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20日漏签0天
胶南吧 关注:244,832贴子:3,083,193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6回复贴,共1页
<<返回胶南吧
>0< 加载中...

自己整理,宝山镇村名字来历,看看有没有你们的村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演绎莉児滴solo
  • 少将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庙王村
   庙王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5.5千米处,洋河上游西岸,地处丘陵地带。村域东西长1.5千米,南北3千米,面积4.5平方千米,其中耕地1476亩。庙王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北与胶州市接壤,南2.5千米处为冷家村,西1千米处与大张八相邻,东过洋河即是黄山后村。村后有青莱高速公路由青岛直通内陆。
   据传,明洪武二年(1369年),王姓从云南迁来立村。因村西有座古庙,故名庙王家,后崔姓、刘姓诸先祖也相继择地而居。庙王村有256户,762口人,除王、崔、刘姓之外,还有马、田、蒋、丁、杜姓等少数居民。
尚庄村
   尚庄村即是镇政府所在地,位于胶南市西北13.5公里处,风河上游。村域东西长2.3公里,南北长1.7公里,面积3.9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820亩。尚庄村交通十分方便,村北端与韩瓦公路相接,直通青岛、黄岛开发区;南张仓公路直通胶南市区。
   据传,明初法姓由小云南迁来立村,因有庙,故名和尚庄。清初,因村名含义不好,改为尚庄。现尚庄有590户,1898口人。有法、尹、崔、杨、于、解、李、柴、王等姓居民。
向阳村
   向阳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5公里处,是宝山镇比较大的村,村东西2公里,南北3公里,面积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624亩。
  向阳村地理位置较为优越,交通便利,胶南至宝山公路客运点直达向阳。北靠黄岛至莱芜高速公路2公里,6公里处是高速路出口。
   据传,元末仲姓从云南迁此立村,取名仲家庄。清朝初年刘衡从云南迁来,建起关帝庙一座,村名改为关爷庙,1965年因含义不好,以吉祥嘉言改名向阳。关爷庙栽有银杏树一棵,被列为青岛市重点保护树。村东500米处,有一处面积约80亩大小的向阳遗址,据说是人工筑起,南靠大河,北有人工挖起的壕沟,东有城墙,西是人行道,至今已出土石斧、铜剑等。村东南角300米处,挖河沟时挖出汉朝石门,考古专家认为向阳村有宝贵的地下宝藏,是珍贵的考古对象。
张八朱村
   张八朱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5.3公里处,村域东西长0.4公里,南北长0.4公里,面积0.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902亩。交通方便,村前柏油路,西通胶河、诸城,南通胶南市区,东通黄岛、青岛,客车货车往来不绝。
   据传,明洪武年间,刘姓从大张八迁此立村,随后又有朱姓从今胶州市下坡村迁入,取名张八朱;据民国版《增修胶志·疆域》,清道光、宣统时称张八朱,民国时,因三八逢集,称张八朱集。现该村有220户,710口人,除朱姓外,还有于、刘、张、逄、陈、王、徐、龙、柴、杨等姓。
 金岭村
   金岭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7.8公里处,属丘陵地带。据传,明初刘姓从近处张八朱村迁来立村,因村头有感应寺,取名张八寺,1965年因含义不好,且该村坐落岭下,以吉祥嘉言改名金岭村。


  • 演绎莉児滴solo
  • 少将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东山前村
   东山前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8.8公里处,地处丘陵,村域东西1.2公里,南北1.8公里处,面积2.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35亩。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村后就是柏油路,直通胶南、诸城、黄岛开发区。
   据传,明末周君宝从今胶州市大孟寺迁来立村,因坐落尧王山前,取名尧王山前(村),后兄弟分局,分成三个村,因该村在东,故名东尧王山前,后简称东山前。现有83户,人口287人。除周姓外,还有刘、田、陈、许等少数居民。
中山前村
   中山前村位于宝山镇政府驻地西北10公里处,北与胶州市里岔镇接壤,南与胶河经济区相连。全村东西0.5公里,南北0.3公里,面积0.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30亩。村后硬化路是宝山镇与胶河经济区相连的一条交通要道。
   据传,明末周君宝从今胶州市大孟寺迁来立村,因坐落尧王山前,取名尧王山前(村),后兄弟分局,分成三个村,该村居中,故名中尧王山前,后简称中山前。该村共有93户,人口283人,除周姓外,还有王、刘、高、崔、耿、代姓等少数居民。
西山前村
   西山前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10公里处,是宝山镇最西边的村庄。村域东西长1.5公里,南北1.7公里,面积2.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982亩。村前有环镇柏油路,交通十分方便,与胶州里岔镇交接,是通往里岔的主路。
   据传,明末周君宝从今胶州市大孟寺迁来立村,因坐落尧王山前,取名尧王山前(村),后兄弟分局,分成三个村,因该村在西,故名西尧王山前,后简称西山前。现有167户,人口582人。除周姓外,还有刘、李、尤、薛、于等少数居民。
七宝山村
   七宝山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8公里处。东西长2公里,南北1公里,面积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35亩,荒山500亩。
   据传,明万历年间,于、刘、马三姓从胶州迁此立村,因位于七宝山麓,村以此得名。该村地势南高北低,属低山丘陵区,地下矿藏资源丰富,铁矿石、石灰石等储量丰富,素有七宝之称。
胡家村
   胡家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以北2千米处,地处丘陵。现有居民171户,人口570人,耕地面积1396亩,荒山120亩,水库两座,库存5000立方,人均纯收入3400元。
   据传,清初胡姓从今诸城市大高瞳迁此立村,取名胡家。据民国版《增修胶志·疆域》载,清道光年间称胡家庄,宣统时称胡家小庄,民国时称胡小庄,现称胡家村。
 黄山后村
   黄山后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以北5.5公里处,黄山西麓,洋河上游东岸,地处丘陵地带。据传,明朝初年,玑、冷两姓从云南迁来立村,因坐落在黄山背后,故名黄山后村。该村现有230户,人口630人,17个姓氏。村子东西320米,南北280米,实际耕地面积96公顷。
白家屯村
   白家屯村位于七宝山前,该村现有耕地面积1337亩,山地面积300亩,人均占地2.7亩;总户数165户,总人口497人。
   据《灵山卫志》载,明初白姓从灵山卫迁来立村,因耕地屯田,故名白家屯。系灵山卫所辖十六军屯之一。据民国版《增修胶志·疆域》载,民国时称白家屯。


2025-08-20 01:37:2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演绎莉児滴solo
  • 少将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小窝洛村
   小窝洛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4千米处,地临胶州,在七宝山南脚下,东至王台镇。小窝洛村背黄山,空气清新,交通便利。六汪、柏乡至胶南、胶州、黄岛、开发区公路直通村内,为小窝洛村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现有国家500KV的变电站在该村建设。
   据传,明永乐年间王姓由云南迁此立村。因地势低洼,取名王家窝洛,清初因比邻村小,改名小窝落。
大张八村
   大张八村位于镇政府驻地北5公里处,全村现有耕地3870亩,居民510户,1438口人。
   据传,明洪武二年(1369年),张姓从云南迁此立村,因排行第八,故取名为张八,后分成两村,以该村较大,取名大张八。
小张八村
   小张八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以北6公里处,北临胶州,王诸省道离村1.5公里,村前是宝张公路,交通便利。北靠福山,村前是洋河的源头河。村北的青莱高速现已动工,为小张八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据传,明洪武二年(1369年)张姓人从云南迁此立村,因排行第八,故村取名为张八。后分成两村,以该村较小,取名小张八。村内现已无张姓人居住。小张八村现有147户,472口人,耕地面积1305亩,速生杨面积400多亩,果园120亩,现有荒山200亩,土地资源丰富。村前的一棵银杏树,传说距今已3500多年。
抬头村
   抬头村位于镇政府驻地北7公里处,北临胶州,在西福山的东南角下。胶南至胶州公路直通村内,为抬头村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国家青莱高速公路就从抬头村后经过。
   据传,明洪武二年(1369年)安、马两姓从云南迁来立村,取名安马村,后因村庄坐落于较平坦的岭坡上,形如台,故取名台头,后演变为抬头。该村以周、李、东三大姓为主,尚有安、谭、蒋、刘、王、绿、魏等姓氏村民


  • 演绎莉児滴solo
  • 少将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荒庄村
   荒庄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6.9千米处,地处丘陵。设村民委员会,有居民52户,167口人,耕地795亩,荒山荒沟200亩,以农业为主,属于贫困村。
   据传,清初程姓人从灵山卫迁此立村,因邻近河沟,荒草多,取名荒庄村。
陈朱屯村
   陈朱屯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7.6千米处,荒庄村西侧。有居民62户,总人口204人,耕地900亩,荒山200亩,以农业为主,属于比较贫困村。
   据传,明初张、朱等姓从云南迁此立村。因耕种屯田,分别取名陈家屯、朱家屯,统属军屯柳家屯管辖。解放后因村庄连在一起,改称陈朱屯。据民国版《增修胶志·疆域》载,清道光时称陈家屯,宣统及民国时称陈家屯、朱家屯。
 金槽沟村
   金槽沟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8.2公里处,西福山西侧。村前属丘陵地带,村后属洼地,有居民156户,538口人。耕地面积1380亩,荒山400亩,以农为主,属胶南市的水库移民村。
   据传,清初徐达从黄山经济区徐村迁此立村,因地处山沟,且沟如槽,有沙金,故名金槽沟。据民国《增修胶志·疆域》,自清道光至民国时一直称金槽沟。
黑埠沟村
   黑埠沟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10千米处,是宝山镇与胶州市、王台镇、黄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接壤处。村域东西长1.65千米,南北长1.5千米,面积2.48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1600亩。
   据传,明末董、庄两姓从临沂迁此立村,因地处黑土埠下沟中,故名黑埠沟。现黑埠沟村有198户,人口597人。庄姓居多,尚有董、周、邵、徐等姓。
丛家屯村
   丛家屯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6.8公里处,七宝山北麓,地处丘陵。自然环境优美,是宝山镇与胶州相连的一条通道口。村东离本镇黑埠沟1.5公里,村西距薛家沟1.5公里,村南离七宝山村1.5公里,北与胶州接壤。村域南北1.2公里,东西0.9公里,总面积2.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1115亩。
   据传,明初丛姓从文登迁此屯垦荒地,取名丛家屯,现除丛姓外,尚有王、马、尹、周、李、刘、徐、蔡、韩、薛姓等少数居民。
薛家沟村
   薛家沟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8公里处。该村在七宝山西北角下,村前有青莱高速公路,距离村北几分钟路程是董能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据传,明初薛姓从云南迁此立村。因地处山沟,取名薛家沟。
林子村
   林子村位于镇政府驻地最东首,属丘陵地带。南有小墩山、大墩山。大墩山,又称黑山、黑塔埠,大墩山周围有四个自然山泉,常年流水不断。最有名的是黑山龙泉,全水深五米,泉边有龙王庙一座,高六米。据传,大墩山山顶唐代有庙一座,罗成曾经来过,至今古砖瓦仍随处可见。该村北临韩黄公路,离村2公里;环镇公路横穿中心村、东南岭、小墩,交通便利。
   据传,清初夏、宋俩姓从今胶州城迁此立村。因此地树木茂密,取名林子,1980年地名普查时,因重名,更名林子村。该村除夏、宋两姓外,还有王、马、陈、万、齐、刘、薛、高、韩、庄、蒋、袁、焦等姓。
罗戈庄村
   罗戈庄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3.6公里处,风河东侧,是宝山镇通往胶南市的必经之路,也是宝山镇的南大门,距胶南市城西工业园1.7公里,地势平坦,交通方便。村域东西长1.6公里,南北长1.7公里,面积2.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50亩,林地400亩,果园800亩,是宝山镇的水果之乡。
   据传,明初罗姓从云南迁此立村,取名罗家村,后延续为罗哥庄,解放时称罗戈庄。罗戈庄村现有256户,840口人,除罗、王、泥、柴、李等诸姓外,还有张、尹、邓、孙、陈等25个姓氏。
前沟村
   前沟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8.2公里,东临铁山镇苗家村,西临本镇滕家村,南临铁山镇王家沟村,北临本镇金沟村。全村315户,987口人,总土地面积2557亩。
   据传,清初于、周、宋等姓从文登县大水泊及附近后庵子沟(金沟)迁来立村,因坐落后庵子沟南,故名前庵子沟,解放后简称前沟。全村共有13姓,由宋、王、邓、徐、张、崔、薛、孟、李、于、周、付、肖等姓组成。


  • 演绎莉児滴solo
  • 少将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小陡崖村
   小陡崖村位于宝山镇政府驻地东南方向约10千米处。全村共有54户,170口人,总耕地面积580亩,荒山荒沟面积约200亩,处于丘陵地带。该村耕地面积多,水源充足,有水库三座,栏水坝一座。
   据传,清初李姓从大陡崖迁此立村。因比大陡崖村小,故名小陡崖。
下柴村
   下柴村位于镇政府驻地南3公里处,是宝山镇与铁山镇交界处,号称宝山南大门。村东有直通胶南市的柏油路。下柴村属半丘陵地带,有山有洼,总耕地面积1600亩。下柴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
   据传,明洪武二年(1369年)柴氏兄弟自云南迁此立村,取名柴家,明末柴姓分居,分为两个村,该村在北南,名下柴家,解放后简称下柴。该村现共有230户,717口人,除柴、宋、赵三主姓外,还有周、杨、王等少数居民。
 大陡崖村
   大陡崖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1.6公里处,在风河东侧,地势平坦。村域东西2公里,南北1.5公里,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0亩。大陡崖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村东为柏油公路,南距胶南20千米,20分钟可达胶南市区;北接黄大公路,到黄岛、青岛非常便利。
   据传,明朝永乐年间,李姓从云南迁至高密,其后人李殿表又迁此立村,因此地有陡崖,故名陡崖。清初,又分出一个陡崖,此村较大,称之为大陡崖。大陡崖村现有203户,总人口596人,李姓居民居多,此外还有杨、宋、刘、吕、赵、朱等少数居民。
上柴村
   上柴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3公里处,离宝山镇至胶南市的公路1公里处。村域东西2公里,南北3公里,面积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400亩。
   据传,明洪武二年(1369年)柴氏兄弟从云南迁此立村,取名柴家。明末,柴姓分居,分成两个村,本村在北,名上柴家,解放后改称上柴村。现上柴村有358户,1210口人。除柴姓居民外,尚有刘、杨、张等少数居民。
大陡崖村
   大陡崖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1.6公里处,在风河东侧,地势平坦。村域东西2公里,南北1.5公里,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0亩。大陡崖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村东为柏油公路,南距胶南20千米,20分钟可达胶南市区;北接黄大公路,到黄岛、青岛非常便利。
   据传,明朝永乐年间,李姓从云南迁至高密,其后人李殿表又迁此立村,因此地有陡崖,故名陡崖。清初,又分出一个陡崖,此村较大,称之为大陡崖。大陡崖村现有203户,总人口596人,李姓居民居多,此外还有杨、宋、刘、吕、赵、朱等少数居民。


  • 演绎莉児滴solo
  • 少将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上柴村
   上柴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3公里处,离宝山镇至胶南市的公路1公里处。村域东西2公里,南北3公里,面积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400亩。
   据传,明洪武二年(1369年)柴氏兄弟从云南迁此立村,取名柴家。明末,柴姓分居,分成两个村,本村在北,名上柴家,解放后改称上柴村。现上柴村有358户,1210口人。除柴姓居民外,尚有刘、杨、张等少数居民。
 金沟村
   金沟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3.2公里处,地处丘陵,有居民146户,478口人,耕地面积1146亩,山林800亩。
   据传,明初宋集、宋烟兄弟由云南迁此立村,因位于庵北沟中,故名后庵子沟,解放后称后沟村,1980年地名普查,因重名,更名为金沟村。
李家沟村
李家沟村位于镇驻地西南2.5千米处,是宝山镇、铁山镇、六汪镇交界处,号称宝山南大门,地处丘陵。总耕地1845亩。
   据传,明洪武二年(1369年)李姓从云南迁至高密“老墓前”,后又迁此立村。因地处山沟,取名李家沟。该村共有220户,687口人,以李姓为主,另外还有柴、刘、周、马、杨、朱、芦姓等少数居民。
冷家小庄村
   冷家小庄位于宝山镇政府驻地北2公里处,由两个自然村组成。由黄岛、胶南经宝山纵穿该村,直通张应、柏乡一条通道,交通十分方便。村域东西长1公里,南北长0.5公里,耕地面积1200亩。冷家小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东、北分别相邻本镇村庄,西靠交通便道,南接新建诸黄双行车道连接镇驻地。
 埠石村
   埠石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4.7公里,是宝山镇和六汪镇交界处。村域东西长2.8公里,南北长2.5公里,面积约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280亩。该村西南靠高城岘发射台1.5公里,村西是一座龙王山。龙王山上有大量的砩石,根据有关单位的探测,龙王山还可以开采铅矿,是一个矿藏比较丰富的村庄。
   据传,明末单姓从云南迁来立村,因地处岭埠,高低不平,石多,故名磕埠石子。清光绪18年(1893年),该村举人周跻军将村名改为埠石村。现该村有275户,820口人。


  • 演绎莉児滴solo
  • 少将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滕家村
   滕家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3.6公里处,村域东西长1.2公里,南北长公里千米,面积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45亩,荒山荒沟300亩。村前环镇公路东至前沟村,西至罗戈庄村,往北到镇政府驻地,往南与大陡崖和小陡崖村接壤,并且直达胶南市。地属丘陵地带。
   据传,明初滕姓从云南迁此立村,故名滕家。该村现有村民180户,人口586人。除滕姓外,还有王、马、周、李、崔、杨、刘姓等。
东宅科村
   东宅科村位于风河的上游。全村现有住户130户,人口420人,全村耕地面积720亩,其中山林100亩,果园20亩,小型水库两座。
   据传,明初任姓由云南迁此立村,因建宅于坎坷不平处,故名宅科。1980年地名普查时,因重名,更名东宅科
雷家庄村
   雷家庄位于镇政府驻地东约2.5千米处,七宝山脚下。北临董家庄一千米,南临金沟1.5千米,东林小墩2千米,西临瓦屋1.5千米。全村共有137户,人口487人,耕地1062亩。
   据传,明末雷姓从云南迁此立村,因而得名雷家庄。
 董庄村
   董庄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1.5千米处,是镇瓦韩公路向东相连的唯一交通要道,村域南北长0.5千米,东西1千米,面积1.5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1243亩。董家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向东瓦韩公路直通青岛开发区。
   据传,明洪武二年(1369年),董姓由云南迁此立村,取名董家庄;1980年地名普查时,因重名更为董庄。
瓦屋大庄村
   瓦屋大庄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1公里处,是宝山镇七个大村之一。村域东西长1.5公里,南北1.4公里,总面积2.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500.9亩,荒山荒沟450亩。瓦屋大庄村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南距胶南市21公里,北距胶州市38公里,东离黄岛25公里,只有一条公路——黄大路从村后经过,现在挣拓宽为一级公路。
   据传,永乐年间,一许姓人家迁此立村,因此处瓦砾较多,故起名瓦屋庄,1983年被胶南市改名为瓦屋大庄。
王家小庄村
   王家小庄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1.5公里处。村域东西0.2公里,南北0.12公里。全村土地面积1920亩,其中成材林400亩。水库和桥梁有12座。地处丘陵。
   据传,明初王氏祖先王顺修从云南迁至今胶南市黄山镇西草村,后有后代王动、王勉兄弟俩人来此择地而居,后又有苏姓、腾姓、林姓来此,因姓王的子孙繁衍居多,取名王家河子。公元1090年,因村小户少改为王家小庄。现在王家小庄村有居民256户、人口800人。除王姓居民外,尚有苏、腾、林、刘、李、施、吴姓等少数居民。


  • 演绎莉児滴solo
  • 少将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肖家屯村
   肖家屯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方向3公里处,全村耕地面积945亩,林地500亩。肖家屯交通便利,村前不到一公里即是黄岛西行最近的一条路。
   据传,明洪武年间,翟姓从灵山卫迁此立村,取名翟家屯。清宣统三年(1911年)改名肖家屯。
吕家村
   吕家村位于宝山镇政府驻地西5公里处,高城水库下。村东西2公里,南北3公里,面积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951亩。吕家村地理位置优越,矿产资源丰富,是宝山镇的西大门。
   据传,明朝洪武年间吕姓从云南贵阳府迁来,取名吕家村。吕家村现有432户,1398口人。除吕姓外,还有刘、张、赵、李、史、凌等姓居民。
傅家屯村
   傅家屯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8公里处。村后柏油公路是连接胶南西北部、胶州南部、诸城东部与青岛开发区的重要交通公路。村域东西长1.2公里,南北长1.6公里,面积1.92平方公里。
   据传,清初傅、金姓由云南迁来此处立村,因耕种屯田,取名傅金屯,后改称傅家屯。现傅家屯有157户,520口人,除傅姓外,还有马、刘、李、张、宋等姓。
大窝洛村
   大窝洛村共有270户,831口人,耕地面积1600多亩。地处丘陵地带,山清水秀,农产品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大豆、地瓜等;生产的水果有:苹果、桃、梨、西瓜等。该村不仅仅限于农业种植,第二第三产业也有了很大发展,该村大力招商引资,到2005年已引进企业六家。
   据传,明永乐年间张姓由云南迁此立村,因坐落低洼处,取名张家窝洛,清初,因比邻村王家窝洛大,改称大窝洛。
柳家屯村
   柳家屯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7.3公里处,高城岘北2.5公里处。村域东西长2.8公里,南北3.2公里,面积8.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030亩,荒山荒沟2700亩。柳家屯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北5公里处与胶州里岔相接,南与高城岘相连,西与胶河镇连接诸城。
   据《柳氏族谱》记载,明初,柳东仙、柳东鲁兄弟二人自灵山卫迁至今柳家屯西南2.5公里处,耕种屯田,名为柳家屯。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迁至今址。清乾隆抄本《灵山卫志》载,灵山卫辖十六军屯,柳家屯系其中之一。柳家屯现有住户347户,人口1047人。除柳姓居民外,还有孙、刘、张、王、殷、马、毕、庄、宋、房、杨、郭、于、田、吕姓等少数居民。


2025-08-20 01:31:2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演绎莉児滴solo
  • 少将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我是百科的搬运工


  • 演绎莉児滴solo
  • 少将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柳家屯是我姥姥家


  • 小淘气🉐妈妈
  • 新兵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源头河是什么意思?


  • 蜂蜜柚子zz
  • 新兵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大部分村都是明初从云南迁来的。当时云南人应该也不多吧,怎么都是云南迁过来的。


  • 小子特爸比«
  • 少校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顶,买车卖车可以私聊联系,帮分析哪种车更合适,价格也便宜,事情说的清楚,挣钱挣到明面上,没有套路。楼主优先。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6回复贴,共1页
<<返回胶南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