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力和爆炸威力并不是火力唯一的参考标准,就如Kavalerchik在"The tanks of operation barbarossa. Soviet versus German Armour on the Eastern Front. Pen &Sword Military: Barnsley, UK, 2018, P,182""指出,一个坦克的火力应该由其对目标的摧毁能力确定,而任何摧毁的都是要基于他能打中目标,这就要看坦克瞄具的性能了。那这就带出了一个问题,苏联坦克瞄具的质量相较于德国是低下的,所以其击中目标的可能性较低,并且德国装备了拥有收缩能力的瞄具,但其最大放大倍率与苏联相近。但三号坦克的视角约为23.5至25°左右,而t34仅有14.5°。也就是说苏联炮手能看到的范围仅为德国炮手的三分之一,而这个问题在透光率上进一步加重,苏联瞄具仅能让39%的光射进,结果就是在光照良好时t34的交战范围仅为800米左右,而三号的交战范围则为1.5km,但是其弱小的穿透力和1941年夏季交战范围让这种优势变得微不足道的,而在光照阴暗时,如下雨或下雪时三号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Zagola在"Armored Champion. The top tanks of World War II. Stackpole Books: Mechanicsburg, US 2015, P. 104"中指出“苏联坦克的瞄具质量相较于他们的对手德国是低劣的,特别是在瞄具工厂在1941撤离后,正如一名苏联坦克车长说的,’我们一直记着德国蔡司瞄具的质量。。。我们没有像那样的东西‘”
而Kavalerchik在他的书中提到了苏联炮弹的脆性问题,但他只提供了炮弹打击虎式的测试数据作为证据,而来自“tankarchives”提供的报告则显示苏联炮弹针对其他装甲没有这种问题,因此我认为在1941年夏季并没有炮弹脆性的问题,削弱t34火力的原因只有两个,精准性和射速。 在1943年3月t34早已成熟时,装甲工业人民委员会指出 “让t34坦克战斗能力大幅下降其中的一个主要缺陷就是其瞄准速度过慢低下的射速和精准性"
由此,t34在坦克火力上胜出,但是在远距离以及大战场交战时将会逊于三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