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理吧 关注:14,850贴子:164,960
  • 8回复贴,共1

铌钛镁和钅鸡铌钛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虽然这个话题有点老了但我还是想讨论一下
1、铌钛镁的性质
2、鸡铌钛镁:L-Γ异构体和鸡键
3、钅鸡元素,键粒二象性


1楼2019-11-26 14:04回复
    1.铌钛镁:性质

    金属铌、钛、镁在赵明毅锑场发功条件下生成铌钛镁金属结合化合物。

    其中的铌-钛键和钛-镁键都以双键形式结合。通过猜想,发现铌钛镁金属化合物具有相当大的极性,镁原子带负电,而铌原子带正电。原因是镁原子较小的电负性使得其得以夺取铌的电子,铌的部分价电子转移到了镁的2p轨道,使得镁原子带负电。

    因为铌钛镁的这个不稳定性,单体铌钛镁只能在较高能量的发功条件下才能存在。事实上在铌钛镁的制取实验中,在反应的最后阶段逐步撤去外部锑场,就会使反应体系逐步失去能量,单体铌钛镁以更稳定的二聚体存在并作为实际生成物得以收集。

    反应的平衡定数非常大,使得在锑星的通常条件下铌钛镁几乎全部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为了简便起见,以后“铌钛镁”均指这种六元环二聚体。


    2楼2019-11-26 14:12
    回复
      2025-08-31 02:51:0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二聚体的结构
      “在铌钛镁中,铌、钛、镁原子各2个形成一个六元环。这六个原子的2×(5+4+2)=22个价电子里,有6×2=12个参与形成了六元环的σ键骨架。剩余的10个电子作为π电子参与成键形成,6中心10电子共轭大Π键(Π6,10)。而根据Hückel规则可以猜想,铌钛镁是一个10电子体系的芳香化合物。”
      当时铌钛镁在锑星被首次合成出来,赵明毅要求其弟子涂效灰继续测定铌钛镁的具体结构,涂效灰就是这么想的。然而赵明毅凭借着他敏锐的超理化学的超感觉发现了涂效灰的猜想错误:钛和铌是第4,5周期元素,更容易形成d-d δ结合。在赵明毅大师的提醒下,涂效灰修正了他的理论。首先,剩余的10电子中,有6个形成p-d共轭大Π键,而剩余4个电子形成两个对称分布的δ键。由是,涂效灰发布了铌钛镁的结构式:

      这个结构式公布之后,在宇宙超理学界得到了广泛的评价,而涂效灰继续在此基础上,在化合物的杂化轨道结构确定研究中继续前进,并最终提出了著名的mp³杂化理论。但是涂效灰在确定了这个结构式之后并没有继续在铌钛镁上继续研究。而直到后来,另一个人通过这个结构式预言了铌钛镁的另一个异构体,并合成了出来。


      3楼2019-11-26 14:43
      回复
        铌钛镁的反应性
        1.芳香性
        不论就Π6-6还是Π6-10体系而言,铌钛镁都是满足Hückel规则的芳香化合物。因而铌钛镁体现出了芳香族化合物的一般性质:易取代,难加成。然而铌钛镁又和含碳芳香化合物不同,六元环的原子上并没有和其他原子相结合。铌钛镁的取代反应实际上是成环原子的取代反应,其他的原子取代环上的某一个原子,使铌钛镁环变成一个新环。最典型的例子是砹钛镁的合成:

        砹钛镁成环之后并不满足Hückel规则,因此以单体存在。此反应的机理仍在研究中。
        铌钛镁的加成反应较为困难,在发功条件下和超盐酸可发生六氯加成,p-d共轭大Π键消失,形成六氯铌钛镁。

        另外,就芳香性本身而言,并不是所有芳香族化合物都有方向的气味,而铌钛镁也一样,铌钛镁甚至会有一定的恋爱的酸臭味,在地球条件上某些煽情骚情的话出现的时候就会伴随着微量的铌钛镁生成。
        2.苯炔性
        Π6-6体系中铌-钛不饱和双键的存在使得铌钛镁具有类似于苯炔的化学性质。
        苯炔的电子结构:

        两分子苯炔可以发生二聚反应,生成二联苯。类似地,铌钛镁也可以发生二聚反应。


        由于Nb和Ti原子的大小并不相同,Nb-Nb键比Ti-Ti键长导致二聚体不平行的缘故,一般铌钛镁的二聚反应倾向于生成新的Nb-Ti单键以形成稳定的分子。
        铌钛镁的δ键呈对称分布,因为可以继续发生聚合反应,甚至可以聚合成一个大环。

        啊啊啊五环,你比四环多一环~~~
        (本来还想画一个六环铌钛镁的,结果实在是把自己绕晕了)


        4楼2019-11-26 15:35
        回复
          2.鸡铌钛镁:L-Γ异构体
          涂效灰写出的铌钛镁的结构式简单地将6电子p-d共轭大Π键写成了一个圈。然而若干年后,锝国超理学家剌史步敦(S.Lachbuden)决定将这个结构式写成共振杂化式的形式:

          随后,他意识到铌钛镁中既没有参与形成σ键也没有参与形成Π6-6共轭体系的那四个电子才是使得铌钛镁性质及其活泼的主要原因。而且,他还设想,如果在低能量的负锑场条件下用锑星星系主星人马座α(天渊三)的光线激发铌钛镁,有可能得到铌钛镁的另一种异构体。最终他在-500ZMY的锑场强度下成功得到了铌钛镁的另一种异构体:

          在低场条件下,铌钛镁的共振被遏制,双键的性质开始凸显。这时候用光电子激发铌钛镁的HOMO会发生电子跃迁,铌-钛双键变为单键,而铌-钛三键变为双键以形成单双键交替的芳香稳定结构。这时候铌原子和钛原子上的非共有电子对通过相互作用形成一种特殊但较不稳定的三角形结构。由于这种异构体较为不稳定,因此通过L-Γ命名法区分这两种异构体,较稳定的芳香二炔形铌钛镁称作L-铌钛镁,较不稳定的铌钛镁称作Γ-铌钛镁(据称,想一下L形和Γ形的积木哪一个站得更稳就明白了)。

          经过剌史布敦的进一步研究,猜测Γ-铌钛镁中出现的三角形非共有电子对结合可能是如下形式:

          由于这个三角形电子键非常像一个鸡,因此这种键更简洁地称作鸡键,Γ-铌钛镁又被称作鸡铌钛镁。
          鸡铌钛镁最著名且有用的应用就是通过和包裹一个钾原子的球状碳同素异形体包合物CxK的反应增强其效果(增强剂)。这个反应已经有文献帖报道,此处不再赘述。


          5楼2019-11-26 17:47
          回复
            3.钅鸡元素
            剌史布敦的结构式造成了一个新问题,就是鸡键如何在通常意识看来是可能的。在普通化学看来,非共有电子对相互吸引是一件违背现有理论的事情。这说明鸡键的形成背后还有着更深层的原因。
            最终解决这个问题的是锇国超理学者夏日皮斯基(Р. Ю. Щажпиский)。他通过锑场意识感应发现,在大量的鸡铌钛镁中,鸡键的朝向都向某些点集中,而这样的点在鸡铌钛镁中存在很多。联想到课本上赵明毅大师的名言“有的电子会有一种奇特的结构,它们的电子核会断裂成粉末,然后一粒粉末吸引一粒米粒”,他认为,可能也会有别的粒子也具有这样的性质,它能分裂成粉末,然后一个粉末吸引一个鸡键。
            基于这个伟大猜想,他经过不懈努力,从30吨鸡铌钛镁中浓缩并提取出了0.01g的金属物质。将这种金属少量加入L-铌钛镁中,L-铌钛镁发出了强烈的鸡光,并发出了咯咕咯咕的气泡声,而金属迅速分解成粉末以致于肉眼不可见。反应停止后发现几乎所有的L-铌钛镁全部变成了鸡铌钛镁,证明这种微量金属就是激发出鸡键的物质。随后经过测定,发现这种金属是一种新单质,原子序数121。由于这种金属同鸡键的形成有关,故经过锑星科学院投票审核通过,命名为钅鸡,元素符号J。
            由于钅鸡元素在鸡铌钛镁中分裂成极其微小的威力,以至于可以认为钅鸡元素本身就是鸡键。于是,在赵明毅“粉末吸引电子”的理论鼓舞下,将元素(粒子)等同于化学键本身的“键粒二象性”理论也得到了确立。钅鸡元素和键粒二象性理论的发现,说明了超理的假设也可以指导超理研究并帮助获得崭新的成果。
            从鸡铌钛镁中浓缩提取钅鸡元素极其困难,而且由于字母J并未在元素周期表的短周期(超理中人造元素众多,因此第七周期以前的元素均为短周期元素)中尚未被使用,因此现存的超理反应近乎无法有效制备钅鸡。目前一个值得瞩目的超理前沿论文指出,有可能可以通过钾元素的拼音化和字母反应来快速制备钅鸡单质。

            ————————————


            6楼2019-11-26 18:38
            回复
              这个是我搞的


              7楼2019-12-02 21:4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