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态势

联军对于拿破仑的出逃多少有些猝不及防,3月底时,联军在比利时境内仅有三万到八万的普鲁士军队、1.4万萨克森部队、2.3万英国-汉诺威联军、以及1万尼德兰军队。考虑到萨克森军队随时可能哗变(事实上他们后来确实在4-5月之间哗变了),尼德兰部队可靠性也存疑,联军可用兵力更少。更不用说此时威灵顿远在维也纳,布吕歇尔尚在柏林,比利时境内只有年轻的奥兰治亲王和普鲁士的克莱斯特防御。而拿破仑坐拥波旁的近20万军队,可以迅速整编出一支5万人的精干力量,在4月初发动进攻,兵不血刃地拿下布鲁塞尔。但是国内的严峻形势让拿破仑不得不放弃,西部和南部王党叛乱已起,而陆军急需扩招整编,更不用说刚刚夺回帝位就再兴战火会给百姓留下极其糟糕的印象。
由于双方均没有迅速发起突袭,各国均获得了宝贵的动员时间。联军计划在六月底在北线与东线组成四个大兵团,分别是威灵顿的英荷弗兰德斯军团、布吕歇尔的普鲁士下莱茵军团、施瓦岑贝格的上莱茵军团和巴克莱·德·托利的俄国军团,前三者将齐头并进、剑指巴黎,而俄军将在后方跟随,倘若某一路遭到阻击,另外两路继续前进,由俄军前去解救受困部队。除此之外,奥地利在意大利还部署有两个军团,他们刚刚歼灭了缪拉的那不勒斯军队,迫使其逃回了法国,这7.5万军队将越过阿尔卑斯山,直扑里昂。
面对如此绝境,拿破仑已有了两套应对之策。其一是效仿1814年,放弃东部省份,在法国本土内线作战。联军总计有64.5万人,其中7.5万人将向里昂进攻,而剩下的部队在向巴黎前进的过程中将不得不分出15万兵力留守后方,而拿破仑可以在巴黎周边集中20万军队面对剩余的42万人马(在1814年他只有9万人),更不用说还有忠心耿耿的达武元帅和八万部队坐镇巴黎,法军将很有可能胜利。然而,东部各省是重要的拿破仑支持区,如果主动放弃他们,民众会如何看待法兰西的皇帝?更不用提王党必然会伺机作乱。第二个方案更为激进,也更符合拿破仑的想法——主动出击。由于奥军的行动迟缓和俄军距离遥远,比利时的二十万联军不得不等待一个月的时间,而这个时间差足够拿破仑带着12.5万精兵强将先行击溃比利时的联军,然后再以得胜之师同俄奥决战。而且夺回布鲁塞尔既沉重打击了联军,又能获得比利时的支持,更能稳定国内的局势。拿破仑最终决定主动出击,沿沙勒罗瓦-布鲁塞尔大道插入英联军与普军之间,将其分割并各自击溃。


联军对于拿破仑的出逃多少有些猝不及防,3月底时,联军在比利时境内仅有三万到八万的普鲁士军队、1.4万萨克森部队、2.3万英国-汉诺威联军、以及1万尼德兰军队。考虑到萨克森军队随时可能哗变(事实上他们后来确实在4-5月之间哗变了),尼德兰部队可靠性也存疑,联军可用兵力更少。更不用说此时威灵顿远在维也纳,布吕歇尔尚在柏林,比利时境内只有年轻的奥兰治亲王和普鲁士的克莱斯特防御。而拿破仑坐拥波旁的近20万军队,可以迅速整编出一支5万人的精干力量,在4月初发动进攻,兵不血刃地拿下布鲁塞尔。但是国内的严峻形势让拿破仑不得不放弃,西部和南部王党叛乱已起,而陆军急需扩招整编,更不用说刚刚夺回帝位就再兴战火会给百姓留下极其糟糕的印象。
由于双方均没有迅速发起突袭,各国均获得了宝贵的动员时间。联军计划在六月底在北线与东线组成四个大兵团,分别是威灵顿的英荷弗兰德斯军团、布吕歇尔的普鲁士下莱茵军团、施瓦岑贝格的上莱茵军团和巴克莱·德·托利的俄国军团,前三者将齐头并进、剑指巴黎,而俄军将在后方跟随,倘若某一路遭到阻击,另外两路继续前进,由俄军前去解救受困部队。除此之外,奥地利在意大利还部署有两个军团,他们刚刚歼灭了缪拉的那不勒斯军队,迫使其逃回了法国,这7.5万军队将越过阿尔卑斯山,直扑里昂。
面对如此绝境,拿破仑已有了两套应对之策。其一是效仿1814年,放弃东部省份,在法国本土内线作战。联军总计有64.5万人,其中7.5万人将向里昂进攻,而剩下的部队在向巴黎前进的过程中将不得不分出15万兵力留守后方,而拿破仑可以在巴黎周边集中20万军队面对剩余的42万人马(在1814年他只有9万人),更不用说还有忠心耿耿的达武元帅和八万部队坐镇巴黎,法军将很有可能胜利。然而,东部各省是重要的拿破仑支持区,如果主动放弃他们,民众会如何看待法兰西的皇帝?更不用提王党必然会伺机作乱。第二个方案更为激进,也更符合拿破仑的想法——主动出击。由于奥军的行动迟缓和俄军距离遥远,比利时的二十万联军不得不等待一个月的时间,而这个时间差足够拿破仑带着12.5万精兵强将先行击溃比利时的联军,然后再以得胜之师同俄奥决战。而且夺回布鲁塞尔既沉重打击了联军,又能获得比利时的支持,更能稳定国内的局势。拿破仑最终决定主动出击,沿沙勒罗瓦-布鲁塞尔大道插入英联军与普军之间,将其分割并各自击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