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帖着重说了古代打仗的方式和阵型,今天就围绕,三国时期中国该设多少主城谈下个人看法
1.什么样的地方才能设置主城?什么是附属城或者说卫星城?首先解决一个误区,中国古代对一块地方的争夺是区域化的,并不是以行政区划为主,所以同一区域块内在战乱年代只能有一个主城,也就是军政中心,军马钱粮囤积之所,其余的城地位只能是附属城地位,一但区域主城丢失,其它附属城大多都会丢失(因为已没必要守,即便强行守住了代价也大)或者成为两方势力前方据点争夺之所。
2.以上述思想来说,中国在三国时期能划分的区域当在50左右,换句话说,主城应有50座左右,其余城池只能依托主城成为卫星城,双方势力在前方拉锯争夺之所,所以损失卫星城,问题还不算大,主城不丢,将来仍可以重新夺回来,一但一块区域的主城丢失,主城所辐射的卫星城大多也就意味着会丢失,这个势力也就丢一大块区域,可以说损失巨大,伤筋动骨。
3.我是江苏的,拿我老家江苏来说,江苏有13个地级市,但能作为区域主城的大致也就徐州,淮安,南京和苏州,其它平级的地级市在和平年代是平等的,一但到了战乱年代,就只能作为各方势力在前线争夺拉锯之地,徐州在江苏北面,谁占据了它,就能影响鲁西南,豫东南,淮北和东至大海的归属权,周边地方大多作为它的卫星城,淮安江苏中部,扼控淮中至长江之北的控制权,南京扼控苏西南和安徽东南的归属,苏州扼控江苏东南的归属权,所以以此来论,一郡一主城的思想是完全错误的,不然抗战时期,日本一城一县攻打,这辈子都别想占领中国
4.根据第三点的思想来论,光荣在取城上结合三国故事,思想和出发点上是没问题的,契合和战乱年代时的状况,最多也就哪里应该设个主城,但却没设,哪里应该是卫星城,但却设成了主城(小沛新野),拿9和11来说,三九虽然不完善,但勉强符合了点实际,11完全只有区域主城,却没有卫星城作为势力间的拉锯和争夺之地(不要强行说把建筑和种田当做县,这完全不一样)。
5.最后谈谈,汉末三国十四州按区域划分,结合三国故事应该设几主城,谈下个人理解
青州:北海 平原两城分别扼控青州东西两区域
幽州:蓟城 襄平两城分别扼控西部和东部两区域
并州:太原 上党两城分别扼控南北两区域
冀州:渤海,邺城 中山或者巨鹿三城分别扼控冀东,冀北和冀南三区域
兖州:东郡濮阳,山阳昌邑两主城分别扼控兖北,兖南两区域
豫州:谯,许昌 汝南三城分别扼控豫东,豫西北和豫南三区域
徐州:下邳 广陵(汉末移治今淮安)两城扼控徐北,徐南两区域
司州:河东或者河内,洛阳两城分别扼控黄河南北两域
雍州:长安 天水两城分别扼控东西两区域
凉州:金城 武威两城分别扼控河中和河西两区域
交州:交趾 南海或者苍梧两城扼控交州东西两区域
至于荆扬益三州,出于游戏性和平衡性就不详细说了
扬州:寿春,庐江,建邺,豫章,庐陵,吴,会稽七城
荆州:南阳,襄阳,南郡,江夏,长沙,武陵零陵,桂阳八城
益州:成都,巴郡,巴东,梓潼,汉中,建宁,越巂,云南或者永昌,上庸(算到益州来)九城
如果真按区域划分,荆州的南部给个长沙,武陵就行了,扬州的庐江,庐陵也没必要,益州的南部给一个城就行了,北边梓潼也可以取消,都会少2-3个城,总共算起来48个区域主城(按汉末南方注水了一些,不然更少)
魏:26城
蜀:8城
吴:14城
其它郡县城可以把主要的做成卫星城或者说附属城存在
5. 所以就大地图而言,三11有可取的地方,到就是没有卫星城或者说附属城,这就是一个很大的缺陷,相当于地图只做了一半,相比起来,三九更好一些,以上个人愚见,可以一起探讨




1.什么样的地方才能设置主城?什么是附属城或者说卫星城?首先解决一个误区,中国古代对一块地方的争夺是区域化的,并不是以行政区划为主,所以同一区域块内在战乱年代只能有一个主城,也就是军政中心,军马钱粮囤积之所,其余的城地位只能是附属城地位,一但区域主城丢失,其它附属城大多都会丢失(因为已没必要守,即便强行守住了代价也大)或者成为两方势力前方据点争夺之所。
2.以上述思想来说,中国在三国时期能划分的区域当在50左右,换句话说,主城应有50座左右,其余城池只能依托主城成为卫星城,双方势力在前方拉锯争夺之所,所以损失卫星城,问题还不算大,主城不丢,将来仍可以重新夺回来,一但一块区域的主城丢失,主城所辐射的卫星城大多也就意味着会丢失,这个势力也就丢一大块区域,可以说损失巨大,伤筋动骨。
3.我是江苏的,拿我老家江苏来说,江苏有13个地级市,但能作为区域主城的大致也就徐州,淮安,南京和苏州,其它平级的地级市在和平年代是平等的,一但到了战乱年代,就只能作为各方势力在前线争夺拉锯之地,徐州在江苏北面,谁占据了它,就能影响鲁西南,豫东南,淮北和东至大海的归属权,周边地方大多作为它的卫星城,淮安江苏中部,扼控淮中至长江之北的控制权,南京扼控苏西南和安徽东南的归属,苏州扼控江苏东南的归属权,所以以此来论,一郡一主城的思想是完全错误的,不然抗战时期,日本一城一县攻打,这辈子都别想占领中国
4.根据第三点的思想来论,光荣在取城上结合三国故事,思想和出发点上是没问题的,契合和战乱年代时的状况,最多也就哪里应该设个主城,但却没设,哪里应该是卫星城,但却设成了主城(小沛新野),拿9和11来说,三九虽然不完善,但勉强符合了点实际,11完全只有区域主城,却没有卫星城作为势力间的拉锯和争夺之地(不要强行说把建筑和种田当做县,这完全不一样)。
5.最后谈谈,汉末三国十四州按区域划分,结合三国故事应该设几主城,谈下个人理解
青州:北海 平原两城分别扼控青州东西两区域
幽州:蓟城 襄平两城分别扼控西部和东部两区域
并州:太原 上党两城分别扼控南北两区域
冀州:渤海,邺城 中山或者巨鹿三城分别扼控冀东,冀北和冀南三区域
兖州:东郡濮阳,山阳昌邑两主城分别扼控兖北,兖南两区域
豫州:谯,许昌 汝南三城分别扼控豫东,豫西北和豫南三区域
徐州:下邳 广陵(汉末移治今淮安)两城扼控徐北,徐南两区域
司州:河东或者河内,洛阳两城分别扼控黄河南北两域
雍州:长安 天水两城分别扼控东西两区域
凉州:金城 武威两城分别扼控河中和河西两区域
交州:交趾 南海或者苍梧两城扼控交州东西两区域
至于荆扬益三州,出于游戏性和平衡性就不详细说了
扬州:寿春,庐江,建邺,豫章,庐陵,吴,会稽七城
荆州:南阳,襄阳,南郡,江夏,长沙,武陵零陵,桂阳八城
益州:成都,巴郡,巴东,梓潼,汉中,建宁,越巂,云南或者永昌,上庸(算到益州来)九城
如果真按区域划分,荆州的南部给个长沙,武陵就行了,扬州的庐江,庐陵也没必要,益州的南部给一个城就行了,北边梓潼也可以取消,都会少2-3个城,总共算起来48个区域主城(按汉末南方注水了一些,不然更少)
魏:26城
蜀:8城
吴:14城
其它郡县城可以把主要的做成卫星城或者说附属城存在
5. 所以就大地图而言,三11有可取的地方,到就是没有卫星城或者说附属城,这就是一个很大的缺陷,相当于地图只做了一半,相比起来,三九更好一些,以上个人愚见,可以一起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