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开讲,说两胡墨之前先普及一下墨款的知识。墨的等级看顶款,即烟料标,在此简单说一下。
五石(dan)漆烟:选上好的油烟料加入生漆提亮提黑,为常见墨的最高级,上墨对应油烟101,歙县胡开文对应超漆烟,屯溪胡开文对应超顶漆烟。
桐油漆烟:桐油取烟加漆,和五石漆烟其实是一样的,此顶款只见于歙县胡开文82之前的墨,比如歙胡出口的名墨‘书画墨’活油漆烟:取动物油加入烟料中,目的是增加墨韵变化,此顶款多见于民国墨,建国之后三大产偶有此烟标墨品。 两淮贡烟:只见于屯溪徽墨厂,是清代老版子进贡墨品的款识,屯溪墨厂在60年代仍有沿用,比如棉花图套墨,75年
之后消失。
超贡烟:本是牵强附会的款识,因为‘贡烟’是晚清之前给皇家供奉的最顶级墨品,超贡烟的意思是比贡烟还好,这个顶款出现在民国,对应上墨的102,两胡墨仍用此款。 贡烟:不用多说了,对应上墨103.
顶烟:清代文人定版大多用此款,比如左世家藏(左宗棠)等,60年代后上墨对应104.
松烟:?松节烧烟?,加胶成墨。两胡80年之前的松烟顶款叫‘大卷松烟’,81年歙县胡开文应日本书道协会要求做过一批‘特制松烟’,这批墨已成为建国后松烟的精品。 余者选烟、净烟,从民国开始就以炭黑为主要原料,绘画力有不逮,但写字还是可以胜任。需要说明的是,上墨厂在80年之前选?烟净烟中?也有精品,比如?气叶金兰??紫英?等。还有书画青墨,以松烟为主加入部分油烟,配料中加入花青,墨色青黑素雅。?歙胡?歙县胡开文墨厂,后改名歙县老胡开文。曾经辉煌,文革刚结束就开始大量出口,其墨品轻胶烟细,制作精到。在一段时期内几乎成为‘胡开文’的代名词。其厂产品中70年代后期梅花万朵(水洗版)、天女散花、墨宝、仁者寿、报春图等超漆烟几乎达到当时制墨业的巅峰,现在更是墨友追逐的精品。歙胡以‘超漆烟’顶款为最高级别,之下有贡烟、顶烟等。80年代早期也与上海墨厂一样给知名书画家制作了一个系列的定版墨,复了部分古法工艺,顶款为‘古法油烟’,轻胶十万杵,难得的是都为套墨,程十发、张大千、谢稚柳等系列制版精彩,包装考究,为墨友珍爱。
接着说说歙胡。这家墨厂曾经非常辉煌,注意我说的是曾经。如今已除去巫山不是云。曾经的徽州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贩夫走卒亦可引经据典,制墨业自古承袭,从胡开文始逐渐有天下名墨出徽州的说法。歙县徽墨厂自建国初建厂,到70年代名墨层出。我有幸在2011年去厂里参观,并在其库房找到了不少70年代的墨品,尤其是水洗版梅花现在仍在手中珍藏。70末期歙胡墨大量出口并在80年左右为日本几大墨庄代工制墨,无论从产量到质量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80初厂名改为歙县老胡开文制墨厂,之后注册李廷珪商标(所以侧款是老胡开文并盒子上有李廷珪商标的都是80初之后的产品)。80年代早期为书画家定制了古法油烟套墨,上面说过不再赘述。80中期其墨品亦保持不错的水平。进入90年代歙胡墨质量开始以跳水的姿态向下砸去,如今歙胡墨厂开始尝试厂区旅游,可以说那个风华一时的歙县徽墨厂消亡了。
五石(dan)漆烟:选上好的油烟料加入生漆提亮提黑,为常见墨的最高级,上墨对应油烟101,歙县胡开文对应超漆烟,屯溪胡开文对应超顶漆烟。
桐油漆烟:桐油取烟加漆,和五石漆烟其实是一样的,此顶款只见于歙县胡开文82之前的墨,比如歙胡出口的名墨‘书画墨’活油漆烟:取动物油加入烟料中,目的是增加墨韵变化,此顶款多见于民国墨,建国之后三大产偶有此烟标墨品。 两淮贡烟:只见于屯溪徽墨厂,是清代老版子进贡墨品的款识,屯溪墨厂在60年代仍有沿用,比如棉花图套墨,75年
之后消失。
超贡烟:本是牵强附会的款识,因为‘贡烟’是晚清之前给皇家供奉的最顶级墨品,超贡烟的意思是比贡烟还好,这个顶款出现在民国,对应上墨的102,两胡墨仍用此款。 贡烟:不用多说了,对应上墨103.
顶烟:清代文人定版大多用此款,比如左世家藏(左宗棠)等,60年代后上墨对应104.
松烟:?松节烧烟?,加胶成墨。两胡80年之前的松烟顶款叫‘大卷松烟’,81年歙县胡开文应日本书道协会要求做过一批‘特制松烟’,这批墨已成为建国后松烟的精品。 余者选烟、净烟,从民国开始就以炭黑为主要原料,绘画力有不逮,但写字还是可以胜任。需要说明的是,上墨厂在80年之前选?烟净烟中?也有精品,比如?气叶金兰??紫英?等。还有书画青墨,以松烟为主加入部分油烟,配料中加入花青,墨色青黑素雅。?歙胡?歙县胡开文墨厂,后改名歙县老胡开文。曾经辉煌,文革刚结束就开始大量出口,其墨品轻胶烟细,制作精到。在一段时期内几乎成为‘胡开文’的代名词。其厂产品中70年代后期梅花万朵(水洗版)、天女散花、墨宝、仁者寿、报春图等超漆烟几乎达到当时制墨业的巅峰,现在更是墨友追逐的精品。歙胡以‘超漆烟’顶款为最高级别,之下有贡烟、顶烟等。80年代早期也与上海墨厂一样给知名书画家制作了一个系列的定版墨,复了部分古法工艺,顶款为‘古法油烟’,轻胶十万杵,难得的是都为套墨,程十发、张大千、谢稚柳等系列制版精彩,包装考究,为墨友珍爱。
接着说说歙胡。这家墨厂曾经非常辉煌,注意我说的是曾经。如今已除去巫山不是云。曾经的徽州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贩夫走卒亦可引经据典,制墨业自古承袭,从胡开文始逐渐有天下名墨出徽州的说法。歙县徽墨厂自建国初建厂,到70年代名墨层出。我有幸在2011年去厂里参观,并在其库房找到了不少70年代的墨品,尤其是水洗版梅花现在仍在手中珍藏。70末期歙胡墨大量出口并在80年左右为日本几大墨庄代工制墨,无论从产量到质量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80初厂名改为歙县老胡开文制墨厂,之后注册李廷珪商标(所以侧款是老胡开文并盒子上有李廷珪商标的都是80初之后的产品)。80年代早期为书画家定制了古法油烟套墨,上面说过不再赘述。80中期其墨品亦保持不错的水平。进入90年代歙胡墨质量开始以跳水的姿态向下砸去,如今歙胡墨厂开始尝试厂区旅游,可以说那个风华一时的歙县徽墨厂消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