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吧 关注:5,213贴子:63,307
  • 6回复贴,共1

河伯冯夷国族的历史考证(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摘要:河伯冯夷是夏商西周时期居住在黄河中游沿岸的著名国族。冯夷本是远古时代用葫芦来泅渡黄河的古老国族。“冯”应是“倗”的假借字,古史所谓“冯河”本应书作“倗河”。因倗国的得名与河伯冯夷国族的名义密切相关,故商周金文中的倗国,实指河伯冯夷以及后来的媿姓赤狄国族。冯夷国族生活在以今山西垣曲诸冯山为中心的黄河两岸,在今山西垣曲的商城遗址,可能就是冯夷国族早期的都城。山西降县西周墓出土的“倗伯”鼎诸器,说明这里当是西周媿姓蒲国居住的地方。
河伯冯夷是夏商西周时期居住在黄河中游沿岸的著名国族。但是,有关这个国族的事迹、族姓、地望等问题,是至今尚未解决的重要课题。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在山西降县横水镇北发现的西国倗国墓地,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资料。本文谨就商周倗国铜器与河伯冯夷国族的相关问题,略述管见 。
一商周倗国有铭铜器述略
在传世和考古发现的商周有铭青铜器里,有大量倗国的青铜礼器,兹略作梳理和考述。
(一)传世和考古发现的商周倗国铜器
传世的商周倗国青铜器,见于著录的有鼎、簋、尊 、卣、壶﹑蚕、爵、觯、觚、角﹑盘诸等。这些铜器可能都是商周倗国的珍贵遗物。其中的“倗”当是国族名,为商代晚期器。倗母鼎是西周早期器,“倗母”是倗国女子的美称,均为西周中期器。倗犬生鼎,以往多以为是春秋早期器,因其形制类似毛公鼎,依陈公柔定“为西周晚期”器。该鼎“倗”字,旧释“宝”、“翮 ”,均不确,当是“倗”字异构。“成媿”指倗犬生为嫁给成国(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贵族的女儿铸作的媵器,可见倗犬生也是媿姓倗国的贵族。
(二 )降县倗国墓地出土的倗伯诸器
2005年,山西降县M1、M2两座大型西周墓出土有“倗伯”鼎诸器,说明这里是西周时期倗国贵族的墓地。M1是倗伯夫人墓,M2是倗伯墓。这两座大墓共出土有“倗伯”铭文的铜器6件 :
(1)M1:倗伯鼎 :“倗伯作毕姬宝旅鼎 。”
(2)M1:倗伯簋 :“倗伯作毕姬宝旅簋 。”
(3)M1:倗伯再簋 :“唯廿又三年初吉戊戌,益公蔑倗伯偁历,右告令金车旅,偁拜手稽首,对扬公休,用作朕考奠,偁其万年永宝用亯。”
(4)M2:倗伯鼎 :“倗伯作毕姬奠鼎,其万年宝。”
(5)M2:倗伯肇鼎:“佣伯肇作奠鼎 其万年宝用亯”
(6)M2:倗伯肇鼎 :“唯五月初吉,倗伯肇作宝鼎,其用亯考于朕文考,其万年永用”。
上述(1)、(2)、(4)三器是倗伯为其夫人毕姬铸作的礼器。(3)器是倗伯爯(chen)受到益公表彰的记录。佣伯爯簋与(5)、(6)器的倗伯肇鼎出土在同一家族墓地,“爯”同称,有平义;“肇”有正义,义相联因。故 “爯”、“肇”当是倗伯的名和字。也就是说倗伯爯与倗伯肇当是一人。可见这两座墓的男主人为倗伯爯,女主人则是毕姬。
西周时期的“益公”,见于共王时期的永盂 “唯十又二年,初吉丁卯,益公内(入) 即命于天子,公迺(nai)出厥命,赐畀师永厥田”,以及夷王时期的归芻(chu)簋 :“王命益公征眉微”、体盘:“益公右走马休入门”、益公钟诸器。“益公 ”是共王时期的执行大臣,在西周王朝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倗伯爯簋铭说:“益公蔑倗伯爯历。”就是倗伯爯受到益公的褒扬。这说明倗伯国族与周王朝有着密切的关系 。
由上所述,传世和考古发现的倗国铜器,都是殷商和西周时期的遗物。这些有铭铜器的发现,为研究倗国的历史、地望及其族属等问题,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
二 倗国的名义与河伯冯夷部族
必须要指出的是,在先秦古籍里尚未见有倗国的直接记录。我们认为,商周金文中的倗国,就是著名的河伯冯夷以及后来在其故地上居住的媿姓国族。
(一 )商周金文“佣”国实即冯国
冯夷本是远古时代徒渡黄河的古老国族,倗国的得名与河伯冯夷的名义密切相关。《周易.泰卦九二爻辞》:“用冯河。”《集解》引虞翻曰:“冯河,涉河。”《诗 ・小雅 ・小曼 》:“不敢冯河。”毛传 :“徒涉曰冯河。”《尔雅 ・释训》说 :“冯河,徒涉也。”郭璞注 :“冯河,无舟楫。”论语 ・述而篇:“暴虎冯河。”邢昺疏“无船渡 河为冯河。”高诱《淮南子・本经训》注 :“无舟楫而渡曰冯河”。
我国先秦文献中的“河”多指黄河而言。“冯河”就是泅水横渡黄河的意思。《说文・大部》:“夷,平也。”《诗 ・召南 ・草虫》:“我心则夷 。”毛传:“夷,平也 。”孔广森《大戴礼记 ・五帝德》注:“夷,安也 。”这说明“冯夷”本是泅水平安横渡黄河的意思。也就是说,我国古代泅水横渡黄河的部族,被称为“冯夷”。
“冯河” 实即倗河。《说文 ・水部 》:“淜,无舟渡河也。从水,朋声。”段玉裁注:“淜,正字;冯,假借字。《玉篇 ・水部》说 :“淜,今冯字。徒涉曰淜。”《集韵 ・蒸韵》说:“淜,无舟渡也。”段玉裁《说文 ・马部》注:“冯,或假为淜字。如《易》《诗》《论语》之‘冯河,皆当作淜也 。” 这说明古文献所谓“冯河”,就是指淜河讲的。
“冯夷”本应书作“倗夷”。冯、倗皆在蒸部,音义相通。颜师古《汉书 ・百官公卿表上》注引张宴曰:“冯,辅也。”《说文 ・人部》:“倗,辅也。从人,朋声。”段玉裁注“朋党字正作倗,而朋其假借字。”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二十一 “奋其朋势”条说:“冯与朋古字通。”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蒸部 》说 :“冯,假借为倗。” 这说明金文中的“倗”国,当是古史中的冯国。“倗”是本字,“冯”乃假借字,“淜”则是为表示无舟渡河而增置“水”符的专用字。因此,李零先生认为金文“倗伯即冯伯”的看法,是正确的。
(二 ) 冯国名义与河伯的由来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古代中国的北方,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当时黄河的水量,远比今天大得多,也凶猛得多。那么,冯夷部族是怎么“无舟”横渡黄河的?商周金文“倗”字的构形,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线索 :(此处“倗”字的演变省略)因此,“倗”字构形的深刻寓义及其演变脉络,为我们探索冯国名义的由来,提供了真实可信的证据。
我国古代盛行用葫芦渡河的生活习俗,屡见文献记录。《周易 ・泰》九二爻辞 :“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李镜池注:“包荒,把匏瓜挖空。包,借为匏。荒,空”。“不遐遗”,不致坠亡。这是说用挖空的匏瓜绑在身上渡河,不会坠落到水里的意思。《庄子 ・逍遥游》载 “今子有五石之匏,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成玄英疏:“匏,瓜也,即今葫芦瓜。樽,南人所谓腰舟。”司马彪云:“虑,犹结缀也。樽如酒器,缚之于身,浮于江湖,可以自渡 。” 是说你有五石容量的葫芦,为什么不结缀成腰舟用来浮游于江湖呢?这说明我国古代先民, 有将葫芦结缀后绑在身上,来泅渡江河的生活习俗 。
远古时代的“冯夷”,常被尊称为河伯。<楚辞・远游>载 :“令海若舞冯夷 。”洪兴祖补注:“冯夷,河伯也 。”<广雅 ・释天>说:“河伯谓之冯夷。”<庄子・大宗师>载:“夫道,冯夷得之,以游大川。”<淮南子・人间训>载:“昔者冯夷得道,以潜大川。”高诱注:“冯夷 , 河伯也。”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五<河伯>条说:“是河伯者,国居河上而命之为伯,如文王为西伯。而冯夷者,其名尔。”由此可见,冯夷就是神话传说中主管黄河的水神,“是其国族名,“河伯”则是对其职司的尊称。这犹如周文王被尊称为“西伯”一样。
“河伯”称谓的缘由,在汉魏时期的文献里有具体的记载。西晋司马彪引清冷传说:“冯夷,华阴潼乡陧首人也,服八石,得水仙,是为河伯。”张华《博物志》卷七《异闻》载:“冯夷,华阴潼乡人也。得仙道,化为河伯,豈同道哉。”东晋干宝《搜神记》卷四载:“弘农冯夷,华阴潼乡陧首人也。以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死,天帝署为河伯。”“弘农”,汉魏时期的郡名,治所在今河南灵宝市北。“华阴”,县名,古属弘农郡,治所在今陕西华阴县东南。这里正处于黄河的重要渡口“风陵渡”一 带。可见冯夷就是善于用葫芦作成腰舟,帮助过往行人横渡黄河的古老国族。因其始祖熟悉黄河水性,为人乐善好施,死后就被尊为主管黄河的水神,这就是冯夷被尊为河伯的缘由。
(三 ) 夏商时期河伯冯夷的事迹
河伯冯夷国族的事迹,在古本《竹书纪年》《楚辞 ・天问》和《山海经》里,都有较详细的记录。古本《竹书纪年》载:“殷王子亥宾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緜(mián)臣杀而放之。是故殷主[上]甲微假师于河伯以伐有易,灭之,遂杀其君緜(mián)臣也。” 这是说殷族首领王亥被有易氏当作宾客却肆意淫乱,有易国君緜臣杀了王亥。因此上甲微从河伯那里借来军队征伐有易氏,把有易国灭掉,杀了有易氏的国君緜臣。《楚辞・天问》记载的情节较为复杂,但内容与古本《竹书纪年》大体相同。
然而,这则故事在《山海经》里的记载,却有明显不同。
《大荒东经》载:“王亥讬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杀王亥,取仆牛。河[伯]念有易,有易潜出,为国于猷,方食之,名曰摇民。”这里的“仆牛”,《天问》作“朴牛”。王逸注:“朴,大也。”《世本》作“服牛 ”。袁珂《山河经校注》说 :“服牛,驯牛也。”这是说王亥把牛群寄托到有易氏和河伯那里放牧,有易氏杀死王亥,夺取了他的牛群。河伯哀念往日与有易氏的友情,使有易国君潜逃出去,到遥远的地方建立了国家。
夏代末年,冯夷劝说费昌弃夏归殷。张华《博物志》卷七《异闻》载:“夏桀之时,费昌至河上,见二日。在东者烂烂将起,在西者沉沉将灭,若疾雷之声。昌问于冯夷曰‘何者为殷?何者为夏?’冯夷曰:‘西夏东殷’。于是费昌徙族归殷。”当时,夏桀荒淫,众叛亲离。商汤是商族的首领,居往在夏朝的东方,正筹谋灭夏兴商的大业。“费昌”是夏王朝的同姓贵族,听从冯夷的劝告,就举族投奔商汤。
这是夏代末年冯夷劝说费昌弃夏归殷的故事。它说明当时居往在黄河岸边的河伯国族,在夏、商两个国族间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
这些故事大约发生在夏代中晚期,由此说明河伯与商族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是殷墟甲骨文里,商王常对“河”进行隆重祭祀的重要缘由。


1楼2019-07-01 10:48回复


    2楼2019-07-01 11:10
    回复
      2025-08-21 00:02:1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7-01 13:31
      回复
        一,必须要指出的是,在先秦古籍里尚未见有倗国的直接记录。我们认为,商周金文中的倗国,就是著名的河伯冯夷以及后来在其故地上居住的媿姓国族。
        二、河伯冯夷是夏商西周时期居住在黄河中游沿岸的著名国族。但是,有关这个国族的事迹、族姓、地望等问题,是至今尚未解决的重要课题。
        用一个假设的命题,推理出的另一个结论,不还是假的吗?


        4楼2019-07-06 09:58
        回复
          累你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7-25 16:56
          回复


            6楼2019-08-05 15:45
            回复
              楼主你好!无意间搜索到这贴,对于倗国想有些更多的了解,不知可否交流?


              IP属地:四川7楼2021-04-29 02: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