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功"一词由来
古代很早就有关于“内功”的文化了,但是却不称为“内功”,而“导引”、“炼气”、“服气”、“筑基”、“内丹功”、“内养功”等这些称法较多见。最早出现“内功”二字应该是在清朝时期,例如清末形意拳大师宋世荣(1849-1927)先生所推崇的《内功四经》; 清人王祖源(1822—1886)于光绪7年(1881)刊印的《内功图说》,这些书籍名称上都见到“内功”二字。
据传,《内功四经》是宋末道人南溪子于某溪之中得铅石锁匣,三年而开,得内功,纳卦,神运,地龙四经,后抄录三本。清初王南溪祖上购得《内功四经》,1816年王南溪与好友宗景房相遇,两人分别注解、参订此经。
《内功图说》内容主要来自乾隆年间徐鸣峰的《寿世传真》和道光年间来章氏辑本《易筋经》。
至于武侠小说方面,“内功”二字最早应该是出自清末民初的武侠小说,如1935年5月起在《新北平报》连载的《青城十九侠》里就有“内功”。
青城十九侠小说原文:罗鹭装作往前一移步,就势微翻手腕,中三指捏定尤璜的脉门,暗运【内功】,将周身力气集中在手指上面,猛一较劲。满以为尤璜决没准备自己会使绝技,纵不失声求饶,也使他半身酸麻一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