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吧 关注:168,823贴子:277,019
  • 6回复贴,共1

推荐一本书《人类简史》推荐的理由如下(读后感),欢迎参与讨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位年轻的以色列史学家尤瓦尔 赫拉利,以不到五百页的篇幅,构建了全人类整个历史长河;用全新的视角,审视人类文明;综合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历史学和哲学方式方法分析历史进程;更是奇想妙喻、构思精巧的讲述了历史发展的背后规律。”引人深思,启迪世人。
作者也因这本著作,被誉为“旷世罕见的天才历史学家”。物理学上的牛顿、爱因斯坦、数学上的高斯、生物学上的达尔文、哲学上的康德,都是在“旷世罕见”的名列中享有殊荣。因此,又怎么能错过这本巨著。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高毅所说的一样,“而这一看,我就立刻“着道”了——拿起了就放不下,几乎是一口气读完。”
而读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止不住的想去思考,这些思考也就有了这篇读后感。下面从我个人感兴趣的六个话题,总结一下,对这本书的感想。
一、人类最大的成功
人类最大的成功是什么?
如果,在没看这本书之前,我可能会泛泛的回答是“人类最大的成功是利用人类的智慧,征服了地球上的全部生物体”。
然而,《人类简史》这本书,却升华了我认识,即那最本质而又简单的事实。回到现实生活中,来思考一个问题,叱咤风云的马云,他成功靠的是什么?有人说是“互联网时代的机遇”;“马老师个人的见识”;“败家的娘们和剁手党”等等。
而我想,马云的成功和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马云,从名不见经传的老师,数十年间,变成了无人不知的商界大亨。最原始最本质的,我认为就是靠他“虚构故事”的能力。
《人类简史》前几章指出,在原始社会里,人类从一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动物,到成为生物链顶端的物种,最重要的原因是,人类产生了语言。
语言的重要性,在于交流,然而语言交流也并非人类所特有。蜜蜂、猩猩或其他动物,也有自己的语言,为什么是人类的语言,最后成为了人类征服生物界的武器呢?
原因就在于,人类的语言产生了,最独特的“八卦功功”——讨论虚构事物的能力。
再看一看,当今社会中,大多数成功的企业家、经营者甚至是店铺老板,都是一个说服术高手,说服别人相信自己,说服别人购买自己的产品,说服别人和自己合作。如果一个连话都说不好人,想要取得成功,就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了。
在成功学中,说服术里有一条精髓是“讲故事“,而故事有虚也有实。
在人类的故事里,这些“虚构的事物”或许并不是空穴来风,像基督教人相信的“上帝”,伊斯兰教人相信“安拉”,又比如,法律、社会制度、政治、经济、文化等等,你能看到或触摸到它的存在吗?而这些“虚构的事物”却又确是存在,只是在人类的想象里。
书中用“标致汽车”的例子说明虚构故事的威力,也用社会学研究指出,“只要在150人以下,不论是社群、公司、社会网络还事军事单位,只要靠大家都认识、彼此互通消息,就能够运作顺畅,而不需要规定出正式的阶级、职称、规范。”
然而,一旦突破150人的门槛,事情就大不相同了。
智人跨过150人的门槛后,通过虚构的故事,规定组织系统,安排个体间的机制,就能征服同等数量,比人类个体强大的生物体。
甚至创造数万居民的城市,都很有可能就在于虚构故事,就算大批互不相识的人,只要同样相信某个故事,就能共同合作,共同生存。
这也是原始信仰的开始,从信仰巫术到信仰上帝再到信仰科学,人类的进步就是这些“虚构的故事”在推动着。
(未完待续)


IP属地:江苏1楼2019-06-23 11:28回复
    二、文明的征伐
    经常听说,某某人是个“自私鬼”,某某人是个“奸商”;似乎大公无私,雷锋精神,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品质,被标上“自私”的标签,就是一种不道德。
    而《人类简史》却明确指出,“历史从无正义”,从智人征服其他物种,到人类之间相互侵略,奴役剥削,残忍的杀害。本质上,都是那自私的基因决定了这一切。
    “即使是在和平年代,贫富差距也会造成“有钱人住在独立、豪华的住宅区,就读专为有钱人提供的私立名校,能进到专门为有钱人提供的高到档医疗机构,这一点对于许多美国和欧洲人(中国人也是)来说,却似乎再天经地义不过。”
    “但事实已经证明,大多数有钱人之所以有钱,只是因为他出去在有钱的家庭,而大多数穷人一辈子没钱,也就只是因为他出生在贫穷的家庭而已。”
    穷人家,出生的孩子,还是得面对一样的问题:家境贫穷,教育缺失。
    在这样的环境中,教育也多是为了统治阶级服务的,即使有少数能走到顶峰,那也是智力超群极少的部分。
    而文明的教育,有一种说法,“文化,并不是某些人,为了剥削他人而设计的阴谋,而是因为种种机缘巧合,所出现的心理寄生虫,从出现之后,就开始剥削所有受到感染的人”。
    “并没有证据显示,史上最成功的文化就一定是对智人最好的文化。而就像演化一样,历史的演化并不在意生物个体是否幸福。”
    因此,这个观点也可以指出,个人的幸福与否,并不是个体所受的教育程度。而对于贫穷的人来说,最基本增加幸福度的方式,就是财富的积累,这样才能保障最基本的生活条件。
    经济史上,亚当斯密提出,“人类全体财富的基础,就在于希望增加个人利润的自私心理。”,他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贪婪是好的,而且我们让自己过得好的时候,不只是自己得利,还能让他人受益,礼己就是利他。”
    因此,以后要说“自私鬼”和“奸商”时,就要注意了,权衡利弊,利益最大化,他们为私,也可能是为公。(未完待续)


    IP属地:江苏2楼2019-06-24 19:34
    回复
      2025-08-23 02:08:4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感谢,有时间看看


      3楼2019-06-26 10:13
      回复
        我感觉他写的《未来简史》更好一些。


        4楼2019-06-26 10:14
        收起回复
          三、事情的发展方向并不容易预测
          “把握趋势,就是把握未来”;“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这些耳熟能详的话,却很有可能是“马后炮的谬误”。
          “历史的每个时间点,都像是一个十字路口。虽然从过去到现在已经只剩单行道,但到未来却有无数岔路口可走。
          有些路比较平坦,有些路比较斑驳,而历史有时候,就是选了一些完全出人意料的道路。”
          我们经常预测某些事情的发展,也总想找出一条预测的模式,以预测未来。
          但是,历史成为学科特点之一:“对某个时代的了解越透彻,反而就越难解释为什么发生,是这个事件而不是那个事件。而如果对某个时期只是一只半解,就很容易受到结果影响,只看那些最后成真的可能性。”
          真正最知道当时情况的人,正是最看不出历史走向的人。”而我们之所以研究历史,不是为了要知道未来,而是要拓展视野,要了解现在的种种绝非“自然”,也并非无可避免。
          活在当下,对即将发生的眼前事做好,未来也就是现在。(未完待续)


          IP属地:江苏5楼2019-07-09 20: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