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球中吧 关注:445贴子:1,929
  • 1回复贴,共1

卢忠泽的高压政策,在二中的穷途末路(简洁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07级08级,二中高考重点人数均过300。其中08级为 368人。今年09级却只有250人。要知道,09级这批学生是三年前,二中为创国示,而录取的全县前1000名的学生。这些学生是全县的精英,也是完完整整检验卢政策的“试金石”。曾经导演过球中“低入口,高出口”的卢忠泽,如今却在二中导演起了“高入口,低出口”的悲剧。
       由喜而悲,由强而衰,卢忠泽的高压政策(简称卢政策)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三,卢政策成也“高压”,败也“高压”
    
     卢政策的成长足迹:自己经验演变球中理论,球中理论移植二中发展。
     卢政策的逻辑思维:学生懒,软,散,因此要加强管理。
     卢政策的最大特点:皮鞭思维,高压措施。
     卢政策的理论归属:X理论。该理论认为“员工"天性好逸恶劳,会安于现状。因此要采取强制措施。
     卢政策的功过是非:球中成功的“法宝”,二中进步的“瓶颈”
     卢政策的触礁原因:二中主流的学生是,主动性较强,起点较高的学生。他们更需兴趣的培养,能力的注重,知识理解的加强,好奇探索的启蒙
     卢政策的理论天敌:Y理论。即与X理论相对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员工”并非好逸恶劳,拥有自控力。
     
卢忠泽不愿改窒息的空气,为适度宽松的环境
            不愿改口哨广播等皮鞭工具,为关注学生身心智的全面发展。
            不愿改“磨洋工”的坐班制,为更丰富的物质激励
            不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摆脱球中经验束缚
            不愿顺应改革大势,积极探求新路
        当前,教育改革在全国风起云涌。一中北京大学培养模式背后的系统工程,已为我们初步展示了今后教育发展方向。可以说,今年一中出现的北大生,是对卢政策的一次“警钟”。在次大背景下,卢忠泽若不稳中求变,顺势而行。他昔日的辉煌和今后的失利,将会你成为两个不同教育时代引用的话题。那时,我们会说,卢政策成也“高压”,败也“高压”。



1楼2009-09-02 01:27回复


    2楼2010-06-06 13: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