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非常,非常垃圾的显示屏幕,屏幕素质特别差,亮度很低,全靠晴天模式。翻转角度有限,不支持触摸,更改对焦点只能用按键,非常不方便。
2, EVF(电子取景器)参数上也比较落后,不过和屏幕比起来还算能用。
3, 写卡速度很慢,一顿连拍后往往要等很久才能看回放。
4, 高感较弱,意味着弱光拍摄比较吃力。个人主观感受是iso1600就是保留细节的极限了,iso3200以上有点勉强,基本要靠前期或者后期多帧降噪。(关于高感,可以去DPReview的这个链接去比较Digital Photography Review)
5, 视频能力也比较落后,最高1080P 60帧。
6, 索尼的一些逻辑问题。例如同样是设置成JPG+Raw,奥巴的相机就可以针对JPG进行设置(例如HDR,滤镜,多帧降噪等),我在开心地玩JPG的同时也留了一份Raw以防万一。而A6000在这样的设置下就无法再调节JPG了,让人不爽。菜单里的LCD/Monitor至今没有翻译过来,令人费解。很多操作虽然可以设置快捷键,但必须打开二级菜单,奥巴的相机可以把包围曝光单独定义到某个按键,按下去就是包围曝光,再按就回到正常拍摄模式,而索尼非要你打开拍摄模式的菜单,然后按N次转盘才能切换到包围曝光,调回来还要再按N次....调整参数的过渡动画总是慢半拍,为什么一台高速机身要配上如此拖沓的操作逻辑???
7, 没有电子快门,因此也无法静音拍摄,广角扫街小心挨打。快门最快也只有1/4000S,导致使用大光圈镜头时有点不方便。
8,它虽然很小,但是E卡口目前算的上饼干镜的镜头就只有E16-50(大家都有的,F8才有点锐度的,16mm不校正像鱼眼的套头),E16(前任套头,画质很差,一般认为存在价值是靠配件变身廉价超广),E20(素质还可以但是价格感人,而且网上有反映其自动对焦并不靠谱)。因此最好不要期望它能放进口袋什么的...真.日常随身请选一英寸相机,喜欢小巧精致的镜头可以考虑M43。
9, 虽然镜头群已经不算很差了,原生E卡口和FE卡口都有一些相当不错的镜头,转接也有一定的可玩性,但是E卡口原厂还是缺少又便宜又好用的选择。例如等效35mm这个焦段就只有E24 F1.8 ZA这只官方价格巨贵的镜头,而且光圈F1.4的定焦镜头都是适马的。
2, EVF(电子取景器)参数上也比较落后,不过和屏幕比起来还算能用。
3, 写卡速度很慢,一顿连拍后往往要等很久才能看回放。
4, 高感较弱,意味着弱光拍摄比较吃力。个人主观感受是iso1600就是保留细节的极限了,iso3200以上有点勉强,基本要靠前期或者后期多帧降噪。(关于高感,可以去DPReview的这个链接去比较Digital Photography Review)
5, 视频能力也比较落后,最高1080P 60帧。
6, 索尼的一些逻辑问题。例如同样是设置成JPG+Raw,奥巴的相机就可以针对JPG进行设置(例如HDR,滤镜,多帧降噪等),我在开心地玩JPG的同时也留了一份Raw以防万一。而A6000在这样的设置下就无法再调节JPG了,让人不爽。菜单里的LCD/Monitor至今没有翻译过来,令人费解。很多操作虽然可以设置快捷键,但必须打开二级菜单,奥巴的相机可以把包围曝光单独定义到某个按键,按下去就是包围曝光,再按就回到正常拍摄模式,而索尼非要你打开拍摄模式的菜单,然后按N次转盘才能切换到包围曝光,调回来还要再按N次....调整参数的过渡动画总是慢半拍,为什么一台高速机身要配上如此拖沓的操作逻辑???
7, 没有电子快门,因此也无法静音拍摄,广角扫街小心挨打。快门最快也只有1/4000S,导致使用大光圈镜头时有点不方便。
8,它虽然很小,但是E卡口目前算的上饼干镜的镜头就只有E16-50(大家都有的,F8才有点锐度的,16mm不校正像鱼眼的套头),E16(前任套头,画质很差,一般认为存在价值是靠配件变身廉价超广),E20(素质还可以但是价格感人,而且网上有反映其自动对焦并不靠谱)。因此最好不要期望它能放进口袋什么的...真.日常随身请选一英寸相机,喜欢小巧精致的镜头可以考虑M43。
9, 虽然镜头群已经不算很差了,原生E卡口和FE卡口都有一些相当不错的镜头,转接也有一定的可玩性,但是E卡口原厂还是缺少又便宜又好用的选择。例如等效35mm这个焦段就只有E24 F1.8 ZA这只官方价格巨贵的镜头,而且光圈F1.4的定焦镜头都是适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