多的,有人说有过“宋谱”,有人说有过“元谱”,甚至有人说有过“五代谱”,但都没有可靠的版本或资料作为佐证。明朝嘉靖元年出版的“百变象棋谱”序文中提到:“赵宋之时,陈搏善棋,尝为谱以教人,妙蕴毕宣,降及于今,代远年湮,坊间刻本,每多残缺,难窥全豹……”。这里所说的陈搏作谱,是很不可靠的,因为当时中国象棋恐怕还没有完全定型;但也可以看到,在明嘉靖元年(公元一五二二年)以前确已有象棋刻本问世,不过到那个时候已经成为秘本而“每多残缺,难窥全豹”了。明朝庚午年间(公元一五七〇年)出版的“适情雅趣”引文中也提及“叙全局有金鹏秘诀,摘变形有梦入神机,奈偶获者珍视玄窍……”;崇祯五年(公元一六三二年)出版的“桔中秘”凡例中也说到“旧谱残局不啻千计”。这些都可以看到在明朝一代与中国的文学、戏剧一样,象棋艺术是有相当的发展的,同时也有各种棋谱问世。但很可惜,直到现在,我们还没能见到“金鹏秘诀”的原本,仅能从“适情雅趣”和“桔中秘” 中所整理收集的一部分略知其规模;“梦入神机”也只能见到残缺不全的部分原版本。这不能不是一件很大的憾事。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棋谱,大多是清朝一代的作品,象棋艺术在清朝一代是有比较长足的发展的,乾隆嘉庆年间,名手辈出,被认为是中国象棋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但清代许多著名的作品,如国手周廷梅所作的“会珍闻”、“五大臣弈谱”、“蕉竹斋”、“听雨轩”、“渊深海阔”……,也大都“闻其名而末见其面”,有些可能还在世间,有些亦有人加以考订,但由于我们未亲见其善本,或者没有可靠的版本作为证明,不敢相信即是真品,这里,谨将历年收藏和曾经观摩过认为确实较为可靠的古谱扼要加以介绍,以供爱好象棋的同志们参考。但由于我们见闻有限,恐怕遗漏在所难免,希望大家能多方发掘,提供资料,予以补充和指正。


IP属地:河南1楼2019-12-07 18:23回复
    一、《事林广记》
      全名《新编纂图增类群书类要事林广记》。是一部日用百科型的古代民间类书。南宋末年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陈元靓编。今存最早的建安椿庄书院刊本刊于元至顺年间(1330-1333),共四集,四十二卷。内容有:天文、历侯、节序、地舆、郡邑、人事、农桑、帝系、纪年、器用、文艺、官制、刑法等四十多个门类。因其中杂有元代内容,一般认为原本刊于宋代,元代重刊时又有改动、补充。其“艺文类”五卷,载有投壶、蹴鞠、围棋、象棋、双陆等内容。不同版本中所载象棋内容有所不同,如日本翻刻元泰定二年(1325年)本中象棋部分包括“象棋子法”、“棋九十分”、“象棋十诀”(不得贪胜、入界宜缓、攻彼顾我、弃子争先、舍小就大、逢危须弃、慎勿欲速、动须相应、彼强自保、我弱取和)、“十般局面”(十个残局名)、“人名局面”(十个残局名)、“兽名局面”(十个残局名)以及棋诗一首。至顺本,象棋部分仅载两个对局(均为斗炮局)和一个名为“双龙出海势”的残局。因此该书是现存最早载有象棋内容的书籍。原谱的棋子,红子叫“白子”。双方均是将、士、象、车、马、炮、卒。没有将帅、相象、兵卒等之分。两种刊本记录方法都为同一数字(一至九),且为同一方向(由左至右算起),与今方法不同。


    IP属地:河南2楼2019-12-07 18:24
    回复
      2025-08-30 05:59:3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二、《梦入神机》
         这是现存较早的一部古谱。作者佚名,出版日期,也难以考证(有人说是明初洪武年间的作品,但未见可靠的资料),约刊印于明嘉靖之前。全书十卷,现已残缺不全。1949年被发现时,尚存卷一、二、三之残本,有185局;卷七一册,有残局100局,共计285图的残局棋势。全书均为图式,未见着法,估计是图着分列,版本和“适情雅趣”相仿佛,残局都是以胜局为主,局势虽大多简单,但甚精采,至于原谱著者姓氏及序、跋等均没有见到,可惜得很。该谱原图棋子为黑白两种,但黑子是帅、相、兵,白子是将、象、卒,白方先行。
        现今我们所见到的是天津市静海县郑国钧所搜集的部分版本。据郑君说,这是他于1949年从市集上一位姓杜的杂货摊商那里获得的,据这位姓杜的说,他也是从市集上买来的,原书有十二卷,把它当作废纸用以包货。经郑君再三搜集,只存一、二、三卷残本,计有残局185局,卷七一册,有残局一百局,共计285图的残局棋势。郑国钧将其中与《象棋谱大全》内的《适情雅趣》雷同的126图,陆续分赠棋友;后又将所余的159图送给福州《象棋月刊》主编林幼如,林又删去与原版《适情雅趣》所同的15图,并与郑补拟着法,书成后在棋友中流传。后又由魏子丹、丁章照修订,于1977年在杭州油印200册赠棋友。1985年蜀蓉棋艺出版社正式出版了整理本。
        从这些残缺不全的版本看来,不完整的四卷就已有近三百个残局,且其中许多局势都是“适情雅趣”所没有的,可以看到当时“梦入神机”规模之巨大,材料之丰富,在那时的印刷条件下能出版这样的巨著实在是很不容易的,可惜现在只剩下一鳞半爪,真令人惋惜不已。明代赵用贤、赵琦美父子二人喜藏书,其《脉望馆书目*子类五*象棋》著录《梦入神机》一部,十卷。晁 《宝文堂书目》卷下“艺谱”亦著录此谱为徽州府刊印。清初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十五“子部*艺术类”著录“《梦入神机》十卷” ,可知该谱在清初尚完整在世。《梦入神机》的书皮深蓝色。书长27.2厘米,宽16.8厘米,版框大致长20.9厘米,宽13厘米,中缝不计算在内。白口,双栏,上下鱼尾内,上刊《梦入神机》,中刊卷数,下刊页数。每半面刊一棋图,上书局名,下印着法和提示。


      IP属地:河南3楼2019-12-07 18:25
      回复
        三、《金鹏十八变》
        作者佚名。成书年月不详。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编成的《百川书志》有此谱录,估计在此之前已经成书(两卷,一说一卷或四卷)。明胡应麟《庄岳委谈》有“今《金鹏》等谱,往往有数十卷者”之说,实系泛指明代刊印的各种象棋书谱。或以为与《金鹏秘诀》为同一书,但两者均已失传,无从查考。
          金鹏,即大鹏金翅鸟。《庄子·逍遥游》中说它是千变万化的神鸟,翅金色,两翼广三百六十万里。传说罗汉入定时出现十八神变,中国古代也以神变言其多。“金鹏十八变”盖取义于此。《适情雅趣》和《橘中秘》中全局谱序页,均冠以“金鹏十八变”。此书主要系统阐述斗炮局的各种变化,同时也指出屏风马的战略方向。


        IP属地:河南4楼2019-12-07 18:26
        回复
          四、《游戏大全》
          象棋书谱。元·山野居士撰。成书于元顺帝至正年间(1341-1367),至明太祖洪武十六年(1383)由一松道人增补刻印,数仅百册,谱的前页刊“游戏大全”四字,下刊“万萼楼”三字。全书八卷:计车类一卷四十二局,炮类两卷一百二十局,马类一卷七十五局,兵类四卷二百局,共四百三十七局。这总计437局中,车、马、炮三类都是全局,共237局;兵类是排局,共200局。原刊本来见,今存者为已故镇江象棋名手王浩然所藏“传抄本”,真伪有待进一步考证。谱中有引言和附言两则,兹录之,以供参考:

          古沙阵干戈,将帅奋命于前,士卒呐喊于后;以挥戟、戈、矛、刃、午刀、枪、锤、剑而攻之;以强弩利镞,擂木炮石而御之。然虽强师利刃,无运筹帷幄之策,决胜千里之略,莫可收全豹尔。
          象战与诸子席地为戏,酷嗜于士、夫、耕、井、诸儒方野。其奥妙之微,神化之测,与烽火干戈雷同。老友山野居士,入其风尘数周秋,晚岁梓(授?)余年卷,略言各类干戈术。小道获之视珍,非之[云?)饱入私囊,然布化之力寥寥。岁首梓之百卷,亦广布于友。 一松山野居士原卷,共四百拾陆首:列车类叁拾陆首, 炮类壹佰零捌首,马类柒拾贰首, 兵类短篇贰百首。
          小道增补: 车类陆首, 炮类壹拾贰首, 马类叁首,共增贰拾壹首。末有跋语:
          山野居士原卷于至正天宿年(1343年)成之,小道洪武巳年获之。然风尘中,干戈烽烟,布化力寥[寥],小道机遇,观研智拙,于洪武亥年(1383)梓之,普布于友。一松。


          IP属地:河南5楼2019-12-07 18:26
          回复
            五、《百变象棋谱》
              明祖龙氏编。嘉靖元年(1522年)刊印。目前所存最早的版本为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刊本。分胜、和两集。有简短残局70局,计胜局8局,和局62局。记谱仅用文字说明,不采用行格位置方法。如“车进将,马河界,象走边”等。具有早期象棋残局和记录方法的特色。清朝康熙及乾隆年间,都曾先后翻印,翻印本除序文有所修改外,其余都和明本一样。“梦入神机”的全本既不能见到,如果这一个版本可靠的话。那么这是现存象棋谱中最早和最完整的版本了。1984年有整理本出版。
            《百变象棋谱》是木刻本,书长约二十一厘米,宽约十三厘米(由于不同版本,略有差异,翻印本一般略小一些,这里以明嘉靖本为准),丝线装订,除封面、封底和扉页外,内芯三十七张,对折成页,每页两面,全书共分三个部分:(一)版藏始康紫霞村,扉页中间直书“百变象棋谱”五个大字,框外上楣从右到左横书“翻刻必究”四字,右上角有“新增异样形势,秘传神妙着法”十二字,分两行直书,左下角有“举手便知”四字;(二)开始两页是“家藏棋谱序”,字体多数为行书,其中也夹杂少量草书(序文另列),序者、编者等姓氏,则是楷书,中缝上部印有“家藏棋谱”四字,无页码;(三)一至三十五页共有棋局70局,每面一局,下半面为棋图,上半面的右上角横书局名,其余部分直书着法,每行一般为三着,对于较复杂的棋局,也有四着、五着,甚至六着,并不一致,而且只列正着,不列变着。上楣空白较多,似系留作批注之用。在中缝的上部印有“象棋谱”三字,下部是页码编号,顺序为一至三十五,中部鱼尾下印有“胜集”与“和集”之分,全书共七十局,其中胜局只有八局(是一至四局、十五至十八局),其余均为和局。
            该谱与常见的一般残排局古谱存在着某些大同小异之处,现分述如下:
            一、棋盘。线格同一般残排局古谱一样,但“炮位”与“兵(卒)位”没有刻印标志。中间空白处左首横印一“界”字,右首横印一“河”字,用来标明“楚河汉界”。
            二、棋图。红方在上,黑方在下,与一般残排局古谱相反。
            三、棋子。红棋是黑底白字,用阴文刻印;黑棋是白底黑字、黑圈,用阳文划印,与一般古谱棋子的刻印相反。
            四、棋子的兵种。红方是:将、士、象、车、马、炮、兵;黑方是:帅、士、相、车、马、炮、卒。
            五、行子记谱方法。它的记谱方法,既不同于王著《梅花谱》那种线路位置,以字代替;又不同于一般棋谱采用线路位置的进、退、平。而是用文字说明棋子的动作名称。如:帅下,车进将,卒平士角,马去相,……等,风格古朴。
            六、图着排列。着法在上面,棋图在下面。一般残排局古谱,棋图在上面(或前面),着法在下面(或后面)。有些木刻本,图与着分卷排列,其目的大概是让读者先看棋图,后看着法,与此谱不同。
            家藏棋谱序(《百变》谱原序)
            弈之为数,小数也,夷考其传(夷,语助词,无义。),或谓“庖帝”所为,有云“乌曹”所造(乌曹,人名,古者乌曹作博。见“急就篇注”),无可凭借,不敢臆断。然历久而不替者,亦必有其道矣。盖个中奥妙,千变万化,非浅学所能为,一言所能罄。
            着着不复旧,局局常移新,一着错行,全局皆矣。有志斯术,设无谱以指明而引导之,未必能精。
            夫琴与画,尚然有谱,而棋又何可无谱哉?赵宋之时,陈抟善棋,尝为谱以教人,精蕴毕宣,降及于今,代远年湮,坊间刻本,每多残缺,难窥全豹。
            余赋性疏懒,乖僻好棋,几忘寝食,苦于着分不高。昨向友人处偶得家藏棋谱,视为珙(通拱)璧,不舍昼夜,殚心力以求之,颇有会悟,真所谓学棋之梯航也。弗敢秘藏,视为独得之奇,特付梨枣,按式重刊,以供同好,是为序。
            嘉靖元年中秋月始康壹览子序   编者 祖龙氏 校者 静天氏 象乾氏 重校者 绿水山人   板藏始康紫霞村一贯士
            象棋谱引(《百变》谱引言)
            棋之为技,创自古圣,盖所以启发智术,游泳心神,非徒为嬉戏之具而已也。故方圆动静,昔人所赋,寓意深焉。
            吾谓棋之形势,与战无异。夫攻守有法,奇正相生,神明变化,出没不穷,战之道也。棋之为技亦然,则非有以神明变化于其中,亦不能精,欲精于此者,正非易易也。
            予闲居无聊,幽忧勿释,常与宾朋手谈,以解胸内之牢骚,因谱为棋势百局,名之“百变”。夫百变之为言,亦以见其神明变化之无穷云尔。若夫启发其智术,游泳其心神,则亦存乎其人。
            至或以消永昼,以散沉闷,宾客相娱,意趣顿生,逸人隐士,惜此陶情,夫棋之为技,小数也,与琴书并称,琴音有按宫协微之体,书法有龙飞风舞之奇,则斯谱也,阅之者当亦叹神妙之无穷矣。 时乾降庚午岁花月(即公元1750年)


            IP属地:河南6楼2019-12-07 18:27
            回复
              六、《适情雅趣》
              明隆庆四年(1570年)刊出,金陵徐芝(字玉川)精选,会稽陈学礼(字养真)校正,全书十卷,一至八卷册为残局图式,相传选自《梦入神机》,计550局。每局均用四个字命名,下附着法提要,如“弃双车马炮胜”、“马挂角双炮胜”等,都有线索可寻,易于领会。绝大部分是红先胜,其中卷五及卷六是实用残局(卷六为和局),卷七及卷八是以上六卷的着法。九、十两卷选自《金鹏十八变》,列全局着法,主要介绍顺手炮、列手炮的各种变化。另附《棋经论》一文,是早期指导象棋实战的理论文章。1983年有整理本出版。
              《适谱》书内扉页直题“适情雅趣”四个大字,上有“爽心怡神”四小字,右上角列“金鹏十八变”五字,左下角列“三畏、光启堂藏版”字样,这是该书最早的木刻版本。此外还有一种较后的版本,则列“敦化、怀德堂藏版”字样,但版本及内容则完全相同(有棋图550幅,着法551局,其中第227局“舍生取义”局漏图),仅三畏堂本另有一拙逸道人序文,题为“适情雅趣引”, 我们现在称这一种版本为“三畏光启堂本”,后一种版本为“敦化怀德堂本”。
              该谱为内容最丰富、局例最多、规模最可观、最完整的象棋古谱。在象棋界一度负有盛名、有“南杨北谢”之称的北京著名老棋手谢小然谈及《适情雅趣》时,指出其精华是它的杀法,特点是各种杀法应有尽有。谢认为初中级棋手若能精读此谱,细心揣摩,并在实战中灵活运用,棋艺必有大进。有些老棋手介绍他们自己的切身体验说,精读《雅谱》一遍,即可提高一马的实力。
              适情雅趣·引
              尝谓诸士大夫,每于崇本(敬职的意思)时暇,游艺靡蠲(奢华显示阔气的玩乐),期于适情焉尔矣。
                棋分围、象,弈均著声(闻名于世),注想究业(集中思想,研究学问),贤于忘所用心。品(众多之意)载艺谱,小道可观。适情觅豫(爱好象棋,寻找快乐。)者,谅在弗遗。
                围棋有经,述者种种。惟夫象棋,叙全局有《金鹏秘诀》(实为《金鹏十八变》),摘变形有《梦入神机》。奈偶获者,珍视玄窍,冀擅芳称,潜匿罔昭,书多罕睹。游艺殚虑者,辄以吝韬致憾。幸遘(gou相遇之意)玉川徐君,秩丽荆藩(十年掩荆藩、绝尘想,苦研写作象棋谱。),衷涵普物(为人衷诚,胸襟涵广。),游艺遣暇,孚浃(普及)舆情(众人)。
                辑购《金鹏秘诀》、《梦入神机》善本,如膺拱璧,不忍私己,以图角胜,遥欣与适情觅豫者共焉。诚佳兴同春之意,君子所甚重者,爰题曰“适情雅趣”,请寿诸梓,以广其传云。
                隆庆庚午(1570年)仲夏吉旦 拙逸道人书于安乐窝中
              棋经论
                夫弈棋者,要专心绝虑静算,待敌坦然无喜怒挂怀。大抵一局之中,千变万化。如车前马后,发炮逐卒;如电掣雷轰,炮辅卒行,逼近士象,如狼奔虎跃。顺手炮,先要车活;列手炮,补士要牢;士角炮,急使车冲;当头炮,车横将路;破象局,中心进卒;解马局,车炮先行;巡河车,赶子有功;归心炮,破象得法;辘轳炮,抵敌最妙;重叠车,兑子偏宜;马飞过角,车便巡河。未得路莫离本位,已得势便可争先。鸳鸯马,内顾保寨;骑河炮,河岸拦车;骑河车,禁子得力;两肋车,助卒过河;正补士,等他车路;背士将,忌炮来攻。我势弱勿轻进;彼势强弃便攻。弃子须要得先;提子莫教输手。急赶将有后着可行;慢入悻无内子宜动,士象全或可求和;士象亏兑他车卒,算隐着要成杀局;使急着,恐悻不免。得先时,切忌着忙;输车时,还叫心定。子力猛,局中寻胜;子力宽,即便寻和。学者详察斯言,可为国手矣!


              IP属地:河南7楼2019-12-07 18:28
              回复
                七、《三才图会》
                  《三才图会》是明代王圻、王思义父子编辑的一部类书,刊成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前后。该书共108卷,分天文、地理、人物、时令、宫室、器用、身体、衣服、人事、仪制、珍宝、文史、鸟兽、草木等十四门。每一事物,写其图像,加以说明。图文互证,细大毕载,足资钩稽。其“人事”卷一的象棋部分,有“象棋局面图式”、“象棋下子法”(将行一步九宫内、士止一尖不离宫、马行一直一尖冲、炮须隔子打一子、车横直撞任西东、卒子若行止一步、过河有进退无踪)、“局面名数”(一字布阵、二龙争珠、三思疑惑、四门斗底、五通变现、六丁神将、七贤过关、八仙出洞、九曲黄河、十面埋伏)、“綦九十分”(将二十分、车二十分一车十分、炮十四分一炮七分、马十二分一马六分、士六分一士三分、象八分一象四分、卒十分一卒二分)、“残局图”(第1局 二龙出海势,第2局 双马饮泉势,第3局 三跳涧势,第4局 步步随势,第5局 藏机势,第6局 隐智势 )、“象戏”、“象綦数诀”等七项。这些内容均录自元至顺版《事林广记》,可称吉光片羽,弥足珍贵的棋史资料。
                王圻,字元翰,号洪州,上海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曾拜御史,因峭直敢言,忤时相,被调派为地方官,后致仕归里,以著书为事,卒年八十五岁。所著除《三才图会》外,尚有《续文献通考》、《稗史汇编》、《东吴水利考》等。其子思义,字允明,以著述世其家。有《宋史纂要》、《香雪林集》、《故事选要》等书行世。


                IP属地:河南8楼2019-12-07 18:28
                回复
                  2025-08-30 05:53:3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八、《棋谱秘录》
                    《棋谱秘录》是一部木刻的象棋残(排)局古谱。全书分为乾、坤、和三卷,前二卷为红胜局,后一卷为和局,共有棋局207局。坤集后面有“适情二集”字样。因此,估计它较“适谱”晚出, 但可能仍是明朝的刊本。书的第一页题有“棋谱秘录”四字,右上署“石室道人著”左下署“宝翰楼刊行”,其后有刘孔敦“象棋谱序”一篇,序文后插页刊有象棋式行子指明,载有进、退、平的解释,棋盘所列线格数字由左而右,与通行的计算方法相反。书的正页开始刻有“新刻傅先生秘授象棋谱,金溪(今属江西省)傅万钟佐廷精选,后学甥林应祥世瑞校正”等字样。
                  全书都是简短残局,只列局数,不列局名,乾集有残局71局,坤集有残局68局,和集有残局67局,共207局。“乾”、“坤”两集与“百变象棋谱”、“适情雅趣”有很多相同的局势;“和”集:各局则绝大部分为后来的“韬略元机”、“心武残篇”、“百局棋谱”、“竹香斋”等所吸收发展成为更深奥的排局,尤其是“心武残篇”吸收更多。
                  象棋谱序
                  尝闻象棋始自周武,其制尚矣。仿战阵以为式,像军伍以成列,体几微之趣,含奇正之术,神而阖辟,妙而纵横,入圆造极之灵,经武纬文之德,故可与和乐等妙,上艺齐工。
                   杨子曰,断木为棋,编革为鞠,皆有法焉,小数云哉!是以汉魏名贤,高品间出,晋宋盛士,逸思增流,凝神之性难限,变化之势不穷,故宣圣亦所称贤,君子每借而游衍也。林逋不解棋,东坡差解而劣,余在两公季孟之间,辄以自愧,安所得授书而更进之。
                    昔王积薪梦青龙吐棋经三卷吞之,后有指授,皆出人意外,今得绣谷佐廷傅君秘授棋谱三卷,有正有奇,有守有变,皆博取古势而参订之,去繁就简,去难就易,不废法而能不胶法,而又能示人以法,其思甚精,其机最灵,恍惚青龙三卷。余今饱啖是篇,日从事于橘中之乐,不减商山矣。
                  潭阳指月道人刘孔敦题于小桃源石室


                  IP属地:河南9楼2019-12-07 18:28
                  回复
                    九、《桔中秘》
                    崇祯五年(1632年)刊印。由东海朱晋桢辑著,侄朱尔邺、朱景萧校阅。内页题有“桔中秘”三个大字,上角有“金鹏十八变”五字,下角有“江左书林藏板”六字,后附叙文、凡例、全旨、残局说、歌诀等,对象棋战略、战术的棋理进行综合阐述和分析。全书分为四卷。一、二卷为全局着法,分得先、让先与饶子三类,着重介绍斗炮局(顺手炮、列手炮)的各种变化,具有快攻速决、激烈相搏的特色。三、四卷载一百四十局实用残局,详细剖析各种胜和棋势。其谱大多选自《适情雅趣》而经过整理,分类和棋谱的编写方法都较完整。是明清两代版本最多的象棋谱,影响颇大,流传甚广。
                      现存主要版本有会文堂本衙藏板本137图;扉页直书“适情雅趣”,上面小字“橘中秘”,右上角“金鹏十八变”,左下角“金阊书业堂梓”刊本;清咸丰三年(1853年)味根斋校刊本、本衙藏板本、江左书林藏板本(三四均缺残局3页,计6图);还有无扉页,计残局137图,另外三局附注在第8、16、98局处共140局全(符合朱晋桢《残局说》中“共得百四十局”之数)等。上述各种版本,凡137图者均有附注三局计140局全,131图则均为134局,少三页6局。
                    《橘中秘》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它已初步掌握了象棋艺术的基本规律,《橘中秘》全旨(是根据《适情雅趣》的“棋经论”修改而成的)和歌诀,就是综合叙述这些棋战规律的要点,如:“顺手炮先要车活,列手炮须补士牢”(审局辨势),“弃子须要得先”(主动),“捉子莫教落后”(被动)等;
                    (二)各种开局如“顺炮”、“列炮”、“屏风马”、“单提马”、“飞象局”等,都已有所论述,尤其是两种斗炮局,更有比较完整的法度;让子局和残局,也都有相当的规模;
                    (三)在棋谱的整理方法上,对各种开局的分类较有系统,如“顺炮”,“列炮”局法,既有得先方面的分析,又有饶先、饶子的介绍,相互引证,可谓举一反三,使人触类旁通;
                    (四)在战术上强调以锐攻反击,激烈相搏为主导思想的情况下,首局以快攻致胜的“弃马局”作启示,引人入胜。
                    (五)在上述战术思想下,每一篇几乎都包含有弃子夺先、快攻奇袭、巧胜妙杀等战术特色。以前我曾认为:“特色固佳,但不足之处亦不少”(指迁就胜方的一些失误之着)。但这次我在重新反复阅读本书之后体会到,所谓“不足之处,实是作者的艺术手法,借以深入浅出,启迪后进。正如“凡例”中第八条所说:“全局之应,尽有低不可言者,特假此以见先手之高,然后先着方显,绝势得成···”
                    橘中秘·叙
                    夫人精神所及,一往而深,金石为开,天地为变,上之可以润色鸿业,允武允文,功成名立,天下莫之媲。次则多才多艺,寄心于中,极其所至,神巧出焉,亦足自树,以希不朽。
                      余往岁薄游中外,常与季弟进之氏偕,每见其锐志下帷,思入微渺,篝灯丙夜,靡有他念,紫阁丹墀,几乎反掌间,余实心慑之。既而为家累所牵,不遂厥志,旁涉雕虫,悉造其颠,而于象戏,尤得三昧,即明眼人鲜不敛手,称“无敌者”。人咸谓进之资性素敏,而欲其殚精求详,盖匪朝伊夕也。
                    余林泉休暇,进之偶出所辑《橘中秘》相示,见其多所发明,更以新意点缀,灵机跃跃满楮,余叹服之。其沉深智勇,若可为时艰借一筹者。因忆曩昔,奉节滇云,值“逆酋”匪薮以数十万入寇者再,予昼度夜思,厉兵秣马,以象战克之,歼其渠帅,吾圉危而复安,迨己已驱车入都,又以群丑纵横,京师骇恐,余任守广宁门,身当众冲,披甲仗剑为士卒先,亦以炮击走之,纵微功可录,然而局已烟销,往绩成虚,恍似枰收对垒。令人羡神仙出世,潇洒襟期,益信手谈,闲消日月,橘中虽隘,自觉天地之宽;胜负虽分,竞忘角逐之想。进之得此意甚深,而苦心更不可泯,余赞付梓人,公诸同好,且诏世之纷纷名利者,亦可以此作清凉散也。
                       崇祯壬申孟夏无住居士泰书于胥川草堂
                    橘中秘·凡例
                    一、象戏向因市廛童叟纷然从事,人遂卑为末艺,而弈独高之,所以弈谱充栋而象谱寥寥,即有一二行世,混合鲁鱼,弃同刍狗,迄于今而无不手谈,则弈尤滥觞矣。是知象与弈非有低昂,而人之好尚自为轩轾也。夫弈固玄微,而象尤深奥,如阅弈谱,知与不知,皆可按子而投,至阅象谱,妙须神悟,即素长此道者,不免对之茫然,果孰为轩轾哉,至于势局方残,仅存一二子于枰,而纵横有制,变化无方,实仙子之遗踪,非尘凡所可测,岂市贾村童之能与于此哉,而因以贱目之,不亦冤乎,余故表而出之,以为象愬(同“诉”)枉。
                    二、承接旧以方圆相顾,虽少分别,然不序目次,翻阅甚难,兹于起局为本,变局支以接变,高标于上,分派方圈于中,各以第几对押之,其联属必从最后者先,庶一经目,便可会心。
                    三、起变有自彼应,有出**,旧概相混,兹凡变自我起者乃加自变于首,以见进法非一,且令对垒者之莫可测识也。
                    四、行勒旧止五着,黑白混淆,难于分辨,兹往来互对,庶彼此了然。
                    五、字法如某进某退某平以觇居之位为数,指一定而言,至进几退几则以所行之步为数,指离位而言,其平几及马士象之进退,亦指一定而言,留心此道者详之。
                    六、打子不言相食,并有隐而难悟者,不终其说者未发他变者俱难意揣,敢以管见释之,间有意味入神者乃加评陟于旁焉。
                    七、批阅妙者用o,妙绝者用四圈,变虽多而妙无如此者用⊙。我虽闲着,而致彼答应,实有关系者用厶,着之得力者用囗,妙处应在后见者用ロ,妙行是子者用'于上,妙行是位者用默于下,两用者兼之,致彼必应此子者用,应此子而必行是着者用四黑圈,未尽善者用J。
                    八、全局之应,尽有低不可言者,时假此以甚先手之高,然后先着方显,绝势得成。让先者务期变自我生,不得为应所束,未可便以为非而訾(zi3,诋毁。)之也。
                    九、残局不啻千计,予细按之,类徇和胜,名缀浮繁,俱属赘庞,徒为灾本,兹精选局中时见,不可不知者,方付剞劂(雕版),概废名称,混和胜仅述本子,而汇所类,如揭日月,且如局同子同,如此则胜,如彼则和,故当合载,以便参详,胡容分也。至局与法各列卷帙,甚可姗笈,今即标本局之上,不徒省费,实便注心。
                    十、僭逾旧本,甚多舛错,兹凡重叠者删之,未备者补之,差讹者正之,失次者序之,细加详审,无非启牖之苦心也,然俱出鄙衷,蠡测未得与名公面商得失;不无瑕疵(ci);愿俟高明改正,幸勿周客胡卢。
                    十一、全部四卷,一卷二卷全局,三卷四卷残局,卷帙并无舛错。
                    橘中秘·全旨
                      棋虽曲艺,义颇精微,必专心然后有得,必合法然后能超。大抵全局之中,千变万化,有难殚述,然其妙法,必不能出乎范围。如顺手炮,先要车活;列手炮,须补土牢;入角炮,使车急冲;当头炮,横车将路;破象局中卒必进,解马局,车炮先行;巡河车(自界),赶子有功;归心炮,破象得法;辘轳炮(打转更炮复打),抵敌最妙;重叠车,兑子偏宜;鸳鸯马,内顾保寨;蟹眼炮,两岸拦车;骑河车(彼界),禁子得力;两肋车,助卒过河;正补士,防车得照;背士将,忌炮来攻。弃子须要得先,捉子莫教落后,土象全,可去马兵;士象亏,兑他车卒;算稳着,成杀局方进;使急着,有应子宜行;得先时,切忌着忙;失车时,还教心定;子力猛,必须求胜;子力宽,即便寻和。此局中之定法,决胜之大略也,有能徉察斯言,参玩图势,则国手可几矣。残局说 武原朱晋桢进之甫辑
                      象棋论文。刊于明朱晋桢《橘中秘》三卷卷首。扼要阐述残局谋胜求和要领,强调形势分析,指导战略、战术运用。全文为:棋有残局,补全盘之未备也。全盘子多而难明,残局子少而易悟,尤可取法。况得其一诀,便可触类引申,其于全盘所俾实倍至。如局本成和,贵乎能守。惟刚愎自用,锐其攻而布其胜,胜不可寻,而反致失中,败且随之。局固可胜,贵乎善谋。彼昏不知,馁于进而诿于和,和已自慊,而安敢他谋,子并弃之,此皆不审局面之误也。故必确有持循,方可为法。是集余从旧谱殚精毕虑,务别雌雄,精阐识未,使胜者必胜,和者必和,至无余蕴而后敢录焉。共得百四十局,伸其说者十之五,订其谬者十之三,间亦有窃附云。
                    橘中秘·歌诀
                    当头炮诀
                    起炮在中宫,比诸局较雄,马常守中卒,士上将防空,象要车相护,卒宜左右攻,若将炮临敌,马出渡河从。
                    士角炮诀
                    炮向士角安,车行二路前,过河车炮上,炮又马相连,先车图士象,马将炮向前,敌人轻不守,捉将有何难。
                    飞炮诀
                    炮起边塞上,翻卒势如飞,横并当头妙,冲前落角宜,乘虚士可得,有隙象先图,夹辅须车力,纵横马亦奇。
                    象局诀
                    象局势常安,中宫士必鸳,车先河上立,马在后遮拦,象眼深防塞,中心卒莫前,势成方动炮,破敌两旁边。
                    破象局诀
                    一炮在中宫,鸳鸯马去攻,一车河上立,中卒向前冲,引车塞象眼,炮在后相从,一马换双象,其势必英雄。


                    IP属地:河南10楼2019-12-07 18:29
                    回复
                      十一、《万宝全书》
                        《万宝全书》,原名《不求人》,相传是由明代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号眉公,(1558-1639年)所纂辑的一部类书。清乾隆四年(1739年)毛焕文又为之增补。其卷十二“博弈门”中收有象棋排局十一局,一至十局的局名,第一个字均冠以数字,计有“一计害三贤”、“二士入桃源”、“三战吕布”、“四马投唐”、“五虎下西川”、“六将下江南”、“七贤过关”、“八面埋伏”、“九子十登科”、“十三太保”,第11局“不要打去”。所选辑的棋局,多出自《百变象棋谱》,但不是照抄全搬,而是将错局有所改正。它对棋局的走法,一至九路线,均是各从己方左面算起,刚好与现行的线路算法相反。《万宝全书》的版本,有1842年本立堂再版本;1854年务本堂源记本;1871年积庆堂本;1874年爱日堂梓本;1883年两仪堂本及三让堂梓本等多种。


                      IP属地:河南12楼2019-12-07 18:30
                      回复
                        十二、《梅花谱》
                        清王再越著。成书于康熙年间(1662-1721),全书六卷,分前后两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均为全局着法。对顺手炮、列手炮、过宫炮、屏风马对当头炮等,均有专题研究。变化细致深刻。着法精彩。其中八局屏风马对中炮为全书精华,对象棋布局有所创新,至今仍属棋战布阵的主流,在象棋界颇有影响。原谱着法以字代替,即以满盘九十个格线位置,填入九十个字的一首词,以各个不同的字代表一个位置,从某一个字到达某个宇,即表示棋子起着和移动的终点,另有一种风趣,虽然这不是最好的记谱方法,但也可以看到王再越的文学艺术天才。原仅有抄本流传,建国后有整理本出版。
                        原序
                        安蹇先生姓王,名再越。字正己,康熙时人。性刚直,家贫力学,不求闻达;而世亦无知者。一身坎坷,抑郁无聊,为象戏以消岁月。得意疾书,爰成六则,名之曰《梅花谱》。其间纵横驰骤不可端倪,真有行到水穷,坐看云起之妙,诚象戏之钜观也!弈虽小道,亦可见先生之一斑也。
                        原谱用字作为行子的说明
                        棋盘上九十个位置,《梅花谱》的作者,用两首词来作为棋子活动的行止:每方均从右边线河沿算起。直行五字,再自右至左。全文是,“论形势,两相当,分彼此,各参商,顷刻间化出百计千方;得志纵横任冲击,未雨绸缪且预防,看世情,争先好胜似棋忙(以上为盘下红方的)。整军队,排雁行,运帷幄算周详,一霎时便见楚弱秦强,九官谋士侍左右,五营貔貅戍边荒,叹英雄,勤勋立业类枰场”。


                        IP属地:河南13楼2019-12-07 18:30
                        回复
                          十三、《吴绍龙象棋谱》
                          相传为清乾隆时古吴(苏州)嵇山象棋名手吴绍龙弈局,成书年月不详。原谱共有26局,今存16局。内有让单先十四局、让两先二局;其中挺兵局十局,中炮攻屏风马六局。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当时名手的对局的梗概。原仅手抄本流传,后收入近人谢侠逊所辑的《象棋谱大全》。
                            吴绍龙是怎样的一个人?没有找到考证的资料,只知他是当时著名的棋手,曾经校阅过“心武残篇”。原书有一篇序言,简单说到他和这本棋谱的抄传情况,特摘录于下: “乾隆间,吾苏吴子绍龙,弈品居第一,而名不出里巷,谈艺家不之奇也。予耳其久,惜主亦晚,不获一面,而其所著弈谱,又急切不易得,今年春马子士元手一编遗余,余受而演之,果出一时名手。……虽然,弈之为数,小数也。天下奇才异能,湮没不彰者,不能一二数。独吴子也乎哉!幸其生平犹有此一编在,吾故乐与马子共宝之。”


                          IP属地:河南14楼2019-12-07 18:31
                          回复
                            十四、《心武残篇》
                            清云间(即现在的松江)薛丙编著,古吴(今江苏苏州)稽山吴绍龙校阅,四明(今浙江宁波)二安叶明参订,‘如青书屋’刻印。嘉庆五年(1800年)刊印,六年后又再重订补遗。“心武”当指象棋,“残篇”当指残局及篇籍之意。全书共分六卷,共有残局148局,前两卷刻印棋局图式,后四卷为着法,基本上以和局为主,分正和、纷和、徉和三种,并将同一类型的残局集中在一起加以解析。谱中所有着法变化及订正部分,均较以前诸残局谱深奥。首页题有“心武残篇”四个大字,上署“嘉庆庚申锓”,下署“如青书屋”,附有序文两篇,凡例16则,可帮助领会古局棋规的各项要点。
                            汪氏原序
                              “象棋”字始见于《楚辞》,再见于《国策》,皆不言其制。至北周武帝撰《象经》一卷,集群臣而讲说之,有王褒、王裕、何妥等为之注,其书今亦不传。唯宋晁无咎曰:象棋者,戏兵也。黄帝之战,驱猛兽以为阵。象,兽之雄也,故戏兵而以‘象戏’名之。然谓其局之纵横皆十一路,意其苦狭,尝广路为十九,子九十八,非如今之纵十横九也,则又不可解矣。夫路既异,制自不同,且古未闻善是艺者,岂其术之难哉?
                              茸城薛君桔隐,固精于是者,陋近刻之浅易也,自制一百四十余局,名之曰:《心武残编》。若者胜,若者负,若者和,变化莫测。思精益深,宜其擅名一郡,是为雅人之燕赏资也。今将梓之以公同好,而来乞一言书其端。余不解此,顾乐为之序者,以其戏之位置步伐,分界画规,胡类于阵法,孤虚冲破,出入卷舒,有合于兵机
                            ,为足志耳。然则薛君之制是诸局也,岂小道可观之谓哉?
                               嘉庆四年己未九日 汪大经 书
                            王氏原序
                              夫军旅之事难言也。才足以将物而胜之,谓之“将”;智足以帅人而完之,谓之“帅”。故曰:“天下危,注意将;天下安,注意相。”秦汉以来,山西多将才,山东多相才。舜举十六相,后明帝图画二十八将。白马将,护兵也。兵,有连兵、有应兵、有疑兵、有伏兵,又有骄兵。然“洗兵海岛”,必曰“刷马江州”。秦皇有名马“追电”,缪公亡,骏马溃围,抑知钩衡以驾马者。则又有“车”,诗曰:“路车有奭(音shi四声),輶车鸾镳”。其斯之谓欤?!唐李密以“机发石”为攻城具,号“将军礮(砲,即今之炮)”,今之“炮”则用火,非古之所为礮也。
                              曩者,余奉命从事于军旅,忝为滇南者三年,忝西蜀者四年,久与军旅习,迨归乡里,杜门谢客,不复讲求于此矣。今薛君隐桔精于棋,自制一百四十余局,名曰《心武残编》,余取而阅之,其即行军之阵乎?阵始于黄帝,其时蚩尤煽乱,相见于涿鹿之野,而车伍卒两并焉。故善阵者,或依山,或背月,有相维相制之势,有相生相克之机,然则薛君善棋不与善阵者同其意哉!
                              夫使将帅者之用兵,亦为薛君之使棋然,则克敌致果无难也。使薛君以用棋之心思、才力,通其用于武事,则挟策从军,亦可佐将帅以参帷幄也。乃竟穷而在下,游艺于片楮尺幅中,其不为其惜哉?虽然,人不患境遇之穷,而患名无以传世,小道可观,吾又当为薛君慰耳。
                               嘉庆五年春季同学弟 王昶 拜《心武残编》凡例
                            一、是谱制自闲居,借消永日,叶旭初先生雅爱此艺,见而怂余付梓,不揣固陋,爰刊以就高明。
                            二、向来所有棋谱,皆全盘与残局耳,惟张元淑先生曾集《韬略元机》一册,创列局势,残局附焉,复参《金鹏》全局以佐之,是编所集,乃向有图式而无着法,皆以鄙意参出之,非窃其秘而录之也。更有小窗偶撰诸局,亦附其间。
                            三、旧谱所著残局,使操必胜之权,黑纵有仙机,亦无措手处,如《桔中秘》与《适情雅趣》皆然也,是谱悉陈和局,有相生相克之义,其误者即谓之劣,劣则必败。
                            四、凡局尾彼此终无胜者为正和,或此强彼弱有不能和之势必得一将一闲而后和者,谓之纷和。
                            五,近有以不和之着,称为正和,而射利者受误不少,是编中或有此局当胜,而乃以另法攻之,后归正和者此即诈也,名曰徉和,今亦备列,以明正纷徉三者称和之别。
                            六、局势均属白(红)先黑后,故黑强白弱,而每局又故设破绽以诱之,孟浪陷入者多矣。是编其有讹传黑胜者,俱为改正。
                            七、是编录有《韬略元机》中之旧势十余局,以资参考,或向作和,而竟不和者,今将旧法列前,变法列后,而详辨之。
                            八、局中本可正和而应劣者,不能参透,仅以一将一闲,欲作“纷和”则不准作和局。惟“降龙”、“独行”之类,则局中已无别着,乃作“纷和”论。
                            九、局势有散缓者,有会集者,有似强实弱者,有似弱实强者,今连类并列,使阅者一览即明。
                            十、旧势每局必取一名,或竟有不合乎势之义而强以名之者,是编因势定名,将向有之名或去或存,不沿其故。
                            十一、旧谱接变之法以朱进之先生《秸中秘》为最善,可使读者易于参变,是编亦仿朱法。
                            十二、局势虽种种不同,而所分不过大小,若录其大而弃其小,则不参小势之奥,焉能知大势之妙?故将小者列前,大者列后。
                            十三、是编每局并刻“和”、“胜”字样,正局者先列于前,若劣应而转败为胜者,各分列于后,以备参考。但各局有劣着,则变化无尽矣,不能悉载。
                            十四、局内有彼以子送我,乃可解危,我却不受而避之,意在必胜,彼定再送之,则不为逼也,我若不能避,则当受之,如彼送子而照者,仍作久逼常将,在二败之例,不得与送子解危一体论。
                            十五、旧本着法,每遇彼此照将及得兵马类,必于其下注:解将还照及“去兵”、“去马”字样。但运筹决胜,岂不心知其意?而况参考此书得失显然,又何必注明其已去之子?今俱削去(改编者按:注明去子,有佐助阅读,减免着法繁乱之赦,薛丙此论,失之偏颇矣)。
                            十六、旧谱着法列于图式之后,今另立图式,另立着法,使阅者熟审图式,以参着法,非属故匿,正欲请教妙思也。 云间 薛丙 桔隐氏识
                            关于“凡例”的部分解释
                            一、所谓“纷和”,是指“一将一闲”或长拦、长兑、长献等现象,任何一方变着都会吃亏,故今时棋规称为“双方不变作和”。
                            二、所谓“佯和”,即假和。薛丙说:“近有以不和之着称为正和,而射利者受误不少。”这是以和局为主的象棋古谱在初期阶段的特有情况。江湖艺人为自身糊口利益,在传授棋局着法时,将关键性正着隐而不传,而将所谓“佯和”着法公布出去。如谓予不信,则举如近代棋史上的“四大天王”之一的钟珍,经彻夜不眠苦苦钻研出“雪拥蓝关”古局为红先黑胜局,从此秘不示人,就连他门下弟子也未被破格传授(见《广州棋坛六十年史》)
                            。比本棋谱早出版九十多年的《韬略元机》象棋谱(1707年出版),收集民间排局成书时,不少是这种似是而非的着法。薛丙将已发现的此类着法列为“佯和”,另列“愚见变下”之着。但由于古局太深奥,仍然有失误。还有一种情况是因古局太深奥,人们未能透彻解析其正着,误将佯和着法作为正和。这类例子古今棋谱均有不胜枚举
                            另有少数情况是棋谱刻好后才又发现新的着法的,薛丙先生将其列入“补遗”。
                            三、薛丙先生已经发现,有些著名的大型古局,其结论只能依习惯着法以“纷和”结束,他说:“局中已无别着”。这种情况,如果改图不易,而弃之又可惜,还是应依传统着法作“纷和”论。在当今的《象棋词典》中列有“古局棋规”一条。为我们研究象棋古局处理某些个别的特殊性的矛盾,提供了依据。
                            笔者认为,诠注古局,可依今规解释着法。凡遇有红胜或黑胜的棋局,能改正着法的,改正其着法,能改正棋图的,修改其棋图,凡图、着都不能修改而又是著名古局的“纷和”局,则除注明其依今规应由红方变或黑方变外,仍应保存其原貌,注明依“古局棋规可作和局”字样。以保存这些有珍贵史料价值的历史名局。


                            IP属地:河南15楼2019-12-07 18:32
                            回复
                              2025-08-30 05:47:3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十五、《梅花泉》
                              这是一部手抄本的全局谱,海门童圣公著。成书年月不详。原为手抄本,分上、中、下三卷,共36局、132变。清嘉庆年间经薛丙增订,发展为50局210余变:上卷为“得先”15局(和局);中卷为“让先”13局(胜局);下卷为“让二先”、“让子”,21局(尚有饶左车右马得先局,及让单炮局)。局式如中炮鸳鸯马、单提马、左叠炮、屏风马弃马陷车等,新颖多样。其中屏风马弃马陷车局尤为少见。原书另有序文两篇,自跋一篇,凡例九则。建国后有整理本出版。“象棋梅花泉谱, 乃海门童圣公先生所作也。 皆全枰而无残局,自对垒以至让先及车、马不一,其目要皆所谓“梦入神机”耶?相传数百年来,藏者皆手抄而无刊本,盖弈谱有“桃花泉”,而象则有“梅花泉”,两者智巧相埒,然桃花之继梅花有其谱也。……圣公此谱,不知当日固与人对局乎?抑或如过百龄先生自撰“四子谱”以启迪来者乎?固莫能考矣。茸城昔推唐切冠、翁文彩、毛玉山、何克昌四公最善斯艺,余不及见唐、翁、毛三公,惟河公以寿跻耄耋,少时得其指授,后喜与对局,幸叨青蓝之誉,及获睹“梅花泉”上册,继得中册于酒肆中,近年始见其下册,谱于是乎克全,核其原本仅三十六局,一百三十二变,余今衍为五十局,二百十变,仍离其卷为三。余岂妄敢继武前人哉,亦聊就正有道耳;况谱既无刊本,余所获者,又无他本可较,安知其果全与否耶?世多高车,尚祈指谬而启发之,实所跋望焉。
                                嘉庆丙寅孟秋上浣桔隐居土薛丙跋”


                              IP属地:河南16楼2019-12-07 18: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