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141,098贴子:74,813,939

【转】宋高宗赵构为什么认为自己是汉光武帝刘秀转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186年,是太上皇赵构的八十寿辰,能活到80岁不容易,所以现任皇帝宋孝宗赵昚给老头子大操大办,唯恐太上皇不高兴。
可老态龙钟的赵构还是发火了!宋孝宗跑去一看,赵构气的发抖:
怎么杨万里还在这里!为何不把他赶走!!
杨万里是南宋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赵构讨厌他的原因是,他曾在文书中,把赵构比喻做晋元帝。要知道赵构一向自比刘秀的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6-29 20:58回复
    晋元帝司马睿这人很多人不熟悉,他是司马懿的曾孙,晋朝的宗世诸侯王之一,西晋王朝因为继承问题闹出皇族内战--八王之乱来,导致国力衰微,于是北方游牧民族趁机入侵,而晋元帝司马睿看着中原形势不好,赶忙跑到江南,在江南建立了东晋。
    而东晋由于执政基础薄弱,所以极度依赖于世家大族--王家,晋元帝被权臣王敦架空,郁郁寡欢,在位六年就死了。!
    所以明眼人一看,把赵构比作晋元帝其实很恰当啊,一样是在中原待不下去,自己跑到南方称帝,还一样被权臣架空(赵构见秦桧都是靴子里藏把匕首)。最后还一样不能光复中原,赵构除了比晋元帝活得长,其他还真一样。
    所谓越怕什么越忌讳什么,要是赵构自己心里没点点数,他会发这么大火吗?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6-29 20:58
    收起回复
      2025-08-29 02:50:0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实际上,赵构一直都拿自己和东汉的开创者:汉光武帝刘秀相比,下面我们看看刘秀做了什么:
      做为县令之子,在乱世中起兵,经过12年统一战争,灭亡河北、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势力,结束战争、军阀混战与地方割据局面。平定动乱之后,励精图治。政治上,改革官制,整饬官风吏治,精简结构,优待功臣;经济上,休养生息,恢复发展经济;文化上,大兴儒学、推崇气节,开创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司马光、梁启超语)的“光武中兴”时代。
      所以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了,赵构距离光武帝刘秀,。。至少差好几条街吧?要不是他自己坚持,谁也不会想到赵构自比光武帝吧?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6-29 20:58
      回复
        赵构是怎么想到自比光武帝呢?
        这个呢,就要从靖康之变开始说起了,在1127年,宋朝皇室几乎被金兵一网打尽,可还是有幸存者的,其中一位是元佑太后,原来是宋哲宗的皇后,后被贬出宫,结果峰回路转,反倒是免遭被俘虏委屈的命运。
        大宋以孝治天下,,所以获得元佑太后的政治支持,对赵构当皇帝就非常重要了。当时元佑太后就发了一份手诏,传颂天下。
        手诏内容主要是说:自我们赵家坐天下快200年,因为人不知兵,导致了靖康之变的惨剧,,但好歹我们赵家的九位先帝,并没有失德之君,所以现在我们必须推一位新皇帝出延续王朝。我选了康王赵构,大家一起撸起袖子干。
        诏书的原文里有一句核心:“汉家之厄十世,宜光武之中兴,献公之子九人,唯重耳之尚在”,
        这句话拿出汉光武帝刘秀和晋文公重耳的例子,来告诉大家:我们还是有希望的。
        这个诏书当时起到了很不错的作用,据说“天下为之戚然”,所以找出一位“刘秀式”君主,就成了南宋君臣一致的期望。
        所以赵构在位时,一直都标榜自己学习的是光武帝刘秀,虽然随着时间的发展,大家都看得出来,他的所作所为距离光武帝是越来越远。实际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06-29 20:59
        回复
          比如1132年宋金两国交战。赵构就对群臣义正言辞的说:以往的朝代中兴,无不是需要君主奔走四方血战的,像光武帝刘秀,起于南阳,在昆阳之战中,以几千人破40万。所以我说啊,必须要像刘秀那样有以弱胜强的勇气。
          上面的解释还算正常,可到1141年,当时南宋正谋求与金朝谈和,这时赵构对刘秀事迹的解释就完全变了。他说:刘秀能用数千人打败王莽四十万大军,哪里是人的努力能解释的?这这必定是天意,所以所以我现在每天在宫中静坐内省,就是想寻找天意所在。“
          所以你看看,他的解释是张口就来,总之是怎么符合他当前的利益就怎么来。
          整个南宋时期,赵构的官方评价就是”刘秀再世“,评价赵构在位,直接就定性”光武中兴时“。但是到后世就不同了,总的来说,从元到明,再到清,赵构的历史评价是逐步下降的。
          元代对赵构的评价还算客气,元修《宋史》中把赵构和夏少康,周宣王,汉光武,晋元帝,唐肃宗一起列为”中兴六帝“。但也承认”不免来世之诮“,意思是他免不了受后人嘲笑。
          到明代,对他的评价就不客气了,”志亏勾践,才谢光武“,意思是他志气和才能都不行。
          到清代,更进一步下降:"少康光武始堪称,何事建炎称中兴"?认为南宋所谓的中兴都是不恰当的。
          等到岳飞在清末民国地位进一步上升,赵构的评价就变成彻底的昏君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6-29 20:59
          收起回复
            转自闭家锁的红枫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6-29 21:00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6-29 21:52
              回复
                东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省枣阳市)[1][2]人。东汉王朝建立者(公元25—57年在位),汉高祖刘邦九世孙。
                西汉建平元年,生于陈留郡济阳宫[3][4][5]。适逢王莽篡立新朝,倒行逆施,天下大乱。作为汉室宗亲,随兄刘演起兵于南阳郡,号“舂陵军”。更始三年(25年),公开决裂更始政权,即位于河北鄗县南千秋亭,[6][7]尊奉汉元帝为皇考,光复汉室,定都于洛阳。经过长达12年统一战争,灭亡河北、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势力,结束农民战争、军阀混战与地方割据局面。平定动乱之后,励精图治。政治上,改革官制,整饬官风吏治,精简结构,优待功臣;经济上,休养生息,恢复发展经济;文化上,大兴儒学、推崇气节,开创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司马光、梁启超语)的“光武中兴”时代。
                中元二年(57年),驾崩于洛阳南宫前殿,享年六十二,葬于原陵,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颇有作为的开国君主,面对断壁残垣、江山破碎的社会状况,刘秀勤于国政,改革开拓,终使大汉王朝在一片焦土废墟中恢复和发展。[8]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6-29 22:07
                回复
                  2025-08-29 02:44:0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光武是汉朝中兴之主,再造汉朝,赵构说实在的,确实续了宋朝的命,却被续成了弟弟国,这点把他比作晋元帝都是抬举他了


                  IP属地:广东16楼2019-06-30 10:15
                  收起回复
                    阳痿构和位面之子怎么比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9-06-30 10:27
                    收起回复
                      赵构是自己亲手把光复失地的希望给掐灭掉的,丫算个屁中兴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19-06-30 10:47
                      收起回复
                        真宗封禅 这一家子真自我感觉良好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20楼2019-06-30 11:2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