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剑侠传吧 关注:8,689贴子:155,076

谈谈我整理的结合道家文化对蜀山剑侠世界的设定认识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武人→剑侠→散仙(鬼仙)→地仙→天仙(高级的是神仙)→金仙(终极追求)
这些境界鬼仙(散仙)、地仙、天仙、金仙,天地神人鬼五仙,既是划分了修行境界,也是此人正处于的修行道路,可以一条路走到黑,法力继续增长,但手段和眼界、能为有高低,一般来说境界越处于后者越厉害,另外地仙已是人间法的尽头,天仙下凡(物质界)能用和做到的也只有地仙的手段(唯物),最多眼界看的更透彻,许多天界手段~出世间法(唯心,比如:各方天主的唯心造物、心想事成)用不了。
剑侠~(喽啰、杂兵)?泛指修行仙道法诀,有些法力了的修行者,能御使飞剑法宝,其中境界低的平日仍只能如武人步行或凭借轻身法纵跃(更快更高更更远),而进境高的已能凭借其法宝飞剑的力量腾空而起低空飞行。
散仙~(老江湖、成名高手~打手头目~衙役~书吏~师爷,公司经理)受到各方一定尊重,或者针对)?泛指能感知自身魂魄,并聚拢魂魄,元神出窍,能力上一般已能凭借法力浮空,御剑出入青冥的修行者。
地仙~(黑帮老大,董事长,人间大佬,一方之雄,宁为鸡头,不做凤尾),也是元神百炼的不死身,已拜托肉体寿限,可能法力手段上比普通天仙也不差多少,就是做不到了无挂碍,参透色空,虚实无碍,斩断人间因果,元神未至纯阳,仍有妄心/阴渣(泛指一切有碍元神纯化,心境清净的有形无形羁绊,功法缺陷,心灵执念,凡世牵挂,无自身相合的有无相神魔等),不能飞升灵空天界,只能滞留于人间/物质世界。比如:魔教诸位老魔头,宇宙六怪,易周等
解化(痛并着快乐)~金针圣母一定要借半边老尼飞剑兵解的主要原因是玄女针太毒辣,又杀伤太多人命,戾气太重,用来兵解会伤损自家脆弱的元神婴儿,半边老尼用道家正宗飞剑剑法新炼的飞剑兵解最好。那些旁门散修练就的婴儿太过薄脆,禁忌太多,最怕沾染这些凶煞之气,金针圣母借半边老尼中正平和的道家飞剑兵解后,婴儿还十分柔弱,还要再寻觅安全之地苦修百年,聚炼婴儿,凝炼婴儿为躯壳,才敢出来于施龙姑相会。原书中有过交代。
类似的有阴阳叟,不过此老慈云寺借机兵解后,就转世投胎重来去了。
与金针圣母类似的还有宝相夫人,不过这位自身道行又比前者高的多了,还能借风雷磨砺淬元神婴儿。这种失了肉身,但元婴凝炼,渡过风雷火劫,心劫,成就不死身,不受形体寿元限制,但仍免不了天地劫数的,算是成就地仙位业了,当中道路没走偏还能继续以元婴之身修行下去,炼尽元婴元神身心内的阴渣,消尽因果、妄心后,任然能成就天仙位业。地仙泛指修成不死身,摆脱肉体寿限,但不能飞升天宇的仙人,有的还保留有肉体,如:乙休、天痴、藏灵子、红发老祖等,有的元婴成道红花姥姥,天狐宝相等。
还有的是鬼仙,如:姬繁~失了肉身,元神出窍的快没被伤损,不能够或选择不凝聚元婴/无奈)「多半是积年的散仙,事发突然失了肉身,没能凝就百炼元神,没凝聚元婴的外物材料(各类妖物元珠、五行精气)准备」,就是鬼魂/生魂之躯,只裹挟了一些残躯的精气出体,逃命后精气日渐消耗,魂魄失了滋养,渐渐有魂飞魄散之陷,又不愿转世/怕,又有转修鬼仙的法门和条件,迫于无奈转修鬼道,至后炼假为真,形体聚散由心,本质仍是虚体;或借假修真,寄托器物/残骸、神像、树木、风水宝地等等,接受供养/滋养,所寄托之物即是其弱点。最后仍有成道的可能。不过这条路艰难险阻,易受罡煞阴魔袭扰,禁忌颇多。
不是人人都能如极乐真人那样接近金仙成就,凭借婴儿就可外出游历,降伏妖魔。看看朱梅和朱文三世纠葛的龌龊事,就可看出大部分人的婴儿有多柔弱了。
另外这类解化的都不能算得成正果,有兵解,尸解,火解,冰解,这些只是另类的躲避劫数加身、主要是天劫,避死延生的作弊方式,只是借此摆脱这一世的孽缘纠葛,相当于还债,如哪咤剔肉还母,剔骨还父,肉身成了替死鬼,斩断与元神的联系。
还有些修士走错了路子,肉身同婴儿联系太强,紧密联系,虽能出窍,但任不能自行挣脱与肉体的羁绊,平时还没什么,对于那些追求飞升灵空仙界的修士来说,简直不能忍受。
解化后根据身前道行高低,实际条件好坏,有的选择继续此世苦修成道,如:凝聚婴儿为躯体,继续修行,散仙→散仙→地仙→天仙,就像DND法师转化成巫妖一样,法力并无什么增长,未将婴儿凝聚牢固前,甚至还有一段虚弱期/危险。有的则选择转世投胎/这类散仙基本上都是自身成就不高,资源不足又,无高明法门,魂魄不坚,或寿元尽了。
飞升天界的最高境界是成就是“金仙”(皇族),形神一体。金仙三花聚顶,五气朝元,虚实无碍,肉身成圣,法力更高。道家真正的金仙灵台运转,一念生世界,一念灭世界,自行开辟演化一片世界,永劫不磨,这里的说的长眉、极乐真人金仙基本上也是夸张和恭维的称谓,不能做到世界生灭也不能磨灭我的,只能说是高级的肉身成圣的天仙。但这种也太难了,只有极个别天资禀赋即高、又兼具福缘,有名师指点的人能由此成就。这里说的金仙应该是能有资格去往更高的天宇~大罗天和三清境的罗天上仙/大罗天仙吧。
次一等的天仙成就(神仙→贵族,公侯伯子男~朝廷大员~一方诸侯、领主、封疆大吏),炼就不死身≈不灭元神(不是那种通常说的肉身金刚不坏之体,而是以元神为基凝聚婴儿,或汲取自身肉身精气「形神一体本质~最佳」,或利用五行精气/精怪元珠等「外物~受限」,凝炼成功的圆满婴儿,不受肉体寿限,以婴儿为新的躯壳承载元神,抛弃旧有肉体凡胎或暂不抛弃),百炼元神,最后使其质纯阳,坚固强韧,消除妄心,炼尽阴渣,勘破欲、色、无色界的纬度界限,往返于天人两界,也是虚实无碍,以自身之力摆脱肉身形体束缚,留下遗蜕,元婴成道,飞升往金仙开辟的灵空仙界~(非大罗天和三清境的其他天宇,按成就高低所能去达重天之处不同)居住修炼,封号不同,除了要按时朝謁天帝(跨国上市公司董事长)与各方天主(各大股东)和三清(幕后大佬,持有大把股权,平时公司交给天帝打理,如有机会去大罗天和三清境的话),无多少拘束,这也是大部分有名有姓的道家高人(各家祖师一流)的成就,一方主管,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逍遥自在,类似天界合伙人股东。佛家有极乐世界等。这些天仙也有高下之分,有的凭自身之力挣脱,当然高人一等;有些还是要借助兵解火解等解化方法消除束缚,根据自身功法路数不同,选择的解化方法和禁忌不同。
最低等的天仙(朝廷低级官员/上市公司职员),只要能飞升天界就算成了。他们也是要追求个心无挂碍,不滞于物,功行到了(估计上是起码要相当于积年的散仙境界稳固)由天界,极乐世界的上界接引灵光/信标?护持元婴飞升~勋爵~骑士~官员~贵族管家?如石生他妈陆蓉波,婴儿脆弱得很,法力平平,因外功不足,飞升时动静很大,因缘际会下,还极易引来外魔干扰窥视。所谓的积累外功,大概1是为了心安理得无挂碍,或者清净无碍的上界可能也有个考核标准,2是让活着的人去转嫁与下界的因果气运牵连吧,比如我救了你施恩于你,或者交了徒弟门人,我飞升的时候,你们得帮我出人出力和护持吧!我走了,来纠缠的外魔/敌人,自然要找个另外的人发泄不甘,或者被干死的敌人后人来报仇,又是代代相承纠缠不清,反正我走后管他洪水滔天。~这种飞升上去估计也不是正宗的上仙,还要受到天庭天条拘束执役,估计也就是摆脱了生死轮回,寿数限制,换个更好的修炼环境,我猜上天去后八成是哪个天宫的大仙的童子仆役,或者在某个神仙天官或天将的手下当差之类。有点类似天人道的天人转生。
(信息面和路子不广的平头百姓)还有的旁门修士没有高明法门,虽然能得数百年寿元逍遥一世,有的已凝聚魂魄成就散仙,但仍不能摆脱形体的寿限,元神对肉体十分依赖,有的甚至连出窍游行都不能,被禁锢封闭在肉身里,更不能练就地仙不死身,只能等待身死道消,被动的重入轮回。又禁忌太多,只能采取不同的措施,来解脱这种束缚了,根据各自的情况,修炼的功法和成就、禁忌,选择兵解,尸解,火解,冰解等不一而足。
总之解化后最重要是要保住灵识不寐,根基不失,尽量不受罡煞侵染的清净体。有的以元婴为躯壳重新凝炼法体,如:金针圣母、天狐宝相、方英、元皓、易静,还要再行百年几百年不等的清净苦修;有的百炼元神夺舍重来,有的功行未满因劫难失去肉身,婴儿能摆脱肉身束缚出游,但仍需借体修行,又不愿转世重来,得到前辈仙人抛弃的优良法体或刚死之人的身体,如穷神凌浑失了肉身得到枯竹老人玩转世留下的躯壳借尸还魂,朱梅夺朱文前世的肉身也算;以上两种好处是不受转世投胎的胎中之谜和隔世之障,灵性不昧。
๑_๑晕,有的转世投胎重修,但这种方式存在胎中之谜的风险和隔世之障,胎中之谜是难以恢复前世记忆;隔世之障是每一次转世环境和际遇不同,可能两世或多世的性格南辕北辙,好人变坏人,后来功行突破能记起前尘往事时,两世性格冲突。还有转世之后又有新的孽缘结下和牵挂难以放下,如转世后新的敌人和父母妻子,或前世纠葛又来搅扰,仍旧不得解脱。有道行高的人来世自己就能觉醒,自行准备。不行的就需要道友接引入道了,一般都是事先找好下家了。大都是自身关系密切的长辈中人,或师兄弟,双修道侣,徒弟等,如极乐与秦渔,灵桥仙府,玄龟岛一家子等。有些接引重来后辈分不变,有些则是辈分变化,如吕洞宾和鈡权离,师徒关系易位。
这些选择转世投胎重新来过的,基本上都是今生走偏,不能成就的,为了以这一世终结。或是误入歧途,偿还罪孽,欠债还钱,杀人偿命,摆脱宿世姻缘,躲避或善或恶的孽缘纠葛,或发愿心来世报应的,或是这世心境难平,做不到心无挂碍,堪破色空难以飞升。
也有的是旁门散仙这一世走错了路数,修行走偏,积重难返,或者魂魄有缺,受了邪魔污染、杀伤,虽有机缘得到能成就天仙的道书,但不能改修,只能转世,靠正道好友接引重来。
还有的是这一世资秉不足,根基不稳,心高气傲,为求更高成就,转世积累,一般这种转世投胎的资质都能变得更好,什么九世金童玉女,十世善人之类,李英琼,周轻云,齐金蝉,李洪一辈峨眉新生代基本上都是这种。唯一担心的是来世没人接引,或没有修行禀赋和仙缘遇合,转世得太多反而昧了真灵,但基本上这些上佳的修道种子都会有人去接引。
还有的散修自身没有能修成正果的天书道诀,知道来世还是没可能成就,就寄希望立下功绩施与恩惠,于来世能得玄门正宗的认可接引入门,收录门墙,得到修成正果的法门,书中许多旁门散仙转世前大捧峨眉臭脚,递投名状,送徒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源于此。
还有的是资质不够,功法又低级,道途已尽,修不成地仙不死身,寿元尽了,只能无奈转世喽¬_¬`!。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7-25 22:41回复
    再谈谈我对元婴与元神之间关系的认识吧。
    成就元神,又叫修成不死之身之地仙,已摆脱肉体的寿数之限,原身形体之限。元神百炼,元神是极度聚合的魂魄,一个人定义自身存在/(此世的记忆、思想、性格、意志)的根本(芯片),属于高能能量体,能忍受极端环境,除非专门克制之物,难以被损伤或顷刻杀死,自在游行,飞遁绝速。
    而元婴就是一个保护壳(U盘、各种机器产品,手机、电脑、电视)吧,另一副身体,可有可无,有更好,没有也不是必须品,元神才是关键,蜀山里的元婴不是其他修真小说里的可以收进身体的,就是一个外物,实物。
    如非必要没啥修行元婴的需要,元婴更像个保护壳,或重头再来的另一副高级身体,有一定的生物/灵物本能,身外之身,并非成就阳神的随缘点化、化身五五、身外有身,比如原身恶根太重{肉体本能?万载寒蚿淫根深重、雪猬}或旁门中道路走偏、修行缺陷、失了童身等或修行尸解仙{红花姥姥可能也是循序渐进型、兵解重修或转世投胎-施龙姑他妈金针圣母、阴阳叟~暴力一次型掠夺型}或魂魄不坚肉身损毁{易静方瑛元皓,应该也有一部分原身精气,合于外物或五行精气塑造},还有闲的蛋痛{极乐童子,这应该是道家比较正宗的元婴修行法门,以元神为基,慢慢炼化肉身元精,相合塑造,循序渐进型,好处在于精气出于自身,天然契合,直接就形神一体,且可以肉身可以不断滋补,循化炼化,不伤根本,得益更多,原身陪夫人,元婴出游}
    绿袍的玄牝珠,文蛛的火丹,天狐内丹应该是类似婴儿的东西,和雪猬,万载寒蚿培育出来元婴,甚至易静方瑛元皓极乐的婴儿形体本质上没区别,只是炼作珠型(图方便或者本能?),都是为了元神/灵魂提供保护壳,相当于第二幅身体,1是为了隔离外界罡煞、阴魔等对自身本质的伤害侵染,2是提供滋养魂体的精气。借假修真,因此可以寄托元神。
    其实绿袍玄牝珠和文蛛元丹所谓的第二元神说法也不太正确,这两样东西平时并没有第二个心智和思想在内,只是在丢失肉身后可以弃了残躯,快速转移元神到这上面寄居,类似于夺舍,只是早已炼化契合的备用身体。平时使用时更像个法宝,遥控飞机。
    或许也有个分神,不过平时也没见他们把它放出来像极乐童子一样远游,估计不如旁门和魔教中天狐夫人、红花姥姥和九烈神君的专门分化三尸元神的法门专业和高明彻底。忘了那两种法门具体叫啥名字来着?
    还有红发老祖家的符咒炼合动物性灵的第二元神法,不说也罢,实属取巧的次等法门,成就已经固化,只能说是合一时只用。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7-25 22:59
    收起回复
      2025-08-21 10:27:1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阳神就是元气和元神能互相随意转换的形态嘛?
      纯阳包括,元气纯阳和元神纯阳?
      元婴纯阳=元气纯阳=不死之身?
      元神纯阳>地仙,然后飞升了?


      4楼2019-07-26 16:15
      收起回复
        鬼仙若仍是虚体,可谓活见鬼。
        鬼仙是元神成为实质形体的最低层次,才有仙之谓。
        鬼仙的形体无异生人,可为凡人肉眼所见。


        IP属地:广西5楼2019-07-26 20:48
        收起回复
          尝有一僧,修戒定慧,自以为得最上乘禅旨,能入定出神,数百里间,顷刻辄到。一日,与紫阳相遇,雅志契合。紫阳曰:“禅师今日能与同游远方乎?”僧曰:“可也。”紫阳曰:“唯命是听。”僧曰:“愿同往杨州观琼花。”紫阳曰:“诺。”于是,紫阳与僧处一净室,相对瞑目趺坐,皆出神游。紫阳才至其地,僧已先至。绕花三匝,紫阳曰:“今日与禅师至此,各折一花为记。”僧与紫阳各折一花归。少顷,紫阳与僧欠伸而觉。紫阳云:“禅师琼花何在?”僧袖手皆空。紫阳于手中拈出琼花,与僧笑玩,紫阳曰:“今世人学禅学仙,如吾二人者,亦间见矣。”紫阳遂与僧为莫逆之交。后弟子问紫阳曰:“彼禅师者,与吾师同此神游,何以有折花之异?”紫阳曰:“我金丹大道,性命兼修,是故聚则成形,散则成气,所至之地,真神见形,谓之阳神。彼之所修,欲速见功,不复修命,直修性宗,故所至之地,人见无复形影,谓之阴神。”弟子曰:“唯。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7-26 23:08
          回复
            从这个典故就可以看出阴神与阳神的区别,阳神的能为可以用精气神合一来描述,形神合一,神与气合,还有这里的气是炁,也是法力、神念,这些都是阴神阳神的本能,是神通了,不是法术,其实到了那种境界自然就有,就能做到,你能懂能用的法术就是你的神通法力。但鬼和鬼仙、阴神,阳神大有不同,鬼是纯粹的虚体,有魂无魄,七魄全失,三魂丢了两魂,无形无质,对于一个没法力又不处于出阴神状态下的生人来说,鬼是不可见闻的,鬼是没有直接干涉世间法力的,不能直接在物质上伤害活人,只能靠着幻术,甚至不能称为幻术的极微弱心灵感应拨弄你的情绪,影响生人的判断力,且鬼本质是虚幻无定的纯阴性,极易受到外界之力染化,他影响不了一个精满气足意志坚定气场强大的人俗称阳气旺,反倒要受其气场冲击,这就是为何鬼不会去打扰僧道,屠夫,刽子手,战士,四正君子等人,反要躲着走的原因,除非此等人自身处于气虚体弱意志动摇了,当然鬼也有强有弱。要人先主动去感应到鬼,而后鬼才能感应人,所谓疑心生暗鬼,疑神疑鬼,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个过程是人在占据主动性,然后鬼才能有限的影响人的感知和判断力,这种行为要么是托梦,要么是恐吓。出阴神并不稀奇。许多人都有过出阴神的体验,很多人是在睡梦中出,那些有过频死经历的人感受特别深,但这是自身不可控的,一般是因自身处于气虚体弱,神思疲惫,心神晃荡,孤独恐惧的情况下等,儿童和老人最容易。蜀山里散仙元神出窍,即是阴神神游是,阴神即身神、识神,出窍就是带走了肉身的主宰之神~意志,所以能被其他外邪轻易夺舍。
            现在看看道家对鬼仙的描述:鬼仙者,五仙之下一也。阴中超脱,神象不明,鬼关无姓,三山无名。虽不轮回,又难返蓬瀛。终无所归,止于投胎就舍而已。~这里说的很明白了。
            鬼仙也是肉身已失,也是没有凭依的,未修成鬼仙(指道路)法力之前就是鬼,但鬼仙身前毕竟是已经修行有成,能出阴神的道人,本质已然壮大起来,不比凡俗,离体之前自然带走了一部分肉身精气,又比凡鬼强多了,但他们本质没啥区别,鬼/鬼仙的修行正是要借假修真,炼虚为实,也如修炼阳神一般,把纯阴的魂体逐步炼成阳质,聚拢魂体,收心化妄,收束念头,(这些念头就是法力,)渐渐有了鬼仙的法力。这个过程中可以依附寄托于风水宝地、器物/残骸(坟茔)、神像、树木等等,接受供养或滋养,增进道行,这算是正法正途了,但古代除了朝廷立下的正神可以建立庙宇,受公开祭拜以外,只准私下祭祀自家祖宗神灵,还有活人绝不可封神,乱来可是要被杀头的。这些个是为什么大家应该懂的,要是有胆敢妄称神圣,私建立庙宇封神,没官家下旨许可,可那就只能算淫祠邪崇了,极有可能被正一教杀上门来破山伐庙的,张天师立教时的功绩治蜀地五方八部鬼神、六天魔王说的即是这一回事,三五斩邪雌雄剑(专门杀鬼神的)和九佬仙都印(官家御封杀鬼执照),还有五雷令这些宝贝可不是吃素的还有要是再干些什么附身作怪,诅咒恐吓,杀伤生民,要求烂祭淫祀,什么要吃童男童女啊!河神娶妻啊!逼得人家破人亡,搞得天怒人怨那就是活该被光明正大的替天行道了。闲话少说,继续说鬼仙的道途,法力增进,①法力能干涉现世,能在阳世显形,让世人所知所见,但这只是幻化的有形无质的虚像,这个时候才可以算作是真正的走上鬼仙的道路了;②之后这份能力逐步增进,可以真正御形驱物,靠着法力真正干涉物质界,这时鬼体化出已是有形有质的实相,但仍不能说是“物质”、“肉体”,这时如去投胎就舍,是任然要受胎中之谜;③直到最后鬼仙的鬼体炼形成功,这时鬼体已和阳神法体没有区别,神通广大,可以算是物质了,在凡间的能为已和阳神没区别。修成阳神已算成仙,只是阳神能往返天界,神游三岛十洲,肉身却还不能,不过这时你已可以选择弃世飞升了。而鬼仙生活在阴阳两界间,阴间也不在人的视力范围纬度内,所以对于人也可称为无形,实际上,鬼仙自己也感觉不到自己是无形的。这在我看来,你能认知几维的世界观,你才有可能去往几维的世界并生存。
            蜀山书中没有具体描写姬繁的具体能为和还珠关于鬼仙各阶段的定义,但他出场时是相当于地仙的法力地位。我对鬼仙的各阶段划分就是①≈散仙、阴神出窍止于日游阶段→②≈地仙、还处于阴神阶段、百炼元神,已不怕多数罡煞阴魔侵染→③≈天仙,阳神阴渣炼尽、妄心消灭,清净无垢,万念归一,此刻阳神即可称作元神。内念不萌,外想不入,独我自主,谓之元神。这时也相当于佛教的阿罗汉境界一念不生,万念不在,空空如也,生死同在的灭尽定。静则一念不起,动则万善相随。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7-27 04:33
            收起回复
              另外我再说说元婴与元神的分别,说的简单点元婴可以说是识神~身神与元精(炁/“能量”/罡煞/五行精气等等)凝练的,识神是你自出生之后一切体验感受、经验知识、智能判断、情感欲望、意志个性的信息总和,生命体从诞生那一刻起就不断地用身体(眼耳鼻舌身意,包括神经元反应)和感官去感受接收天地间各种事物的信息能量,所以识神是属于后天生成的,是受先天条件限制制约的,身体器官功能,大脑智力水平等,比如说你投胎是头猪,你那脑容量怎么可能和人类比?是狗是牛,就不能分辨得了人眼中那么多的色彩观念,如果你要是只蚂蚁,一辈子活在二维的世界观里,就没有三维世界的观念;元神就是阳神,是直接先天的而来的,是人神志活动的原动力,禀受先天精气而产生,为生命之根本和活力,本质是活波灵动,生机勃勃的高能灵质。识神凭智力行动,元神凭本能行动。另外百度百科“元神”中对元神~识神的关系描写的也比较详细,我摘过来了:
              识神是大脑机能与知识信息合成的,当识神的意识力非常强大时,大脑机能和身体行为完全由识神控制,元神与大脑无法沟通,发挥不了灵性作用。由于元神是高灵意识体,具有灵性,而识神只是意识体,没有灵性,当大脑完全被识神控制时,思维就缺乏灵性。有时候识神活动太累歇息一会儿时,元神得以接触大脑信息并控制大脑,就会发出灵性意识,这就是人们感受到的"灵感"。
              元神随胎儿一起来到世间,封闭在身体内,不能直接接触事物,也不懂事物属性,需要身体通过各种方式在大脑中储存一定的知识和信息,元神才能对这些知识和信息作出灵性判断。但是,大脑在积累知识和信息时又会产生识神,因此在识神没有形成前是元神在控制大脑,由于知识和信息太少而出现行为盲然,表现为行为幼稚,在知识和信息积累起来后识神又形成了,阻碍甚至控制了元神与大脑的沟通,表现为意识加强了,但是灵性减弱甚至丧失了。这就是元神会迷失的根本原因,我们看到的书呆子正是缺乏灵性的典型的识神行为。
              识神会产生和控制人的情感和欲望,当人的情感和欲望很强烈时,识神会被玄晕,严重时会丧失识神的意识和理性。元神在识神控制大脑和生命行为时,对情感和欲望没有控制力。当元神恢复对大脑和生命行为的控制时,元神有能力控制情感和欲望。但是,元神控制大脑和生命行为的前提条件是灭掉识神,掌握生命控制权,这需要经过生命修炼才能达到,这就是千年来人类存在生命修炼现象的根本原因。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7-27 05:20
              收起回复
                @天光蜉蝣子🌌 @女兽王李英琼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07-27 05:24
                收起回复
                  2025-08-21 10:21:1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07-27 05:26
                  回复
                    说元神=阳神,阴神=识神也不完全准确,用≈就差不离了,而且阴神不只是识神,识神也并不只是意识。也有种说法阳神是代表祖先自远古过去世世世代代的经验知识或基因遗传密码?元神是高能灵质,是不死不灭的,是一个人的所有本质,随感应落入胞胎,死后又离,当然这和鬼魂是不同的,鬼魂主要是这一世的识神显现主宰自身,阳神任然退守与内。元神本身就包含了阳神和阴神,所高人们没多大必要去凝练元婴。阳神也只不过是人比较深的感识(有别于意识)。而所谓的阳神出体,只不过是高度凝炼后感识。就行形而下的层面来理解,阴神关系到潜意识~个性,阳神关系到元意识~本能。修阳神即是修金丹大道,性命兼修,形神合一,是故聚则成形,散则成气,所至之地,真神见形,谓之阳神(实质)。练成阳神境界,可以说是天人境界,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漏尽通六神通俱足,小千无碍,所谓佛道两家最高明遁法心光遁法、灵光遁法,来去无踪,念动即至。阳神乃灵性与祖气合成、虽较一切后天之物为精粹,但终有气性,仅限于祖气界内,不能超入虚无之境。需。需进一步做还虚的功夫,方能与道合一。这就是道家说的成道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三步,这一步如同他化自在天人,所以魔教老魔神通再高也飞升不了灵空仙界,天魔大法最高也就成就他化自在天魔,局住于欲界六天最高一重天,此界天众自己不能变化出欲乐来享用,但是却能随意受用其他天人化现出来的欲乐目标,所以他们做不到炼神还虚的功夫。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07-27 06:24
                    收起回复
                      所谓无碍,佛陀菩萨性光遍照,全知全能,在一处大千世界,念动即至,与道家金仙天仙成就阳神随缘点化,化身五五,身外有身,聚散由心,聚则为形,散则为气,是差不离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07-27 06:34
                      收起回复
                        厉害!学习了。


                        IP属地:四川13楼2019-07-29 10:25
                        回复
                          《道德经》和《庄子》里面也描述了婴儿的修行,不过没讲得这么玄乎。庄子的心斋~撄宁(朝彻)~坐忘~见独,就是次第修行的路子。这就是为什么道家奉其为圣,后世一切的修行方法都是从其而来,另外说一句庄子的思想对佛家禅师的修行影响极深。本来我想自己写的,又太长了,想了一下万能的网络,一搜果然有,后面的干脆就大部分摘抄了。
                          心斋~见于《庄子·人间世》中孔子和颜回的一段对话,据说颜颜回向孔子请教游说专横独断的卫国国君的方法,孔子浇了他一盆冷水,认为他一身的功夫还没有做到纯一不乱的境界,如果贸然去谏,非但无益,反而有害,于是颜回便向孔子请教方法,颜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如此,则可以为斋乎?’曰:‘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回曰:‘敢问心斋。’孔子告诉他要“心斋”,仲尼曰:“一若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心。”晋·郭象注曰:“虚其心则至道集于怀也。”说的其实就是如何着手调息调身调心的功夫,对应剑侠所在的层次。
                          庄子举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个工匠很会雕刻,他刻的人与真人完全一样。君王看了吓一跳,问他:怎么能刻得那么像呢?工匠回答说:我开始刻的时候,一定要先守斋,三天之后,心里就不会想“庆赏爵禄”,就是说不去想会得到什么赏赐,或者别人会不会给我一个官做?守斋五天之后就不敢想“非誉巧拙”,就是想别人会不会称赞我,说我技巧很高呢?七天之后,就忘了自己有四肢五官了。
                          撄宁~《庄子·大宗师》:“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者,撄而后成者也。”撄:1. 接触,触犯:撄其锋芒;2. 扰乱,纠缠:“不以人物利害相撄”。这句话就是通过心斋后,断却我执,空却我所的攀缘、让心悠闲、不去执着、挂怀世间一切而进入一种意识空灵忘我之境,这里指接触外物而能不为其所动,保持心神宁静,对应散仙和出阴神的层次。
                          朝彻与见独~《庄子·大宗师》:有一次,有人问得道之失女偊,为什么他年纪那么大了,但容貌还是嫩得像小孩一样,女偊告诉他这是得了道的功效。那人又问女偊:他是否可以学道呢?女偊坦白的说他不是学道的材料;接着便把自己教学生卜梁倚的经过告诉他说:“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犹守而告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大意:外天下,剩下大地;大地分为生物和物,外物,剩下生物;生物分为人和其它生物,外生,剩下人;人分为官和民,朝彻,剩下民;然后独独剩下自己。
                          坐忘~《庄子·大宗师》: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这境界连孔子也有所不知,反问颜回)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天隐子·坐忘》说:坐忘者,因存想而得、因存想而忘也。行道而不见其行,非“坐”之义乎?有见而不行其见,非“忘”之义乎?何谓“不行”?曰:“心不动故。”何谓“不见”?曰:“形都泯故。”
                          司马承祯《坐忘论》中说道:“夫坐忘者何所不忘哉!内不觉其一身,外不知乎宇宙,与道冥一,万虑皆遗,故庄子云同于大通。”
                          坐忘~类同出阳神了,当然这不是蜀山里的地仙,也不完全等同与阳神。
                          所谓“见独”,即见到绝对的“道”,实际上,就是在想象中,在直觉的把握中,达到与“道”融为一体,与“天地精神往来”。这是阳神俱足之后的炼神还虚的功夫,证天仙的境界了。
                          “见独”颇类似于现象学中的先验还原,即舍弃对世界的自然态度和固有看法,而回到纯粹的先验意识,见独即发现内在、先验的心理状态。这里的“独”与《五行》一样,都是在“舍体”的意义上使用的。所以庄子的“见独”与儒家的慎独虽然在内容上有所不同,但就二者是指内心的精神状态而言,则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显然是建立在他们对“独”的共同理解之上。独也可以做动词,作“内”讲。《五行》传文解释“君子之为德也,有与始,无与终”(第9章)一句时说:“有与始者,言与其体始;无与终者,言舍其体而独其心也。”这里的独即作“内”讲,“独其心”即内其心。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07-29 16:57
                          收起回复
                            儒家所关注的更侧重于现实伦理政治,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老子也讲治国,但方式不同,他说“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但是到了庄子则越来越有脱离有限现实或者说超越现实的倾向,他以为“帝王之业,圣人之余事。”那么他的圣人理想又是怎么样的呢?
                            在《逍遥游》中提出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总体理念,还刻画了藐姑射之山的神人,和辟谷修行之法,即“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很明显这里具有了十分明显的宗教精神,特别是后来,他又在文中论述了高深的有道之人的形象,如在《大宗师》中有精彩而玄妙的描述,“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颡;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这就是他心目中的道德高深之人,当然他的理想道人的刻画是传承了老子思想的,但庄子以文字阐释其真人形象,则直接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道是可学的,道具有可把握性,其主旨还是劝并教世人修道以及解脱的方法。
                            他的超越方法在《庄子》一书中有所透露,除了让世人明白世界以及人间的本质之外,还提供了具体的超越方法即“心斋”与“坐忘”。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9-07-29 17:14
                            回复
                              2025-08-21 10:15:1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而老子《道德经》讲的提纲挈领,言简意赅,就没有庄子详细了。
                              《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含义:使心灵保持虚和静的至极笃定状态,不受影响,为的是万事万物并行发生时,我用这种心态观察事物循环往复的规律。这是老子告诉世人求道的方法,何为道,道是客观世界运行规律,是自然的(自然:自己本身就这样)的内在趋动因素。
                              《道德经》第十章:载营魄抱一①,能无离乎?专气致柔②,能如婴儿乎③?涤除玄鉴④,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⑤?天门开阖⑥,能为雌乎⑦?明白四达,能无知乎⑧?生之畜之⑨,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⑩。河上公 注:“专守精气使不乱,则形体应之而柔顺。”结聚精气使身体柔顺。
                              精神和形体合一,能不分离吗?聚结精气以致柔和温顺,能像婴儿的无欲状态吗?清除杂念而深入观察心灵,能没有瑕疵吗?爱民治国能遵行自然无为的规律吗?感官与外界的对立变化相接触,能宁静吧?明白四达,能不用心机吗?让万事万物生长繁殖,产生万物、养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作万物之长而不主宰干扰他们,这就叫做“玄德”。
                              晋·阮侃 《宅无吉凶摄生论》:“专气致柔;少私寡欲。”
                              载营魄抱一:载,用作助语句,相当于夫;营魄,即魂魄;抱一,即合一。一,指道,抱一意为魂魄合而为一,二者合一即合于道。又解释为身体与精神合一。 ②专气:专,结聚之意。专气即集气。 ③能如婴儿乎:能像婴儿一样吗? ④涤除玄鉴:涤,扫除、清除。玄,奥妙深邃。鉴,镜子。玄鉴即指人心灵深处明澈如镜、深邃灵妙。 ⑤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即无为而治。 ⑥天门开阖:天门,有多种解释。一说指耳目口鼻等人的感官;一说指兴衰治乱之根源;一说是指自然之理;一说是指人的心神出入即意念和感官的配合等。此处依"感官说"。开阖,即动静、变化和运动。 ⑦能为雌:雌,即宁静的意思。 ⑧知:通智,指心智、心机。 ⑨畜:养育、繁殖。 ⑩玄德:玄秘而深邃的德性。
                              这一章着重讲修身的功夫。这里写了六名问话,似乎是把“道”在运用于修身治国方面所做的几条总结,对一般人和统治者提出了概括的要求。本章每句的后半句似乎是疑问,其实疑问本身就是最好的答案。老子要求人们无论是形体还是精神,无论是主观努力还是客观实际,都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但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将精神和形体合一而不偏离,即将肉体生活与精神生活和谐。这样就必须做到心境极其静定、洗清杂念、摒除妄见。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9-07-29 17:1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