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
高祖五年(前202)始建县,名南平,隶属桂阳郡。
隋
场帝大业三年(607),南平并入临武县,隶属桦州。
唐
高祖武德四年(621),复置南平县,隶属郝州。
玄宗天宝元年(742),南平县改名蓝山县,隶属桂阳鄂。
宋
仁宗庆历三年(1043),县人邓文忠、黄文晨等,为抗官盐昂价,聚桂阳、常宁、临武、蓝山诸县瑶民5000多人,在蓝山华阴明(今火市、浆洞一带)举事,阵斩巡检李延诈、潭州都监张克明仁宗庆历四年(1044),县始立学,建学宫。
理宗绍定年间(1228~1233),知县赵汝溶将县治由古城城腹迁至今址。
元
顺帝至正四年(1344),正月至八月不雨,全县大旱。
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华阴闹瑶民举事,攻县城,被县人陈渊伯纠合乡勇千余人镇压。
明
洪武元年(1368),驻蓝陈渊伯部以城降明。
洪武二十年(1387),县境瑶民杜回子率众举事。朝廷调茶陵卫千户4员共率兵千余名驻扎宁溪(今所城),派县人成应软前往“招抚”。事成,授成应钦为大桥土巡检。
洪武二十九年(1396)二月,宁溪设守御千户所,筑城恒。
洪照元年(1425),县人潘康生聚紫梁源、高梁源瑶民举事,据宁溪所城,四出活动。广西总兵顾兴祖率兵镇压,瑶民举事失败。
天顺八年(1464),知县肖被为防瑶民举事,在县治营建土城。
正德四年(1509),知县任山改土城为石砌,未竣去官。县主簿李明与驻县茶陵卫指挥袁昊续修。
正德十三年(1518),知县刘文华主修《蓝山县志》告成,为蓝山见诸记载的第一部县志。
嘉清二十三年(1544),荆竹源瑶民赵朝胜联合广西苗民举事,攻占大桥。巡道令县人成世仁、钟富光入山诱降,用计杀害赵朝胜。
嘉靖四十二年(1563),县衡在县城回龙寺建传芳塔,高13.2丈,万历六年(1578)告成。
万历元年(1573),县街于先农坛(今塔下洞)建立崇正书院和宗渡书院。
万历三年(1575)六月,城内大火,从县衡门前至城北,大片民房遭焚毁。
万历四十三年(1615)二月,县境北部地区风置交加,爸大如拳,有牛马被击笼,大风刮倒民房,古木连根拔起,死八、九人。
城勒库,至崇横十一年失败。
崇横八年(1635),县人李荆楚与临武人刘新宇聚众数千人,在县境高梁源、紫梁源举事,攻记》。
柔横十年(1637)三月三十日,徐霞客游楚来县,考察山川名胜,将所见所闻写入《楚游日张横十六年(1643)六月,大桥成贵细、成志元等企图强占大桥堡黄、王、陈、杜、邹五姓人田江西等省合兵愿剩,携成志元等谏之。
340窗,自称“学平大王”,率众围攻五姓人于大桥堡,烧杀600余人,携去男女58人。后湖南,江西合兵围剿,擒成志元等诛之。
同年九月,张献忠农民起义军攻占长沙,派部将胡圣华至县任知县,次年离去。
清
顺治四年(1647),县设守备署,辖县城汛大桥汛宁溪所汛,有兵200名,光绪末年裁康熙四十五年(1706),县境北部46村划归宁远;五十二年复归县属。
乾隆二十五年(1760),县境地震。
乾隆二十九年(1764),县建三蓝书院于县城东门外鳌山;咸丰年间更名为鳌山书院。
嘉庆三年(1798),知县史克信在北门彭家井(今县一中内)建考棚。
道光十一年(1831)十二月,瑶族首领赵金龙在江华领导瑶民起义。次年二月进驻县境。清军常德提督海凌阿、宝庆协副将马稻率兵“进剩”,与赵金龙部战于祠堂圩。海、马二将遭伏击身亡,其余官兵败逃。
道光十二年(1832),清廷为防瑶民举事,于锦田(属江华)设江蓝理瑶厅同知署,署理两县密务,清代末年裁。
咸丰二年(1852)六月二十七日,太平天国洪秀全军由宁远进入县境,在南平乡、大慈乡一节活动,二十九日去嘉禾。
咸丰三年(1853)六月,知县张酮康招募民壮300名,始设团营,称“蓝勇”
咸丰六年(1856),知县张嗣康倡首以石砖加固城墙,增筑炮台、卡房、营房,至下任知县罗厅楷任内完成。
咸丰九年(1859)二月二十日,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部从嘉禾进入县境凤感乡,经南平、大慈二乡,次日离去。次年十一月,其部将何鸣彪、石国忠等先后来县活动。
同治四年(1865),县境有虎害,被虎喷者200余人。
光绪六年(1880)九月,县衙在荆竹源建书院一所(义学),为县境有瑶学堂之始。
光绪十八年(1892)三月十八日,大雨连绵,山洪成灾,水没万年桥顶。紫良源口至长铺一带,沿河两岸均有民房漂没,崩山坏田,不计其数。
光绪二十四年(1898),知县王兆涵提拔崇正局款700元购置图书,藏于鳌山书院。
光绪二十九年(1903),知县陆献改鳌山书院为官立小学堂,三十一年改为县立高等小学是年,全县大疫,全家死亡者百余户。
光绪三十四年(1908),蓝山、桂阳、临武、嘉禾四县联合,于桂阳龙潭书院设立桂临蓝嘉联合中学堂,宣统三年停办。
宣统三年(1911)五月,西岭头地震,门窗拆响,水缸倾倒。
是年八月,临时县议会成立。
是年十月,县人响应辛亥革命,废除县衙,设自治公所。
是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县设邮政代办处于城内南街,为县境有邮政之始。
中华民国
元年(1912)
9月,县立中学于考桐旧址创建开学。县立女子小学在城内北街创建开学。
是年,县议会、县参事会、乡议会及县商会、县农会相继成立。
3年(1914)
春,县议会停止活动。县立中学因经费充作军响而停办。
是年,县境睡势温颤,省政府派督队长郭振英,清乡委员陈权、罗质、田瑞項相继至县,进行剩匪清乡。
4年(1915)
2月,驻道县防军司令望云亭,派兵至县剩匪,击溃胡东甫、刘玉甫、海老三诸股,救出被携男女80余人。
5年(1916)
10月,宝庆、永州盐贩百余人捣毁岭脚盐厘局。
6年(1917)
而撤销。
2月13日,祁阳商民彭志畜,经县知事张培远同意,在长铺设盐税卡,后因县人强烈反对7年(1918)
3月23日,县警备队改称县保卫总团,各乡成立保卫分团。
民房30余栋。
7月18日,粤匪关神尧、谭池、骆瑞琪等率3000余人,在异疑乡大桥堡、小目口抢劫,烧毁股就
8月,省督军委雷铸囊为招抚司令来县,在县境鳌山书院设招抚局。粤匪关神尧、骆瑞琪两股就俘。
12月,演军蒋天林、徐子伦哗变来县,在大慈乡干(甘)溪及舞疑乡高梁源、长冲一带行劫而去。
8年(1919)
4月6日,粤匪吴池城率60余人,劫咸同乡栗树脚、邓家围两村,拂去男女10余人及财物一批。
7月,在北京求学的县籍学生彭卓臣、李超等暑假返县,创办小报《新蓝山》,宣传“五四”爱国运动精神,开县人自办报刊之端。
8月,县设百货厘金局于岭脚,苛捐肩挑商贩,民国10年3月撤销。
10年(1921)
2月,县议会恢复。
同月,商人杨华成贩卖鸦片烟,被处以死刑。
11年(1922)
6月22日,慎军朱培德部参谋长王秉钓率部万人,由坪石来县,沿途骚扰,县人逃散。
8月23日,县知事李容巨因亏欠公款,弃职潜逃,后被押解来县清理。
9月,南平、西河、凤感三校联合成立南风高级小学,设城内东正街玉虚观。
12月22日,临蓝嘉三县联合团局于塘村圩成立。
12年(1923)
8月,县甲种师范讲习所于鳌山建成开学。
10月16日,县邮局于城内东正街开办。
13年(1924)
1月5日,南岭山黄河、李干国、陈炎德3部联合围攻县城,遭到守城官兵和来县桂军内外夹击而败退。2月20日,陈炎德入城受抚。4月,县绅议设团防督队部,湘南行署委朱树欣为督队长,陈炎德为副督队长。
6月29日,驻县湘军团长张国威,捕杀曾为陈炎德造过枪炮的铁工40余人。
7月10日,县游击队成立,有人枪120余。
同月,湘军团长张国威、熊震,率部大举清乡,不分良芳,焚烧西岭头、太平圩、塘村圩、母泉塘杀数十人。
8月27日,匪劫白耀洞,英屋22间、书房1栋,枪杀男女3人,携去5人(后2人被杀害)。
塘,杀数十人。
10月3日,粤匪骆瑞琪袭击宁溪所城,枪杀3人,携去男女160人。次年3月,由受害者家属具币4000元赎回。
12月7日,宁、蓝、新、嘉保安军营长骆楚杰,率队进巢南岭山;途经干(甘)溪村时,将全村200余户民房全部焚毁,杀死、烧伤百姓数十人。
14年(1925)
1月30日,县知事谭俊畏匪,卷款、带枪潜逃。
6月26日,投奔宁远李子青部的陈光保从宁远复归南岭山,为“和顺堂”首领,其部一度烧杀掠枪,引起民愤。
8月,县立中学恢复开学,更名为蓝山县初级中学。
9~12月,县长欧阳振湖、县游击队长朱树欣率团兵4次围剿南岭山陈光保部。
15年(1926)
3月,国民党湖南省蓝山县区分部成立。
4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蓝山支部成立。
6月,县第一个农民协会——和平乡农民协会成立。
7月,中国共产党湖南区蓝山支部成立。
8月18日,国民党蓝山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成立国民党蓝山县党部。
9月,县农民协会成立。次年3月,全县共建成区农民协会6个,乡农民协会194个,在全县开展以减租减息、打击土豪劣绅为主要内容的农民运动。
同月,县学生联合会和县女界联合会成立。
同月,全县病疾流行,死亡300余人,竹管寺一带尤甚。
11月,县总工会筹备处成立,次年二月正式成立总工会。
12月1日,县农运特派员欧阳恒出席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
同月,县设教育局。
16年(1927)
2月,国民党蓝山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传达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精神,并决议责成县政府成立县政会、县农民自卫军和县审判土豪劣绅特别法庭。
3月,县召开县民代表会议,选举胡祖舞、李烈宏、廖先惩、阮贞为省民代表大会代表。
4月12日,县特别法庭判处破坏农民运动的土豪陈福山死刑。
5月1日,是特别法庭处决破坏农运宣传、大闹县女界联合会的刘光保、刘圣仔、赵仁泽、罗先仔等4个流眠。
6月2日,中共蓝山支部因省会发生“马日事变”召开应变会议,部署党团员及群众组织负责人立即疏散隐蔽。
6月7日,县政府成立“铲共委员会”和“铲共总队部”,并发出“通缉令”,“通缉”共产党员李盖凡等17人。中共蓝山支部、国民党蓝山县党部及群众团体全被破坏。至7月7日先后有2名共产党员、1名共青团员、3名农运骨干被杀害。
9月3日,“蓝嘉临剿匪总队部”成立,下辖3个支队。总队部及第一支队驻蓝山。
9月17日,唐森、贺桂年、桂霞、陈光保、张赢等部号称万人,围攻县城3天,未破而退。
17年(1928)
2月,县长罗步湍畏“匪”潜逃,宾俊声来县继任,亦恐“匪”未敢接任,次日离去8月,省独立三师会同道、宁、永、江“巢匪总队”及新田、桂阳、蓝山、嘉禾等县团队,合力围刺陈光保部,杀200余人,招降300余人,缴枪200余支,陈光保逃往连县。
同月,县政府成立“清乡委员会”和“清乡队”,搜捕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至次年2月,有6名共产党员、1名共青团员被杀害,9名共青团员被捕入狱。
10月,县城公共体育场建成。
12月,县教育会发行《蓝山通俗周刊》。
是年,县设自治筹备分处和自治调查专员办事处,编查户口,将原5个乡改为5个区。
18年(1929)
6月,县动工修建县城至塘村公路,历时一年未竣。
7月,县始设电话机于县府和“挨户团”总局。
11月,县志局成立。
19年(1930)
2月,县府于鳌山书院创立县女子职业学校,民国33年停办。
5月28日,全县大雨,钟水暴发洪水,县城东、南、西门水深尺余,沿河屋宇田坝,冲毁甚多。
是年,县林务专员办公处在城内东街旁建苗圆,面积4亩。
是年,县城至临武、嘉禾、宁远3条电话线路建成。
是年,各区设义仓,筹捐义谷800余石。
是年,县设种痘局,开始实行新法种痘。
高祖五年(前202)始建县,名南平,隶属桂阳郡。
隋
场帝大业三年(607),南平并入临武县,隶属桦州。
唐
高祖武德四年(621),复置南平县,隶属郝州。
玄宗天宝元年(742),南平县改名蓝山县,隶属桂阳鄂。
宋
仁宗庆历三年(1043),县人邓文忠、黄文晨等,为抗官盐昂价,聚桂阳、常宁、临武、蓝山诸县瑶民5000多人,在蓝山华阴明(今火市、浆洞一带)举事,阵斩巡检李延诈、潭州都监张克明仁宗庆历四年(1044),县始立学,建学宫。
理宗绍定年间(1228~1233),知县赵汝溶将县治由古城城腹迁至今址。
元
顺帝至正四年(1344),正月至八月不雨,全县大旱。
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华阴闹瑶民举事,攻县城,被县人陈渊伯纠合乡勇千余人镇压。
明
洪武元年(1368),驻蓝陈渊伯部以城降明。
洪武二十年(1387),县境瑶民杜回子率众举事。朝廷调茶陵卫千户4员共率兵千余名驻扎宁溪(今所城),派县人成应软前往“招抚”。事成,授成应钦为大桥土巡检。
洪武二十九年(1396)二月,宁溪设守御千户所,筑城恒。
洪照元年(1425),县人潘康生聚紫梁源、高梁源瑶民举事,据宁溪所城,四出活动。广西总兵顾兴祖率兵镇压,瑶民举事失败。
天顺八年(1464),知县肖被为防瑶民举事,在县治营建土城。
正德四年(1509),知县任山改土城为石砌,未竣去官。县主簿李明与驻县茶陵卫指挥袁昊续修。
正德十三年(1518),知县刘文华主修《蓝山县志》告成,为蓝山见诸记载的第一部县志。
嘉清二十三年(1544),荆竹源瑶民赵朝胜联合广西苗民举事,攻占大桥。巡道令县人成世仁、钟富光入山诱降,用计杀害赵朝胜。
嘉靖四十二年(1563),县衡在县城回龙寺建传芳塔,高13.2丈,万历六年(1578)告成。
万历元年(1573),县街于先农坛(今塔下洞)建立崇正书院和宗渡书院。
万历三年(1575)六月,城内大火,从县衡门前至城北,大片民房遭焚毁。
万历四十三年(1615)二月,县境北部地区风置交加,爸大如拳,有牛马被击笼,大风刮倒民房,古木连根拔起,死八、九人。
城勒库,至崇横十一年失败。
崇横八年(1635),县人李荆楚与临武人刘新宇聚众数千人,在县境高梁源、紫梁源举事,攻记》。
柔横十年(1637)三月三十日,徐霞客游楚来县,考察山川名胜,将所见所闻写入《楚游日张横十六年(1643)六月,大桥成贵细、成志元等企图强占大桥堡黄、王、陈、杜、邹五姓人田江西等省合兵愿剩,携成志元等谏之。
340窗,自称“学平大王”,率众围攻五姓人于大桥堡,烧杀600余人,携去男女58人。后湖南,江西合兵围剿,擒成志元等诛之。
同年九月,张献忠农民起义军攻占长沙,派部将胡圣华至县任知县,次年离去。
清
顺治四年(1647),县设守备署,辖县城汛大桥汛宁溪所汛,有兵200名,光绪末年裁康熙四十五年(1706),县境北部46村划归宁远;五十二年复归县属。
乾隆二十五年(1760),县境地震。
乾隆二十九年(1764),县建三蓝书院于县城东门外鳌山;咸丰年间更名为鳌山书院。
嘉庆三年(1798),知县史克信在北门彭家井(今县一中内)建考棚。
道光十一年(1831)十二月,瑶族首领赵金龙在江华领导瑶民起义。次年二月进驻县境。清军常德提督海凌阿、宝庆协副将马稻率兵“进剩”,与赵金龙部战于祠堂圩。海、马二将遭伏击身亡,其余官兵败逃。
道光十二年(1832),清廷为防瑶民举事,于锦田(属江华)设江蓝理瑶厅同知署,署理两县密务,清代末年裁。
咸丰二年(1852)六月二十七日,太平天国洪秀全军由宁远进入县境,在南平乡、大慈乡一节活动,二十九日去嘉禾。
咸丰三年(1853)六月,知县张酮康招募民壮300名,始设团营,称“蓝勇”
咸丰六年(1856),知县张嗣康倡首以石砖加固城墙,增筑炮台、卡房、营房,至下任知县罗厅楷任内完成。
咸丰九年(1859)二月二十日,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部从嘉禾进入县境凤感乡,经南平、大慈二乡,次日离去。次年十一月,其部将何鸣彪、石国忠等先后来县活动。
同治四年(1865),县境有虎害,被虎喷者200余人。
光绪六年(1880)九月,县衙在荆竹源建书院一所(义学),为县境有瑶学堂之始。
光绪十八年(1892)三月十八日,大雨连绵,山洪成灾,水没万年桥顶。紫良源口至长铺一带,沿河两岸均有民房漂没,崩山坏田,不计其数。
光绪二十四年(1898),知县王兆涵提拔崇正局款700元购置图书,藏于鳌山书院。
光绪二十九年(1903),知县陆献改鳌山书院为官立小学堂,三十一年改为县立高等小学是年,全县大疫,全家死亡者百余户。
光绪三十四年(1908),蓝山、桂阳、临武、嘉禾四县联合,于桂阳龙潭书院设立桂临蓝嘉联合中学堂,宣统三年停办。
宣统三年(1911)五月,西岭头地震,门窗拆响,水缸倾倒。
是年八月,临时县议会成立。
是年十月,县人响应辛亥革命,废除县衙,设自治公所。
是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县设邮政代办处于城内南街,为县境有邮政之始。
中华民国
元年(1912)
9月,县立中学于考桐旧址创建开学。县立女子小学在城内北街创建开学。
是年,县议会、县参事会、乡议会及县商会、县农会相继成立。
3年(1914)
春,县议会停止活动。县立中学因经费充作军响而停办。
是年,县境睡势温颤,省政府派督队长郭振英,清乡委员陈权、罗质、田瑞項相继至县,进行剩匪清乡。
4年(1915)
2月,驻道县防军司令望云亭,派兵至县剩匪,击溃胡东甫、刘玉甫、海老三诸股,救出被携男女80余人。
5年(1916)
10月,宝庆、永州盐贩百余人捣毁岭脚盐厘局。
6年(1917)
而撤销。
2月13日,祁阳商民彭志畜,经县知事张培远同意,在长铺设盐税卡,后因县人强烈反对7年(1918)
3月23日,县警备队改称县保卫总团,各乡成立保卫分团。
民房30余栋。
7月18日,粤匪关神尧、谭池、骆瑞琪等率3000余人,在异疑乡大桥堡、小目口抢劫,烧毁股就
8月,省督军委雷铸囊为招抚司令来县,在县境鳌山书院设招抚局。粤匪关神尧、骆瑞琪两股就俘。
12月,演军蒋天林、徐子伦哗变来县,在大慈乡干(甘)溪及舞疑乡高梁源、长冲一带行劫而去。
8年(1919)
4月6日,粤匪吴池城率60余人,劫咸同乡栗树脚、邓家围两村,拂去男女10余人及财物一批。
7月,在北京求学的县籍学生彭卓臣、李超等暑假返县,创办小报《新蓝山》,宣传“五四”爱国运动精神,开县人自办报刊之端。
8月,县设百货厘金局于岭脚,苛捐肩挑商贩,民国10年3月撤销。
10年(1921)
2月,县议会恢复。
同月,商人杨华成贩卖鸦片烟,被处以死刑。
11年(1922)
6月22日,慎军朱培德部参谋长王秉钓率部万人,由坪石来县,沿途骚扰,县人逃散。
8月23日,县知事李容巨因亏欠公款,弃职潜逃,后被押解来县清理。
9月,南平、西河、凤感三校联合成立南风高级小学,设城内东正街玉虚观。
12月22日,临蓝嘉三县联合团局于塘村圩成立。
12年(1923)
8月,县甲种师范讲习所于鳌山建成开学。
10月16日,县邮局于城内东正街开办。
13年(1924)
1月5日,南岭山黄河、李干国、陈炎德3部联合围攻县城,遭到守城官兵和来县桂军内外夹击而败退。2月20日,陈炎德入城受抚。4月,县绅议设团防督队部,湘南行署委朱树欣为督队长,陈炎德为副督队长。
6月29日,驻县湘军团长张国威,捕杀曾为陈炎德造过枪炮的铁工40余人。
7月10日,县游击队成立,有人枪120余。
同月,湘军团长张国威、熊震,率部大举清乡,不分良芳,焚烧西岭头、太平圩、塘村圩、母泉塘杀数十人。
8月27日,匪劫白耀洞,英屋22间、书房1栋,枪杀男女3人,携去5人(后2人被杀害)。
塘,杀数十人。
10月3日,粤匪骆瑞琪袭击宁溪所城,枪杀3人,携去男女160人。次年3月,由受害者家属具币4000元赎回。
12月7日,宁、蓝、新、嘉保安军营长骆楚杰,率队进巢南岭山;途经干(甘)溪村时,将全村200余户民房全部焚毁,杀死、烧伤百姓数十人。
14年(1925)
1月30日,县知事谭俊畏匪,卷款、带枪潜逃。
6月26日,投奔宁远李子青部的陈光保从宁远复归南岭山,为“和顺堂”首领,其部一度烧杀掠枪,引起民愤。
8月,县立中学恢复开学,更名为蓝山县初级中学。
9~12月,县长欧阳振湖、县游击队长朱树欣率团兵4次围剿南岭山陈光保部。
15年(1926)
3月,国民党湖南省蓝山县区分部成立。
4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蓝山支部成立。
6月,县第一个农民协会——和平乡农民协会成立。
7月,中国共产党湖南区蓝山支部成立。
8月18日,国民党蓝山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成立国民党蓝山县党部。
9月,县农民协会成立。次年3月,全县共建成区农民协会6个,乡农民协会194个,在全县开展以减租减息、打击土豪劣绅为主要内容的农民运动。
同月,县学生联合会和县女界联合会成立。
同月,全县病疾流行,死亡300余人,竹管寺一带尤甚。
11月,县总工会筹备处成立,次年二月正式成立总工会。
12月1日,县农运特派员欧阳恒出席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
同月,县设教育局。
16年(1927)
2月,国民党蓝山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传达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精神,并决议责成县政府成立县政会、县农民自卫军和县审判土豪劣绅特别法庭。
3月,县召开县民代表会议,选举胡祖舞、李烈宏、廖先惩、阮贞为省民代表大会代表。
4月12日,县特别法庭判处破坏农民运动的土豪陈福山死刑。
5月1日,是特别法庭处决破坏农运宣传、大闹县女界联合会的刘光保、刘圣仔、赵仁泽、罗先仔等4个流眠。
6月2日,中共蓝山支部因省会发生“马日事变”召开应变会议,部署党团员及群众组织负责人立即疏散隐蔽。
6月7日,县政府成立“铲共委员会”和“铲共总队部”,并发出“通缉令”,“通缉”共产党员李盖凡等17人。中共蓝山支部、国民党蓝山县党部及群众团体全被破坏。至7月7日先后有2名共产党员、1名共青团员、3名农运骨干被杀害。
9月3日,“蓝嘉临剿匪总队部”成立,下辖3个支队。总队部及第一支队驻蓝山。
9月17日,唐森、贺桂年、桂霞、陈光保、张赢等部号称万人,围攻县城3天,未破而退。
17年(1928)
2月,县长罗步湍畏“匪”潜逃,宾俊声来县继任,亦恐“匪”未敢接任,次日离去8月,省独立三师会同道、宁、永、江“巢匪总队”及新田、桂阳、蓝山、嘉禾等县团队,合力围刺陈光保部,杀200余人,招降300余人,缴枪200余支,陈光保逃往连县。
同月,县政府成立“清乡委员会”和“清乡队”,搜捕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至次年2月,有6名共产党员、1名共青团员被杀害,9名共青团员被捕入狱。
10月,县城公共体育场建成。
12月,县教育会发行《蓝山通俗周刊》。
是年,县设自治筹备分处和自治调查专员办事处,编查户口,将原5个乡改为5个区。
18年(1929)
6月,县动工修建县城至塘村公路,历时一年未竣。
7月,县始设电话机于县府和“挨户团”总局。
11月,县志局成立。
19年(1930)
2月,县府于鳌山书院创立县女子职业学校,民国33年停办。
5月28日,全县大雨,钟水暴发洪水,县城东、南、西门水深尺余,沿河屋宇田坝,冲毁甚多。
是年,县林务专员办公处在城内东街旁建苗圆,面积4亩。
是年,县城至临武、嘉禾、宁远3条电话线路建成。
是年,各区设义仓,筹捐义谷800余石。
是年,县设种痘局,开始实行新法种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