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网上看到观背青鳉之后,立马剁手买了点随机卵开始养。
两个黑色三无缸跟一个塑料盆,配备钱铜草,蜈蚣草跟苹果螺(除了钱铜草是自家阳台拿的,其他都是鱼开口后才买的)
感觉青鳉鱼卵孵化不算难,哪怕不换水也能孵出来。关键在于温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可以参考大佬25℃。避免太阳长时间直射,如要太阳直射,水体需要稍微大一点
(第一波浅盘晒基本团灭,血的教训,实际孵化并不需要太多空气,放10、20+cm水深,即使有油膜,不换水也能正常孵化,不像斗鱼卵)
第二波剔除掉发白卵后,部分扔水底,部分挂水草,还有部分扔洄水,全孵化(洄水里的容易早产,孵化后卵黄还没怎么吸收,虽然不影响,但不建议)。水是原来的水(正常都有加甲基蓝)直接加自来水。水底水面孵化速度差不多,水底略快,但应该是因为我的盆是黑色,底部温度会高一点。个人建议剔除白卵后整串挂水草上模拟自然孵化。正常孵化时间大概在长眼睛之后5到9天(日常晒太阳3—4小时,有加热应该会快一点),超过时间可以尝试升温换一半水,不然容易孵化后沉底或畸形或破卵失败淹死(头先出,整条鱼苗变白;正常孵化过程是尾巴先出,这样鱼苗相对健康强壮)
关于开口饲料,结合网上经验跟个人实例,细卵丰年虾>洄水>绿水>粉末饲料或蛋黄粉>脱壳丰年虾卵。
1、细卵丰年虾优势在于营养价值最高以及活物可以勾起鱼苗的食欲,提升运动能力,但是要买,需要孵化,喂食时间及量不好把握。
2、洄水也是活物,营养价值低于丰年虾,应该和绿水差不多,但洄水有个额外的好处——吃细菌,同时繁殖简单。我洄水里的草履虫几天就把油膜吃光了,可以不用换水。洄水种是我把钱铜草的水位升高后加几点五谷粉繁殖起来的,大概要一星期。
3、绿水实际上难点在于如何培养以及保持一定浓度。有的人啥都不管晒晒太阳就是大把绿水(实际上不一定是有用的绿水,可以百度一下矿泉水瓶晒绿水检测质量),有的人无论怎么晒,晒出来的只有青苔或丝藻(说的就是我)。同时绿水浓度把握不当容易造成鱼苗缺氧,死的不明不白,但也算一种优质且容易制备的开口饲料。
4、饲料粉跟蛋黄粉,就不用说了,唯一缺点就是死物,鱼苗开口期如果没能理解这玩意能吃的话很容易就饿死(繁殖过一波斗鱼苗,也是损失惨重,参考斗鱼苗起飞后2天没能及时开口吃食基本就死了,不过青鳉上层鱼相对而言容易开口,数量少没敢试)
5、脱壳卵缺点最严重,一方面是卵是死物,且一般比较大,另外听说这种是用化学药剂脱壳可能有药物残留,不建议(喂过一次,完全不吃)。
我是用洄水开口的,刚孵化的鱼苗用吸管转移到洄水里,毫无问题。一天滴几滴牛奶或一点淘米水啥的,甚至扔饲料粉繁殖洄水顺便过渡喂鱼吃饲料,偶尔拿手电看看洄水会不会被鱼吃完就行,只要洄水密度正常,起油膜都不用担心,而且可以减少大小鱼苗体型差异。最好能另外找个盆留点洄水繁殖避免鱼太多给灭绝了。个人经验,一个大概30cm直径,10cm水深的洄水盆,20多、30条鱼苗一星期就干完了。
一星期后把大一点的转移到其他缸喂饲料粉末,大小分开很重要,大一点会攻击小的,特别是黑色的常年受欺负导致抢不到食,这时候开始就要注意换水吸粪以及处理多余饲料,因为没草履虫吃掉细菌,很容易长油膜,但换水一天最多换一次,尽可能把油膜倒掉就行(倒不干净也没事),我都是看到水面长满油膜才换,另外苹果螺饿疯也会吃油膜。喂食建议是少量多餐,用勺子刮一丢丢粉末,一次喂5条,一天6次。仅供参考,最近发现一条鱼一边的鱼鳍被啃了,虽然问题不大,养养就能长回来,但估计要增加饲料投喂次数。鱼苗每次都是边吃饭边内斗,所以建议粉末撒多几个地方,避免扎堆内斗。另外吐槽一下东丸b1鱼苗不喜欢,没有店家送的饲料受欢迎。正常养半个月大的应该大概1cm。后续继续观察。
另外简单科普一下,正常青鳉寿命应该是2-3年,部分年老的青鳉会吃年轻青鳉的鱼粪延长寿命(粪便里中残留肠道的有益菌),可以活4-5年,有兴趣可以百度一下。
关于鱼病方面倒是没啥经验,洄水一个月没换水下鱼也没见过出事,现在刚换到其他缸也不到半个月,暂时没发现死鱼,偶尔看到它们像蛇一样弓起尾巴再往前弹一下,应该是在吃食吧,虽然配合手电也没看到在吃啥。感觉死鱼大部分是水质问题吧,细菌太多(例如长期富营养化的水体、残余饲料堆积发霉甚至被鱼吃了)或者水温ph等急剧变化才会挂掉,我换的水也就晾了半天,好像也没啥问题(曾经大缸养的孔雀因为加了几粒粗盐就炸鳞团灭,所以没事不建议加鱼药粗盐啥的)
顺便问一下绿水基本能治百病(夸张说法,勿喷),是什么原理?个人理解是绿水抢夺了有害菌繁殖所需的营养使得细菌“饿死”(这需要一定浓度?),那能否改用洄水治病?毕竟一个是主动解决一个是被动解决。这个有大佬试过吗?
图片为出生不到15天“洄水盆”里的相邻时期鱼体型(洄水半路都被吃光了,太多了懒得大小分缸,直接养洄水盆,改喂饲料小鱼抢不到,所以大小差距有点大),小鱼在水面,大鱼在水底(这条还不是最大的),实际体型相差接近1倍多

两个黑色三无缸跟一个塑料盆,配备钱铜草,蜈蚣草跟苹果螺(除了钱铜草是自家阳台拿的,其他都是鱼开口后才买的)
感觉青鳉鱼卵孵化不算难,哪怕不换水也能孵出来。关键在于温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可以参考大佬25℃。避免太阳长时间直射,如要太阳直射,水体需要稍微大一点

第二波剔除掉发白卵后,部分扔水底,部分挂水草,还有部分扔洄水,全孵化(洄水里的容易早产,孵化后卵黄还没怎么吸收,虽然不影响,但不建议)。水是原来的水(正常都有加甲基蓝)直接加自来水。水底水面孵化速度差不多,水底略快,但应该是因为我的盆是黑色,底部温度会高一点。个人建议剔除白卵后整串挂水草上模拟自然孵化。正常孵化时间大概在长眼睛之后5到9天(日常晒太阳3—4小时,有加热应该会快一点),超过时间可以尝试升温换一半水,不然容易孵化后沉底或畸形或破卵失败淹死(头先出,整条鱼苗变白;正常孵化过程是尾巴先出,这样鱼苗相对健康强壮)
关于开口饲料,结合网上经验跟个人实例,细卵丰年虾>洄水>绿水>粉末饲料或蛋黄粉>脱壳丰年虾卵。
1、细卵丰年虾优势在于营养价值最高以及活物可以勾起鱼苗的食欲,提升运动能力,但是要买,需要孵化,喂食时间及量不好把握。
2、洄水也是活物,营养价值低于丰年虾,应该和绿水差不多,但洄水有个额外的好处——吃细菌,同时繁殖简单。我洄水里的草履虫几天就把油膜吃光了,可以不用换水。洄水种是我把钱铜草的水位升高后加几点五谷粉繁殖起来的,大概要一星期。
3、绿水实际上难点在于如何培养以及保持一定浓度。有的人啥都不管晒晒太阳就是大把绿水(实际上不一定是有用的绿水,可以百度一下矿泉水瓶晒绿水检测质量),有的人无论怎么晒,晒出来的只有青苔或丝藻(说的就是我)。同时绿水浓度把握不当容易造成鱼苗缺氧,死的不明不白,但也算一种优质且容易制备的开口饲料。
4、饲料粉跟蛋黄粉,就不用说了,唯一缺点就是死物,鱼苗开口期如果没能理解这玩意能吃的话很容易就饿死(繁殖过一波斗鱼苗,也是损失惨重,参考斗鱼苗起飞后2天没能及时开口吃食基本就死了,不过青鳉上层鱼相对而言容易开口,数量少没敢试)
5、脱壳卵缺点最严重,一方面是卵是死物,且一般比较大,另外听说这种是用化学药剂脱壳可能有药物残留,不建议(喂过一次,完全不吃)。
我是用洄水开口的,刚孵化的鱼苗用吸管转移到洄水里,毫无问题。一天滴几滴牛奶或一点淘米水啥的,甚至扔饲料粉繁殖洄水顺便过渡喂鱼吃饲料,偶尔拿手电看看洄水会不会被鱼吃完就行,只要洄水密度正常,起油膜都不用担心,而且可以减少大小鱼苗体型差异。最好能另外找个盆留点洄水繁殖避免鱼太多给灭绝了。个人经验,一个大概30cm直径,10cm水深的洄水盆,20多、30条鱼苗一星期就干完了。
一星期后把大一点的转移到其他缸喂饲料粉末,大小分开很重要,大一点会攻击小的,特别是黑色的常年受欺负导致抢不到食,这时候开始就要注意换水吸粪以及处理多余饲料,因为没草履虫吃掉细菌,很容易长油膜,但换水一天最多换一次,尽可能把油膜倒掉就行(倒不干净也没事),我都是看到水面长满油膜才换,另外苹果螺饿疯也会吃油膜。喂食建议是少量多餐,用勺子刮一丢丢粉末,一次喂5条,一天6次。仅供参考,最近发现一条鱼一边的鱼鳍被啃了,虽然问题不大,养养就能长回来,但估计要增加饲料投喂次数。鱼苗每次都是边吃饭边内斗,所以建议粉末撒多几个地方,避免扎堆内斗。另外吐槽一下东丸b1鱼苗不喜欢,没有店家送的饲料受欢迎。正常养半个月大的应该大概1cm。后续继续观察。
另外简单科普一下,正常青鳉寿命应该是2-3年,部分年老的青鳉会吃年轻青鳉的鱼粪延长寿命(粪便里中残留肠道的有益菌),可以活4-5年,有兴趣可以百度一下。
关于鱼病方面倒是没啥经验,洄水一个月没换水下鱼也没见过出事,现在刚换到其他缸也不到半个月,暂时没发现死鱼,偶尔看到它们像蛇一样弓起尾巴再往前弹一下,应该是在吃食吧,虽然配合手电也没看到在吃啥。感觉死鱼大部分是水质问题吧,细菌太多(例如长期富营养化的水体、残余饲料堆积发霉甚至被鱼吃了)或者水温ph等急剧变化才会挂掉,我换的水也就晾了半天,好像也没啥问题(曾经大缸养的孔雀因为加了几粒粗盐就炸鳞团灭,所以没事不建议加鱼药粗盐啥的)
顺便问一下绿水基本能治百病(夸张说法,勿喷),是什么原理?个人理解是绿水抢夺了有害菌繁殖所需的营养使得细菌“饿死”(这需要一定浓度?),那能否改用洄水治病?毕竟一个是主动解决一个是被动解决。这个有大佬试过吗?
图片为出生不到15天“洄水盆”里的相邻时期鱼体型(洄水半路都被吃光了,太多了懒得大小分缸,直接养洄水盆,改喂饲料小鱼抢不到,所以大小差距有点大),小鱼在水面,大鱼在水底(这条还不是最大的),实际体型相差接近1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