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吧 关注:1,113贴子:3,780
  • 12回复贴,共1

楚人宗教信仰刍议 《江汉考古》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楚人宗教信仰刍议
《江汉考古》
楚人宗教信仰刍议
胡雅丽
关键词:楚  宗教信仰  灵魂  鬼神  宇宙观
对于“宗教”这一概念,解释、定义者众多。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在其专门论述古代信仰的名著《金枝》中这样说道:“宗教指的是对被认为能够指导和控制自然与人生进程的超人力量的迎合或抚慰。”“宗教包含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就是:对超人力量的信仰,以及讨其欢心、使其息怒的种种企图。这两者中,显然信仰在先,因为必须相信神的存在,
才会想要取悦于神。”[1]《中国大百科全书・宗
教卷》对宗教的诠释与之大体相似:“1.相信超自然体的存在;2.认为超自然体的意志和行动能影响现实世界和人生的祸福;3.信仰者因而对之礼拜、求告。”[2]二者显然均认为宗教必须包含信仰和崇拜活动两个方面。
楚人的宗教观,亦包含了信仰与崇拜活动两个方面,是一种贯穿其全民世界观、礼俗、
乃至国家制度的神灵崇拜。在这里我们重点讨论楚人的信仰系统。
传世文献中,没有留下多少与楚人信仰有关的祀典(即祭祀用的神谱)资料,这对我们讨论楚人的信仰无疑是一大障碍,好在近年陆续发表了一些楚墓出土的简(册)、帛(书)资料,其中的有关内容对我们这方面的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我们将以此为基础展开讨论。
楚人崇拜的对象即信仰的神灵,按其司职可分为天神、地祗、人鬼三类,若按其属性,则应划分为自然神灵与人类鬼神二类。
一、自然神灵
所谓自然神灵,即自然物质、自然现象和
《江汉考古》                                                          2001年第3期
58 自然力的神灵化。在楚人看来,世上万物虽形态不一,特征各异,但在具有灵性与神通这点上,却是相通的。这种认识,与楚人对宇宙生成及其结构的思考有关。早在2300多年前,楚国伟大的思想家屈原先生,就曾面对楚先王庙上的壁画,在那篇著名的《天问》中,一口气提出了170多个问题,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有关宇宙构成、天地开辟以及是谁使然的问题。屈原对所提问题并没有予以回答,但答案显然是存在的。屈原知道这一点,因为早于屈原的时代2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成文的答案——《老子》一书的存在。与屈原同时代的一般知识阶层也知道这一点,20世纪40年代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楚墓的一份帛书说明了这一点。
《老子》的成书年代,据史书记载,大致在春秋晚期,其作者为谁,史官自己也颇为疑惑,或曰周守藏室史李耳,或曰老莱子,或曰周太史儋,竟不能确指。但《老子》一书的作者是楚国人[3],所论者为代表楚人传统思想的天人相因、顺应自然的哲学命题则是很明确的[4]。《老子》一书,现在可见到的,既有传世本[5],也有年代为西汉初的长沙汉墓所出之帛书本[6],还有年代在战国中晚期之前的荆门郭店楚墓所出的简册本[7]。三种版本,虽在内容上互有删加,字句上各有差异,其旨意却是统一的。其中有关宇宙、天地、神明、万物的论述,尤其概括了楚人有关宇宙生成论的精华。而这种宇宙认识论的产生、发展乃至步入成熟的过程,必然早在《老子》成书以前即已发生。
根据《老子》一书的有关章节可以知道,楚人在2500多年前,就对宇宙最初的形成,有了自己颇为成熟的看法。他们认为天地生成之前,宇宙是一团混沌之气,尽管孤独寂寞却仍然周行不止。在不停的运动中,混沌的气体发生了变化,浊体下沉,清气上升,从而首先产生了水,水、气相融生成了天,天、气相辅生成了地,天、地相对生成了神明,神明相合生成了阴阳,阴阳相交生成了四时,四时相替
生成了岁,岁生而万物出。万物生存于天地之中,相互成辅,顺应自然,故能长久。那个生成了天地万物而为天下之母,却又无形无物无名的混沌之气,《老子》则强予之名曰“道”,号之为“太”[8]。
应该说,这个有关宇宙生成的故事,其实包含了许多科学的认识,如果去掉其神明色彩,它的某些方面几乎与现代科学对太阳系形成的解释有某些相近处。当然,作为现代人,我们除了对其挚着的求知欲望与惊人的科学推导性表示敬意之外,无法苛求我们的祖先超出他们的时代与认识,去打破神明的束缚。因为,用历史的、世界的眼光看,人们对宇宙的探索,从一开始就是伴随着对神明,即对大自然威力的敬畏而展开的,科学地解释宇宙的生成,毕竟还只是近几个世纪内发生的事情。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从这个关于宇宙生成的思考中,寻找楚人信仰之源的内核。首先,作为天下之母的“道”或“太”,既然在神明生成以前,就已独立于世,并导致生成了宇宙的一切,其神性也就不言而喻。其次,神明先于万物而生,因了神明的赋予而获得生命的万物理应具有神力。因此,产生出神明的天、地所具有的神通,自然就是不容置疑的。而寓“道”于其中的水,当然应该拥有神的超能。所以,只要楚人愿意,自然世界一切有能量有生命的物质,均可以成为其信奉并求告的神灵。这些神灵自然会因其神力的差异而被楚人排出地位的高下来。
楚帛书,又叫楚缯书或楚绢书,是迄今见到的唯一一件完整的、用古文写在丝织品上的战国书籍,为1934—1942年之中的某一年间,由湖南省长沙市东郊盗掘出土。出土不久,即落入曾在长沙雅礼中学任教的美国人考克斯手中,旋即带到美国,经几度易手,最后归美国人萨克勒所有。帛书现存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9]。
帛书长38.7、宽47厘米,墨书900余字。 帛书四周有文字12段,各附有一个神的图形。中部有两大段文字,一段8行,一段
《江汉考古》                                                          2001年第3期  59
13行,方向互相颠倒。其四角还分别标有青、赤、白、黑四色树枝图象(图一)。研究者依据文字的书写位置与书写内容,将帛书分作3篇。尽管在释读顺序、各篇题铭及内容注释等方面互有歧义,但对于帛书是属于阴阳数术家之类的书籍却没有太大的异议。
20世纪70年代初期,湖南省博物馆对被盗出土帛书的墓葬进行了科学的发掘清理,通过对出土器物的研究,确知帛书出土于战国中、晚期之际的楚人墓葬之中[10]。帛书中更有关于炎帝、祝融、共工的连续记载。一般认为,祝融出自炎帝,共工是为祝融所出[11],芈姓之楚则为祝融之后[12]。因此,帛书的作者是楚国人,帛书所论代表了楚人在阴阳数术方面的学术思想,似乎是没有问题的。
李学勤先生根据楚地出土古图的传统,认
为帛书的摆法应以南方为上,并将3篇次笫称名为:《四时》、《天象》、《月忌》[13]。
《四时》篇叙述的是有关包牺、炎帝、祝融、共工的传说。包牺处在一个昏蒙未化的时代,他规天步地,见山陵不通,就命山川四海(之神)进行疏通。他登陟山陵,见四海浩漫,日月出入,四神相代(四神均有名字并配以青、朱、黄、墨四色),以为一岁,也就是四时。包牺之后又过了1000多年,由于九州不平,山陵倾侧,致使四神即四时的运转遇到了困难。天以青、赤、黄、白、黑五木之精赐予炎帝,炎帝于是命祝融率四神降世,奠立了三天、四极,从而恢复了日月的正常运行。共工不仅推步出十日(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确定了置闰,还区分了昼、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6-22 01:35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6-22 01:36
    回复
      夜、晨、昏,由此避免了因四时紊乱所造成的
      图一 长沙楚墓帛画
      《江汉考古》                                                          2001年第3期
      60 灾异[14]。
          《天象》篇讲历日有误所形成的异象,也就是彗星与侧匿,以及其出现时的灾变种种。并说彗星与侧匿都有神司,它们出自黄泉,出入相伴,“作其下凶”,人民必须了解避灾的方法,即惟“天象是则”。告诫人民应当敬祀百神,否则,帝将降以灾祸。
          《月忌》篇十二章各附一幅彩绘神像及三个字的题记。十二章即十二个月,神像则为当月之神,题记的笫一字是月名,后二字是神名。各章开头是月名,然后叙述当月宜忌,而以忌为主。
      通过这三篇内容,我们可以窥视到战国楚人眼中的宇宙形态及其宇宙观:天以五木之精奠三天、立四极、平九州,从而构建了一个包括天、地、四方在内的多维宇宙空间,在这样一个空间范围内,日、月由山陵生成,出没于四海之间,春、夏、秋、冬四时(即四神),则随着日、月的出没运动产生循环更替,其它如十二月、每一天以及昼、夜、晨、昏等,亦紧随其节律进行着各自的运行,在这样一个空间里,万物皆井然有序的按自己的轨迹有规律的运动着,相互制约却和谐相处。宇宙即通过万物的运转发生变化。运动与变化是永恒的、绝对的,这都是自然界所固有的规律,而这个规律是由天来操纵的,因为万物的运行,各有其神,天则是众神之长。如果违背了自然的规律,就是违背了天意,天就要降其罪,天下就会发生自然乃至人事的灾变。这一点正是楚人崇拜自然神灵的原动力。
      如果说《老子》学派对宇宙的描述是宽泛而平面的话,楚帛书所代表的学派对宇宙的描述则是具象而立体的。它们虽然分属不同的学术门派,二者的学术思想也各有不同,但它们对宇宙的认知并因此给出的解说,以及由此产生的神灵崇拜,则具有互补作用。帛书所体现的五行四时的宇宙间架,补充了《老子》有关宇宙生成论的理论,丰富了楚人关于宇宙状态的思考,完善了楚人信仰系统中有关自然神灵
      的体系。以目前所知的资料来看,《老子》与《楚帛书》,可以称得上是楚人留存下来的有关宇宙思考的集大成者。正是基于这种思考,楚人才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且颇具特色的自然诸神体系。
          1.太
          “太”是道的代称,战国以来又叫作“太一”。《老子》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太)。”《吕氏春秋・大乐》云:“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谓之太一。”在楚人眼里,“太”是天地自然界发生的本源,宇宙万物皆由所生。在宇宙未形成以前,它以一团浊气的形态独立于世。在《老子》哲学中,它是一切物质与精神的最高范畴。从物质上说,它是宇宙发生的根源,是自然万物各种属性及其赖以存在的普遍规律的总来源。从精神上讲,它又是广大无边、至高无上、独立不二的,因为有形有名的万物都要受到时间、空间的局限,而“太”则无名无形、无始无终、无所不在却又超然于物外,没有任何局限。所以,“太”理所当然的受到楚人最崇高的敬畏和信仰,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楚人神祗系统中至尊的天地总神。
          我们注意到,地域与楚文化中心范围几乎重合的屈家岭文化中,非常盛行的彩陶纹饰,以几何纹与旋纹组合最为突出,尤其是彩陶纺轮上的各种旋形构成,通常由线条与弧线组成,生动活泼,简练明快,特别是其中一种陶纺轮上的彩色阴阳纹图案,更是轻盈空灵,充分体现了屈家岭文化人们的巧思匠心。这或许就是他们对宇宙思考的现实描绘吧?你看,那飘逸流动的阴阳曲线,配上固定的纺轮圆孔,不正是一幅宇宙混沌图吗?非常有趣的是,战国以后出现的道家八卦太极图与上述图案如出一辙(图二),二者应该不是巧合,它表明楚人对“太”的崇拜由来有自。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6-22 01:37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06-22 01:38
        回复
          战国时期流行于楚地的《九歌》,传为屈原所作祭歌,在其所祝诸神之中,“太一”被列在首位,处位最尊。近年来,已有学者通过对出土占卜类楚简的研究,从祷祠的神祗中释读出“太”字。并指出其与《楚辞・九歌》所祝“太一”是同一神[15]。现在已出土的战国楚简中,可见祭祷“太”神的占卜类简共有四批,分别是望山一号墓楚简、天星观一号墓楚简、包山二号墓楚简、秦家咀九十九号墓楚简[16]。其中包山二号墓楚简、望山一号墓楚简已全文公布。这些简文具有相似的格式,内容与用语也非常相近,是战国中期楚人龟卜筮占的真实记录,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一定程度地反映出楚人祀典神系的实际状况。在简文中,“太”与诸神祗间(包括自然诸神与人类鬼神),有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形态,但不管是属于哪一种组合,“太”神均列于众神之首,所受享的祭品(除“大水”神与其等同外),在规格上均高于其它诸神,表明“太”在楚人神谱中具有至高无上、独一无二的地位,体现出“太”超然物外,君临万物之上的特有身份。这应该是楚人的宇宙观支配其宗教观念的具体体现。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6-22 01:38
          回复
            2.大水
            “大水”作为神祗载入先秦文献,仅见于望山一号楚墓、天星观一号楚墓、包山二号楚
            墓出土的占卜类简册之中[17]。虽然其所居位次均固定的列于“太”所统领的后土、司命、司过之后,但所受享祭品的规格却与“太”相当,表明其地位之尊。
            “大水”究竟为何神,学者们说法不一,有的认为“大水”即天水,有的则认为“大水”即《九歌》之河伯,有的则以为“大水”即是洛水[18]。各有所据,莫衷一是。其实,探本求源,还是应该回到《老子》这部书上来。年代在战国中晚期以前的郭店楚简中,有迄今为止最早的《老子》传抄本,其中的一篇佚文谈到了“太一”与水的关系,曰:“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是固太一藏于水,行于时……。”在这里,水与“太一”,水与天、时的关系,已经说的再清楚不过了。传世本《老子》笫八章又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原来在楚人的眼里,水在宇宙的生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几乎与道相同,那么在其祀典里,水神的位置仅次于“太”神,就不足为怪了。所以“大水”应该就是元水,即最初形态的水,其神即为一切水之总神,或可径读为“太水”。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6-22 01:39
            回复
              3.天(帝)
              以“天”、“帝”指称天神至尊,由来已久。有证据表明,夏人已用“天”来冠称天神之
              1                                                               2
              图二、屈家岭文化旋涡纹与后世太极纹比较图 1.屈家岭文化旋涡纹纺轮       2.后世太极图纹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6-22 01:40
              回复
                江汉考古》                                                          2001年第3期
                62 主[19]。这大概与当时乃至更早的人,认为万物本乎天的观念有关。商代甲骨文多次出现“帝”或“上帝”这二种名称,其威力很大,常见的有“令风”、“令雨”、“令雷”、“降

                (指农田鸟害)、“降馑”等,既能指挥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又能掌握人间祸福,其功能与夏人所尊之天神相当。何以商代要以“帝”代“天”称谓至上尊神?究其原因有二:其一,“天”是夏人所崇拜的至上神,商灭夏之后自然要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至上神,以示区别;其二,“帝”的语源义是生育万物的意思[20],与天生万物的意义相同,因以互代。到了周代,至上神没有变,其称谓则“天”、“帝”并用。楚人谈论天神并拟敬祀之,有文献可查的最早见于春秋晚期[21],到战国中期以后就“天”、“帝”并称,具体指天廷最高神了。其威力不仅能号令天上众神,还可祸福人间[22]。
                “天”神崇拜,夏、商、周相袭,楚人奉祀“天”神,显然承自周人。但与楚人自祀的“太”神相比,“天”神似乎还及不上“太”神超乎宇宙之上,为天地总尊的地位。而且,在已出土的占卜类简文中,尚未见楚人祭祀求告于“天”(“帝”)的实例。
                4.四(方)神
                “四神”即春、夏、秋、冬四季(时)之神。由于一年四季的风向不同,春季吹东风,夏季吹南风,秋季吹西风,冬季吹北风,所以“四神”事实上又是代表不同方位,主司四时气候的神。《楚帛书》谓:“朱又日月,四神相代,乃止以为岁,是惟四时。”就是说,根据日月的出入和“四神”的循环更替,定为一年,就是四时。“四神”崇拜,实际上是楚人对宇宙构架认识在信仰上的体现。这种认识源自商代。由甲骨卜辞、《尚书・尧典》、《山海经・大荒经》的有关记载可以知道,至迟到商代以后,即已认识了四时与年岁,理顺了四季与四方的关系,知道了四方风的季候性质,并确信四方均有神司,其各主当方季节之气候(风)与日月之出入[23]。
                在先秦各国祀典中,“四神”所居位置较高。《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
                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左传・昭十八年》:“郑子产为火故,大办社,祓禳于四方。”《礼记・月令・仲夏》:“以共皇天上帝、名山大川、四方之神。”四方之神仅次于天地、山川之后,楚人对之膜拜亦勤。包山二号墓占卜类简文的祷祠对象中,有南方之神;望山一号墓占卜类简文的祷祠对象中,既有南方之神,也有北方之神;秦家咀九十九号墓占卜类简文中亦有北方之神;天星观一号墓占卜类简文所祠则为西方之神与东方之神。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6-22 01:40
                回复
                  5.司命、司祸
                  “司命”、“司祸”均为星神。“司命”主司人之老幼与生死[24]。《楚辞・九歌》将其一分为二,大司命主掌一切人命,少司命则专司幼儿生命。“司祸”即“司中”,为司过之神,主夺人命算,因人过失扣其寿数[25]。“司命”同“司中”是一对密切相关的神,是楚人祭祀的重要天神,在天星观一号楚墓、包山二号楚墓占卜类简文中多次受到祝祠,位列地神之后,祭享则与之相当。春秋时期乃至以前,它们是否列入楚人祀典不得而知,周人将其作为正宗天神顶礼膜拜则于礼有载[26]。
                  6.岁 岁神有三。
                  其一,“岁”即十二年左行一周天的“岁星”。“岁星”崇拜,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它与人们为着农业生产的需要而进行的天文历法活动有关,是人们对宇宙自然的探索在信仰上的必然反映。楚人祠祀“岁星”,是为承袭传统。
                  其二,“岁”即月从右行四仲,一年三徙的大岁。九店日书类楚简对大岁移徙有专篇记述。
                  其三,“岁”即月从左行十二辰,一年一周期的小岁。九店日书类楚简“十二月宿”篇,即与小岁移徙有关。
                  包山占卜类简文中的禳除对象有“岁”神,是目前所见楚人事奉“岁”的明确记载。
                  7.日、月
                  “日”神、“月”神即太阳、月亮崇拜的
                  《江汉考古》                                                          2001年第3期
                  63
                  观念,在原始社会晚期即已产生[27]。楚人有关“日”、“月”神崇拜的明确记载,始见于战国时期。《楚辞・九歌》:“东君”篇所祭祀之神,即为太阳神,历代学者对此均无殊议。包山楚简占卜类简文所涉禳除对象中,也有“日”、“月”神,简文曰:“思攻解于日月”,日月即太阳与月亮。在楚人的神谱中,“日”、“月”的地位很低,远下于四方神,可能与楚人以为日月的出入受四时支配有关。
                  8.云君
                  “云君”即司云之神,天星观一号楚墓、望山一号楚墓占卜类简文提到“云君”,《楚
                  辞・九歌》中的“云中君”,应即此“云君”。      9.十二月
                  “十二月”即春夏秋冬四季十二个月份之神,神明按正月至十二月的顺序,分别称作如下、□武、司春、取女、出暑、司夏、莫得、□□、司秋、□羕、分长、司冬,其职能是各主当月之吉凶。十二月神像的狀貎各异,基本特征是作鸟兽狀。作为一套完整的神像系统,目前仅见于长沙楚帛书。楚帛书《月忌》篇,对“十二月”神的名称、职能、形象均有记叙与描绘(图一)。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06-22 01:41
                  回复
                    10.建除十二值 建除十二值即建、竷、、坪、宁、工、坐、盍、城、復、、
                    。其分别与日辰十二
                    支相对应,逐月循环,以司日之吉凶。见于九店日书类楚简,其来历与性质,目前尚不清晰。
                    11.丛辰十二值
                    丛辰十二值即结、昜、交、害、阴、达、外阳、外害、外阴、绝、光、秀。其分别与日辰十二支相对应,逐月循环,以司日之吉凶。见于九店日书类楚简,其来历、性质,目前尚不清晰。
                    12.地神
                    “地神”崇拜由来已久,原始社会晚期即已产生。在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二个装满粟米的小陶罐,被有意识的埋在土中。研究者认为,这是人们为祈求丰收而奉献给土地神的祭物[28]。“地神”崇拜脱离原始自然崇
                    拜的属性,成为国家民族保护神的明确记载,最早见于殷代甲骨文卜辞[29]。到了周代则有了进一步的阐明与发挥,并得以配享人祖,且与“天神”对举[30]。楚人继承殷周传统,对土地神的祭祀也非常看重。在楚简中,关于“地神”的称谓有很多种,如“后土”、“地主”、“社”、“宫后土”、“野地主”、“宫地主”等。表明“地神”因其司职范围的不同,而可分别出若干不同的等次来。《周礼・春官・大宗伯》:“王大封,则先告后土。”注云:“后土,土神也。”《吕氏春秋・季冬》:“社,后土之神。”《说文》:“社,地主也。”据此可以推断,“后土”、“地主”、“社”均为“地神”之最尊者的
                    不同称谓。然而同为“地神”,社有广狭之分。《礼记・礼运》:“天子祭天地,诸候祭社禝。”《礼记・祭法》:“王为群姓立社,曰大社;己自为立社,曰王社;诸候为百姓立社,曰国社;诸候自己立社,曰候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可见祭地专于天子(或曰王),祭社则上达天子,下至庶人均可与焉。对天子而言,社就是地,其在广义上可代表地神。对诸候乃至庶人而言,社不能等同于地,且有大小等级之分,是为狭义上的地神,只能司职其管辖的那一部分土地。然则,“宫后土”、“宫地主”应即“地神”之中分司宫宅之地者,“野地主”即“地神”之中分司某方宫宅之外土地者,它们都是某一地或某一处土地的神主。从已出土的楚国占卜类简文记载看,后土神在楚人的祀谱中排位笫二,仅次于“太”神,受享物品的级别亦次“太”神一等(“大水”神受享级别与“太”神相同)。“宫后土”、“野地主”、“宫地主”的受享级别再次之,社则更次。
                    13.山川
                    “山川”崇拜,原始社会已有之。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就逐渐脱离了其自然崇拜的特性,而具有祸福人类、兴灭家国的神力。因此,夏、商、周三代相袭,祀之甚殷。《礼记・王制》“天子祭名山大川,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其地位与规格等级由此可知。楚人对“山川”神的祭祀也很重视,包山占卜类简
                    《江汉考古》                                                          2001年第3期
                    64 所祠山陵之神中,有“五山”、“坐山”,有“高丘”、“下丘”。由上、下文意看,“五山”应该是楚国境内五座有名的大山,而“坐山”则有可能是其中之一座,也可能另有所指;“高丘”见于《楚辞・离骚》:“哀高丘之无女”,二者所云或为同一对象。川泽之神则有《左传・哀公六年》楚王所说“江、汉、睢、漳”四水之神,以及《楚辞・九歌》中的“河伯”、“湘君”、“湘夫人”,后者似乎有与人鬼结合之嫌。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06-22 01:42
                    回复
                      14.五祀
                      “五祀”,即五种与日常饮食起居密切相关的神,其崇拜源远流长,但有系统、成制度、且有文献可考的祭祀,则始自周代[31]。《礼记・曲礼下》:“天子祭天地,祭山川,祭五祀,岁徧(遍)。”郑玄注:“五祀,户、灶、中霤、门、行也。”包山二号墓出有五块形状各异的小木牌,上面分别书有“户、灶、室、门、行”五字。其中“户、灶、门、行”四字与《礼记・曲礼下》郑玄注所谓“五祀”中的四祀相同,“室”与“中霤”有异。《礼记・月令》郑玄注:“中霤犹中室也,土主中央而神在室中,古者复穴,是以名室为中霤。”则“室”与“中霤”是同一神的不同称谓,包山二号墓所出小木牌,即礼书所载“五祀”之木主。包山占卜类简文中亦有祠祝“室(宫后土、宫地主)、门(大门)、行”的记载。表明“五祀”诸神也是楚人经常求吿祀奉的对象。
                      15.盟诅
                      司结盟与诅咒之神,见于包山占卜类简。 16.二天子
                      “二天子”不知为何神。在包山占卜类简文中列于“大水”与“坐山”之间,受祭等级与“后土”、“司命”相当。
                      17.蚀太
                      身份不祥。见于包山占卜类简,受祭等级高于社。
                      事实上,楚人所崇拜的自然神灵远不止前文所列之数。楚帛书《天象》、《四时》篇中,不时可见“百神”如何,“群神”怎样的词句,
                      说明楚人祀奉的自然诸神是非常众多的。象“彗星”、“侧匿(朔而月见东方)”这样的异象也有神司,可见其它一切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物质、自然现象、自然力等,都有可能成为楚人崇拜祭祀的对象,只是由于其文献缺佚、祀典失传,而使我们无法一一印证罢了。相信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先秦文献不断出土,这方面的缺失将会得到不断的弥补。(待续)
                       注释:
                      [1]弗雷泽:《金枝》,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 [2]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宗教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
                      [3]《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中华书局1975年3月,笫7版。
                      [4]涂又光:《论帛书本〈老子〉的社会学说・七》,《楚史论丛》,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10月。
                      [5]世界书局编:《诸子集成》,上海书店影印版,1987年10月。
                      [6]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老子》,文物出版社,1976年3月。
                      [7]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
                      [8]A.《诸子集成・老子・二十五章》,上海书店影印版1987年10月。B.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大一生水”。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
                      [9]李零:《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中华书局,1985年7月。
                      [10]湖南省博物馆:《长沙子弹库战国木椁墓》,《文物》1974年第7期。
                      [11]《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沃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江水,生共工。”见袁珂:《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7月。
                      [12]李学勤:《论祝融八姓》,《江汉论坛》1980年第2期。
                      [13]李学勤:《论楚帛书中的天象》,《湖南考古辑刊》第1辑,岳麓书社,1982年11月。
                      《江汉考古》                                                          2001年第3期
                      65
                      [14]李学勤:《长沙楚帛书通论》,《楚文化研究论集》第1集,荆楚书社,1987年1月。以下《天象》《月忌》内容均见此。
                      [15]李零:《包山楚简研究(占卜类)》,《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1辑,中华书局,1993年。刘信芳:《包山楚简神名与〈九歌〉神祗》,《文学遗产》1993年第5期。
                      [16]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包山楚简》,文物出版社1991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文系:《望山楚简》,中华书局1995年。腾壬生:《楚系简帛文字编・》,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7月。
                      [17]同[16]。
                      [18]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包山楚简》注417,文物出版社1991年。刘信芳:《包山楚简神名与〈九歌〉神祗》,《文学遗产》1993年5期。陈伟:《包山楚简初探》笫六章笫三节,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8月。
                      [19]《墨子・明鬼・下》引《虞夏书・禹誓》多次提到作为天神的天:“天用剿绝其命”,“共(恭)行天之罚也”。《诸子集成》,上海书店影印,1987年10月版。
                      [20]詹鄞鑫:《神灵与祭祀・天地神祗》上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6月。
                      [21]《国语・楚语下》观射父论绝地天通,观射父论祀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3月。
                      [22]李零:《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中华书局,1985年7月。
                      [23]《尧典》有关于四时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06-22 01:43
                      回复
                        [23]《尧典》有关于四时的论述。殷墟所出武丁时代的甲骨上已发现有四方四风,也就是四时的记载,表示商代人的头脑中已形成了宇宙间架的雏形。见胡厚宣:《甲骨文四方
                        风名考证》,《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1944年3月。胡厚宣:《释殷代求年于四方和四方风的祭祀》,《复旦学报》(人文科学版)1956年第1期。李学勤:《楚帛书中的古史与宇宙观》,《楚史论丛》,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10月。
                        [24]《史记・天官书》李隐注引《春秋元命包》云:“司命主老幼”。中华书局,1975年3月。《楚辞・九歌・大司命》洪兴祖补注:“司命,星名,主知生死,辅天行化,诛恶扩善也。”见洪兴祖:《楚辞补注》,中华书局,1957年版。
                        [25]李零:《考古发现与神话传说》,《学人》笫五辑,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年。
                        [26]《周礼・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10月。
                        [27]严文明:《甘肃彩陶的源流》,《文物》1978年第10期。
                        [2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西安半坡博物馆:《西安半坡》,文物出版社,1963年。
                        [29]詹鄞鑫:《神灵与祭祀・天地神祗》上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6月。
                        [30]《周礼・春官・肆师》郑玄注引郑司农云:“大祀天地,次祀日月星辰,小祀司命以下。”《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10月。
                        [31]詹鄞鑫:《神灵与祭祀・天地神祗》上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6月。
                        [32]陈伟:《包山楚简初探》笫六章笫三节,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8月。笫二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笫415页,问学社有限公司1993年10月版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06-22 01:44
                        收起回复