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棋研究所吧 关注:18,992贴子:318,319

【推演战报】TLNB:雄鹰归来——1815年滑铁卢战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谨以此战报纪念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一世诞辰250周年


IP属地:江苏1楼2019-08-15 23:17回复
    战略态势

    联军对于拿破仑的出逃多少有些猝不及防,3月底时,联军在比利时境内仅有三万到八万的普鲁士军队、1.4万萨克森部队、2.3万英国-汉诺威联军、以及1万尼德兰军队。考虑到萨克森军队随时可能哗变(事实上他们后来确实在4-5月之间哗变了),尼德兰部队可靠性也存疑,联军可用兵力更少。更不用说此时威灵顿远在维也纳,布吕歇尔尚在柏林,比利时境内只有年轻的奥兰治亲王和普鲁士的克莱斯特防御。而拿破仑坐拥波旁的近20万军队,可以迅速整编出一支5万人的精干力量,在4月初发动进攻,兵不血刃地拿下布鲁塞尔。但是国内的严峻形势让拿破仑不得不放弃,西部和南部王党叛乱已起,而陆军急需扩招整编,更不用说刚刚夺回帝位就再兴战火会给百姓留下极其糟糕的印象。
    由于双方均没有迅速发起突袭,各国均获得了宝贵的动员时间。联军计划在六月底在北线与东线组成四个大兵团,分别是威灵顿的英荷弗兰德斯军团、布吕歇尔的普鲁士下莱茵军团、施瓦岑贝格的上莱茵军团和巴克莱·德·托利的俄国军团,前三者将齐头并进、剑指巴黎,而俄军将在后方跟随,倘若某一路遭到阻击,另外两路继续前进,由俄军前去解救受困部队。除此之外,奥地利在意大利还部署有两个军团,他们刚刚歼灭了缪拉的那不勒斯军队,迫使其逃回了法国,这7.5万军队将越过阿尔卑斯山,直扑里昂。
    面对如此绝境,拿破仑已有了两套应对之策。其一是效仿1814年,放弃东部省份,在法国本土内线作战。联军总计有64.5万人,其中7.5万人将向里昂进攻,而剩下的部队在向巴黎前进的过程中将不得不分出15万兵力留守后方,而拿破仑可以在巴黎周边集中20万军队面对剩余的42万人马(在1814年他只有9万人),更不用说还有忠心耿耿的达武元帅和八万部队坐镇巴黎,法军将很有可能胜利。然而,东部各省是重要的拿破仑支持区,如果主动放弃他们,民众会如何看待法兰西的皇帝?更不用提王党必然会伺机作乱。第二个方案更为激进,也更符合拿破仑的想法——主动出击。由于奥军的行动迟缓和俄军距离遥远,比利时的二十万联军不得不等待一个月的时间,而这个时间差足够拿破仑带着12.5万精兵强将先行击溃比利时的联军,然后再以得胜之师同俄奥决战。而且夺回布鲁塞尔既沉重打击了联军,又能获得比利时的支持,更能稳定国内的局势。拿破仑最终决定主动出击,沿沙勒罗瓦-布鲁塞尔大道插入英联军与普军之间,将其分割并各自击溃。


    IP属地:江苏4楼2019-08-15 23:18
    回复
      2025-08-21 10:06:1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双方军队

      精致的长剑——法兰西北方军团
      在拿破仑重归他的帝国之后,最为紧要的任务之一就是重建军队。波旁给他留下的军队不足二十万,而征兵法令也已被废除,所幸拿破仑一向是提前征召新兵——1814年他就已经动员了1815年的新兵份额,因此他得以征召休假和脱逃士兵返回部队,此外志愿兵、老兵、海军也提供了相当一部分兵力。在正规军之外,国民自卫军的征召也在快速进行。截止会战前夕,拿破仑已经拥有了28万正规军和22万辅助部队,其中正规军野战部队约有18万人,而更多士兵仍在训练或返回部队的路上。毫无疑问,12.5万人的北方军团是整个帝国的核心力量,下辖近卫军、第一、二、三、四、六军、骑一、二、三、四军。法军一个军由三到四个步兵师加上一个轻骑兵师以及军属炮兵组成,各师下辖两旅一炮连,骑兵军则是每军两个骑兵师,其中骑一军是以轻骑兵(猎骑兵、枪骑兵和骠骑兵)为主,骑二军以龙骑兵为主,骑三、四军以胸甲骑兵为主。近卫军则不同于其他,近卫掷弹兵和近卫猎兵各有四个团,其中1、2团归属于老近卫军,3、4团归属于中近卫军,近卫轻骑兵与近卫重骑兵各自编为师级单位,再加上近卫骑炮兵与步炮兵。青年近卫军在近卫军中相对独立,两个旅和步炮兵独立成军,其使用上也相对更自由,不像老近和中近限制较大。除此之外,NLG还提供了三个青年近卫军单位,以及拉普的第五军作为预备增援(历史上这些青年近卫军还在训练,而第五军则编成莱茵军团抵御奥地利的攻势)。
      法军的编制可以说非常的简洁明了,几近于赏心悦目。各军中基本都有一两支精锐或高战力部队,如第一军的第2师,第二军第6师(热罗姆师),第三军第10师(下辖瑞士外籍团)等等,同时一个军三四个师也保证了一定的抗战损能力,不会因为一个师被击溃就士气低落。既有各军分布的轻骑兵与步兵配合,也有集中使用的预备骑兵军可供调度。更不用说还有近卫军这种利器在手,在关键地区可以形成决定性突破。至于法军的缺陷,除了人少还真没有太大问题,历史上士兵与军官之间的不信任,以及军队纪律性的匮乏,在图书馆中并没有体现(事实上应该也没什么棋体现了这个)。在军队硬实力上法军不输于普军和英联军中的任何一个,关键是在于如何机动才能短时间内击败二者。
      法兰西北方军团
      统帅: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
      总参谋长:达尔马提亚公爵让·德·迪乌·苏尔特元帅(可能上场)
      左翼指挥:埃马纽埃尔·德·格鲁希元帅
      右翼指挥:莫斯科瓦亲王、埃尔兴根公爵米歇尔·内伊元帅
      (可能上场):阿尔布菲拉公爵路易-加布里埃尔·絮歇元帅,埃克缪尔亲王、奥尔施塔特公爵路易.尼古拉.达武元帅
      近卫军(17816人/104炮):安托万·德鲁奥中将
      老近卫军:近卫掷弹兵一团、近卫掷弹兵二团、近卫猎兵一团、近卫猎兵二团
      中近卫军:近卫掷弹兵三团、近卫掷弹兵四团、近卫猎兵三团、近卫猎兵四团
      近卫军炮兵:近卫炮兵1-6连
      青年近卫军:第一狙击兵团、第一腾跃兵团、第三狙击兵团、第三腾跃兵团、青年近卫军炮兵1-3连
      近卫重骑兵师:近卫掷弹骑兵团、皇后龙骑兵团
      近卫轻骑兵师:近卫猎骑兵团、近卫枪骑兵团
      近卫骑炮兵:近卫骑炮兵1-4连
      第一军(20731人/48炮):戴尔隆伯爵让·巴蒂斯特·德鲁埃中将
      第1-4师,第1骑兵师,第6步炮团11连
      第二军(25179人/48炮):奥诺雷-查尔斯-米歇尔-约瑟夫·雷耶中将
      第5-7、9师,第2骑兵师,第2步炮团7连
      第三军(18105人/40炮):多米尼克-约瑟夫-勒内·旺达姆中将
      第8、10、11师,第3骑兵师,第2步炮团1连
      第四军(15404人/40炮):莫里斯-艾蒂安·热拉尔中将
      第12-14师,第6骑兵师,第5步炮团5连
      第六军(10821人/32炮):洛鲍伯爵乔治·穆东中将
      第19-21师,第8步炮团4连
      第一骑兵军(2972人/16炮):克洛德-皮埃尔·帕若尔中将
      第4、5骑兵师
      第二骑兵军(3092人/16炮):雷米-约瑟夫-伊西多尔·埃克塞尔曼斯中将
      第9、10骑兵师
      第三骑兵军(3928人/16炮):弗朗索瓦-艾蒂安·克勒曼中将(小克勒曼,瓦尔密公爵克勒曼元帅之子)
      第11、12骑兵师
      第四骑兵军(3115人/16炮):爱德华-让-巴蒂斯特·米约中将
      第13、14骑兵师
      北方军团合计拥有124139人、376门火炮。
      预备增援
      青年近卫军(2000多人/16炮)
      近卫骠骑兵团、青年近卫军某旅(可能是第4腾跃兵和的第4狙击兵团)、青年近卫军炮兵4、5连
      第五军(约30000人/48炮):让·拉普中将
      第15-17师、贝克海姆精锐国民自卫军师、第7骑兵师、军属预备炮兵(2个连)
      注:关于预备增援的部队,KZ大多没有给出具体的情况,我参考了一下亨利·乌塞的《1815:滑铁卢》,其中提到划给北方军团的近卫军是20000出头,而根据书后实际参战编制所提供数据相加只有不到18000,即使考虑到一些文职人员可能没有算在内,应该也没有2000人之多(全军的数据差额也才4000人不到),所以青年近卫军的预备增援人数大约如此。而第五军情况较为复杂,乌塞认为其下辖的部队中没有17师,且梅尔兰指挥的是第8而非第7骑兵师,并给出了23097人的数据,骑兵番号由于不影响实际人数暂且无视,而缺席的17师按照TLNB的兵力尺度大约有7800-8900人,所以第五军合计人数是30000多人。


      IP属地:江苏5楼2019-08-15 23:18
      回复
        锈蚀的战斧——普鲁士下莱茵军团

        普鲁士在1815年军力已经得到充分扩张,仅下莱茵军团的部队就已经有12万人之多,这还是部分德意志小邦军队被划归威灵顿、以及萨克森士兵哗变导致减员之后的人数。普军一个军有四个旅,每个旅由两个正规团与一个预备团组成(第四军是1+2),然而这些制度并没有被严格执行,况且民兵中有一部分来自普鲁士新征服的地区,可靠度令人怀疑,剩下的也大多训练不足。而正规团中,也有一部分是未曾经历过1813-1814年战火的部队。
        普军也有其优点,虽然普鲁士的炮兵欧陆最差,但在各旅配属炮兵连之外,每个军中的预备炮兵集中了五到七个炮兵连的兵力,这使得普军可以在不调动各旅配属火炮的情况下就进行颇有成效的炮击,利用炮击给对方造成人员杀伤,或者迫使对方退出重要防御节点,而后再由步兵上前进攻。此外,普军编制大,承受伤亡能力相对较高,并且各军配有足量骑兵进行机动作战、前出侦查、后撤掩护等任务。
        而其缺点也十分明显,首先12万军队仅平均的划分成四个军,没有组织骑兵预备队或者精锐部队作为后手,而且每个旅所辖部队素质参差不齐,没有相对较强的旅,这让普军难以在战场上形成局部突破。此外,一旦某个军陷入士气低落,普军战斗力将明显下降,而普军显然不太可能将某个军完全留为预备队用于接替士气低落的军,这导致普军不得不延长其他军的防线,以掩护士气低落的部队后撤休整,这将给敌军制造突破的机会。
        普军在战斗中,犹如锈蚀的战斧,挥舞起来虽然势大力沉,却笨拙不堪,如果一击落空,就很容易被反杀
        普鲁士下莱茵军团
        统帅:瓦尔施塔特亲王格布哈德·列博莱希特·冯·布吕歇尔元帅
        总参谋长:奥古斯特·威廉·安东·奈特哈特·冯·格奈泽瑙中将(可能上场)
        第一军(30800人/88炮):汉斯·恩斯特·卡尔·冯·齐腾中将
        第1-4旅,军属预备骑兵(2个旅),军属预备炮兵(7个连)
        第二军(31000人/72炮):格奥尔格·杜比斯拉夫·冯·皮尔希少将
        第5-8旅,军属预备骑兵(3个旅),军属预备炮兵(5个连)
        第三军(23900人/48炮):约翰·阿道夫·冯·蒂尔曼中将
        第9-12旅,军属预备骑兵(2个旅),军属预备炮兵(4个连)
        第四军(30300人/88炮):德里维兹伯爵弗雷德里希·威廉·冯·比洛上将
        第13-16旅,军属预备骑兵(3个旅),军属预备炮兵(7个连)
        普军合计116000人、296门火炮


        IP属地:江苏6楼2019-08-15 23:19
        回复

          锋利的短刀——英荷弗兰德斯军团
          威灵顿麾下的军队鱼龙混杂,部队主要来自英国(红色)、尼德兰(绿色)、汉诺威(肉色,KGL棕色),另有一些德意志小邦(灰绿色)、布伦瑞克(暗灰色)、荷属西印度(绿色黄军标)甚至法国保王党(蓝色)部队。英军与其他欧陆军队不同,其团一级建制基本只承担行政任务,作战时直接由旅从各团中抽调营级单位。而尼德兰军队的三个师是刚刚重建,各旅由少部分正规军营和大量国民军营组成。汉诺威部队大多混编在英军师中,英王德意志军团(KGL)是久经战阵的精锐部队,两个步兵旅分别混编在英军第二师和第三师中,而其余汉诺威部队大多毫无经验,属于炮灰部队,另有一部分汉诺威部队编成预备部队。布伦瑞克和保王党军队则各有其指挥官,且步骑炮兼具,独立性较强。威灵顿的骑兵分为两部,英军与汉诺威骑兵、骑炮兵由阿克斯布里奇伯爵指挥,尼德兰骑兵由科莱尔特指挥。
          整体上威灵顿的军队划分为第一军、第二军和预备军:第一军下辖英一、三师,尼德兰二、三师与尼德兰骑兵师,由奥兰治亲王威廉统领;第二军由希尔指挥,下辖英二、四师和尼德兰一师;预备军由格雷姆指挥,下辖英五、六师、布伦瑞克部队和一支独立的拿骚步兵部队。由于威灵顿担心拿破仑从西侧包抄,所以临时抽调尼德兰一师、英四师(除米歇尔旅)、汉诺威骑兵旅在哈尔驻防,由第四师师长科尔维尔指挥,在本作中他们被编为第三军。另有一部分卫戍部队与保王党、汉诺威预备队不在上述编制中,他们属于预备增援,考虑到他们或者素质低下,或者兵力稀少,加之增援进场时间不确定,基本只能承担布鲁塞尔的守备任务。
          英联军的特点是很鲜明的,首先其不是以军为单位,而是以师为单位接受指挥,这使得英军有大量的军官出现,而军官可以使与其堆叠的单位上限变成五,考虑到英军各师基本上都不超过五个单位,英军完全可以做到一个师一个堆叠,英一、二、三、五这几个主力师可以轻松堆砌15左右的战力(拿皇老近卫军堆叠起来也不过14),而且各英军师基本都有4素质的精锐,各师还均配有2战力的火炮,进可攻退可守。其二,英联军骑兵与骑炮兵基本完全集中,这弥补了英联军长距离快速机动能力的不足,既可以在战场上决定性地打击敌军,也可以独自承担追击、袭扰、掩护、侦查的任务。最后,由于其以师为编制单位,在战场上灵活性较高,预备队可以方便的进行调动,及时填补漏洞或发起反击。
          当然,这样一只军队也并非毫无缺陷。小编制带来的问题就是各师承受伤亡能力有限,很容易陷入士气低落状态之中。此外,英联军必须要集中起来才能发挥其战力,尤其是集中在威灵顿麾下,因为大量的编制导致英联军统帅指挥点数非常紧张,即使各师均各自堆叠起来,也很容易有编制分配不到,更不用说还有各军的补给车需要指挥。这也导致了英联军运动战能力不足,如果全军前进或后撤,补给车就很可能被落下,限制英联军运动距离,而指挥补给车又会使部分编制需要尝试自主激活,很可能移动不了影响整体机动。
          总而言之,英联军犹如一把锋利的短刀,攻防灵活迅速,然而一旦脱离了近身搏斗,很容易在机动作战中漏出破绽。
          英荷弗兰德斯军团
          统帅: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元帅
          第一军(30246人/64炮):奥兰治亲王威廉一世上将
          英国(近卫)第1师:乔治·库克少将
          英国第3师:查尔斯·阿尔滕中将
          尼德兰第2师:亨德里克·皮尔蓬谢·塞德尼茨基中将
          尼德兰第3师:戴维·沙塞中将
          尼德兰骑兵师:科莱尔特中将
          第二军(27321人/40炮):罗兰德·希尔中将
          英国第2师:亨利·克林顿中将
          英国第4师:查尔斯·科尔维尔中将
          尼德兰第1师:约翰·斯泰德曼中将
          预备军(25597人/40炮):托马斯·格拉汉姆中将(缺席,威灵顿直接指挥)
          英国第5师:托马斯·皮克顿中将
          英国第6师:加尔布莱斯·劳里·科尔中将
          布伦瑞克部队:布伦瑞克公爵
          骑兵军(9913人/30炮):阿克斯布里奇伯爵亨利·佩吉特中将
          英联军总计93077人、174门火炮
          预备增援
          卫戍部队(2400-2700人/18炮)
          81团2营,奥斯坦德卫戍炮兵连,英国第7师步兵旅,英国第7师炮兵(2个连)
          汉诺威预备队(9300-10600人/12炮)
          汉诺威预备第1-4旅,汉诺威预备炮兵(2个连)
          保王党军队(2300-2600人/8炮)
          步兵旅、国王猎骑兵团、炮兵连
          注:兵力皆根据TLNB兵力尺度换算得来


          IP属地:江苏7楼2019-08-15 23:19
          回复
            本篇战报将采用法军视角,因为是SOLO,所以只有联军单位使用隐蔽规则,法军单位全部是暴露面。
            法军计划

            法军在开始兵分三路,第二军、第一军走西侧的马尔青尼,中央骑一军、近卫军、第三军、第六军走沙勒罗瓦,第四军单独走沙特莱,骑二军、骑三军、骑四军在中央和右路之间渡口过河。格鲁希将负责左翼,带领第二军全速向四壁村行军,路线上优先直接向北挺进到罗马古道再转回沙勒罗瓦-四壁村主路,其次考虑转到沙勒罗瓦再向北前进,第一军由内伊率领,紧随第二军之后。青年近卫军将清扫沙勒罗瓦守军,两队浮桥车在沙勒罗瓦周边架设浮桥,确保近卫军和第三军尽快渡过桑布尔河,随后向吉利行军。第六军从沙勒罗瓦通过全军将划拨给左翼,沿沙勒罗瓦-四壁村主路前进。四个骑兵军从沙勒罗瓦东侧渡口过河,尽快驱散普军,掩护渡河。第四军抵达较迟,一部从沙特莱渡河,一部在东侧架设浮桥通过,加快渡河速度。
            各军渡过桑布尔河后,行动顺序如下:第二军、第一军从马尔青尼向北行军至罗马古道转东,第二军在罗马古道与沙勒罗瓦-四壁村主路交叉口转北,直奔四壁村,第一军继续沿罗马古道前进,第三军、近卫军走沙勒罗瓦-弗勒吕斯主路前进,第四军则从主路南方小路穿过树林向弗勒吕斯行军,各骑兵军根据情况定夺,优先从南侧小路穿过树林,其次走沙勒罗瓦-弗勒吕斯主路,第六军沿沙勒罗瓦-四壁村主路前进。
            至16日中午,左翼第二军应抵达四壁村周边,第六军应抵达沙勒罗瓦-四壁村主路与罗马古道交叉路口;内伊所带穿插部队第一军应抵达华格里尼外;第三军应抵达圣阿曼德外,第四军抵达弗勒吕斯-耿布卢主路东南方向布防;近卫军、四个骑兵军作为预备队,集结于弗勒吕斯。左翼需立刻夺下四壁村,并与第六军共同防御,确保英军无法驰援普军;右翼第一军攻击华格里尼,并沿罗马古道推进,第三军在圣阿曼德正面牵制普军,第四军沿利尼溪布防保护战场右翼,近卫军沿弗勒吕斯-耿布卢主路突破,各骑兵军则留作机动力量临时调用,近卫军与第一军将收紧利尼的口袋,再由第三军一击制胜,击溃普军。右翼16日日落前务必击溃普军主力并将其残部驱逐至尼维尔-那穆尔路以北。
            注:图中绿线为第一军行军路线,棕线为第二军行军路线,深蓝线为第三军行军路线,蓝线为第四军行军路线,紫线为第六军行军路线,黑线为近卫军行军路线,橙线为骑兵军行军路线。黑色三角表示预定架设浮桥位置,部分地名后的黑色六角星表示6月15日普军每占据该位置一回合可获得1VP,部分地名后标明了某日结束时占据该地可获得的VP数。
            棕色防线与紫色防线分别表示第二军和第六军于十六日占据四壁村后的预设防线,绿色箭头与黑色箭头分别表示第一军与近卫军在16日的计划突破方向,深蓝防线与蓝色防线分别表示第三军和第四军的预设牵制位置,橙圈表示骑兵军预定集结地,红线表示骑兵军可能投入的方向。


            IP属地:江苏8楼2019-08-15 23:20
            回复
              地图全景


              红线处是两地图衔接处,注意两张图截取比例并不相同,所以第一张图表现的范围比第二张其实要大


              IP属地:江苏9楼2019-08-15 23:22
              回复
                又见巨作!


                IP属地:北京10楼2019-08-15 23:40
                回复
                  2025-08-21 10:00:1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壕啊是壕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08-15 23:41
                  回复
                    搬运一下大佬的简介,帮助大家了解图书馆的规则










                    IP属地:江苏12楼2019-08-16 00:33
                    回复
                      大佬新的巨作,支持!


                      IP属地:德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9-08-16 06:14
                      回复
                        拿战必顶!(可惜我没有)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08-16 06:43
                        回复
                          gkd!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9-08-16 13:49
                          回复

                            “…我部前卫于11时左右推进到桑布尔河畔,第五师对普军桥头堡发起攻击,然而防御的普军第6团战斗顽强,我军又不熟悉地形,以至于未能夺下桥梁。随后,热罗姆亲王与我率领第六师再次攻击,普军放弃桥头堡撤至马尔青尼以北一片树林中,他们一度反攻,但在热罗姆亲王的指挥下,第六师迅速将其击退。格鲁希元帅大概于13:15左右抵达我部,要求加快前进速度,我增派皮雷将军的骑兵师到前线,与第六师协同作战,将敌军驱逐到溪流对岸的森林中。普军仍然试图反扑,但遭到富瓦旅与皮雷的骑兵迎头痛击,全部溃逃。我军随即快速前进,半小时后遭遇普军24团阻击,碍于地形限制,只能由第六师沿街道清扫守军,以至于主力部队被阻塞于道路之上…”
                            ——雷耶中将的报告(1815年6月15日夜)

                            “…当天中午我率领两个骑兵师从沙勒罗瓦以东过河,突然接到皇帝的指令,要求抽调一个师去沙勒罗瓦城外待命,其余部队掩护近卫军补给车队渡河。当时只有骑五师已经过河,所以我让叙贝维尔将军赶快带他的师去沙勒罗瓦,剩余部队则集结在近卫军的车队以东。待车队通过后,我就带领(小)苏尔特师和两个连的骑炮兵向东赶去,一支普军似乎正在从沙莱特撤离,我率部堵截,他们龟缩在工事之中,不过布尔蒙将军的师很快就赶到了,把他们都撵了出来,正好暴露在平原上,然后我们就冲了出去,把这些普鲁士人砍得丢盔弃甲…”
                            ——《帕若尔回忆录:1812-1815》
                            “…骑一军与近卫军、第四军通力配合,歼灭沙勒罗瓦守军、击溃沙莱特守军…”
                            ——北方军团战报(1815年6月15日)
                            6月15日11:00-15:00各军行动轨迹
                            棕:第二军 黑:近卫军 深蓝:第三军 蓝:第四军 绿:骑一军
                            6-15 11:00-12:00(红线为法军进攻被击退)

                            12:00-13:00(红线为普军反攻被击退,黑圈为普军被歼灭)

                            13:00-14:00(黑圈为普军反攻失败被击溃,红线为普军移动)

                            14:00-15:00(红线为普军反攻击退富瓦旅)

                            在开局的四个回合中,法军总体还算顺利,左翼地形属实垃圾只能一点点击退守军,由于第二回合抽到间谍卡,法军已经确认了三条主干路线上守备力量均不算多,普军主力应当已经撤退,加上骑5师已经确认了沙勒罗瓦以北的部队应该都是普军骑哨,所以主力可以放心地展开道路纵队前进。
                            由于图书馆的CRT基本都是击退,所以绕后包抄各种走位都是必不可少的,右翼法军利用骑一军的骑兵先后与步兵夹击干掉了普军两个团,使得前进的道路变得通畅。而左翼由于地形限制(树林众多,骑兵进入树林格需消耗4MP),只能用步兵一点点击退,如果不是普军威斯特伐利亚预备一团由于邻接强制攻击的限制导致自爆,法军左翼可能推进速度会更慢。
                            当然,这种情况下法军也可以尝试堆战力到3:1以上,通过DE或EX战果击溃敌军,但是在图书馆中,战力比越高不仅使DE的几率变大,EX的几率也会变大,而第六师是第二军的拳头部队,如果因为打出EX而减损,未免得不偿失。
                            普军其实还犯了一点小错,第一回合在马尔青尼防御的普6团应该先拆毁桥梁再撤,这样会加大法军渡河难度,然而早早地撤走普6团,换防的威斯特伐利亚第一预备团移动力不足无法拆桥,使得法军渡河变得更轻松。而沙莱特守军如果拆毁桥梁的话,由于地形原因很容易被法军骑兵堵在河边,一旦被击退有一定可能直接被歼灭。


                            IP属地:江苏17楼2019-08-16 15:21
                            收起回复
                              2025-08-21 09:54:1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北方军团战报
                              1815年6月15日
                              我军各部于3时至7时越过边境,至11时左右各部位置为:
                              左翼纵队:暂时由格鲁希元帅指挥,第二军前卫已推进至马尔青尼以南,第一军尚在后方行军
                              中央纵队:皇帝与青年近卫军、帕若尔骑一军、第三骑兵师位于沙勒罗瓦以南,近卫军、第三军、第六军尚在后方行军
                              右翼纵队:第四军尚在后方行军
                              左翼在马尔青尼遭到敌方步兵阻击,经过两个多小时战斗后击溃了阻击部队,但14时左右再次遭遇了敌军步兵阻击,两小时后敌军被完全逐出道路周边,随后行军直至沙勒罗瓦-四壁村路与罗马古道路口遭遇敌军骑兵阻击,由热罗姆师和皮雷骑兵师驱逐后,纵队前卫接近了弗拉讷并准备扎营。第一军紧随在第二军之后,已由埃尔兴根公爵接管。
                              右翼骑一军与近卫军、第四军通力配合,歼灭沙勒罗瓦守军、击溃沙莱特守军,随后近卫军在前、第三军在后,沿沙勒罗瓦-弗勒吕斯路前进,第四军和各骑兵军沿道路东南方小径前进。一路上仅在森林中和弗勒吕斯遭遇两次阻击,击溃守军。至入夜前,近卫军已在弗勒吕斯扎营,第三军在近卫军左翼扎营,第四军与各骑兵军则向近卫军右翼集结。
                              中央第六军仅遭遇少量普军骚扰,入夜时,前卫已推进至戈斯利,后队仍在沙勒罗瓦。另有青年近卫军一部紧随第六军后队。
                              今日各军前进基本顺利,预计各部歼灭了4000多敌军,另外还击溃了大约7000敌军。敌军已经落荒而逃,胜利必将属于法兰西!
                              6月15日15:00-21:00各军行动轨迹
                              绿:第一军 棕:第二军 深蓝:第三军 蓝:第四军 紫:第六军 黑:近卫军
                              橙:各骑兵军
                              15:00-16:00(红线为普军撤退)

                              16:00-17:00(红线为普军撤退)

                              17:00-18:00

                              18:00-19:00(黑圈处击溃普军威斯特伐利亚第3预备团)

                              19:00-20:00(红线为第二军皮雷骑兵师被击退)

                              20:00-21:00(红线为普军骑兵被驱逐)


                              IP属地:江苏21楼2019-08-16 20:5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