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靖远大庙文化人采珠
X
大庙,古称博罗口,位于靖远县兴隆乡北部的黄河南岸,是黄河东入黑山峡进入宁夏的必经之地,这里依山面河,地势较低,风景秀丽,是靖远黄河沿岸自古有名的旱码头和古文化发祥地之一。
据当地的一些老人回忆,解放前的大西北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兰州与银川、包头等地的联系,有一半以上的物资运输靠的是水上漂流,而大庙自给自足的独特位置正好成为筏子客的歇脚地。西来东去的人们自然而然地要在这里进行贸易和交流,这里的文化和科学也就顺其自然地生长和繁荣。
自明清以来,历经烽火狼烟和天灾人祸的大庙故地,在稍有平静的生活中依然保持着崇文修德、耕读传家的理念,仅晚清到民国期间,就出现了许多享誉全县的文化名儒,如路尧阶、魏武烈、冯德明、王继志、王清海、党俊杰、王守身等,他们不仅是大庙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望者,更是靖远平堡、乌兰、三滩、哈思吉、北城滩等黄河文化的缩影,他们的所作所为,至今影响着当地的文化和民风,也激励着新一代人的奋发图强。
X
大庙,古称博罗口,位于靖远县兴隆乡北部的黄河南岸,是黄河东入黑山峡进入宁夏的必经之地,这里依山面河,地势较低,风景秀丽,是靖远黄河沿岸自古有名的旱码头和古文化发祥地之一。
据当地的一些老人回忆,解放前的大西北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兰州与银川、包头等地的联系,有一半以上的物资运输靠的是水上漂流,而大庙自给自足的独特位置正好成为筏子客的歇脚地。西来东去的人们自然而然地要在这里进行贸易和交流,这里的文化和科学也就顺其自然地生长和繁荣。
自明清以来,历经烽火狼烟和天灾人祸的大庙故地,在稍有平静的生活中依然保持着崇文修德、耕读传家的理念,仅晚清到民国期间,就出现了许多享誉全县的文化名儒,如路尧阶、魏武烈、冯德明、王继志、王清海、党俊杰、王守身等,他们不仅是大庙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望者,更是靖远平堡、乌兰、三滩、哈思吉、北城滩等黄河文化的缩影,他们的所作所为,至今影响着当地的文化和民风,也激励着新一代人的奋发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