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猜测流程大致是这样的,但是也仅仅是猜测,可能是错的,因为中考录取实在是太复杂了,我到现在也摸不太懂:
一中拿出指标的20%用于统招,这部分名额的学生不占用地方学校的指标,从高分往低分开始撸,20%指标中被录取的最后一位即为统招线;
剩下的80%的指标分解到各个中学,又因为各个中学水平差异较大,因此各个中学分配的指标是不一样的,有的学校指标多,有的学校指标少。在这里,一中应该还会划定一条最低控制线。因为每个学校不一定每年都发挥得特别优秀,如果任由各个学校的分解指标招满为止,倘若一个学校分到指标太多,恰好这一年总体考得太差,显然招上来的学生水平也就不尽人意了。那么,这样就会产生两个结果:1)某学校分配的指标较少,但是满足这个最低控制线的学生又太多,那么指标以外的学生就未必能够被录取,可能这一部分人会面临二次招生;2)某学校分配的指标过多,比如有20个,但是倘若这个学校的第15名没有达到最低控制线,即便他在学校20个指标以内,依然15名以后的学生不予录取,这样的话这个学校就会剩余一些指标,在这里,是剩余5个指标,那么剩余的指标就会被一中回收,进入二次招生。
二次招生的话,估计还要划定一条线,这条线大概就是所谓的调剂线,满足调剂线的学生应该是比较稳的了。这个调剂线,我猜测应该是在统招和分解第一次录取已经完成的情况下,抛去已录取的考生,然后根据剩下的指标,从高分往低分开始撸,撸完为止,最后一名即为二次招生的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