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峰,男,汉族,1977年9月出生,江西省湖口县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江西省南昌市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1999年举办南昌市蓝星科技电脑培训学校并任校长,2008年创办南昌技师学院(现江西文理技师学院)并任院长。国家一级安全评价师、一级劳动关系协调员,先后评为江西省技工院校优秀教育工作者、“2018年洪城创业故事汇”感动大使、南昌市优秀盟员、社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主编:《计算机组装与维护》、《Photo shop基础与案例教程》、《CorelDraw基础与案例教程》、《Auto CAD基础与案例教程》、《中文版Auto CAD室内装潢设计案例教程》、《哲学与人生》等。

徐海峰

巧渡难关
谈及创业缘起,徐海峰感慨颇深。从小生活在农村,贫困艰苦的家庭环境,父亲对教育的坚持让创业的种子深深埋在徐海峰心中。
1999年,带着自己组装的10多台电脑,徐海峰在原江西教育学院附近的城中村开设了“蓝星科技电脑培训学校”。市场的大量需求使得学校很快成为当地远近有名的大学生岗前培训基地。但好景不长,激烈的竞争,单一的运营模式让企业利润骤降。而要想突破,就要有新招。在当时国家开始补贴职业教育的情况下,敏锐的感受力让徐海峰将眼光投向长期职业教育。首次创业让徐海峰对行业发展的趋势有了更好的把握,他也进一步认识到经营战略的重要性。


创业初期的蓝星培训学校
2008年,徐海峰开始创办“南昌技师学院”。“南昌技师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一所专业培养中、高级工和预备技师的全日制职业院校。但由于知名度不高,重教学轻管理等原因,招生情况很不理想。短短一年时间,徐海峰不但赔上了自己创业十年的积蓄,更是背负了十几万的债务。此时的徐海峰陷入了创业以来从未有过的黑暗期,他深感创办学校的艰辛,甚至产生了重新开设培训班的想法。徐海峰的哥哥在得知情况后立刻从福建赶回,毫不犹豫地拿出了自己的流动资金帮助徐海峰渡过难关。与此同时,他的团队成员也提出了“降工资同过渡”的口号,大家都主动申请延缓发放工资。家人与团队成员的支持如同冬日里的暖阳,解决了徐海峰的燃眉之急,让徐海峰对创业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学院初期照片
特色办学
经验就像滚雪球,在大学时期的勤工俭学和初期创业对徐海峰后来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十年摸索的经验也给了徐海峰足够的经验和底气。徐海峰带着他的团队经过十年的努力,探索出了“师资队伍企业化、教学内容项目化、学生管理严格化、实习就业对口化”自己的办学特色,并提出了“高质量教学是学院的根、高质量就业是学院的魂”口号。
师资队伍企业化。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教师有相当的企业经历,能够以实际的企业对接项目为载体,对实际工作过程的一种情境再现,特别注重一体化师资的引进及培养。
教学内容项目化。学院将专业培养目标直指职业岗位的技能,按技能要求开展教学安排,直接把工作任务移植到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谈单、接单,直接参与公司的项目设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项目化教学图片
学生管理严格化。学院对学生采取封闭式管理,严控手机使用,每堂课采用1+1的教学模式即教学督导+任课老师,笔记、作业每天检查,严控作息时间,每晚就寝前实名抽查点到。学院成立了学生会、教官队,树立榜样,开展了学生自我管理,在学生会成员、教官队员、寝室长、班干部的共同协作下,真正做到6∶1的管理模式,即六个学生就有一人管理。

严格的管理大会
实习就业对口化。学院始终坚持就业“不上流水线、学以致用、对口就业”的原则,做到“专业不对口不就业、岗位没有发展空间不就业”,学院加强与企业深层次合作,促进校企共育无缝对接,整合学校与企业各自的优势,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学院校企合作以“顶岗实习”模式为主,“工学交替”、“引企入校”模式为辅,增加企业实操项目,让学生多平台实操训练。


对口就业
在徐海峰看来,学技术固然重要,但学做人更重要。所以学院对学生德育教育高度重视。对学院的后进生由院领导不定期进行感化教育,使他们逐渐改变不良行为习惯。为确保校园井然有序、学生彬彬有礼。自学生入校起学院先后组织开展学生入学教育、明礼诚信教育、自强自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成长成才教育、学生择业观教育,要求学生有理想、有抱负、有奋斗精神、有良好习惯、服从管理、能时刻不忘父母嘱托。


德育教育大会
成效突显
通过十年的努力拼搏,学院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学院与相关专业对口合作的企业有300多家。学院先后被评为“南昌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南昌市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南昌市优质学校”、建筑装饰专业被评为“南昌市优质专业”、在南昌市“洪城杯” 电子商务竞赛中获得一项一等奖、三项三等奖,学院创办了“江西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南昌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十年来有近万名学生通过学院培养而步入社会,得到了社会及家长认可,为国家职业教育添砖加瓦。

2019级新生
砥砺前行
深耕教育二十年,徐海峰一直保持着做教育的初心。徐海峰坦言,他最开始创业的目的很简单,仅仅是为了改善家庭条件,赚钱养家。但现在,他希望自己能坚持做教育,通过职业教育这条路,改变更多农村孩子的命运。他说:“我要感谢我的哥哥在我最困难的时期给我的资金支持,感谢团队的辛勤付出,更要感谢国家和时代给了我更大的发展平台。”家人和团队成员的支持,是徐海峰一路走来的底气和动力。而基于对徐海峰教育理念及其价值的认同,让徐海峰的团队创始成员一待就是十年。谈及此,徐海峰的语气里充满了自豪感。
思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徐海峰希望学院能在扩大原有实力的基础上,引进尖端技术和高素质人才,走国际化发展的办学道路。他希望在未来几年内,能将江西文理技师学院打造成江西第一所民办万人技工院校,扩大学院影响力,改变更多人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

江西文理技师学院新校园规划

江西文理技师学院院长徐海峰(左)接受采访

江西文理技师学院院长徐海峰(左)与中国报道网人物访谈栏目副主编李毅合影

徐海峰

巧渡难关
谈及创业缘起,徐海峰感慨颇深。从小生活在农村,贫困艰苦的家庭环境,父亲对教育的坚持让创业的种子深深埋在徐海峰心中。
1999年,带着自己组装的10多台电脑,徐海峰在原江西教育学院附近的城中村开设了“蓝星科技电脑培训学校”。市场的大量需求使得学校很快成为当地远近有名的大学生岗前培训基地。但好景不长,激烈的竞争,单一的运营模式让企业利润骤降。而要想突破,就要有新招。在当时国家开始补贴职业教育的情况下,敏锐的感受力让徐海峰将眼光投向长期职业教育。首次创业让徐海峰对行业发展的趋势有了更好的把握,他也进一步认识到经营战略的重要性。


创业初期的蓝星培训学校
2008年,徐海峰开始创办“南昌技师学院”。“南昌技师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一所专业培养中、高级工和预备技师的全日制职业院校。但由于知名度不高,重教学轻管理等原因,招生情况很不理想。短短一年时间,徐海峰不但赔上了自己创业十年的积蓄,更是背负了十几万的债务。此时的徐海峰陷入了创业以来从未有过的黑暗期,他深感创办学校的艰辛,甚至产生了重新开设培训班的想法。徐海峰的哥哥在得知情况后立刻从福建赶回,毫不犹豫地拿出了自己的流动资金帮助徐海峰渡过难关。与此同时,他的团队成员也提出了“降工资同过渡”的口号,大家都主动申请延缓发放工资。家人与团队成员的支持如同冬日里的暖阳,解决了徐海峰的燃眉之急,让徐海峰对创业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学院初期照片
特色办学
经验就像滚雪球,在大学时期的勤工俭学和初期创业对徐海峰后来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十年摸索的经验也给了徐海峰足够的经验和底气。徐海峰带着他的团队经过十年的努力,探索出了“师资队伍企业化、教学内容项目化、学生管理严格化、实习就业对口化”自己的办学特色,并提出了“高质量教学是学院的根、高质量就业是学院的魂”口号。
师资队伍企业化。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教师有相当的企业经历,能够以实际的企业对接项目为载体,对实际工作过程的一种情境再现,特别注重一体化师资的引进及培养。
教学内容项目化。学院将专业培养目标直指职业岗位的技能,按技能要求开展教学安排,直接把工作任务移植到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谈单、接单,直接参与公司的项目设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项目化教学图片
学生管理严格化。学院对学生采取封闭式管理,严控手机使用,每堂课采用1+1的教学模式即教学督导+任课老师,笔记、作业每天检查,严控作息时间,每晚就寝前实名抽查点到。学院成立了学生会、教官队,树立榜样,开展了学生自我管理,在学生会成员、教官队员、寝室长、班干部的共同协作下,真正做到6∶1的管理模式,即六个学生就有一人管理。

严格的管理大会
实习就业对口化。学院始终坚持就业“不上流水线、学以致用、对口就业”的原则,做到“专业不对口不就业、岗位没有发展空间不就业”,学院加强与企业深层次合作,促进校企共育无缝对接,整合学校与企业各自的优势,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学院校企合作以“顶岗实习”模式为主,“工学交替”、“引企入校”模式为辅,增加企业实操项目,让学生多平台实操训练。


对口就业
在徐海峰看来,学技术固然重要,但学做人更重要。所以学院对学生德育教育高度重视。对学院的后进生由院领导不定期进行感化教育,使他们逐渐改变不良行为习惯。为确保校园井然有序、学生彬彬有礼。自学生入校起学院先后组织开展学生入学教育、明礼诚信教育、自强自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成长成才教育、学生择业观教育,要求学生有理想、有抱负、有奋斗精神、有良好习惯、服从管理、能时刻不忘父母嘱托。


德育教育大会
成效突显
通过十年的努力拼搏,学院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学院与相关专业对口合作的企业有300多家。学院先后被评为“南昌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南昌市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南昌市优质学校”、建筑装饰专业被评为“南昌市优质专业”、在南昌市“洪城杯” 电子商务竞赛中获得一项一等奖、三项三等奖,学院创办了“江西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南昌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十年来有近万名学生通过学院培养而步入社会,得到了社会及家长认可,为国家职业教育添砖加瓦。

2019级新生
砥砺前行
深耕教育二十年,徐海峰一直保持着做教育的初心。徐海峰坦言,他最开始创业的目的很简单,仅仅是为了改善家庭条件,赚钱养家。但现在,他希望自己能坚持做教育,通过职业教育这条路,改变更多农村孩子的命运。他说:“我要感谢我的哥哥在我最困难的时期给我的资金支持,感谢团队的辛勤付出,更要感谢国家和时代给了我更大的发展平台。”家人和团队成员的支持,是徐海峰一路走来的底气和动力。而基于对徐海峰教育理念及其价值的认同,让徐海峰的团队创始成员一待就是十年。谈及此,徐海峰的语气里充满了自豪感。
思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徐海峰希望学院能在扩大原有实力的基础上,引进尖端技术和高素质人才,走国际化发展的办学道路。他希望在未来几年内,能将江西文理技师学院打造成江西第一所民办万人技工院校,扩大学院影响力,改变更多人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

江西文理技师学院新校园规划

江西文理技师学院院长徐海峰(左)接受采访

江西文理技师学院院长徐海峰(左)与中国报道网人物访谈栏目副主编李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