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空委决
正义二字,决不是你强加的正义。
在天龙八部的时代,契丹人大举攻宋,汉人恨不得杀尽契丹强贼。在正义感的驱使下,萧峰脱颖而出,领导丐帮抗击契丹。
按理说,契丹人之行径,只会比笑傲江湖中所谓魔教之风闻更加残暴。萧峰曾极度仇视契丹人,但直到他看见宋兵以同样残忍的手法对待契丹人,他的思想才有了转变。冤冤相报何时了❓为正义复仇本没有错,但双手沾染的鲜血已如麦克白一般洗之不尽,那这就已经不是正义了。二战时德军对苏联女兵做出了种种丧尽人性之事,而有光明正大理由的苏联红军在攻陷柏林后也做出了同样丧尽天良的事情。这是正义吗❓显然不是。就好像天门道长的女儿曾死于魔教之手,所以在刘正风面临全家惨遭血洗的时候,他没有出手,而是先行离开。
天门道人有没有正气❓他是有的。他怒斥三位师叔,宁死不屈,这是正义。但当刘正风面临危险而又坚决不肯供出曲洋位置的时候,他认定刘正风已入邪道,愤然离开。这点更像萧峰在聚贤庄被众汉人指责的情形一样,就因为汪剑通的书信说出了萧峰的身世,众汉人便认定一定是这个契丹贼杀害了乔老汉夫妇等人。宋人对契丹人的仇视是比所谓正教对魔教的仇视高出了许多的。抗击侵略本没有错,但鲜血染得多了,再正义的初衷也只会沦为无意识的复仇。二战中德国是罪魁祸首不假,但苏联人的报复我们又能肯定吗❓显然不是。正邪中的所谓邪,决不是你偷换概念放到现代的黑社会。你自己说得很清楚,通过袁崇焕的死,我们看到正邪二字的阴云,因为我们无法评判对错。在鹿鼎记中,康熙称天地会为反贼,韦小宝称不上什么侠,但韦小宝有的可取之处就是在于,他明白陈近南的心意,可是他也看到了康熙的统治带来的好处。那么鹿鼎记中除去神龙教,皇帝与天地会之间谁又是正,谁又是邪呢❓在你的评论里,你只是简单的称之为善恶观念的对立。那么我问你,梅庄四友曾经说过,他们四人入教是为了行侠仗义的。为什么有人入魔教还会想着行侠仗义❓原因只有一个,所谓的正教要么勾心斗角,要么明哲保身。他们并未想过天下苍生在遭遇什么。倘若将他们比作六国,那么总有一个人会想着终结混乱。任我行的初衷是好的,但在遭到背叛之后,他也意识到所谓的兄弟情并不靠谱,以任我行之前与各位长老平起平坐的态度,你觉得他会在之前就对部下喂药丸❓
最有趣的一点在于,只有三十多岁的你将正邪二字化得极简。魔教岂是小小黑社会的代表,魔教更像契丹人,这是一场战争。正教就好比北宋,战争是必然有伤亡的,战争也必然会有阴谋诡计,而所谓的正总由胜者书写。就像现在的历史书上写的是'全民族抗战',写了八路军和中国军队的表现,后者称之为正面战场的抗战。至于这个中国军队是什么,历史书没有写出来,但我们都知道就是国民党的部队。所以,你没有这个资格将正邪简单化,并且盲目地称颂现代社会中的正邪。你认为以任我行为首的魔教就好比黑社会,那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与打着兴复汉室旗号的刘备,哪个又是正,哪个又是邪❓笑傲江湖的背景在古代,你却偷换概念,将现代的正邪价值观强加于古代那个各自为己而战的年代,那么假如你身处三国年代,我倒要看看你如何分出正邪对错。
侠有很多种。真正做到了侠之大者的,只有萧峰一人。郭靖是侠无疑,但郭靖是一个象征式的侠客,这么多年来金史中只出了一个郭靖。倪匡曾评道:‘郭靖不但维护江湖法统,而且也维护社会法统。杨过和小龙女要结为夫妻时,郭靖就差一点动手,要将杨,龙二人打死,因为杨,龙两人的行为,触犯到了他的完美。郭靖是一个完人,但是太完美了,变成了一个伪人。因为世上不可能有这样一个完人,那是金庸塑造出来的一个伪人。’所以郭靖并非完全的侠者,这样一个人终究只能是指引历代豪杰前行的象征。完美使他不完美。
姜燕曾说过,令狐冲豪气万丈,洒脱不羁,他的自由天性,与他所生存的情境,以及由此限定的他的现实追求,终究会将他抛入一种格格不入的多难状态,小说中令狐冲与朋友相交是令狐冲情感世界中极为丰富动人的一部分,令狐冲正式通过与他们相交,节知,一步步走出了盲从。回归了自我,开始了笑傲江湖的旅程。
而书名叫的正是笑傲江湖。在黑暗的政治斗争中,能够做到独善其身的人少之又少,因此如令狐冲一般远离政治斗争,恰恰是最好的告别方式。金庸认为令狐冲不是大侠,是陶潜那样追求个性和个性解放的隐士。岳不群骂令狐冲,天下无不可拿来说笑之事,天塌下来,也可以当被子盖。令狐冲是一个什么都不放在心上的人,对他来说,天下根本没有什么事是正经的。这种想法,世人目之为轻佻,其实是最看得开的想法。岳不群始终认为令狐冲‘狡猾’,令狐冲固然花样百出,但样样是真。他就是那个最真实的自我。@号空委决,在你的眼中,这是正邪的对抗,然而在金庸自己的眼中,这无关正邪,而是政治。政治上从未有过是非观念的对错。笑傲江湖的背景,是从1967年的初步写作开始的。1966,1967,1968这三年恰恰是文化大革命的高潮,文革不仅在大陆盛行,也波及到了香港。而金庸每天写的社评,本就在一刻不停地评论中国的现实,他对于文革中政治局势的判断也具有很高的准确性。这本书是在文革期间写的,它以生动的画面浓缩了一部中国政治斗争史。因此,在笑傲江湖中,没有真正的侠,要想保全自己,唯有笑傲江湖,方能傲视在俗世上。
@号空委决 希望这段话,对你有那么一点点作用。
正义二字,决不是你强加的正义。
在天龙八部的时代,契丹人大举攻宋,汉人恨不得杀尽契丹强贼。在正义感的驱使下,萧峰脱颖而出,领导丐帮抗击契丹。
按理说,契丹人之行径,只会比笑傲江湖中所谓魔教之风闻更加残暴。萧峰曾极度仇视契丹人,但直到他看见宋兵以同样残忍的手法对待契丹人,他的思想才有了转变。冤冤相报何时了❓为正义复仇本没有错,但双手沾染的鲜血已如麦克白一般洗之不尽,那这就已经不是正义了。二战时德军对苏联女兵做出了种种丧尽人性之事,而有光明正大理由的苏联红军在攻陷柏林后也做出了同样丧尽天良的事情。这是正义吗❓显然不是。就好像天门道长的女儿曾死于魔教之手,所以在刘正风面临全家惨遭血洗的时候,他没有出手,而是先行离开。
天门道人有没有正气❓他是有的。他怒斥三位师叔,宁死不屈,这是正义。但当刘正风面临危险而又坚决不肯供出曲洋位置的时候,他认定刘正风已入邪道,愤然离开。这点更像萧峰在聚贤庄被众汉人指责的情形一样,就因为汪剑通的书信说出了萧峰的身世,众汉人便认定一定是这个契丹贼杀害了乔老汉夫妇等人。宋人对契丹人的仇视是比所谓正教对魔教的仇视高出了许多的。抗击侵略本没有错,但鲜血染得多了,再正义的初衷也只会沦为无意识的复仇。二战中德国是罪魁祸首不假,但苏联人的报复我们又能肯定吗❓显然不是。正邪中的所谓邪,决不是你偷换概念放到现代的黑社会。你自己说得很清楚,通过袁崇焕的死,我们看到正邪二字的阴云,因为我们无法评判对错。在鹿鼎记中,康熙称天地会为反贼,韦小宝称不上什么侠,但韦小宝有的可取之处就是在于,他明白陈近南的心意,可是他也看到了康熙的统治带来的好处。那么鹿鼎记中除去神龙教,皇帝与天地会之间谁又是正,谁又是邪呢❓在你的评论里,你只是简单的称之为善恶观念的对立。那么我问你,梅庄四友曾经说过,他们四人入教是为了行侠仗义的。为什么有人入魔教还会想着行侠仗义❓原因只有一个,所谓的正教要么勾心斗角,要么明哲保身。他们并未想过天下苍生在遭遇什么。倘若将他们比作六国,那么总有一个人会想着终结混乱。任我行的初衷是好的,但在遭到背叛之后,他也意识到所谓的兄弟情并不靠谱,以任我行之前与各位长老平起平坐的态度,你觉得他会在之前就对部下喂药丸❓
最有趣的一点在于,只有三十多岁的你将正邪二字化得极简。魔教岂是小小黑社会的代表,魔教更像契丹人,这是一场战争。正教就好比北宋,战争是必然有伤亡的,战争也必然会有阴谋诡计,而所谓的正总由胜者书写。就像现在的历史书上写的是'全民族抗战',写了八路军和中国军队的表现,后者称之为正面战场的抗战。至于这个中国军队是什么,历史书没有写出来,但我们都知道就是国民党的部队。所以,你没有这个资格将正邪简单化,并且盲目地称颂现代社会中的正邪。你认为以任我行为首的魔教就好比黑社会,那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与打着兴复汉室旗号的刘备,哪个又是正,哪个又是邪❓笑傲江湖的背景在古代,你却偷换概念,将现代的正邪价值观强加于古代那个各自为己而战的年代,那么假如你身处三国年代,我倒要看看你如何分出正邪对错。
侠有很多种。真正做到了侠之大者的,只有萧峰一人。郭靖是侠无疑,但郭靖是一个象征式的侠客,这么多年来金史中只出了一个郭靖。倪匡曾评道:‘郭靖不但维护江湖法统,而且也维护社会法统。杨过和小龙女要结为夫妻时,郭靖就差一点动手,要将杨,龙二人打死,因为杨,龙两人的行为,触犯到了他的完美。郭靖是一个完人,但是太完美了,变成了一个伪人。因为世上不可能有这样一个完人,那是金庸塑造出来的一个伪人。’所以郭靖并非完全的侠者,这样一个人终究只能是指引历代豪杰前行的象征。完美使他不完美。
姜燕曾说过,令狐冲豪气万丈,洒脱不羁,他的自由天性,与他所生存的情境,以及由此限定的他的现实追求,终究会将他抛入一种格格不入的多难状态,小说中令狐冲与朋友相交是令狐冲情感世界中极为丰富动人的一部分,令狐冲正式通过与他们相交,节知,一步步走出了盲从。回归了自我,开始了笑傲江湖的旅程。
而书名叫的正是笑傲江湖。在黑暗的政治斗争中,能够做到独善其身的人少之又少,因此如令狐冲一般远离政治斗争,恰恰是最好的告别方式。金庸认为令狐冲不是大侠,是陶潜那样追求个性和个性解放的隐士。岳不群骂令狐冲,天下无不可拿来说笑之事,天塌下来,也可以当被子盖。令狐冲是一个什么都不放在心上的人,对他来说,天下根本没有什么事是正经的。这种想法,世人目之为轻佻,其实是最看得开的想法。岳不群始终认为令狐冲‘狡猾’,令狐冲固然花样百出,但样样是真。他就是那个最真实的自我。@号空委决,在你的眼中,这是正邪的对抗,然而在金庸自己的眼中,这无关正邪,而是政治。政治上从未有过是非观念的对错。笑傲江湖的背景,是从1967年的初步写作开始的。1966,1967,1968这三年恰恰是文化大革命的高潮,文革不仅在大陆盛行,也波及到了香港。而金庸每天写的社评,本就在一刻不停地评论中国的现实,他对于文革中政治局势的判断也具有很高的准确性。这本书是在文革期间写的,它以生动的画面浓缩了一部中国政治斗争史。因此,在笑傲江湖中,没有真正的侠,要想保全自己,唯有笑傲江湖,方能傲视在俗世上。
@号空委决 希望这段话,对你有那么一点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